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促进武术运动的发展和进一步推进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国内的应用,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对武术基本功训练和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发现: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和武术基本功训练虽然在发展历程、服务对象、与服务对象的关系、训练器械、训练侧重点、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理论体系的成熟度等方面存在不同,但其在训练内容、训练目的、动作规格、训练形式和训练原则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启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应推进其文化内涵建设、加强针对运动项目的专项研究、加大服务社会体育的研究力度和增强便携式体育器材的研发;武术基本功应加强理论体系研究、引进现代先进的训练器材和设备、增加动态平衡训练的比例、增加肌体伤病检测环节、加强神经-肌肉系统激活训练和注重肌体恢复再生训练等。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等方法,以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系2011级1班(武术套路选修班)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武术套路这一运动项目作为干预手段,探讨武术套路练习对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武术套路训练,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在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武术套路练习对提高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并且对男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各维度指标的影响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宿州学院体育学院2009、2010级武术专修生为研究对象,了解宿州学院武术专修生在训练中经常因为场地设备不完善、身体素质、训练量、准备活动不充分等原因,造成不必要身体损伤,提出一些建议,为以后减少武术专修生在训练和比赛中不必要的损伤发生,以提高武术专修学生的技能水平,为以后武术专修学生在训练中预防损伤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反应速度的角度入手,研究武术搏击训练运动反应能力的变化,并且对武术搏击训练活动不同过程的运动反应能力的实验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比较不同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规律,探讨武术搏击训练各阶段的运动反应能力要求,进一步提出适宜性的关于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指标.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身体技术理论视角,就学校武术教育中的宏观思想意识与微观教学实践之间的勾连进行探究.研究认为,学校武术教育是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养成身体技术的场域,在学生的年龄、性别、民族等维度上通过符号隐喻身体、话语形塑身体、姿态规训身体等途径,在"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背景下,在武术展演与生活实践的相互促进中,建构起贯通微观实践与宏观意识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武术是一项要求人体关节活动幅度较大的运动,了解少年武术运动员随年龄的自然增长,专项训练对人体五大关节主动活动幅度的影响,可以为少年武术运动员的科学选材、训练,提供理论依据,也能为运动人体科学学科建设积累资料.方法:采用形态学测量方法,通过四年的追踪调查以及与对照组的比较,研究武术运动员年龄变化与关节运动幅度变化的关系.结果:1.年龄在12至15岁之间的少年武术运动员五大关节主动活动幅度的变化与年龄自然的增长无明显关系.2.少年武术运动员髋、膝、踝三大关节比成年运动员的主动活动幅度大.3.无论少年还是成年武术运动员髋、踝两大关节主动活动幅度均较普通成人的活动幅度大.结论:1.在12—15岁之间,武术运动员五大关节多数运动的主动活动幅度的变化与年龄自然的增长无明显关系,在此期间进行训练,对增加关节的主动运动幅度均十分有利.2.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下肢部分关节某些方向的灵活性影响比较明显,训练中应注意抓紧青少年时期的柔韧素质训练.3.长期的武术专项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关节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竞技武术套路向"高、难、美、新"的技术方向发展的今天,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跳跃素质表现得更为突出,而决定跳跃动作水平的弹跳力素质也越来越受到教练员的关注。本文以武术套路弹跳力素质为研究对象,以训练内容和方法及训练强度等级和负荷安排为研究目的,从多方面总结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为今后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运动训练实践中,重复训练法是一种重要的运动训练方法,这一方法的类型、实践特点以及供能形式则与武术套路训练有着很大的相似性,这也为其与武术套路训练的有机结合创造了条件,进而在提升武术套路训练效能、提升训练科学性等方面有着较高的价值;现以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于重复训练法在武术套路训练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且探讨短时间、中时间、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在武术套路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的应用方案,以期待推动武术讨论训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文化学的研究方法,结合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比较等研究方法,对传统武术中的非物质文化进行了分析梳理.研究发现:传统武术之所以能够传承到今天,主要是靠传统武术特有的活态传承方式;习武者在"术"与"道"之间的追求,是武术修炼过程中通过"体悟"才能领悟的;武德是古代朴素的道德观,是在武术发展传承过程中人们自觉形成共识,武德对各个时期武术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形式,武术套路劲力的力度表现方式具有自身的特点。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分析论证了武术劲力的产生、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武术套路中力度表现方式及对运动训练影响的比较分析,提出正确解决武术套路中力度表现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陈鹏 《科技信息》2013,(9):209-210
