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是环境的产物,特定的地理人文环境必会产生特定的地域性文化。然则,影响某一地域文化特征的要素何在?就其大要,不外两种:一是自然环境,一是社会环境。谚云:“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等等,即是侧重强调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而《汉书·地理志》又云:“人有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则在强调自然环境(即“水土风气”)之影响同时,指出了社会环境(即“君上情欲”)对一方风习的影响。由是而言,汉代张衡《西京赋》所言:“夫人在阳(指春夏)时则舒,在阴(指秋冬)时则惨,此牵乎天者也;处沃土则逸,处瘠土则劳,此系地者也。惨者少于欢,劳则褊(狭也)于惠,能违之者寡矣。”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于时序(指朝代更迭),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又不能不是我们当今治地域文化者的至理名言。当代大画家黄宾虹先生在《九十杂述》中说:“古今沿革,有时代性。山川浑厚,有民族性。”即道出其个中三昧。明乎此,我们始可言“三峡文化”矣!本文以下所述,亦奉此为圭臬,愿识者志之。  相似文献   

2.
故细人渤海郡高氏即唐邠王之妾。“哀子承宽”,传及《宗室世系表》均不见记载;志称邠王守礼为“司空上柱国”,史载邠王守礼“薨赠太尉”。二者可补史缺。  相似文献   

3.
《仪礼·燕礼》:“工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周代诗乐相宣,这三篇诗是一组。郑玄注:“《鹿鸣》君与臣下及四方之宾,宴请道(?)政之乐歌。”“《四牡》君劳使臣之来乐歌”,“采其勤苦王事,念将父母怀归”。“《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之乐歌”,“采其更是劳苦,自以为不及,欲谘谋于贤知,而以自光明也”。这三篇诗,《史记·孔子世家》述孔子之言:“《关睢》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  相似文献   

4.
《离骚》一诗,可以说是屈原的一部“自传”。屈原的一生,坎坷不平,奋斗不息,其本身就是一首悲壮的史诗,就充满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离骚》真实地、具体地记录了诗人的一生。《离骚》一诗的艺术构思,完全是按照诗人一生的生活历程组织成篇的。第一大段,先由自己神圣的祖先、嘉美的名字写起,然后写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爱国热情,以及由此而遭谗被逐,最后写到意欲归隐而又终不肯。第二大段,,“女媭劝戒”,意在说明屈原被放逐后的处境——既不容于君,又不知于世。“向大舜陈词”则表现了诗人被放逐后内心所展开的激烈的思想斗争。“上下求索”写出了诗人被逐后,“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的热切希望,但又终成泡影。第三大段,写准备去国远游,而又恋恋不舍,最后只好以死来谏  相似文献   

5.
刘诜是元代的一位重要作家。《元史》说他是“吉安之庐陵人”,即今江西省吉安地区吉安县人。此说一出,似乎成为公论,连《吉安府志》、《庐陵县志》、《庐陵诗存》也都是这样写。唐圭璋先生编纂的《全金元词》,则认为是“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相似文献   

6.
“重大运动”不应以专项入铁路单位志马素琏最近在评审志稿中,发现几部铁路单位志稿将“政治运动”以专项入志,有的作为“记实”,有的作为专节、专章,甚至列入“共产党”篇(章)内。这不仅是概念上的一种模糊认识,而且是一种误导,一旦在全路单位志中流传,危害不小...  相似文献   

7.
略论古汉语的同形反义词──兼为“反训”辨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反训”谈起在古代汉语经典文献的注硫和训信专著或辞书中,我们常常可见一些语言现象,诸如“乱,治也”;”受,授也”;“故”,洲“古也”、又训“今也”;“落”,训“死也”、X训“姐也”,等等。从表面看,人们不难发现:它们训释词与被洲释词正是一对反义词(如上述前二例);或一个词的训释词(即义项)中有两个正是一对反义词(如上述后二例)。古人概括其特点为“一字两训”,“义相反而实相因”(王念孙悟)。O这就是传统训治学之所谓“反训”。其被训释之字(词),也笼统地被称之为“反训率”或“反训词”。晋人都球首先…  相似文献   

