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祖庭是中国禅宗发展的基地,是佛教中国化的活水源头。研究与弘扬流传千年的中国禅宗祖庭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从类别、内涵、层次等梳理了禅宗祖庭、禅宗祖庭文化的概念,提炼出禅宗祖庭文化的核心,提出以开放与宽容引导禅宗祖庭文化的当代传承实践。  相似文献   

2.
禅宗文化在岭南繁盛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禅宗文化之所以在岭南长盛不衰,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特殊的地理环境为禅宗文化在岭南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便利;岭南文化固有的特质有利于禅宗文化的传播和流行;禅宗南宗的兴盛有力推动了禅宗文化的发展;顿悟禅宗的理论及独特的弘传方式适应了岭南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我国禅宗文化特色资源非常丰富,但存在资源整合不够,开发宣传力度不够,数字化建设水平低等不足。本研究提出以网络为依托,进行禅宗文化特色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构想,并详细阐述了禅宗文化特色资源数字化建设的目标、内容、关键问题、技术路线等。  相似文献   

4.
温氏总部坐落于广东新兴县,这是禅宗六祖惠能的故乡。六祖是中国历史上的思想伟人,温氏发展过程中深受六祖思想的影响;新兴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其地域文化构成了温氏发展的独特文化土壤。温氏对其文化土壤主要在企业领导表率、公司位于新兴、文化宣传、发展新兴等四方面进行了整合。  相似文献   

5.
在丹霞山佛教禅宗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传奇人生的丹霞山佛教开山之祖澹归大和尚及其营建的别传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澹归与别传寺为核心的丰富的丹霞山佛教禅宗文化旅游系列资源,是丹霞山佛教禅宗文化旅游开发的巨大宝库,理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深入挖掘,精心设计,开发成为创意十足、各具特色的丹霞山佛教禅宗文化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6.
日本学者通过对敦煌古藏文禅宗文献的研究,证明某些中原地区的禅宗文化被译成藏文,传到了吐蕃;有些藏文佛教文献直接译自梵文,而非自汉地传入,从而推进了对藏传佛教和汉地佛教禅宗的研究,领先于国际敦煌学界。  相似文献   

7.
禅宗文化是江西特色区域文化资源之一,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具备重要的产业化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江西禅宗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需要一个系统的机制为保障。江西禅宗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最突出的问题是系统的产业化机制乏力。为促进江西禅宗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可以从定位、组织、产品、渠道等四方面提供产业化机制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8.
韶关作为岭南粤北的历史文化名城,唐宋以来佛教禅宗思想文化得到迅速发展,并以此为起点,挺进大江南北和中华大地,成为影响全国的佛教主要宗派。后来,禅宗的影响波及欧美和南洋诸多地区。如今,禅宗文化成为韶关文化旅游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出广东韶关市东南郊二十公里,便是南方有名的佛教胜地——南华寺,它是中国重要佛教流派——禅宗六祖惠能创立的禅宗的发源地,也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起点。素有中国佛教的“祖庭”之称。惠能之前,禅宗没有形成宗派,传播仅限于嵩洛湖北一带,惠能之后,禅学蔚为显学,逐渐遍及全国,远播海外。从唐代后期起,禅宗几乎代替了其它宗派,垄断了佛教,禅学和佛学甚至成了同义词。  相似文献   

10.
胡祖豪 《科技信息》2012,(16):198-199
中国禅宗始于南北朝,达摩以楞伽经为传法经典,其后结合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受道家玄学思想影响发展成"禅宗"。将禅宗思想应用于艺术与审美上所形成的禅宗美学,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思想,尤其是与老庄、玄学美学结合的一种美学观。  相似文献   

11.
惠能禅不仅在广东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而且传播及影响到了周边的国家和地区──越南、韩国和日本等。惠能禅为这些地区的人民所接受,并与当地的文化相融相会而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禅宗新派别。19世纪,随着东西方文化的广泛交流,惠能禅还传到了北美和欧洲大陆,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美学文献是"中国美学"研究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美学文献的研究在学界现正处于酝酿阶段,尚不够成熟。皮朝纲先生在禅宗美学文献方面作了有意的尝试,他在美学文献学方面的倡导和践行,值得引起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毕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的《岷州广仁禅院碑》,是我们研究北宋时期河陇吐蕃佛教化方方面面的珍贵实物资料,碑铭历史和客观地记录了缘边地区佛教化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4.
儒家心性论的理论旨归是天人合一,禅宗的心性论是教人顿悟成佛,天和佛分别是儒家和禅宗的最高哲学范畴,而禅宗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化佛教,其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免会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就心性论方面说,儒家和禅宗既有不同特点又有相通之处,其最终的归宿都是指向对生命的关怀,对生命本体的追求,都是通过对心性的探讨和实践,来实现生命的和谐与自由。  相似文献   

15.
六祖惠能与韶州有缘,生在新州,得法黄梅,广州剃度,却在韶州弘法约40年,并在韶州创作了《六祖坛经》,这是中国的第一部佛教经典,也是禅宗的传法依约和根据。但它在一千多年的传播演变过程中,书名与作者发生过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禅宗思想的发展演变,也是那个时代禅宗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韩愈从辟佛到被贬潮州后与大颠禅师密切交往的前后经过及其原因说明:韩愈反对的是以禅宗北宗为代表的北方佛教,贬潮之后则对由惠能及其几代弟子所创立的南宗佛理有所认识。二人的交往反映了中唐佛教中国化的完成。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传统佛学,禅学完成了两大转变,第一是由义学走向心学,第二是由出世走向入世。这两个转变彻底改变了传统佛学的发展方向,但其整个过程又显得顺理成章,符合佛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其中,禅学特有的思想方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意义重估。一方面,在生命主体和世界的关系方面,禅学坚持了传统佛学强调意义把握的基本走向,并且贯彻得更为自觉、彻底,最终确立了主体在意义把握中的本体地位,突破了传统佛学非本体化的哲学倾向。另一方面,禅学也更为彻底地坚持了般若扫相的中道方法,最终完全肯定了现实世界和人生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8.
禅宗既反对北方民间对释迦牟尼的狂热崇拜和偶像化,也反对南方士大夫崇尚义理,苦研佛经的教条化。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指出了“见性成佛”的佛教发展新方向。禅宗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早期印度式坐禅,中期中印融合的参禅,后期中国化的悟禅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