研究少年儿童在武术训练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性,是通过儿童潜能发展的差异,运动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性,智力结构的差异,性别的差异,身体发育的差异,来研究的。研究少年儿童在武术训练过程中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有助于我们在今后武术教学过程中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儿童在武术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在训练过程中能更好的进行分层分组练习,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运用哲学、美学、文化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对象形武术的"模仿美、物我合一"之美的哲学渊源进行剖析,认为象形武术的美是中国古代美在身体文化上的表现,"以形取势、借形显意、以意传神"的特征是象形武术的美的追求.美的象形武术更能折射古代文化的和谐美(自然美、人体美、艺术美)在今天的延续.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安徽省武术文化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安徽省武术文化的分布与地域特点紧密相联,发展受到武术习练者自身感受到的健身效果、武馆(校)教学的传授方式和武馆经营模式、武术练习对象相关身体条件等武术自身发展因素的影响;同时,社会价值观、大众健身方式的建立、现代竞技项目的兴起和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等外部因素也影响着安徽省武术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武术是一项融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素质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关于武术训练对儿童体质方面影响的报道尚少,本实验以探索武术运动对儿童体质的影响为目的,以武术训练为手段,以短训班中随机抽样的15名未经过武术训练的儿童为对象,在训练前后进行测试,观察规定指标训练前后的变化,来分析短期武术训练对儿童体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个性心理是运动心理学领域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对各个运动项目的运动员进行个性特征的研究广受重视,但在武术运动中对武术运动员个性特征的研究却不多。本文从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及兴趣、动机等个性倾向性与武术竞技运动的选材、训练及比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尝试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以期为提高武术竞技运动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蒋建英 《科技资讯》2012,(31):231-231
本课题以赣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武术专项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09、10、11级武术专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武术专项学生的运动损伤特点,并提出预防武术训练中运动损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个性与武术竞技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华 《科技资讯》2006,(33):249-250
个性心理是运动心理学领域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对各个运动项目的运动员进行个性特征的研究广受重视,但在武术运动中对武术运动员个性特征的研究却不多。本文从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及兴趣、动机等个性倾向性与武术竞技运动的选材、训练及比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尝试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以期为提高武术竞技运动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袁林 《科技信息》2009,(29):I0394-I0394,I0385
以河南省武术套路队8名武英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2008年冬训期间连续12周的5种生化指标的测试,结合训练强度变化.发现针对武术套路训练项目特点,血红蛋白、和尿素氮作为套路日常训练强度和队员身体机能的监控指标有着波动不明显的缺点。肌酸激酶随训练强度的变化波动较大.能够较好的反映训练情况和运动员的机能状况,较适合作为武术套路训练强度调控的指标。血睾酮变化有着明显的滞后性,适合于作为阶段性调整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以山东省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测试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与气质类型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54.28%的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属于多血质气质类型。身高-指距差与抑郁质得分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荆楚地域范围内与武术有关的文化事象作为研究对象,从文学艺术、民风民俗等方面展示了荆楚武术文化的内容与特色,获得对荆楚武术文化深层次的理解.本文总结了荆楚地域主要拳种及其与荆楚地域文化的联系,并剖析了荆楚拳种的由来与传习途径、荆楚武术文化得以形成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按照地域文化空间分布进行横向研究,选择武当武术、梅山武术等拳种进行个案的观察与文化成因解读.同时分析了荆楚群众的民俗生活以及诗词歌赋中反映的荆楚武术进行文化诠释.并从荆楚民众的尚武精神和革命传统两个方面阐释了荆楚武术具有的忠义精神和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