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林晓洁 《科技资讯》2013,(36):158+160-158,160
当前,公民特别是未成年人政治冷漠的现象引起极大关注,引发责任公民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热潮。政治参与作为培养责任公民的直接路径,成为公民教育研究的焦点。学校是公民教育的主阵地,但现实告诉我们,目前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方面效果不尽人意。学生无论是政治认知还是参与能力都有待提高。本文以对东莞市水乡片初中生的270份专项问卷调查为依据,深入了解目前初中生政治参与意识现状,探究其成因,以期抛砖引玉,为提高学校公民参与教育的有效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也是我国公民最基本的一项政治权利.大学生占我国青年群体较大比例,他们的政治参与水平不仅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状况的风向标,更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民主进程,对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但是也不可否认,当前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存在很多问题,较为突出的就是政治参与意识淡漠,降低了政治参与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分析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淡漠的原因,从而提出改进措施,促进他们积极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3.
公民话语权是公民表达权利、参与政治生活的体现,公民意识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前提,而公民社会的发展则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否实践的重要基础。结合社会化媒体的移动泛在、圈群连通等特性,分别解析了社会化媒体在公民话语权的释放、对公民意识的提升以及促进公民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成员最普遍的政治行为,有效地保证了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在参与意识、主体范围、参与内容等方面都较以前有明显进步,但仍需要改善。本文主要总结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和现状,并提出了改善现状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必然要求,制度建设是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根本保证;公民意识的提高是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前提;公民社会是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载体和舞台。  相似文献   

6.
试论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及其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研究其公民意识的现状与培育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通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范式,对贵州省贵阳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公民意识现状进行了调查。其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意识不强、权利义务意识缺乏、法律意识薄弱、政治参与意识淡薄。究其原因,主要受传统文化因素、市场经济负面因素、公民教育缺失、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要强化"新生代农民工"的公民意识,就要通过夯实培育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的物质基础,健全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机制,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整体素质等手段来增强其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不仅需要公民的有序参与,而且需要社会管理及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在评述公民有序参与社区治理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国公民参与社区治理面临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因素、外在动力机制和法律法规等四个方面的现实困境,从政府如何加强公民参与意识的培养、构建公民有序参与的文化和制度,完善法律法规以及加强社会管理等层面,探讨了公民有序参与社区治理及参与模式创新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刘彦  秦红 《科技信息》2009,(19):137-138
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广泛的人民性。政治文明的建构取决于人们的政治参与程度。人们参与政治的程度又取决于其公民意识的提高及整个公民社会的发展,政治文明的建构与公民社会的发展对现代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的到来促使网络政治参与逐渐成为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互联网以其隐蔽性、便捷性、开放性和有效性对改善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手段、保障公民政治表达的自由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然而,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对社会政治生活也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当前要努力挖掘网络政治参与产生的深层原因并考量其存在的负面效应,力求消除网络政治参与的负面影响,使网络更合理地为公民所用。  相似文献   

10.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我国政治参与的新型模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我国人民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我国社会巨大变迁的客观要求,是我国政治稳定发展的现实要求。有序的政治参与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遵守法律规范,必须实现制度化、程序化,发挥党内民主的示范作用,以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引导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以党员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的提高带动公民政治参与素质的提高,这是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实现政治稳定发展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公民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心理基础。在当代信息社会中,互联网媒体的出现对公民人格的培育有巨大促进作用。它依靠巨量的政治信息资源和独特的政治交往方式对政治环境和政治行为产生影响,使得公众的政治参与更加广泛,政治素质普遍提高,政治生活日益世俗化、祛魅化,极大的促成了公众包容意识和宽容精神、参与意识和公共精神、独立主体意识和契约精神的养成,从而促进了我国公众中公民人格的培育与形成。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多元化的大背景下,群众政治参与地位凸显出来。论文通过对"公众政治参与"与"行政生态"概念的界定,具体分析公众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权利意识淡薄,公民知情权的缺失和公民参与缺乏制度上的保障等问题。并分析了我国行政生态现状,站在行政生态视角上,分析和探讨完善公众政治参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青年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国家的栋梁,要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四有”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制教育必须同步进行。通过法制教育,使广大的青年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从小增强法律意识、公民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正确行使公司权利、严格履行公民义务、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主要是运用了比较法、案例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张云峰  李洪昌 《科技信息》2007,(16):249-249
起码的文明礼貌常识和必要的社会公德意识是每一位公民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它对于社会的作用犹如纯净的水和空气之于生物,是社会“机体”健康的必要保障,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最基本要求。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青年学生的道德水平和修养却不容乐观。本文就当前学生公德意识滑坡的原因、公德意识培养的途径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5.
任爱红 《科技信息》2007,(18):178-178,154
公民意识是民众在民主政治时代必须具备的一种社会意识,主要包括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三个层面。公民意识的形成和状况直接影响着公民个体的现代化发展状况,作为公民优秀代表的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则最终影响着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和实现,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公民意识培育只有将理论传授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悟,才能达到知行统一,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青年志愿者活动通过引导大学生从身边的具体事情做起,逐渐走进社会,熟悉生活,逐步培养起公共责任感和公德意识,它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教育效果,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公民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实现的过程,大众传播媒介在公民政治认同中起着培养公民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整合亚政治文化、传播主导文化的作用;在公民政治参与中起着培养公民民主意识、整合舆论、引导理性政治参与的作用,毫无疑问,大众传播媒介在公民的政治社会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政治参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民主政治进程的发展。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推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水平有所提升,但总体来说还存在着质量不高和不平衡等问题。要继续推进民主政治发展进程,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是必要的,其中增强公民的自主参与意识是基础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深入分析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主要原因,探寻合理规范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由非制度化走向制度化的路径,这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岳静 《科技信息》2009,(32):I0046-I004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公民参与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时期。现行的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和公共决策过程尚存在如经济与文化落后的客观限制、传统政治思想与文化的影响、公民参与的组织机构和渠道单一、政治参与的具体制度不健全等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所以现阶段要不断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公民参与的物质基础;摒弃附庸意识,增强主体意识;拓宽参与渠道,增加参与形式;推进体制改革,促进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结果只能是"经济的平等走向政治的平等,经济的自主走向政治的自主,有主体意识的经济人转变为有民主意识的政治人,追求经济利益的生产者或消费者转变成维护政治权利和政治利益的公民"。人民政协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且需不断完善人民政协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这一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