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周秋霞 《科技信息》2010,(28):98-99
关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研究,文献资料很丰富,研究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出发,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历程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研究。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对我国的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实践做出了客观评价,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和改进措施。本文从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观"角度出发,对"经济后果观"相关理论进行系统归纳与梳理后,通过回顾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历程,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经济后果,探讨了产生经济后果的动因,从理论角度评述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不仅取消了原会计制度中"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这二项会计科目,而且也在资产负债表的报表项目中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内容。新会计准则没有对这项变化提出相应的账务处理的实务应用的指导,这导致原"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务处理在具体的实务应用及教学中出现了很多不同观点。针对原"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在新准则体系下不同的实务应用进行探讨,以便探讨出更符合新会计准则精神的账务处理的实务应用。  相似文献   

3.
稳健原则是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本文分析了稳健原则在我国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在具体会计准则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蒋晓斌 《科技资讯》2008,(36):116-116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简称"新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又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制度变迁,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虽然新准则在某些方面堵塞了企业调解利润的漏洞,但同时也为新的不规范行为提供了机会和手段,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本文通过比较新旧会计准则的异同,对新准则下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吴永刚 《科技资讯》2007,(34):225-225
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是财政、会计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正如前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所言,作为"我国会计审计史上新的里程碑",它既是旧有阶段的终点也是跨入新阶段的起点,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最终实现了全面趋同,新准则的发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就此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浅析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是自1993年会计改革之后的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计改革,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体系确立的背景,陈述了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内容,探讨了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新旧会计准则体系中相关内容对比、学习和理解,从多个方面谈了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突破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一体化和会计准则趋同化的形势下,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我们只有积极寻求对策,解决阻碍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才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谋求自身更好的发展道路。因此,如何发展会计准则国际化道路,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水平就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范璐 《科技资讯》2007,(17):198-199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以下简称"新准则")是我国第一次正式颁布关于财务报表列报的会计准则。在本准则发布前,我国关于财务报告列报的规范,主要体现在《企业会计制度》和原会计准则中,比较分散。在新准则与原准则的对比中有了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比较新旧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和具体的会计准则的差异性,分析思考新准则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所规范的内容具有较大的一致性。两者的差别并非必须存在,因此,认为将企业会计准则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合并制定,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杨彦开 《科技信息》2007,(22):71-72
财政部在2006年年初发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该体系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它是在2001年无形资产准则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制定的,对进一步规范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与报告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新准则与旧准则的比较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书中 《科技资讯》2008,(31):165-165
2006年2月15日,中国财政部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京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中国会计准则将从2007年1月起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但是,鉴于本国经济的特殊性,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仍存在一些差异,包括不允许转回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针对某些政府补助的特殊会计处理和不具有投资关系的国有企业之间的交易不作为关联方交易披露等。新企业会计准则将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浅析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对公允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静 《科技资讯》2007,(5):186-186
2007年1月1日我国新会计准则将在上市公司首先执行。并同时鼓励其他企业也积极执行。国家财政部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过去的一年里共同完成了基本会计准则及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或修订工作。这将为我国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辩证关系及建立适应我国具体国情的合理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定义、内容、确认条件、计量等方面来对新、旧收入准则进行详尽的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收入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从而体现了新会计准则的市场化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18.
作为会计"谨慎性原则"鲜明体现的"资产减值准备",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一个必然的过程。最初"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执行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把资产减值作为盈余管理的手段,任意操纵利润,反而严重影响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新会计准则为了完善准则的合理性,提高准则的可操作性,遏制这一现象,对旧会计准则和制度作了历史性变革。  相似文献   

19.
海峡两岸政府补助之会计处理准则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总体、会计计量、会计处理方法、政府补助返还、会计披露等方面对海峡两岸政府补助会计准则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了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认为中国大陆政府补助会计准则有些规定不够详细具体,可以借鉴中国台湾地区相关会计准则加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已于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正式发布,实现了我国会计处理规范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和我国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使中国真正拥有了能够与其他国家沟通的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对我国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有突破,对会计人员掌握新的会计政策,顺利实施新旧会计处理的衔接却是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