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作为明清之际文坛盟主,适当时艰局危,诗派中衰之际,钱谦益负救弊之责,对于明代文学复古观念的总结,以评议宋无诗论、弇州晚年定论、陈艾之争为典型事例,体现了钱氏在易代诗坛上结明诗之局,下开清诗之先的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
汤显祖登上文坛之际正是后七子复古格调派兴盛的时期,他与复古派的王世贞兄弟的矛盾在后世的记载中被故意夸大。汤显祖的文学思想比较复杂,其诗、文与戏曲理论差别较大。在戏曲理论与创作方面提出尊情观,对公安派有明显的影响;可诗学理论则受李、何格调派影响比较明显,与王世贞兄弟分歧甚小。汤显祖整体文学思想具有明显的调和性。  相似文献   

3.
唐末季世中的西蜀文人群体,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浸染与熏陶,他们具有强烈的"复古情结"和"崇雅心态"。这些文人士子出于补救时弊和端正文风的良好初衷,自觉秉承了传统儒家"温柔敦厚"、"中正和平"的诗教观,他们在诗文创作上出没二雅、独标高格,提出了"清丽"、"雅正"的诗文创作主张,其文学思想和审美意趣与当时文坛上"斥浮崇雅"的思想潮流同鸣共奏,与昭宗一朝推尊盛唐梦寐中兴的美好期望应节合拍,在唐末众芳竞艳的文学思潮百花园中芬芳四溢、自成一格。  相似文献   

4.
李新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5):31-32,36
陈子龙和艾南英同为明末文学领袖和爱国志士,发生在二人之间的一场关于散文复古取向的文学论争,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而关于此次论争的具体时间,史料记载多有抵牾,而当今研究者说法或闪烁其词,或主观臆断成分大,还需要进一步梳理、考证。  相似文献   

5.
明弘治、正德年间,前七子以复古论主盟文坛,蔚然成风,杨慎却提出异议、独树一帜。今人多认为杨慎在复古大潮中未能免俗,只是在一些具体的文学主张上与七子不大相同^[1](p291),实际上《升庵诗话》已经对当时的文学复古思潮有所修正,在诗歌审美论、创作论、师承方法等问题上都一反流俗,成一家之言,并对后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理宗宝庆年间发生的江湖诗祸是南宋的权相专权政治与中下层士人参政议政之风相碰撞的必然产物,它摧折了广大文人参与现实的勇气.受诗祸打击,宋季江湖文人失去了前辈刘过、姜夔等的独立人格,他们或远离政治,从"雌黄士大夫"转而"口不谈世事";或随波逐流,沦为受生存驱使的无行谒客.江湖文人是宋季文坛最活跃、最具创造性的力量,江湖诗祸则是恶化宋季文学生态的催化剂,成为压垮宋季文坛的最后一根稻草,宋季文学不可避免地走向飘零与衰敝.  相似文献   

7.
《诗比兴笺》是晚清出现的一部具有诗论性质、特色鲜明的诗选著作。作者魏源是清末今文经学的健将,其《诗比兴笺》虽是一部诗学著作,却体现了魏源今文经学的基本思想和学术方法。《诗比兴笺》追求"复古"与"微言大义"的思想立场,重视讽谕功能的"比兴"观念和随意取舍诗歌文本的文献观念,都是今文经学影响的重要表现。今天研究魏源《诗比兴笺》的诗学思想和学术方法,应该注意"致用"与"求是"的差异,注意其社会政治动机的历史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从而才可能做出历史主义的科学评判。  相似文献   