8.
明代山东是北方散曲流行的一个重镇。据统计明代有24位山东籍曲家,存曲数量达1664首(套)。其散曲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南北曲体式兼用;二是豪放、清雅、俗朴之风兼具;三是多种写作手法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9.
“王敦惮祖逖”略论陶新华《世说新语·豪爽篇》记:“王大将军始欲下都处分树置,先遣参军告朝廷讽旨,时贤祖车骑尚未镇寿春,目真目厉声语使人曰:‘卿语阿黑(原注:敦小字也),何敢不逊,催摄面去,须臾不尔,我将三千兵槊脚令上!’王闻之而止。”宋人汪藻《考异》...  相似文献   

10.
(一) 我国甘蔗栽培和利用甘蔗制糖,起源很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植蔗和甘蔗制糖国家之一。古代在没有“蔗”字以前,有“柘”或“诸柘”等称呼,名称不下三十余种。公元前四世纪(战国时代)屈原的《招魂赋》中已有“肠鳖炮羔,有柘浆些”的记载。柘浆是蔗汁的浓缩制品,可直接食用,亦可以烹调。《招魂赋》虽然只谈及那时楚国(今湖北一带)的甘蔗食用情况,但是,从甘蔗的生长习性来看,可以推断,我国华南地区对甘蔗的食用应比长江流域更早。晋朝(公元二至三世纪)《西京杂记》(作者未详)提到,汉高帝时(公元前三世纪初期前后)南粤出产石蜜。石蜜一物,后人对它的解释屡见于文献,如公元一世纪(汉朝)杨孚的《异物志》提到:“甘蔗……生取汁……煎而曝之,即凝,如冰……时人谓之石蜜。”公元五世纪(南北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提到:“蔗出江南为胜,庐陵亦有好者。广州一种数年生,皆大如竹,长丈余,取汁为沙糖,甚益人。”又有“荻蔗节疏而细,亦可啖也。”等等。  相似文献   

11.
两汉的辞(代言体)、赋(汉大赋)及文人五言诗中的兰惠,表现为两种“语言模式”,一曰赞“人”(主要指“君子”),出自屈原;一曰写“景”(旨在颂扬帝王),出血《招魂》。这同封建时代人的生存方式,包括致思途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相联系,即同文化(观念和准则)有关。因而,“语言模式”实际是“文化模式”的反映。以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论之,反映中国人生存方式的“文化模式”,大抵是“自律”的又是“他律”的,而最终归于“他律”。所以,有自律(修身)的“君子”(人)的模式,以及为最高统治者服务(他律)的“景”的模式产生。由兰蕙所呈现的两种“语言模式”,并不因文体之变而消亡,它将继续留存于其后的文学(包括艺术)样式之中--只是“角色”有所转换。因为,它受制于长久未变的“文化模式”--自律与他律。  相似文献   

12.
《创新科技》2012,(6):30-30
据悉,中科院今后考核各研究所,主要看其重大产出如何,突出科技创新的原创性、突破性和实际贡献;在SCI论文方面,不再看总共产出多少篇,而是看其“Top%论文”(即进入每个学科被引用频次前l%的论文)有多少。  相似文献   

13.
查慎行山水诗王英志明末清初诗坛泰斗钱谦益诗兼学唐宋,开清代诗坛学宋之先声,遗民诗人如黄宗羲亦甚重宋诗,皆为对明七子一味“诗必盛唐”风气的反拨。稍后顺康诗坛代表人物“国朝六家”之南施(闰章)北宋(琬)、南朱(彝尊)北王(士)虽以学唐音为主,且亦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14.
三从第一次从军到南赴扬州1腰悬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我们说过,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吐善就攻陷过凉州,致使诗人迁居洛阳。而在此之前,即广德元年吐蕃还曾入主长安,吐蕃大将马重英与唐将高晖另立新君。其军队则“剽掠府库市里,焚闾舍”,致使“士民逃避皆入山谷”,“长安城中萧然一空”⑧。后虽遁去,但大历中,吐蕃军队又欲大举侵犯唐朝边境。大唐帝国久受其害,也异常震怒,于是在大历九年(公元774年)令郭子仪、马四、臧希让等五人率军二十余万进行“防秋”,声势很盛,唐政府的决心也是很大的。这一点,我们从李益…  相似文献   

