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唐宋闽南民间信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地区向有信巫重祀的传统,但是在唐代以前其民间信仰一直都以自然神崇拜为主。还处于较低级的水平。唐宋期间,闽南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当地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民间信仰也在这一背景下呈现出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2.
闽南人的形成,经历了农耕族群和海洋族群接触和融合的过程;明清以后,随着闽南人大批移居海外,在闽南侨乡形成了一些海洋性习俗,使得闽南文化具有农耕文化的性格,也兼具海洋文化的特征。其海洋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信仰海神妈祖、民间的送船科仪、国内亲人将客死海外之移民的灵魂引渡回来的引水魂仪式;特殊的婚姻形式、双边家庭以及抱养子从事海上贸易和在海外发展;闽南话的外来语借词和歌谣等方面。厘清闽南的海外移民与海洋文化的关系以及闽南海洋文化的表现和特征;为研究闽南文化所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3.
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由于受闽南话发音的影响。闽南方言区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发音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从分析问题的成因入手,了解闽南话以及英语发音各自的特点,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合理利用母语发音的正迁移,及早预防负迁移,以此来提高语音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4.
平安莅临者     
世界上第一位有记载的医生,大概就算埃及的医神伊姆荷特普,这个名字直译的意思是“平安莅临者”。传说他是公元前2980年左右佐塞王的御医和大臣,是埃及医学的奠基人。不过,没有人知道他是怎样给人治病的。  相似文献   

5.
闽南体育文化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史前时期—秦汉至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20世纪后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历程。闽南文化的“重乡崇祖、爱拼敢赢、兼容并包、尚义贵利”,使闽南体育文化具有民族体育活动展现地域性文化特色、传统的庆典民俗活动融入竞技元素、文化的融汇与交流凸显文化兼容性、尚义贵利的品质使闽南体育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内涵特征。同时,通过体育交流、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和两岸民俗体育的发展,闽南体育文化具有促进闽南经济的发展、展示互惠共赢的开放观念、演绎爱拼敢赢的闽南精神、唤起闽台文化认同感等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6.
闽台医神的形成年代较早,庙宇的自然景色有一定特色。然而旅游界忽略了闽台医药神明的形成特点得益于该区域独特的历史、地理、民俗等等原因,在线路安排时,甚至连自然景观都不游览,仅作为一般的宗教神明处置,把游客当信众,前往寺庙朝圣般地走上一遭。许多医神庙宇的开发贪大求新,破坏了其文物价值和原有地貌。不注意闽台医药神明的特点,不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不配合游览相应的自然景观,这是闽台药神旅游与开发值得注意纠正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闽南人进行人类学的解读和分析,认为闽南最显著的人文特点是具有比较浓郁的海洋文化色彩,比较注重财富的追求,勇于冒险  相似文献   

8.
龙岩城关话的语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岩话属闽南方言,在语音上它具有闽南方言的某些共同特点,由于长期受客家方言的影响,龙岩话同客家方言又有一些相同的地方。通过龙岩话同部分闽南方言、客家方言的对比,揭示龙岩话的闽南语特征和客家方言特征。  相似文献   

9.
闽南方言区学生英语语音学习困难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由于受闽南话发音的影响,闽南方言区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发音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从分析问题的成因入手,了解闽南话以及英语发音各自的特点,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合理利用母语发音的正迁移,及早预防负迁移,以此来提高语音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文献研究表明:闽南民间体育在其发展过程中,继承了闽越文化传统,在拍胸舞等民间体育活动中仍可看出蛇崇拜的遗存.同时受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中原歌舞、习俗和养生娱乐活动成为闽南民间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唐宋之后的经济和交通地位的日益重要,域外文明特别是宗教文化队闽南民间体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山神信仰是藏区原始信仰体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藏族其他原始信仰一起构成了藏民心中完整而神秘的神话世界.山神是康巴藏族民间故事中大量出现的一个特定形象,其来历有自然的神化、神的自然化、自然与神的二重构三个方面.山神信仰源于原始自然崇拜,在苯教中得以“合理化”与系统化,在佛教中被全盘吸收与改造,使山神信仰在藏民的幻想世界中得以延伸和深化.在民间故事中,山神是神圣与世俗的二元复体,并形成独特的“山-人-神”的藏族民间叙事的三维格局.  相似文献   

