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2011 2012 年观测数据,应用Feflow 软件,构建了民勤绿洲地区的潜水承压水三维数值模型。应用
该模型对研究区未来5~10 a 内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目前用水条件下,经过一系列综合措施,地
下水位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但在未来5~10 a 内,民勤地下水位依然整体以低幅度持续下降。上游坝区的地下水漏
斗日益扩大,下游湖区地下水漏斗因青土湖生态泄水而得到有效恢复,但随着地下水埋深日益增大,下游红沙梁区域
出现了新的地下水漏斗。另外,当地符合植物存活条件(地下水埋深小于15 m)的区域面积也在逐年减小,其中地下水
埋深小于10 m 的面积减小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2.
结合野外调查,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SW)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荒漠带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并选用地下水埋深和0-20,20-50,50-80,80-130cm土壤含水量作为植物生存的水环境指标,分析了物种多样性指数对环境水资源的响应.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绿洲-荒漠带共发现19种植物,多样性指数均较同温带其他植被类型低;地下水埋深和80cm以下深层土壤含水量共同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而且当地下水埋深较深时,深层土壤含水量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的影响作用甚至比地下水埋深大.同时,研究还发现,〈4m是维持绿洲-荒漠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绿洲稳定的植被合理地下水位,9m是绿洲-荒漠带植被生存的极限水位.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数值模拟中的参数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局部灵敏度分析和全局灵敏度分析引入地下水数值模型的参数灵敏度分析中,并以塔里木河下游为例,选取含水层渗透系数、给水度、河床沉积物渗透特性系数及模型输入项的河流水位进行地下水数值模拟中的参数灵敏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河流水位对地下水数值模型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其他参数的影响则相对较小,全局灵敏度分析计算出的参数总灵敏度较小.这说明地下水数值模型比较稳定,可以用于模拟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水位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流域数字水文模型研究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数字水文模型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框架,首先利用数字高程数据自动提取流域水系,构建数字高程流域水系模型,主要包括数字高程模型中凹陷区域的识别和处理,平坦部位水流流向设定,子流域集水单元勾划,河网生成,河网与子流域编码及网结构拓扑关系的建立;然后在每一集水单元上建立数字产流模,再根据河网结构扼扑关系建立了数字河网汇流模型,从而形成数字水文模型,通过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强化观测资料的检验,结果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对地下水的累积效应,以阿拉干断面和第12~18次生态输水为例,建立塔里木河下游典型平原断面间歇性输水下的局部地下水数值模型。采用基于互补相关理论的平流[CD*2]干旱模型计算实际月最大蒸散发速率,模型经率定验证后可应用于生态输水对地下水的累积效应评价。刻画地下水对生态输水的时空响应规律是评价累积效应的有效手段,通过地下水对输水的有效响应距离和受水面积2个指标,揭示输水前后地下水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输水后812m地下水距河道的最大响应距离扩大到1100m,中高水位受水面积达到低水位受水面积的161倍,输水有效范围主要分布于距河道1000~2000m内。  相似文献   

6.
基于克里金法的数字高程模型插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必 《科技信息》2011,(9):I0022-I0022,I0031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对实际地面模拟的一种有效方式,它的数据来源于实地测量,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实地测量数据是一种抽样数据,样本密度影响了数字高程模型的精密度。针对这一问题,探讨了运用克里金法对数据样本进行插值处理的算法,将样本进行加密,从而提高数字高程模型的适应度,满足不同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利用研究区降水、气温、地表水径流和地下水埋深数据,使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趋势,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况,建立地下水数值模型,对未来气候变化下的地下水水位动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埋深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量增加不显著,气温呈升高趋势,地表径流显著减少;通过建立的Visual MODFLOW模型,对基准情景(基准期平均降水量条件)和3种气候情景(SSP126、SSP245、SSP585)下研究区未来地下水位进行预测:基准情景和3种气候情景下研究区北部浅层地下水埋深持续增加,南部地下水埋深有所减少;3种气候情景下地下水埋深均大于基准情景下地下水位埋深.   相似文献   

8.
结合2000—2005年塔里木河下游间歇性输水过程中地下水化学与地下水位变化的监测资料的分析发现:地下水化学特征对间歇性生态输水的响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在地下水化学特征对输水响应的不同阶段,地下水化矿化度和主要离子含量的变化量与采样点距输水河道距离有较强相关性,而地下水埋深的变化是地下水化学特征阶段性变化的直接影响因素;地下水埋深在5m左右时主要离子含量和矿化度最小,水质状况最佳,植被盖度远大于荒漠化临界盖度.在该埋深条件下既能满足生态恢复的需要,又能避免水分的过度蒸发浪费.因此间歇性生态输水条件下,能维持较好水质并抑制荒漠化发展的合理生态水位为5m.  相似文献   

