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不断丰富,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概念,对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具有指导意义。成文法所固有的特征和不足在实际运用中很难适应发展的要求,司法解释虽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具有成文法的缺陷。判例制度固有的优势,对成文法具有很好的补充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司法解释制度进行改革,引入判例制度,建设科学的司法体制。  相似文献   

2.
判例法是英美法系主要的法律渊源。在我国以成文法为唯一法源的国家中,要建构法治社会,也需要判例制度来弥补立法空缺,填补法律漏洞。  相似文献   

3.
从西方的法治发展来看,行政判例制度在行政法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传统成文法思想的影响,我国目前并不承认行政判例的约束力,但实践发展却对行政判例提出了存在的必要。从理论和实践来看,我国目前存在施行判例制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而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在我国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判例制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司法的基本原则是依法判案,或者依赖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当成文法规定滞后时法官对新型案件常常无所适从,因社会变化引发的矛盾冲突尽管可以通过司法解释的不断推出得以缓解,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中美司法规则的比较,对中国在法律制定与修订、案例的编辑出版、高等法学教育等方面,都能起到鉴戒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以成文法为唯一法律渊源所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日益显现出其局限性,判例法制度的引入已非常必要,同时基于我国的现实法律环境也是可行的,只要正确处理好几个问题,是可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判例法制度,从而完善我国的法律体制的.  相似文献   

6.
判例在我国历史上曾经长期作为法律的重要渊源,并且我国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已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借鉴和实施了判例法制度,因而在我国构建以成文法为主、判例法为辅的有限判例法制度具有现实可行性。我国有限判例法制度的构建应该包括判例的效力、判例的创制主体、创制程序、判例的变更和废止、司法裁判文书的改革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打破人们认识领域长期存在的误区——"中国古代只有制定法,未闻有过判例法传统",事实上,在中国古代法律传统里,"判例法"一直是其重要基石。文章以时间顺序来说明中国古代判例法演进历史,判例法与成文法的关系以及中国古代判例法在封建高度集中的皇权与封建传统道德的双重影响下所具有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8.
法的确定性是一种价值选择,而法的不确定性则是一种客观实在,法律正是以不断寻求精确化的结论和选择为目标.不确定性因素在法律制度中客观存在,但法律可以自身的制度安排来克服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力求实现正义.英国法模式正是运用判例技术,把权力分散到法律创制和实施的各个环节,使之达到稳定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我国长期以来受成文法传统的影响,对判例技术不够重视,未能完美协调法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本文通过分析法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及其克服,提出应从法律体系的完善上来解决这一问题.注重于借鉴英国法模式以健全我国的法制建设,努力寻求现实生活与确定性价值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判例法并不是一种正式的法律渊源,更谈不上存在判例法制度。然而,不承认判例的法律效力和判例法制度的缺位使我国的法律制度及其适用深陷于诸多困境之中。但就我国现实来讲,阻碍它建立实行的因素很多,还不能马上建立,因此我们只能以审慎的态度稳步地、循序渐进地推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行证据法律制度是在行政型职权主义诉讼体制框架之内建立的。经济基础的变革,外来诉讼法律文化的冲击,使证据法律制度的运行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条件发生着冲突。证据法律制度的重构必须以变化了的或正在变革着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以公正价值理念为指导,使公正价值渗透于证据法律制度之中。  相似文献   

11.
郭建民 《科技信息》2009,(18):119-119
西方沉默权制度在反对封建专制的特定时期诞生之初,在制度设计层面上就有失法哲学的周严,使之不能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诸方面互相协调,给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西方沉默权制度的法哲学缺失,应引起中国司法界的重视,使我们在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沉默权制度时吸取其中的教训。  相似文献   

12.
区域法治既是对中国千年统治形态的否定,又是对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积极回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个人自由交易的权利内省必然导致基于私人契约的社会纠纷处断方式选择与国家统一范式的司法之间发生规制和自由的冲突。就国家法治背景下的区域法治而言,国家制式立法和司法无法回应经济交易的多元自由。没有得到社会认可的审判,就不能产生社会接受的规则之治。区域法治建设的核心应是赋予法官认定区域判例,根据案件行使司法解释权,给予法官无法可依情势下输出规则的权力。为此,国家应善待区域法治建设的现实要求,作出积极性的权力让渡,赋予法官特别司法权,从而推动地方治理的法治化与现代化。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先行,区域法治的建设将难以奏效。而政治体制改革能否成功的突破口,不能缺失法治的在场。  相似文献   

13.
法律的确定性和灵活性在表面上是一对矛盾,实则不然,二者在实践中并行不悖,纵观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代表国家,都力求将此"矛盾"调和。重视确定性的大陆法系国家通过法律解释、司法判例等方式寻求法律的灵活性,追求灵活性的英美法系各国也开始通过制定成文法的方式确保法律的确定性,两大法系都为世界各国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更加强调稳定性的中国法律,也应当通过改良法律解释、案例指导制度等方式,为法律的灵活适用留有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法法典化当然、确定且必要,这是对我国民法发展所做的一个定论。有人质疑,英美普通法系国家就没有民法典,人家法律制度仍然成熟完善,民事生活一样被调整的秩序井然,那么我国为什么还要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去制定民法典呢?笔者才学疏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国民法典制定缘由。一、从我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来看从我国历史上看,我国属于成文法国家,制定成文法典的传统源远流长,可以说历朝历代都有按照一定体例编撰的成文法典。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既然有构建行政判例制度的必要性,又具备可行性,那么建立什么样的行政判例制度,如何构建我国的行政判例制度,便成为我们着重要解决的问题。应该说,在把握我国的法律文化传统和认清当今世界判例制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构建我国特色的行政判例制度是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6.
赵晓慧  张杰 《科技信息》2012,(34):18-19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增设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使争议多年的刑事和解制度在法律上得以正式建立,并将于明年开始实施,现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就新《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公开征求意见。通过对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解读,结合先期我国各地试行刑事和解的具体实践情况,针对实践中存在的案件适用少,诟病频的问题,从刑事和解的具体实施与建立配套制度方面提出解决办法,以期能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和解制度,进而提高其法律效应和社会效应,推动和促进我国法治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西藏民主改革以来,珞巴族的社会政治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原有的氏族制度、等级制度和社会管理制度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政治体制与生活方式。在此过程中,珞巴族村落的习惯法虽然内容多有变迁,但依然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控制功能;国家成文法的宣传普及,则增强了村民的法制意识;加之精神文明建设的蓬勃开展,使如今的珞巴族村落呈现出安定团结、和谐有序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8.
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契约系由德国判例学说孕育而成,它使与契约当事人有特殊关系的第三人能够基于合同获得损害赔偿。本文就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契约制度两大法系比较、具体要件比较、与相关概念之辨析比较等问题作了些许探讨,并认为此项制度并没有突破债的相对性原理。  相似文献   

19.
美国法律体系已将关于信用证的法律成文法化,这给其他国家建立包含跟单信用证的法律体系树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榜样。虽然UCP支配了跟单信用证的国际性交易,但是它的条款对于欺诈例外仍然一直保持沉默的态度。在世界很多国家,欺诈例外原则很大程度上是在判例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美国,欺诈例外原则最初也是在判例法中被采纳,并最终被纳入到《美国统一商法典》中。  相似文献   

20.
道德作为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及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引起道德体系的变化。从近现代至今,中国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到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与之相适应,中国的伦理道德也实现着从传统道德向近代道德的转换,并实现着从资产阶级道德向社会主义道德的转型,直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转型之趋势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