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石油和石化行业使用着大量盛装不同油品的立式储罐,由于盛装介质均为易燃易爆液体,因此,保证立式储罐的安全运行是一个重要而亟待解决的工程问题.根据常压立式储罐罐底腐蚀的特点,提出声发射在线检测与评价技术和漏磁扫描检测技术相结合的储罐底板检测方法.声发射在线检测与评价技术是实现储罐底板腐蚀状态检测与预测的有效方法,适合储罐快速普查.漏磁检测技术是储罐开罐后底板腐蚀状态检测的有效手段.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根据声发射普查结果,制定储罐维修计划,对严重等级高的储罐进行开罐漏磁检测.可以实现储罐的科学检测,保证储罐的安全运行,节约检修费用.  相似文献   

2.
大型常压储罐底板的声发射在线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大型常压立式金属储罐底板在线声发射检测及定位的原理,针对声发射检测过程中因声源性质不明确导致的罐底完整性评价结果不准确的问题,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罐底声发射信号进行了分解.通过提取声发射信号在不同小波分解频带上的特征频谱系数,与声发射波形参数共同作为BP神经网络学习样本集的特征向量,对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性能进行了优化.采用该神经网络对罐底裂纹、腐蚀、泄漏、机械噪声和电磁噪声等不同性质的声发射源进行判别时,其正确识别率均在90%以上,使基于声发射在线检测技术的储罐底板结构完整性评价技术更趋于完善和实用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原油储罐使用时间的增长,储罐的安全及检测评价成为了使用及管理者所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在役原油储罐的腐蚀机理,简述了在役原油储罐的主要腐蚀结构,然后介绍了声发射检测技术的物理基础、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确保声发射检测技术的顺利进行,最后详细说明了声发射检测前的加压程序和储罐罐壁、罐底声发射源的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储罐底板钢点蚀过程中声发射信号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采用声发射和电化学技术研究储罐底板钢试样在w(NaCl)=3.0%,pH=2.0的酸性溶液中的点蚀特征,基于K-均值聚类算法对点蚀声发射信号特征参数进行聚类分析,从而提取各类信号的自身特征。将分类后的信号作为样本训练BP人工神经网络,成功对平行试验采集的声发射信号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底板钢在酸性条件下的点蚀过程主要产生氢气泡、膜破裂和蚀坑生长这3类典型的声发射信号,通过聚类方法可以区分这3类信号,并能用神经网络对声发射源进行有效识别。这对现场常压金属储罐底板腐蚀声发射检测结果的解释和评价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可靠性,降低储罐运行风险,保证其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石化行业中使用的直径数十米的钢材料储罐底板上、下表面出现的腐蚀缺陷进行及时检测从而确保储罐安全运行,开发了1台基于漏磁检测原理的检测设备.介绍了该检测设备的上位机数据采集和分析软件的开发,包括主程序结构和腐蚀缺陷深度量化算法等.对标准缺陷板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 该软件缺陷量化百分比深度误差一般不超过10%.该软件提供给用户缺陷检测和量化能力,以及罐底板自动成图和生成报告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受腐蚀因素影响,储罐易发生腐蚀泄漏,储罐罐壁腐蚀一直是无损检测的难点,本文开展罐壁腐蚀缺陷漏磁检测技术研究。在轴向磁化方式下,对储罐壁板缺陷进行漏磁检测时,受壁板直径影响,同一缺陷处不同检测通道的漏磁信号不同,分析各通道漏磁信号与储罐直径的关系,得出直径与各通道漏磁信号峰值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各通道漏磁信号进行预处理,建立修正系数,以消除不同通道之间的漏磁信号差异,实现各通道信号均匀化。  相似文献   

