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针对某高层双塔连体结构"头重脚轻"的不规则高层建筑,采用性能化设计思想,通过弹性阶段承载力和弹塑性阶段变形验算来确保结构的抗震安全性,并基于计算结果对结构方案进行优化调整.结果表明: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能有效保障复杂结构的抗震安全性,相关思路及设计经验可供相同类型结构的抗震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现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 140-2004),以设防烈度为8度(0.2 g)地区的多跨多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为研究对象,对其合理取值问题进行了探讨.在SAP2000与PERFORM-3D软件中,采用局部纤维铰梁单元,对6个PC平面框架建立了弹塑性分析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分析)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按照现行规范设计的PC框架,基本上可以满足8度区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要求,但是结构在大震作用下形成的是以底层柱端出铰为主的梁柱铰屈服机制,对结构抗震不利;随着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增加,结构的局部构件抗震性能以及屈服机制均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当边柱和中柱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分别增加到2.0,1.8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能够实现对结构抗震有利的以梁出铰为主的梁柱铰屈服机制,甚至是梁铰屈服机制.因此,建议在进行预应力抗震技术规程的修订时,适当提高框架结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取值.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钢-混凝土高层混合结构在大震下的抗震性能,对某实际型钢-混凝土高层建筑进行了动力弹塑性分析。运用三维有限元分析程序CANNY06,得出了结构在大震下的内力和变形规律,并与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推覆分析是否适用于评价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楼盖在大震下的工作性。结果表明:静力推覆分析不一定能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当结构高宽比大于3时,组合楼盖在弹塑性阶段仍可按刚性楼盖考虑,而且高宽比越大,简化带来的误差越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钢-混凝土高层混合结构在大震下的抗震性能,对某实际型钢-混凝土高层建筑进行了动力弹塑性分析。运用三维有限元分析程序CANNY06,得出了结构在大震下的内力和变形规律,并与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推覆分析是否适用于评价混合结构抗震性能。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楼盖在大震下的工作性。结果表明:静力推覆分析不一定能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当结构高宽比大于3时,组合楼盖在弹塑性阶段仍可按刚性楼盖考虑;而且高宽比越大,简化带来的误差越小。  相似文献   

5.
常广利  牛伯羽 《科技信息》2013,(17):362-362
按照《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对通化市东华路公铁立交桥进行了抗震设计及分析,采用Midas2010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反应谱分析,确定其墩柱的配筋率,并阐述了在新的抗震规范下配筋率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现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 140-2004),以设防烈度为8度(0.2g)地区的多跨多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为研究对象,对其合理取值问题进行了探讨.在SAP2000与PERFORM-3D软件中,采用局部纤维铰梁单元,对6个PC平面框架建立了弹塑性分析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分析)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按照现行规范设计的PC框架,基本上可以满足8度区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要求,但是结构在大震作用下形成的是以底层柱端出铰为主的梁柱铰屈服机制,对结构抗震不利;随着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增加,结构的局部构件抗震性能以及屈服机制均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当边柱和中柱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分别增加到2.0,1.8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能够实现对结构抗震有利的以梁出铰为主的梁柱铰屈服机制,甚至是梁铰屈服机制.因此,建议在进行预应力抗震技术规程的修订时,适当提高框架结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取值.  相似文献   

