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系列重大公共事件中,一些因失职、渎职而被问责的官员却在极短时间复出,这引发了公众的普遍质疑,严重影响了行政问责制度的威信。建议找出官员复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其消极影响及原因,并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构建责任意识主导的行政文化、制定被问责官员复出的专门法律、完善被问责官员复出机制,这是解决当前我国官员复出失范现象的必由之路,更是巩固十八大以来反腐成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袁珏 《科技信息》2013,(13):442-442,467
环境的公益性决定了政府应当对环境负责,为此各国法律均规定了政府的环境责任。2006年2月20日,监察部、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我国首个环境问责规定。然而由于环境保护责任的缺失以及问责机制的不健全,环境问责的有关规定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我国已进入环境污染高发期,环境污染事件的频繁发生,全国掀起了"环境保护行政问责"风暴。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问责主要是风暴式的,随意性较大,势必出现问责结果的不公。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分析目前环境保护行政问责制度中的问题,以及上海在环境保护行政问责实践中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分析总结了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建设中的一些问题:问责主体的实质性"缺位",问责内容的异化,问责类型的交互替代或混淆,问责标准缺乏客观、公正性,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缺失。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行政问责制是践行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我国行政问责缺少相应的法律予以规范。这就导致了实践中行政问责主体缺位、问责客体不清、问责程序混乱等问题。因此,健全和完善问责的法律制度,明确行政问责主体,实现行政问责的法制化,是我国实行行政问责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行政问责制是践行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我国行政问责缺少相应的法律予以规范。这就导致了实践中行政问责主体缺位、问责客体不清、问责程序混乱等问题。因此,健全和完善问责的法律制度,明确行政问责主体,实现行政问责的法制化,是我国实行行政问责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推行“行政问责制”是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自2001年“非典”以来,在我国兴起“问责风暴”的热潮,为明确行政职责,各地纷纷建立相关问责制度。纵观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法治化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然而,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在法治化发展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我国“行政问责制”当前的立法实践,及法治化发展的现状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问责制度自2003年全面进入公众视野后,从中央到地方开始加快推进问责的制度化,2011年,问责制度又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但纵观近几年的问责案例表明,现有的问责制度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实际操作性不强,文章基于对问责制度缺陷的思考,提出完善这一制度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8.
杨玉英 《科技信息》2009,(20):I0033-I0033
问责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公共行政领域,然而,我国官员在实施问责制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问责主体和客体不清,问责标准和程序不规范,问责文化相对落后,官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强,官员问责的配套制度不健全等。问责制度本身不严密,导致了我国众多问责官员“带病复出”。  相似文献   

9.
占萍 《科技信息》2011,(33):291-291,329
行政问责制度是西方政治发展的一种产物,对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行政问责制度在我国发展也日益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然而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就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发展创新进行具体探究。  相似文献   

10.
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我国1982年宪法确定的一项基本行政领导决策制度。保证行政首长更好地行使职权,在个人决策失误或造成重大不良后果时追究其责任,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行政首长问责制在现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研究了我国推行行政首长问责制过程中遭遇的困境,并从行政首长问责制的责任主体困境、问责范围困境、问责的程序困境、问责的文化困境以及问责的配套制度困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引言 行政问责制度在西方由来已久,美国著名的“水门事件”当属一例。中国政府官员的行政问责制始于“非典”时期,一些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因防治不力或隐瞒疫情等原因而引咎辞职。2003年8月15日,《长沙市人民政府行政问责制暂行办法》开始实施,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行政问责制的规章。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的实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云南省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的介绍和综合分析,将重点放在行政问责制度上,从中寻找到对我国行政问责制有借鉴意义的启示,并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进行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的实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云南省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的介绍和综合分析,将重点放在行政问责制度上,从中寻找到对我国行政问责制有借鉴意义的启示,并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进行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4.
柴让措 《科技信息》2013,(25):179-179,223
具有明确的问责原则、范围和责任的官员问责制是官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重要制度保障。完善官员问责制度,健全问责启动程序,对问责官员复出条件应加以明确规定,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文。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认识和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在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上长期实行的高度中央集权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一直是各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文章概述了当前理论界关于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几种基本思路,提出从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视角出发探寻中央与地方之间矛盾的本质,以此来解释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并提出从制度建设或法律监督等方面来降低中央与地方之间矛盾的负面影响,使中央与地方关系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我国行政问责实践存在的问题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文光 《科技信息》2010,(1):371-372
通过分析我国行政问责实践中在法律制度、制度机制、问责主体等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完善法律制度、健全政府责任体系、实施行政首长问责制、完善问责机制程序等四个方面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地方政府在煤矿矿难中的责任问题主要有:行政审批不严格、行政服务不到位、行政监管不得力、行政处罚不严厉等。针对这些问题,从煤矿矿难行政问责的实施要点、政策选择、制度配套、监督措施、法规建设等方面探讨煤矿矿难行政问责的实施问题。  相似文献   

18.
胡啸威 《科技咨询导报》2011,(5):225-225,227
我国现行行政问责存在许多问题,表现在政府职权划分模糊;政府信息公开有限;问责法制程序不完善,范围和对象不明确;公民参与行政问责环节薄弱;公共行政文化缺失,因此要严格划分权责界限;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问责程序,明确问责范围和对象;增强公民参与问责的意识;加快公共行政文化的建设等,将"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的执政理念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自汉武帝以后有两千年的灿烂辉煌时期。这两千年璀璨时期从根本上来说是建立在"文治统一政府"基础之上的。"文治统一政府"是中国的一大创举,它又被称作"贤治政府"、"仕治政府"。这样的政府首先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府,地方的权力集中在中央,中央的权力集中于皇帝,如此以来国家就可以凝聚全国的力量来做大事;其次政府官员大多是由平民中的贤者充任,各级官吏都在公开的标准之下统一选拔,人人不论贫贱富贵都有机会参与政权。中国在这样的政府管理之下,创造了令后人惊叹的灿烂文明。现在我们不禁要问创建这样的政府需要什么样的基础呢?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不适用调解"是行政诉讼特有的原则,该原则从订立到实施都遭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质疑和不满。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撤诉的司法解释,使行政诉讼法确立的不适用调解的原则有所松动,使行政和解制度在我国的建立看到了曙光。本文从行政和解制度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行政和解制度在我国的可行性,进而提出构建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