9.
干旱内陆河流域普遍存在流域中游灌溉农业和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地下水埋深之间的平衡问题。本文根据黑河下游额济纳三角洲1988-2009年地下水埋深数据,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克里格插值法分析地下水埋深时空变化,同时利用1990、2000和2010年的土地覆被数据分析土地覆被变化,探讨了土地覆被变化与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988-2009年,研究区年平均地下水埋深在0.1显著水平上呈增加趋势,地下水埋深的空间相关性先减弱后增强;生态环境先后经历了严重恶化到缓慢恢复的过程;地下水埋深空间分布与变化和植被空间分布与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四种荒漠植被生长的地下水位埋深从大到小排序为梭梭、柽柳、胡杨、芦苇。地下水埋深增加,植被退化,水域趋向干涸,地下水埋深减少,植被有所恢复,水域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10.
江汉平原洪涝灾害遥感监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遥感数据及常规气水文数据获取涝灾信息,用DEM(数字高程模型)或微等高距地形图及其导出的高程-面积-容积模型作涝灾淹没损失估算的基本技术手段,用植被指数作主要方法对江汉平原“1991.07”暴雨涝灾作了灾情评价及减产估算。  相似文献   

11.
数字高程模型的是"数字地球"概念中的核心技术.数字高程模型具有运用多样性的特点,在实际生活有广泛的应用性。文章中提出用地理信息系统3D功能和数字高程模型形成的线性模式与计量地理学的相关知识形成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介绍数字高程模型的应用性并在DEM上建立新疆师范大学可视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12.
遥感图像快速识别是遥感数据应用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动态监测的难点问题。根据海拔高差大地区地表覆盖的垂直性特点,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分割影像,分析各区域的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采用植被指数和纹理组合对不同区域地表信息进行提取,并根据野外实测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地物识别精度,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面积高程积分(Hypsometric Integral,HI)可以定量地描述流域地貌演化阶段,是定量地貌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高程起伏比法,仅能得到结果值,无法绘制可视化的积分曲线。本文提出一种利用ArcGIS和Excel提取并绘制HI曲线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在理解HI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的特点。分析结果表明其属性表存储的是高程值及对应的栅格个数,其中栅格个数可转化为面积。据此特征,利用ArcGIS提取流域DEM并构建其属性表,然后利用Excel计算属性表中高程值及高程值以上的流域面积,从而得到一系列面积-高程数值对。此数值序列即为绘制HI曲线的基础。本文以大通河流域为例进行了方法的说明和验证。计算结果与高程起伏比法相一致。该方法无须编程,简便易操作,便于面积高程积分方法的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半干旱半湿润流域复杂产流机制下不同模型结构对于径流模拟的影响,选取栾川流域为研究对象,在采用相同的DEM、土地覆盖以及土壤资料的前提下,利用基于超渗产流机制的CASC2D模型以及在其模型结构基础上改Green-Ampt方程为理查德方程计算下渗并增加地下水径流的GSSHA模型对1964—2000年间的8场洪水进行径流模拟。结果表明,GSSHA模型在栾川流域获得较好的模拟效果,除峰现时差外,GSSHA模型在洪峰、径流深模拟以及确定性系数方面均比CASC2D模型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1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oundwater and the surface eco-environment in arid area is very clos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extract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and vegetation conditional ratio (VCR) from MODIS images, and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NDVI, VCR and the measured data of groundwater of the same location in the research region. Based on this, the depth of groundwater suitable for vegetation growth in the upper-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has been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pth of groundwater suitable for vegetation growth in the research region ranges from 0.8 to 4.5m, and the optimal groundwater depth is 1.2m. The method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is applicable to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oundwater and land surface vegetation environment on large-scale in arid area.  相似文献   

16.
Amery冰架附近区域年际表面高程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基于坡度改正的ICESat(冰云和地面高度卫星)激光测高数据重复轨分析法对2003至2009年2月与10月Amery冰架及其附近区域进行了表面高程变化分析.该区域的ICESat轨道重复轨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00m,平均坡度为0.3%,使用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重复轨间的坡度改正可以消除坡度对重复轨之间高程点投影时的影响.最终得到了2003~2009年2月和10月的总体平均高程变化,以及不同高程区间内的平均高程变化.结果表明海拔较低即更靠近海洋的区域高程变化剧烈,波动范围在±40cm左右甚至超出,而海拔较高即内陆区域的高程变化较缓和,波动范围在±10cm以内.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讨了数据加密标准DES算法的基本原理,结合数字高程模型的数据特点,研究了DES应用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信息伪装的方法,根据ASCII码值的转换实现其伪装过程,并通过实验分析验证了可行性。所提出的数据高程模型伪装算法迷惑性强、安全性能良好,可以为DEM数据的存储和传输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根据陕西省黑河金盆水库流域不同分辨率的DEM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DEM数据分辨率的变化对流域地形参数提取的影响,为建立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前期DEM数据分辨率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对流域不同分辨率DEM数据分析得到:随着流域DEM数据分辨率的降低,流域的粗糙度值、最大坡度及平均坡度值、最大高程值、平面曲率和剖面曲率最大值及最小值的绝对值均有减小的趋势,最小高程有增大的趋势,坡向在DEM数据分辨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较大变化,地形指数变化范围更趋于集中。  相似文献   

19.
Distribution of possible sunshine durations over rugged terrains of China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Theconcepton possiblesunshineduration(PSD)findsitswiderangeofapplicationsinagricul ture ,forestry ,meteorology ,hydrology ,remotesens ing ,buildingindustryandsolarenergyutilization[1] .Itis ,however,hardtodeterminethePSDinapar ticularruggedterrainonaccountofitsslopeandas pect ,aswellasthescreeningofelevatedsurroundinglands[2 ] .PSDhastodateremainedanessentialyetunknowngeographicparameteronanation wideba sis ,especiallyinmountains[3] .PSDrefersbothtoitsastronomicalanalog ,meaningamaximum p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