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玉虎  陆民  顾虹 《甘肃科技》2013,(19):77-79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间的语义转换,而且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融。民族文化差异反映在民族语言差异中,从而增加了语际翻译的可译性限度,即不可译性,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语际转化的有效实现。从导致英汉文化差异的4个主要因素:历史文化差异、地域文化差异、习俗文化差异和文化价值观念差异等方面来探讨翻译中文化的不可译性及其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2.
李津花 《科技资讯》2013,(18):232-232,234
随着英语固际化进程的发展,英语文学的传播越来越广,其中,翻译起着重要的作用。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较大。要准确、完美地传达出原著的内容,这不仅要求译者精通两种语言,熟悉两国文化,具备正确的翻译理论。还要掌握高超的翻译技巧。本文试从文化差异的处理.合理归化原则的运用以及模糊性语言,双关语、典故等的翻译来分析英语文学的翻译技巧,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文化渊源、思维方式、信仰、地域、风俗习惯和价值观等造成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形成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翻译是一种语际交流活动,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可以说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本文就翻译和文化的紧密联系,阐述了两种文化的差异、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英汉翻译中词的正确理解与等值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的正确理解与翻译是翻译中最基础的工作和最基本的环节,不但要综合考虑英汉两种语言词的结构特点、词义特点、修辞特点、文化差异,而且还要综合考虑三个层次之间的转换问题,才能做到英汉两种语言词汇之间的翻译等值转换.  相似文献   

5.
丁虹 《科技信息》2009,(23):190-191
翻译是一个转换的过程。就理论上而言,好的翻译应该给予读者以与原著读者相同的感受为设想。翻译是跨文化的交流,也就是说,一种文化可以传达为另一种文化,因此,在翻译中要注重文化差异。本文探讨文化差异和一些习语的翻译。通过分析阐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出了一些翻译习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翻译不仅是语言间的转换,而且是两种文化间的转换.不同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因而造成翻译中的文化障碍.本文论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并提出了七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化差异与文学翻译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因素在文学翻译中占有重要而特殊地位,正确地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对于提高翻译作品质量和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文化差异对翻译造成的障碍和影响,并提出几种处理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方法,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完美的翻译作品——既充分体现原文的风格、内涵又满足译文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文化因素在文学翻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确地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对于提高翻译质量和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几种处理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方法,充分体现原文的风格、内涵又满足译文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论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效果对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作为一种语际交流活动,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在多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这种文化差异直接影响着英汉习语的翻译。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著名的“效果对等”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0.
从民族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分析认为:翻译时双语间语义不能完整转换的主要原因是英汉文化空缺和词义冲突。同时指出要达到翻译的真正目的,翻译时译者要有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意识,要熟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还要细心辨析英汉词汇的内涵、隐喻及其用法。  相似文献   

11.
文化和历史的相异必然意味着语言的不同,容易产生翻译中词汇空缺现象,并增加理解障碍和翻译困难。翻译中处理词汇空缺的方法可以概括为:直译、音译或加注释相结合保留原文的比喻形象;对原文的文化及比喻进行对等处理;借词;意译时注意原语和译文在内涵和文化方面是否对等;意音兼译,生动再现原语的文化色彩;创造性地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直译和意译是中外译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但争论的实质是对直译和意译存在着主观性和模糊性的认识。直译和意译并不是两种对立的翻译方法,翻译的过程也不是在直译和意译之间选择的过程,而是寻求译文和原文的无标记性对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斋林·旺多和许渊冲作为当代两位翻译大家,在出身、经历方面有很多共同点,决定了二人翻译思想具有很多惊人的相似性。文章总结了他们在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原则和方式及翻译本体论等方面的异同点,认为这些翻译思想都是从长期的翻译实践中总结出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强调二者相似共通的翻译理论对当代翻译实践有很现实的指导作用,二者的比较可进一步丰富藏汉语翻译思想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模因论的视角,结合商标翻译实践,提出了模因论视角下商标翻译应该注意的三大基本原则:充分了解各国民族心理差异,切实把握好商标译名联想意义;熟悉外族文化,了解异域人民审美心理;商标译名朴实明快,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并进而探讨商标词翻译的方法技巧:采用音译法,传播源语模因;采用直译法,直接引入目标语模因;采用音意结合法,整合两种模因;采用寓意联想法,变异模因等。  相似文献   

15.
公示语文本一般分为两类:即非文学性公示语文本和文学性公示语文本。非文学性公示语文本的翻译须采用交际翻译为主、语义翻译为辅的策略;而文学性公示语文本的翻译,宜采用以语义翻译为主、交际翻译为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主要集中体现在《译者的隐身》一书中,因此这本书对于研究异化翻译理论的学者来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分析《译者的隐身》一书的论证过程,可得出两点启示:一、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既含有解构主义的因素,也含有文化研究派翻译理论的因素,给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贴标签的做法并非明智之举;二、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中论域和翻译方向均有明确定位。当我们站在中国语境的立场来考察英汉互译时,是否还应该一味地提倡异化翻译,这是一个值得仔细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强  李曹 《科技信息》2008,(14):263-264
本文针对在翻译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直译法与意译法进行探索。直译法将原文风貌原汁原味地呈现给目标语读者,而意译法将原文生动活泼地于目标语中再现,两者相辅相成,各有优势。要妥当地处理两者间的关系,翻译工作者需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比较成熟的形式语言理论(特别是指称语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程序设计语言间转换的初步理论,其中包括:不同语言语法域间的等价性;不同语言的终结符、非终结符之间的等于性、一致等于性和依赖等于性等概念和性质;以及在语言转换语法分析中的语义等价归约和推导的概念、性质;最后按上述理论,给出了高级语言问转换的理论算法及其正确性的证明.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翻译研究经过古代时期的发展形成了基本的理论雏形。到鸦片战争以后,在翻译实践广泛开展的背景下,翻译理论研究也不断拓展、深化。近代中国的翻译研究表现为两条较为清晰的主线:翻译"科学论"的萌生与翻译"艺术论"的确立。从此,中国翻译研究者初步认识到翻译活动的两大基本属性,触及翻译活动的本质,翻译学在中国开始逐渐具备较为完整的轮廓。  相似文献   

20.
主要讨论平移视点单应矩阵的特征理论,并应用于:(1)平面规范法向量平移向量的内积计算;(2)标准单应矩阵的确定;(3)从未标定图像判定空间平面是否平行;(4)摄像机自标定;(5)从标定图像,计算空间平面间的夹角。本文的结果在机器人视觉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