7.
 针对储油罐底板长期服役过程中罐底边缘板常发生腐蚀的情况,研发出一种超声Lamb波检测技术,开展了相关实验研究并设计了一套储罐检测自动化装置。对14mm大厚度钢板进行了仿真分析,计算出激发角度曲线,得出其A0模态Lamb波最佳激发角度为70°。设计加工了某2万m3成品油储罐底板1:1实验模型,并使用设计的UT350平板导波检测系统在该模型板上开展了实验,当激励信号频率为490kHz时检测结果最佳。实验结果表明Lamb波A0模态的低频脉冲信号能实现对大型钢板的缺陷检测,具有较好的缺陷识别能力。设计了一套能紧贴储油罐壁自动行走的储罐底板自动化检测装置,该装置可根据储罐边缘板自动调节传感器角度和压紧力,能根据检测效果调节行走速度。实现了对储罐底板缺陷连续、高效、稳定的在线检测过程。研究结果和设计装置实现了对储油罐底板缺陷检测,为储罐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储罐是具有高危险性的生产与储存设备,一旦出现问题将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和危害。本文研究针对储罐腐蚀缺陷利用超声波检测原理进行腐蚀状况在线测量C扫描成像实验设计,探究储罐腐蚀状况在线测量的最佳实验条件,为后期腐蚀评级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保障,并指出储罐底板在线测量C扫(三维扫描)技术是未来储罐罐底在线检测方法的主要研究及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刘鹏  任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14):202-205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消费越来越大,而石油石化企业和储运库站等存在着大量的卧式储罐。目前对此类设备还没有比较完善的检验方法,根据石油石化行业卧式储罐特点,结合对漏磁检测的一些研究,将漏磁检测技术应用于卧式储罐检测中,对影响卧式储罐漏磁检测的部分因素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对卧式储罐检测进行实验分析,验证漏磁检测法应用到卧式储罐检测的可行性;研究内容对卧式储罐的整体检测和寿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将漏磁检测技术应用于某电厂水冷壁管的腐蚀检测.采用漏磁检测技术,能从管外壁快速、简便和经济地查找管内腐蚀缺陷位置和大小,可探测的缺陷包括垢下腐蚀凹坑、氢腐蚀、裂纹、高温热腐蚀以及制造缺陷,有效防止电站锅炉水冷壁运行中的爆管停炉严重事故.  相似文献   

11.
程序测试无疑是保证程序质量的关键步骤。提出新的程序测试类型:在编码过程中测试、系统性测试、自动化测试、测试台测试、目的性测试,并附以实例说明每种类型适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是面向对象软件开发的不可缺少的一环,是保证软件质量,提高软件可靠性的关键.但目前的研究现状与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技术以及程序设计语言的研究相比尚显薄弱.本在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对软件测试影响的基础上,讨论了面向对象软件测试的测试策略及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13.
听力测试是语言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个体语言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数十年来,分离式听力测试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英语考试中。然而,近年来有很多学者对分离式测试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现行的英语听力理解考试不能真正体现受测者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交际法听力测试随着交际法理论的发展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两种测试各有利弊,不能只是简单舍弃,而应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Web系统开发过程在按照网络生命周期划分的各个阶段中所进行的主动测试内容.  相似文献   

15.
Web应用软件测试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Web软件具有的异构、分布、开发平台无关的特性,提出了一种web软件测试过程模型,将测试流程划分为Web测试准备过程模型和执行过程模型两类活动对其进行建模,分析并讨论了软件测试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测试方法和工具。可帮助软件开发人员提高测试效率,提高web软件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软件测试技术及其支持工具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软件测试的概念、方法、基本过程和软件测试自动化的基本理论,详细说明了软件测试及其自动化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如何正确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各种测试方法、技术和工具,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以期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软件测试的重要性.最后介绍了Parasoft公司3个很有特色的软件测试支持工具.  相似文献   

17.
民航英语测试是专门用途英语测试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测试内容和形式与民航英语专业性和真实性的特点紧密相连。通过对民航英语测试进行界定,并以交际语言测试理论为基础,从民航英语测试目的、测试任务、测试情境及测试参与者四个维度探讨民航测试的设计原则,旨在深化专门用途英语测试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可达性测试的效率、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一种并行程序可靠组合测试策略.首先确定并行程序同步串中竞争接收项的向量时钟关系;然后构造初始竞争表(RT);接着根据横向增长规则和纵向增长规则对RT进行增长,直至并行程序同步串所有的竞争接收项均包含在RT中;最后根据竞争表RT产生竞争变体并进行可达性测试.该策略能保证每个竞争接收项的发送项均发生改变,同时减少竞争接收项的发送项改变次数和运行错误同步串的次数,硬件资源要求不高.实验证明该策略能减少测试同步串和竞争变体的数量,并提高测试的效率、可靠性和实际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在介绍软件测试的基础上,阐述了如何建立企事业单位软件测试体系。  相似文献   

20.
Forms enhance both the dynamic and interactive abilities of Web applications and the system complexity. And i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o test forms completely and thoroughly. Therefor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carry out the form testing by different methods in the related testing phases. Namely, at first, automatically abstracting forms in the Web pages by parsing the HTML documents; then, ohtai ning the testing data with a certain strategies, such as by requirement specifications, by mining users' hefore input informarion or by recording meehanism; and next executing the testing actions automatically due to the well formed test cases; finally, a case study is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convenient and effective of these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