8.
韩愈、白居易是中唐文坛的领袖人物,他们的文艺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他们在复古的同时,力主创新,主张在文学作品中反映民生疾苦,发挥情感作用,对中唐诗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复古派"与"性灵派"是针对明中后期文坛状况而提出的概括性概念。两者在对《庄子》思想及其文学性的接受上存在着不同样貌,基本涵括了明中后期文坛《庄子》接受的局面。其接受异貌的深层原因与明代文化思潮及其各自的文学主张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明代誉满天下的文学家和诗人李梦阳是"前七子"的主要代表人物。针对明初以来萎靡不振的文学局面以及当时台阁体诗文存在"啴缓冗沓﹐千篇一律"的弊端﹐李梦阳决心倡导复古以救其痿痹,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在文学创作实践中他笔力苍劲凝重、气象高古开阔的复古诗和飘逸洒脱、风味盎然的古乐府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1.
明代复古派①继承严羽论诗推崇汉魏盛唐思想。严羽和明代复古派虽然有着不同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但都主张以古代,主要是汉魏盛唐的优秀诗歌作为学习的对象,通过强调诗歌的艺术特征,呼唤久违的审美理想。复古派继承了严羽学最上乘、悟第一义的"师古"标准,并在遵循严羽推崇汉魏盛唐诗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汉魏诗歌作了更细致的区分,从而更加突显了对"高古之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在李贽学说的影响下,晚明文坛形成了以个性张扬为基本特征的文学理论思潮.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以陈子龙为代表的明末爱国知识分子放弃了个性张扬的极端思潮,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有益于民族国家的思考.明亡后,清初知识阶层对自身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导致了对明季士风的批判和向传统的回归,从而完成了晚明到清初诗文理论从个性张扬到内敛自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韩愈、白居易是中唐文坛的领袖人物,他们的文艺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他们在复古的同时,力主创新,主张在文学作品中反映民生疾苦,发挥情感作用,对中唐诗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唐代中期以后,分司东都的文人数量不断增多.其中,白居易曾长期在洛阳任分司之职.他在文坛的声望和影响力,他所倡导的"中隐"思想和闲适生活情趣以及广泛的交游、超然的政治态度和对诗歌唱和活动的热衷等因素,使他成为当时分司东都文人群中的重要人物,并促进了洛阳闲适诗唱和群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晚唐桂州籍诗人曹邺因出身岭南、屡举不第等原因萌生自卑心态,自卑意识在他的诗中有着或隐或显的表现。曹邺一方面以曹魏后人自居,向中原文化靠拢,一方面在诗歌创作中以复古诗人自许,通过文化认同与身份建构的方式来克服自卑心态。曹邺克服自卑心态,实现自我目标的文化动因来自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精神,他最终以儒者的人格、复古的诗格享誉诗坛。  相似文献   

16.
黄道周与陈子龙均是明末爱国名士,亦是当时文章大家,二人的师生情谊在当时颇受世人赞誉。通过年谱整理和诗文分析,可见在数十年的交游中,黄道周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引领着陈子龙,陈子龙对黄道周亦十分景仰和爱戴,二人患难与共,惺惺相惜,结下深情厚谊。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从初唐的社会状况、创作概况、诗文革新历程和陈子昂的哲学储备诸要素谈起,以时代背景和文坛趋势要求文风改革为切入点,引入对陈子昂的诗文革新主张--"风骨"和"兴寄"及其美学意义的探讨."一代唐音‘起'射洪",概说了陈子昂诗文革新的贡献,然而"起"却是评价他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天南地北     
宪法诗解最近,西班牙诗人班达沙本玛出版了他撰写的“1080首诗”,曾轰动西班牙文坛。这1080首诗是针对西班牙宪法1080条款而写的,诗文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对宪法条款有褒有贬。例如对轻视妇女权利的离婚条款,则采用讽刺诗的形式加以抨击。在剽窃风日盛的西方文坛,班达沙本玛的首创精神是值得称赞的。张良民  相似文献   

19.
辛弃疾和屈原都是中国古代文坛上的卓越诗人.屈之骚赋多含幽怨之作,而辛弃疾正因为在许多方面与屈有着相似性,故其词作受屈骚之熏陶较深,在接受的同时,其作品也呈现一种中国古代传统"怨"诗的色彩,并表现出自己的悲剧性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0.
胡应麟在其诗论著作《诗薮》中对元诗有其独特的评价,这种诗论主张既受到明代复古思潮的影响,也反映出他的评诗标准。本文将从对胡应麟评价各体元诗的具体分析,以及他对元诗和宋诗的比较,来进一步了解胡应麟的元诗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