15.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5):65-65
皖西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高等教育学博士、教育学院王全林副教授28.7万字的专著《精神式微与复归——“知识分子”视角下的大学教师研究》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12月底出版,该书系“大学制度改革理论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包括基础篇、精神式微分析篇、精神复归篇三大部分,除引言与结语外,正文部分共分为六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主编寄语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创刊于1986年。24个春秋的耕耘,学报的影响因子不断增加,综合排名明显提升。2008年该学报在云南省州市高校学报中综合排名第二;“地方史志”、“地方·民族文化研究”为云南省学术期刊优秀栏目;学报已成为刊载“云南(文山)壮剧研究”、“句町古国研究”成果的权威性刊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论“五霸”之一的楚庄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庄王熊旅(公元前613年—前591年在位)是我国春秋时代的五霸之一。不少史学家对楚庄王给予很高的评价。然而,对楚庄王称霸和霸主应具有条件的关系。即楚庄王称霸和齐桓、晋又称霸走的并非同一条路的问题,却没人论及。为此,本又对此作一探讨。关于春秋五霸,虽历来说法不一.但各种史料对越在王和齐桓公、晋文公并列为霸主并无歧义.齐桓公大胆地起用管仲为相,制定了“尊王援夷”的方针策略,他率领诸侯攘夷、狄,抗拒楚国。捍卫华夏文明,理当称为首霸;而晋文公在鲁僖公二十四年(前636年)再次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并在备修公…  相似文献   

18.
庄子天下篇为中国学术史上最重要之文字,顾其文既奥衍,所论当时各家学说书多已佚,不易得其真诠。著者谭戒甫君素以研讨诸子之学鸣於时,掳其自序,谓凡子略之书,今存於世者,罔不缒幽隐,剔抉刮磨,穷其所本,极其所至,而於本篇前章之注释,易稿至十数次,其功力之勤,可以想见。吾人读其书、觉其解释颇多怡然理顺涣然水释之处。盖其得力之处在以古书释古书。昔高王氏以经说卓绝一时,其方法为“以经解经”。今谭君似师其意而“以子解子”,宜其有所得矣。如卷中十三叶“接万物以别宥为始”句,用尸子广泽吕氏春秋去宥及莊子徐无鬼诸文为释;十四叶“见悔…  相似文献   

19.
比字句“(X)比YW”已经有黄晓惠先生《现代汉语差比格式的来源及演变》[1]和史佩信先生《比字句溯源》[2](下简称史文)等文章加以研究。史文将古代汉语先秦两汉比字句的序列格式归纳为五式,并得出了“从比动句式发展为比字句式”的结论.笔者在对先秦两汉多种比较句的探索中发现.至少在两汉以前,史文所说的比字句还和下列三种比较句有渊源关系。下边是史文中所弓;用过的比字句的两个例子:(1)河水沛沛,比夫众川,孰者为大?(论衡·自纪篇)(史文例<19>)(2)申生比于上帝,岂徒臣之与君哉?(论衡·死伪篇)(史文例<17…  相似文献   

20.
“精神界之战士安在?”“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是鲁迅的呐喊和喟叹。可以说,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自入世以来特别是去东瀛之后,鲁迅即以一个斗士的形象行走在大地上。其始也,以整个封建专制为其锋芒所向;其继也,以军阀和民国为其攻击的靶的;其末也,则混战在“同志”、“友人”之中。战学衡、战新月、战太阳社、战现代派、战论语派、战第三种人、战民族主义;战顾颉刚、战张资平、战邵洵美、战高长虹、战施蛰存、战杨村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