7.
Pushover分析方法是一种逐渐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的评估结构抗震性能的简化方法,已经被我国现行GB50111-2010《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采纳,可直接用于对多层结构进行评估计算。为使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进一步推广到高层结构,通过对某高层算例采用PKPM2010版PUSH&EPDA进行计算,将利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和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所得到的两种结果进行比较,并提出优化建议,为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益 《科技信息》2011,(23):I0278-I0279
为防止高层建筑结构的突然倒塌,在保证三水准设防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第二阶段设计时,必须进行结构弹塑性变形分析,结合2010年新抗震规范分析了弹塑性变形的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以确保设计时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报批稿中对避难建筑的抗震要求,对某中学体育馆进行了抗震性能试设计,分析了原建筑按照避难设计要求在侧向刚度及承载力方面的不足,在不断试算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加固方案,一种直接在外围增设柱间钢支撑,另一种是采用减震粘滞阻尼器,并对两种方案分别采用SATWE、ETABS和EPDA进行了多遇地震下的承栽力及侧移计算,以及罕遇地震下静力push—over弹塑性分析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验证了采用钢支撑或者减震阻尼器均能有效起到第一道抗震防线的作用,适用于对抗震要求较高的避难建筑。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抗震性能化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一特别不规则的实际工程金银湖大厦裙楼的设计为实例。该裙楼存在平面形状不规则、较多楼层楼板大开洞、较多楼层扭转位移比大于1.4等多项不规则项,为此需要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进行结构设计,并采用有限元软件对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补充计算,对整体结构及结构构件进行了抗震性能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整体结构能够达到预定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颁布和实施,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兴趣与关注.本文主要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在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场地分类、土壤液化公式、地震影响系数等方面作了对比分析,表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提高了我国建筑抵抗地震灾害的能力,有利于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与国际的接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钢管结构设计中相贯节点设计问题,采用三维四节点弹塑性壳单元shell 181单元和理想弹塑性材料在ANSYS有限元程序中建立X型钢管相贯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支管直径与主管直径比β、主管直径与壁厚比γ对X型钢管节点的极限抗弯承载力的影响,并给出各影响因素对X型钢管相贯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3.
章国顺  余素珍 《江西科学》2009,27(4):528-532
针对火电厂中蒸汽管道与汽包一类承压部件常用耐热钢材,在经历长时间高温高压作用后,处于蠕应变Ⅲ阶段过程时,发生非线性局部化(大变形)蠕变损伤问题,给出损伤本构描述,提出非线性局部化蠕变损伤本构模型及其数值变分原理与有限元离散化形式,从而形成另一种弹塑性蠕变损伤理论与数值变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隔壁精馏塔节能工艺,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设计优化方法.首先基于Fenske-Underwood-GillilandKirkbride方程建立了完整的简捷设计方法,得到了隔壁精馏塔塔实际理论板数、适宜的进料位置、侧线采出位置及回流比等参数.然后在简捷计算的基础之上,选用Multifrac模型对隔壁塔进行了严格计算模拟,同时利用Aspen Plus进行单因素优化分析得到最优设计参数.最后利用响应面优化法(RSM)中的箱线图设计(BBD)方法对隔壁精馏塔设计参数进行了实验设计,在验证模型有效的基础上运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预测出了最优设计参数,并将预测值进行实验验证,将验证结果与单因素优化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响应面优化法得到的最优设计参数使隔壁塔的能耗较低、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为给目前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新思路中主要用于评估结构弹塑性位移反应的Pushover方法提供目标位移的评估工具,文章以现行抗震规范的弹性加速度反应谱为基础,应用单自由度体系的最大位移与最大加速度的关系,计算出抗震体系的弹性最大位移反应,又以1735条实际地震记录作为输入进行大样本数值分析,以此为基础,得到单自由度体系弹塑性最大位移与弹性最大位移的比值随体系自振周期的变化规律,回归得出体系的弹性与弹塑性最大位移比值谱及其计算公式,由此得出可以由规范弹性加速度反应谱及位移比谱简化公式计算抗震体系弹塑性位移谱的简化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庄玉伟  郭辉  张国宝  曹健  郭晓战 《河南科学》2013,(12):2140-2142
以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胺(DMDAAC)等为单体,亚硫酸氢钠一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AA/AMPs/DMDAAc三元共聚物阻垢分散剂.研究结果表明,溶液中总单体质量分数为30%,引发剂质量分数为8%(占单体含量),实验在弱碱性环境中进行,90℃下反应5h得到的共聚物有良好的阻垢分散性能.  相似文献   

17.
空心莲子草是广东的重要入侵植物之一,在广东的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对广东的农业、水上交通、自然生态等产生较大的危害.文章对空心莲子草的历史阶段与特点进行研究可对其生长习性、入侵规律有更好的了解,有利于对其进行更好的防治与利用.空心莲子草在广东的入侵共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为引进与逸生时期(1970-1979年),野生种群规模小、分散,对广东的地区的危害不大;第二阶段为建立种群与快速蔓延时期(1980-1999年),入侵范围的不断增加,危害较大,莲草直胸跳甲对防治空心莲子草产生了一定防控作用;第三阶段为大规模危害与开发利用时期(2000年至今),种群规模更大、危害的生境不断增加、危害范围进一步扩散,但防治技术并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一个阶段结构的捕食者-食饵(天敌-害虫)模型,利用人工周期定量地投放有病的害虫和天敌去治理害虫.通过脉冲微分方程理论,证明了周期投放量p和q满足β2q(exp(mT)-1/(exp(d4T)-1)exp((m+d4)T)-1)+β1p/exp(d3T)-1〉be^-d1τ时,害虫幼虫及成虫将灭绝,而病虫和天敌的密度驱于一个稳定的水平,并进一步证明了当周期投放量p和q满足be^-d1τ-d2E〈β2q(exp(mT)-1/(exp(d4T)-1)exp((m+d4)T)-1)+β1p/exp(d3T)-1〉be^-d1τ时,害虫的密度将在经济受害损失允许水平之下并与天敌共存.  相似文献   

19.
特征价格模型(HPM)研究起源于20世纪三十年代,其中Court的研究最为卓越,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特征价格模型(HPM)在国外已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并具有广泛的应用。而国内研究的展开仅有十多年的历史。本文以萍乡市18个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特征价格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说明结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用Pitzer离子相互作用模型计算了25℃KCl–CsCl–H2O体系溶解度,计算值与实验值相符合;并且计算了二同号正离子K、Cs之间的相互作用参数θKCs和二同号电荷和一异号电荷三离子K、Cs、Cl的相互作用参数ψKCsCl分别以±10%变动时,25℃三元体系KCl–CsCl–H2O溶解度的变化.计算结果显示,两个参数θKCs与ψKCsCl对KCl和CsCl的溶解度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