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一方面,马克思将工业与技术视为人的类本质,视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作为类本质的技术-工业可能产生异化。他以人本主义的理想劳动来关照现实的工人异化劳动的生存状态,将工人异化劳动的生存状态与造成异化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联系起来,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批判。在异化劳动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的研究视域实现了向经济学哲学的转变,其技术哲学思想得以建立。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将异化引申为哲学和社会学名词。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通过劳动者的生产劳动及其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反过来统治劳动者,形成异于劳动者的一股外在力量。马克思通过剖析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造成劳动异化的主要根源,而相对固定的社会分工则是造成劳动异化的最终根源。异化劳动主要体现为人与自己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相异化,人与自己的劳动本身相异化,人与自己作为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直观自身,消灭私有制,是去除异化劳动,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着重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为异化劳动给出了四个规定:一是人的劳动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二是人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三是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四是人同人相异化。其中,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是前两个规定的结果,也是人与人相异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把一切异化现象归于劳动异化,把异化的产生归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本身,指明了克服异化之路在于废除私有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而马尔库塞则以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依据,以存在主义观点为基点,割裂人的本质和人的存在的关系,把劳动异化曲解为人的本质的异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向存在主义方向发展。因此,马克思劳动异化论和马尔库塞总体异化论之间有着原则性界线。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把一切异化现象归于劳动异化,把异化的产生归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本身。指明了克服异化之路在于废除私有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而马尔库塞则以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依据,以存在主义观点为基点,割裂人的本质和人的存在的关系,把劳动异化曲解为人的本质的异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向存在主义方向发展。因此,马克思劳动异化和马尔库塞总体异化论之间有着原则性界线。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现实的劳动异化的分析,到人的实践本质的论证,再到异化与人的实践本质关系的探究,将异化从政治学的概念上升为哲学的概念,充分说明了实践产生异化的不可避免性和实践又可克服异化的势所必然性,依此建立了井极大地丰富了人的实践本质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人们一般认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集中表现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并且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由四个方面构成,然而,异化的前三个规定是如何直接导致第四个规定的呢?这个问题的解决隐藏在手稿的附录之中。这样,事实就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是立足于劳动和交往两个维度来提出了自己的异化理论的,正是这两个维度才共同构成了马克思唯物史现的哲学基石。  相似文献   

8.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论证了人的本质是人的类特性(即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彻底批判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的非人的生存状态,强调了人的发展的最高目标是共产主义制度下人的全面、自由和充分的发展.这些内容构成了马克思<手稿>中的人学思想构架.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继承并扬弃了历史上已有的、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在对现实经济领域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异化劳动思想,实现了异化概念由政治和哲学领域向现实经济领域的转向。马克思在异化劳动思想中,从人自由自觉的活动的本质出发,通过劳动产品、劳动过程、人的本质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剖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人的异己化存在。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不同,马克思所谓异化劳动的主体由绝对精神或自然的人转向现实的、具体的人。马克思试图从整个人类发展历史中寻找人走向自我异化的原因。虽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因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还有不成熟之处,但毕竟揭示了生产劳动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隐含了唯物史观的天才萌芽,同时在对人的本质及社会历史观的认识方面亦超越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相似文献   

10.
刘飞 《科技资讯》2010,(17):182-182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详细论述了劳动异化。并且从两个方面考察了劳动异化行为,一方面,工人同劳动产品这个异己的、统治着他的对象的关系。一方面,在劳动过程中劳动同生产行为的关系。从而,推出人与人相异化。作者从此出发,联系到中国当代教育中存在的异化现象。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方面,教育与受教育者之间出现的教育异化;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制度的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了“人占有自己全面本质”的思想,人的责任与日俱增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体现,异化劳动使人的本质丧失,共产主义运动能够实现人的本质复归,使人重新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使人的社会性、实践性本质得以恢复。这为人的责任归属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当今中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人的责任的界定和切实履行,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对异化劳动的分析为基础,以对人的本质和对象性关系的理解为突破口,阐述了实践的本质是以人自身为目的的对象性活动的重要思想。这种观点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透视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思想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是国际上影响较大的一种异化理论,他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依据,将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曲解为人的本质的异化,并以此把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异化看成是人作为人的存在的必然遭遇,这与其深受人本主义思潮中的卢卡奇的黑格尔人道主义、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心理学等观点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自由作为马克思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之一,贯穿于马克思所构建的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自由因而也是人的本质。而道德作为人的道德,也体现出自由的本质规定性。在资本制度下,劳动的自由成为一种不可能,道德的自由如劳动一样不可及。异化劳动的消除、阶级对立的消灭、自由人联合体的建成是自由的道德实现的必经路径。  相似文献   

15.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独具特色的内容。“异化”这一概念有着自己的历史演变过程。在马克思看来,异化劳动共有四种表现形式或规定,而且这四种规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整个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值得我们予以全面地看待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是国际上影响较大的一种异化理论,他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依据,将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曲解为人的本质的异化,并以此把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异化看成是人作为人的存在的必然遭遇,这与其深受人本主义思潮中的卢卡奇的黑格尔人道主义,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心理学观点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逻辑上和事实上分析了人的实践本质对象化活动必然导致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特别指出了这种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是对异化劳动的克服以及对异化劳动积极成果的保存,由此阐明了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类实践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经济学角度入手,目的是批判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从经济上为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作出说明,但在写作思路中马克思开始转向关注共产主义问题,通过批判黑格尔思想,依据劳动实践观论述了私有财产的产生与扬弃.对黑格尔的劳动实践以及费尔巴哈的异化的理解来阐述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劳动异化理论,旨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奴役劳动、物统治人等种种弊端。在我国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有关发展的不和谐问题,我们将之称之为异化现象,并试图运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当今社会的异化现象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20.
人本主义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大研究成果,但其发展至现代却陷入了理论困境,迫切需要找寻出路。马克思人学源于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并最终超越了后者,是人本主义哲学摆脱困境的解药。马克思人学包含着深切的人文关怀,在其发展历程中,马克思注重探讨人的本质,强烈批判了异化劳动和人的本质异化现象,在关注人的生存状况的基础上,为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