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德操 《科技信息》2008,(5):209-209
对于公力救济和社会救济法律都有明文的规定,其范围也由法律所设定,但是私力救济的范围却不是可以通过法律来清晰地界定出来的。因而对于其界限的划定。是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公力救济、社会救济、私力救济三者之间的区别来划分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社会救济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民事权利的保护可以分为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私力救济又可以分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和自助行为,而我国法律并未对自助行为作出规定。民事自助行为是对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的重要手段,构建自助行为制度是民事法律权利保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相似文献   

3.
韩宝 《科技信息》2013,(6):18-18
WTO现行的争端解决机制存在时间滞后、不溯及既往、执行力不强等缺陷,不能有效制约成员方滥用贸易救济的行为。改革WTO,取消成员方自行调查和决定适用贸易救济措施的私力救济权或完善争端解决机制提供的公力救济都不具有现实可行性。可行的做法是在现行体制下,巧用私力救济制约私力救济,从而达到对私力救济的滥用进行合法有效救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私人刑事调查作为自我保护与私力救济的主要实现方式,它实现法制化在私力救济和当事人主义视域下具备强烈必然性.首先在私力救济视域,对私力救济的合理使用要求必须实现私人刑事调查法制化;其次在当事人主义视域,推动当事人对等性和强化当事人对程序的处分性也需要实现私人刑事调查法制化.  相似文献   

5.
占有的物权法保护是占有保护的重要内容,目前民法典草案的有关规定存在问题是理论上缺乏对物权法保护的完整分析所致。占有具体保护方式的选择与对占有的事实性质的理解和支配冲突的矛盾运动有关联。在对保护占有的要件作了说明后,引入对占有保护的私力救济和公力救济,对占有人的私力防御、私力取回、占有物返还请求权、占有妨害排除请求权、和占有妨害防止请求权以及请求权的除斥期间作了较为全面的说明与分析,勾画出占有物权法保护具体规定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6.
陈美珠  甄万和 《科技信息》2009,(36):I0178-I0178
隐私权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格权,在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人可采取公力救济或私力救济的办法来保护权利。目前我国在人格权保护上,制定的法律日趋完善,但尚未形成价值取向明确的体系。对隐私权的保护,只是参照人格权中对名誉权的保护模式进行,因此需要通过立法形式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从私力救济的概念、性质、类型和成立条件出发,分析了我国关于私力救济的刑法立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私力救济制度构建所应持的理念和态度,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通过法律对私力救济进行社会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诉讼的方式实现抵押权,属于我国传统模式下的公力救济。这种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实现程序漫长,成本高昂,且形式单一。合理的路径是以公力救济为主,自力救济为辅。这里的公力救济——直接强制执行,不同于传统模式下的公力救济,它是将通过非诉程序审结的裁定作为执行名义(联结非诉程序和执行程序的纽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以达到实现抵押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行政纠纷是引起行政救济的前提,行政救济制度的完善离不开行政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和发展。诉讼救济固有的局限性,使替代性纠纷解决方法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在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救济体系中,必须重视行政协商与行政调解、行政申诉与信访、行政裁判及私力救济等各种行政ADR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籍明明 《科技信息》2007,(12):215-216
行使诉权是公民利用国家公权力对私权予以保护的重要途径,在私力救济途径的范围被限制在极小的领域内、公力救济成为公民对私权进行保护的主要途径的情况下,充分保障公民依法享有的诉权就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完善对当事人诉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请求权是债权的救济性权利,是为了债权的救济名正言顺的通向公力救济而产生的。两者既不是一项权能,也不是纯粹的程序性权利。这种法理关系的分析,不仅关系到实体权与程序权的衔接,而且对私权利的保护救济以及权利的界定和权利的分类等具有丰富的法理学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私人调查业是近年我国出现的一大新兴行业。通过分析认为它既有众多正面价值,亦存在不少负面价值。前者包括迎合现实社会需求、有助于私力救济实现和推动我国服务业进一步升级三方面,后者包括可能损害公民基本人权和阻碍国家侦查权运作两部分,实可谓利弊共存。只有在充分发挥私人调查业正面价值基础上消除负面效应,才能真正实现对其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3.
权威教科书认为诉讼收费制度有多重“意义”,这只是一种假想。我国诉讼收费存在制度上的不合理,如:按争议金额收取诉讼费不合理,诉讼退费不合理,缓、减、交诉讼费不合理,等等。福利国家形态的出现、公力救济取代私力救济,以及诉讼模式的转变等是诉讼不收费的理论基点。基于我国实际情况,完全实现免费诉讼是不现实的,可以实行有限的有偿主义。  相似文献   

14.
权威教科书认为诉讼收费制度有多重"意义",这只是一种假想.我国诉讼收费存在制度上的不合理,如按争议金额收取诉讼费不合理,诉讼退费不合理,缓、减、交诉讼费不合理,等等.福利国家形态的出现、公力救济取代私力救济,以及诉讼模式的转变等是诉讼不收费的理论基点.基于我国实际情况,完全实现免费诉讼是不现实的,可以实行有限的有偿主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救济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有机组成部分,是公民应享有的基本权利,是国家应履行的保证公民在非常时期的生活权利的法律职责,是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稳定社会经济、政治秩序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社会救济是公民应当享受的权利,是国家政府的义务。任何人不能够随便剥夺公民的这一权利。本文主要介绍英国、瑞典这两个福利国家的社会救济制度的建立发展及对中国救济制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行政救济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疏导矛盾、纠偏矫治、协调利益等方面的重要功能。指出完善行政救济制度有利于维护和谐社会中的基本秩序,实现社会正义、政府诚信和人权保障的目标。认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下完善我国现行的行政救济制度,应以保障行政相对人权利为主导目标,在现行宪政体制框架内实现行政救济制度的创新,全面、系统地推进各项行政救济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作为自我保护与私力救济的重要形态,私人刑事调查既有众多正面价值,亦存在不少负面价值。为真正确保它日后实现兴利除弊,必须对私人刑事调查进行司法审查机制设计。这主要包括在法院内设置专门的司法审查机关和明确该机关具体职权两方面。其职权又大多涵盖审查调查范围、方式、签发令状或事后核准确认以及进行非法证据排除几部分。  相似文献   

18.
目前,社会中存在的纠纷解决方式主要包括三种方式:自力救济、社会救济和公力救济。其中,社会救济中的调解方式在农村纠纷解决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公力救济,即法律(诉讼)方式在农村纠纷解决中陷入困境。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法治的深入,农村现有纠纷纠纷方式呈现出弊端,本文试图分析相关原因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分析高校师生的维权意识和权利救济,认为高校师生权利救济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不具有可操作性,救济渠道过分单一,且师生与高校发生法律纠纷大多难以寻求司法救济,因而有必要厘清高校的法律地位、高校与师生的法律关系,从而实现高校师生权利救济的法治化制度构建,推动我国高校的法治化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宪法权利,是公民相对于国家的一项的积极的公权利。保障公民的社会保障权不是国家和社会的施舍或馈赠,而是国家的一种义务,需要制度和法律的保障。无救济即无权利,宪法对权利保障的最根本、最有力的方式就是为每一个可能受到侵害的权利主体设置宪法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