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利用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碳纤维与丁腈橡胶复合,来改善丁腈胶辊材料的抗静电性能,缓解在纺纱生产中由于静电而引起的胶辊缠绕等问题.通过实验发现,碳纤维的含量对短碳纤维/丁腈橡胶(ShortCarbonFiber/NitrileButadieneRubber)电性能的影响,存在一个临界值,当碳纤维的含量达到此临界值时,SCF/NBR的体积比电阻和静电电压都得到显著的降低.  相似文献   

2.
活性碳纤维静电植绒制品及其空气净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利用静电技术将活性碳纤维短绒栽植在普通织物和聚丙烯筛网上的技术与工艺,测试了其吸附与脱附性能,结果表明活性碳纤维静电植绒制品具有优良的吸附、脱附性能,有效地解决了活性碳纤维加工性能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应用物理吸附乙二醇还原法将Pt粒子负载于静电纺丝法制备的碳纳米纤维膜上(CFMs),构建电极Pt/CFMs,并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安培法研究了电极Pt/CFMs在甲醇电化学氧化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用滴涂法构建的Pt/C-CFMs电极相比,电极Pt/CFMs催化氧化甲醇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好的耐中间产物毒化的能力.Pt/CFMs电极较好的催化性能可归因于纤维膜内碳纤维的连续性、碳纳米纤维膜较高的电导率以及Pt粒子与碳纤维间的紧密接触,从而提高了Pt粒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采用空气氧化、空气氧化后稀土改性和稀土改性对碳纤维表面进行处理,并研究了3种表面处理对碳纤维增强聚四氟乙烯(CF/PTFE)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稀土含量对于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材料拉伸试件的断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稀土处理能够有效地提高碳纤维与聚四氟乙烯基体的界面结合力,从而提高CF/PTFE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当稀土元素在表面改性剂中的质量分数为0.3%时,CF/PTFE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采用静电纺丝法和高温碳化法制备了碳纤维材料,进一步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碳纤维-纳米金复合材料.将优化浓度的碳纤维-纳米金复合材料作为修饰剂固定于碳离子液体电极(CILE)的表面制得了碳纤维-纳米金修饰电极(CNF-Au/CILE),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最优实验条件下将该修饰电极用于ATP的检测,结果发现ATP浓度为0.06~0.80 mmol/L和12.0~150.0 mmol/L时,氧化峰电流值与浓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23 mmol/L.常见干扰物质对ATP的测定影响较小,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并成功应用于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中ATP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为制备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的纳米碳纤维(CNFs)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利用超声分散设备,采用1.6g/L的十二烷基酸钠(SDS)对纳米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制备出不同纳米碳纤维质量分数的纳米碳纤维/聚二甲基硅氧烷复合材料.SEM和复合材料拉伸结果表明SDS分散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碳纳米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和分散情况,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当纳米碳纤维的含量在3wt%左右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动态拉伸结果表明对CNFs的表面处理能增加复合材料在动态变形时的内摩擦,且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7.
成瑾 《甘肃科技》2006,22(11):54-55
对兰州石化分公司15kt/a丁腈橡胶(NBR)装置NBR3305性能改善所用助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TEN助剂对NBR3305的性能改善最佳,同时最佳配方量是TEN在NBR3305中的含量为0.8‰。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超级电容器的电容性能,以柔性碳纤维为基底,以Ni、Co、Mn(NCM)三元金属氧化物为活性物质,制备得到NCM-碳纤维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通过改变实验参数,优化其形貌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NCM三元氧化物中Ni的含量能够极大地影响其形貌和电容性能,主要表现为随着Ni含量的增加,NCM三元氧化物由稀疏分布的片状结构逐步变为密集阵列分布的纳米线,纳米线直径很小,仅10 nm左右;NCM-碳纤维复合电极材料的比电容则随着Ni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大可达720 F/g.当Ni、Co、Mn和O的物质的量比为3∶2∶2∶4时,NCM三元氧化物电化学性能最优,不但具有较大的比电容(662 F/g),且经2 000次循环后仍保有初始比电容的96.7%,说明电容器具有极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在不同粘合条件和不同用量下,碳纤维对丁腈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掺入不同含量碳纤维的三种不同强度混凝土的试验,分别对其塌落度、强度、电阻的变化与碳纤维含量的关系以及电阻与养护期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碳纤维混凝土导电性能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电性能的稳定性,采用钛酸酯偶联剂对碳纤维表面进行了处理,研究了以短切碳纤维毡为导电填料、环氧树脂为基体的导电复合材料的电阻-温度特性.结果表明:随碳纤维含量的增高,复合材料的电阻在温度变化下的稳定性增强;碳纤维经表面处理后,其复合材料的电阻率显著降低,且电阻值随温度的波动性也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2.
