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9 毫秒
1.
闫婷 《科技信息》2012,(7):335-335,351
在排球比赛中,后排自由防守队员是确保一传到位,抢救重球、险球,保证全队攻防流畅的第一人.他在接发球和防守中有明显的优势。合理的选拔、培养后排自由防守队员,是提高全队战斗力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后排自由防守队员的防守优势,也是赢得比赛胜利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牛晓东 《科技资讯》2006,(34):192-193
采用观察、资料收集和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自由防守人和全队在比赛中的接发球、防守效果进行统计和比较,从而了解自由防守队员在高棱排球比赛节的作用,为高校排球训练和使用自由防守队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牛晓东 《科技咨询导报》2007,(2):149-149,151
采用观察、资料收集和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自由防守人和全队在比赛中的接发球、防守效果进行统计和比较,从而了解自由防守队员在高校排球比赛中的作用,为高校排球训练和使用自由防守队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董理峰  林勇 《科技资讯》2006,(24):200-200
个人防守意识与防守技巧是个人战术行动的基础,也是防守队员个人独立性的具体表现,在全队防守体系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篮球教学中,通过教学比赛培养个人防守意识和防守技巧有助于提高整体的比赛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参加 1999年漳州冬训的 11支甲 A男排的 11名自由防守队员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甲 A男排自由防守队员的基本情况、体能状况以及接发球效果和现状等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显示:⑴我国男排在自由防守队员造材和训练上存在随意性;⑵我国男排自由防守队员未能发挥充分作用;⑶我国男排自由防守队员同国外优秀自由防守队员相比,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应加强对无球队员的防守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无球队员防守水平差是青少年蓝球运动员主要薄弱环节,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要迅速提高球技术水平,应加强对无球队员的防守训练,目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防守无球队员水平差重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防守意识差,重视进攻,偏废防守,二是防守技术不扎实,运动员对无球队员防守缺乏正确的认识。文章就如何提高以上两个方面提出一些训练方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孔丽涵 《龙岩师专学报》2001,19(3):60-61,63
以参加1999年漳州冬训的11支甲A男排的11名自由防守队员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甲A男排自由防守队员的基本情况、体能状况以及接发球效果和现状等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显示:(1)我国男排在自由防守队员造材和训练上存在随意性;(2)我国男排自由防守队员未能发挥充分作用;(3)我国男排自由防守队员同国外优秀自由防守队员相比,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8.
采用标记分析法和录像观察等方法,对2012年欧洲足球锦标赛西班牙队决赛阶段的6场比赛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西班牙队的攻防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西班牙队在比赛中主要采用4—3—3阵型为基础的“无锋”战术;进攻以控制球权的战术打法为主,使用快速简练有效的传切配合为手段控制比赛节奏;西班牙队在6场比赛中射门102次,在全场比赛结束前15min是西班牙队进球最高峰时段;进球方式以推射为主,射门得分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大禁区前沿位置;进球主要由中前场队员完成射门得分,12个进球中,7个进球由前卫队员打进,3个进球来自前锋队员;防守采用4后卫压迫式防守体系,以前场反抢、中场紧逼、后场密集的方式,形成压迫型整体网状防守体系,弱点是防守时盯人不紧.  相似文献   

9.
新规则实施后,一攻作用得到根本改变,防反能力得到提高。二传队员压力增大,发球作用影响深远,自由防守队员接发球和防守,各项技术得分比例发生变化,从而使比赛胜负偶然性增加,比赛时间相对缩短,比赛强度和难度提高。这就要求各队技术全面、特点突出、准确熟练、快速善变、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0.
排球比赛新规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规则实施后 ,一攻作用得到根本改变 ,防反能力得到提高。二传队员压力增大 ,发球作用影响深远 ,自由防守队员接发球和防守 ,各项技术得分比例发生变化 ,从而使比赛胜负偶然性增加 ,比赛时间相对缩短 ,比赛强度和难度提高。这就要求各队技术全面、特点突出、准确熟练、快速善变、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1.
崔瑞萍 《晋中学院学报》2005,22(1):19-21,45
历代人们对潘岳评价不高主要是基于对其“人文不一”的不齿,但并非潘岳的所有作品均有此特点。本文以《关中诗》为例,通过分析作品推演原因:人品低下却有非“谄事”之作;《关中诗》真实反映了作者思想;潘岳之人品低下在当时应如何理解;“人文不一”在潘岳的咏物和非咏物之作中应区别分析,进而得出对潘岳需要重新认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在柏拉图看来,人之为人的最高境界,在于“人与神相似”,在于“人向神生成”,在于踏上哲学之途,借此育养非凡的德性,最终成为经世济民的“哲人王”或爱智求真的“完善公民”。这一思路不仅折映出古希腊“人文化成”的理想追求,而且代表了柏拉图的道德哲学思想。当然,从现实生活的角度看,这一理想在本质上是难以实现的,但其作为一种希冀的目标,却具有范导人类德行和启发人们思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孟子“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过程。指出孟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天命观;同时更强化了人的主体性和道德伦理的自觉性,从而形成了以“性善论”为理论基础,以“人”为中心的“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14.
韩愈的天人感应论属于我国古代天人感应论的第四种类型,他从“天入相乖”、“祸善福淫”的角度提出了天与入感应的独特方式。从当代环境伦理学视角看,韩愈的天人感应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道德关怀,与当代环境伦理学一样,具有强烈的反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倾向以及相似的基本原则和道德目标。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探讨韩愈的天人感应论,对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搞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网络自愈功能的实现离不开空闲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自愈网中的空闲容量分配是网络自愈策略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提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网络空闲容量分配算法,分析了它们的分配原则,并通过网络模拟研究了两者各自的特点及它们与网络恢复算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荀子》为依据,从荀子“天人相分”的思维模式出发,考察荀子天人关系视域中有关人的思想,阐发他关于天对人的存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人对天应有的基本态度及“明于天人之分”思想,认为在荀子关于天人关系的探究中,人是他探究的重心,而在“明于天人之分”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他探究天人关系的落脚点;并由此揭示荀子天人关系思想的意义及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著作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自然观,对人与自然的论述独到而深刻。人和自然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劳动是人和自然的中介。在改造世界的劳动实践中,必须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界才造福人类,否则,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激化人和自然的对立,必将遭到自然界的惩罚。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理论与当代可持续发展思路是一致的。只有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生存性网络设计中,空闲容量的分配和自愈策略的实现是两个很重要的方面。空闲容量的分配是网络执行自愈功能的基础,自愈策略是网络执行自愈功能的核心,两者直接关系到网络的恢复性能。探讨了两者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恢复性能的影响,给出了一种有实用价值的空闲容量分配算法。  相似文献   

19.
鲁迅思想和文学的逻辑起点是“立人”,但他以什么“立人”呢?考察鲁迅生平和著作所显现的思想脉络可以看出,他“立人”的理论支点是人的自由存在。鲁迅是以自由存在作为尺度去批判封建思想,解构封建体系的;同时,也以此质疑西方近代文明,审视民主与科学的有限性。自由存在的本原性使鲁迅思想更切近人的本质解放,因而他才成为现代中国最深刻的思想者。  相似文献   

20.
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矛盾冲突一直是人类共同面对和探讨的问题.这种冲突总会以某种默契的方式结束。从海丝特人性冲突的演变来看,她一生是在自然人与社会人之间挣扎,最终选择将自我融入他者。由此可见具有自然属性的自然人会逐渐被社会所同化,成为具有社会属性的社会人。社会力量是强大的。在现实中自然力量无法战胜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