12.
北江流域几乎占广东地域面积的三分之一,流经韶关、清远两市各县以及肇庆的怀集、广宁、四会和佛山的三水、南海等县区,历史上这些流域的主干与支流上曾存在过一些水神崇拜,有的还残存至今。通过对有关庙宇和传说的考察.可知有这样几种水神:第一是由广府人传承而接受或受广府文化影响而移植过来的天后崇拜;第二是由有益于地方的官员转化而来的马援、周憬崇拜;第三是由地方名人转化而来的曹主娘娘崇拜;第四是由地方仙人转化而来的石上兄弟崇拜;第五是由著名将领转化而来的关公、岳飞紫拜;第六是由观音菩萨信仰转化而来的观音崇拜;第七是由民族始祖转化而来的盘瓠崇拜;第八是由神奇动物转化而来的龙王崇拜;第九是由守护神转化而来的北帝崇拜。这些崇拜反映了当时北江流域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3.
鸟崇拜是人类原始图腾崇拜的普遍形式.距今8000~5000年的红山诸文化曾经有过十分发达的“神鸟“崇拜.在考古发现的遗物中有许多各类鸟形纹样、鸟形雕塑和以石、陶、泥、木、玉等材质制成的鸟形器和佩饰物.鸟是北方诸族萨满的主神或主要保护神,在北方古代游牧民族中鸟崇拜和鸟祖神话十分流行.红山诸文化的“神鸟“崇拜与北方民族的“鸟神“崇拜,特别是萨满“鸟神“有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人们常常习惯把福建的简称"闽"与中国古代的蛇崇拜联系起来,认为二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多种证据表明,"闽人崇蛇"以及由此引申出的"福建是因为崇蛇才简称为‘闽’"的提法,至少在事实上和逻辑上都是不能自圆其说的,应予质疑。  相似文献   

15.
殷周以来 ,国君既代表社稷 ,又主持宗庙的祭祀 ,掌握全国最高的祭祀祖先的场所 ,身为“天子”的君王成为天帝在人世间的代表 ,普天之下只有通过君王才能受到天帝的恩惠。民众于是失去了祭祀天帝、直接同天帝沟通的权力。为寻求精神寄托 ,民间祭祀就以“心理补偿”的方式大量出现。殷周以前所有的祭祀活动和殷周至汉之间的非宫廷祭典 ,以及汉以后的“庶民传统宗教”的所有祭祀 ,另外连同身处山势高峻、交通闭塞的古老民族的某一部落或某一支系一直沿氏民族社会的祭祀活动 ,为民间祭祀的分野  相似文献   

16.
从古人对火的认识、崇拜形式,及其产生的原因等几方面,分析北方信奉萨满教各民族与炎黄后裔对火神崇拜的异同,指出萨满火神崇拜的区域性特点,证明萨满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典型的东北黑土地文化。  相似文献   

17.
土族在与汉民族融合过程中,出现了二郎神。土族信仰中的二郎神,已成为当地广泛信仰的地方保护神,无论求雨治病,求佑平安,求五谷丰登,求诸事顺利,二郎神的旨意都成为他们的金科玉律。土族对二郎神的崇拜,一是因为土族历史中多民族共同生活的特征形成了其民间文化及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与多重性;二是由于土族人治水兴农的水神崇拜心理;三是因为土族人对抗封建统治与邪恶的战神崇拜心理。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旅游文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是中国南方荆楚文化的代表,物质旅游文化可以农神、丝神、茶神、医圣为代表进行强省定位;精神旅游文化可以楚辞、楚歌、楚舞为代表,以致演变为汉派文化的深厚底蕴;最典型的是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从对其所设计的子虚园、乌有园、无是公园三种旅游主题公园的研究,认为湖北省有条件建成为旅游文化的强省。  相似文献   

19.
主要对广西博白县大坝镇元宵节民间游神活动的起因、过程进行了记录和分析,发现大坝镇群众通过迎神、唱戏、请神、生侗、游神、送神等六个主要环节的活动,表达了群众对自然精神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背景下,则更多的体现了人们通过游神来自娱自乐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老郎神考论     
随着昆剧在明中后期的兴盛,昆剧艺人像其他行业那样,开始进行其行业神的祭祀。关于昆剧艺人祭祀的祖师,有唐明皇、二郎神、翼宿星君、后唐庄宗等多种表述。综合来看,昆剧艺人的祭祀活动受到了官方的影响,昆剧艺人祭祀的老郎神演变成为唐明皇和翼宿星君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