将活性炭粉末与尼龙6颗粒在球磨机中预混合后进行熔融纺丝,活性炭含量为1%,3%,5%,10%,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含量为1%、3%的共混颗粒比较容易纺丝,纤维表面比较光滑;活性炭含量为5%的纤维表面比较粗糙:活性炭含量为10%的共混颗粒不易纺丝,纤维表面很粗糙,同时随着活性炭含量增加,纤维吸附性能逐渐增强,活性炭含量为10%时最大,其苯吸附量为10.55%。  相似文献   

13.
铜-碳纤维复合材料无论用做结构或功能元件,其热传导系数都是重要的物理性能指标之一。这类复合材料的热传导性能主要取决于其组成中的碳纤维含量与排布方式。由于碳纤维本身物理性能的显著方向性,因此研究其排列方式对热传导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对几种不同碳纤维排列方式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的实测值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证实复合材料在垂直于纤维方向上的导热系数不能简单地用混合法则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14.
基于碳纤维智能层的力电传感特性,针对现行桥梁规范对裂缝宽度的限制,运用循环等幅试验加载方式,设置对照组,分别研究有、无预制裂缝玻璃钢板试件在不同挠度的控制下传感器电阻及试件表面裂缝宽度的变化规律。检测试验分析表明:树脂基碳纤维智能层具有良好的传感特性,可感知玻璃钢板裂缝宽度的变化;无论玻璃钢板试件有无预制裂缝,随着循环荷载的周期性变化,树脂基碳纤维智能层传感器的电阻呈现周期性变化;在小挠度的控制下传感器的峰值电阻越来越小;大挠度的控制下传感器的峰值电阻越来越大;在试件挠度控制一定范围内时传感器的电阻呈现线性变化且稳定性好,这为工程结构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宽度检测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温敏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单介绍了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阻率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掺量的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温敏特性,在温度升高的初始阶段,试件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呈现NTC效应;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呈现出PTC效应,并且随着碳纤维掺量的变化,NTC/PTC转变温度也发生变化.基于试验结果,对NTC/PTC效应的转变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高浓度PAN/DMSO原液粘度特性及纺丝工艺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了聚丙烯腈/二甲基亚砜纺丝溶液粘度特性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纺丝液中PAN的质量分数与纤维的可牵伸性及致密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高相对分子质量PAN纺丝溶液的制备工艺,讨论了影响纺丝溶液的流动曲线、非牛顿指数、结构粘度指数、孔口膨化比等的主要因素,为确定合理的PAN基碳纤维原丝生产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凝胶纺壳聚糖分散碳纳米管/聚丙烯腈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壁碳纳米管(MWNTs)通过壳聚糖衍生物处理后与超高分子量聚丙烯腈进行复合,将得到的复合材料通过凝胶纺丝法制备出不同复合比例的MWNTs/聚丙烯腈纤维.将不同纺丝方法以及不同比例MWNTs对拉伸强度、模量、取向度、结晶结构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同时通过电镜观察MWNTs的分散状况.结果表明:相比于湿法纺丝,通过凝胶纺丝法制备的复合纤维,MWNTs取向更好,分散更为均匀,纤维拉伸强度、模量都得到显著提高.对比未加MWNTs的对照样,在这个体系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5%的MWNTs复合时,拉伸强度提高37%,弹性模量提高11.68%,并且声速取向度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92.5%).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聚丙烯腈(PAN)纤维的抗静电性能,以聚丙烯腈原丝为基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配制了聚丙烯腈纺丝液。然后通过超声波及机械搅拌的方法将不同质量分数的导电性能良好的纳米氧化锌(Zn O)分散在聚丙烯腈纺丝液中,配制成PAN/Zn O二元复合纺丝液,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抗静电性能的PAN/Zn O纳米复合纤维。研究了PAN纺丝液、PAN/Zn O二元复合纺丝液的可纺性以及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氧化锌对PAN/Zn O纳米复合纤维膜的结晶度及体积比电阻的影响。结果表明:纺丝液的可纺性较好,在体积分数为12%,纺丝电压为18k V,接收距离为15 cm,推进速度为0.000 5 mm/s的条件下进行静电纺丝,可以得到纤维直径均匀,纤维平行伸直度良好,表面光滑的PAN纳米纤维;随着纳米氧化锌质量分数的提高,PAN/Zn O纳米复合纤维表面变得粗糙,但结晶度无明显变化,体积比电阻减小,抗静电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声发射与电阻技术对碳纤维混水泥基材料土在单轴受压和三点弯曲负荷下内部损伤进行了监测 .研究表明 ,在三点弯曲负荷下 ,碳纤维混凝土的荷载 -挠度曲线与试件的电阻和声发射事件数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 .对于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 ,其导电率主要依赖分散于水泥基体中相互搭接的碳纤维的渗流网络 .材料内部的损伤引起相互搭接的渗流网络破坏 ,而致使材料电阻增大 .因此 ,在整个加载过程中 ,体系的电阻反映了材料内部的损伤 .另一方面 ,通过声发射信号的分析 ,可以鉴定材料内部损伤的机理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