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分析水分胁迫对彩叶草的株高、冠幅、叶片数及叶面积的影响,对Fv/Fm及光合速率的影响,对qN,qP值的影响,对生物量配比及根冠比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叶绿素荧光对彩叶草水分胁迫十分敏感,是研究水分胁迫的良好探针;通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可研究在水分胁迫下,光合作用的状况;用测定荧光参数来研究植物水分胁迫的方法简便,快速,在水分胁迫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活体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及其在植物抗生理研究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活体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和原理,报道了盐胁迫下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变化,说明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渖研究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内部探针,据此可进一步阐明植物胁迫伤害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活体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和原理,报道了盐胁迫下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变化,说明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是研究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内部探针,据此可进一步阐明植物胁迫伤害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为了能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来研究植物内生细菌XG32菌株在植物体内的定殖和分布,利用XG32菌株的16S rRNA中段特异性序列和Genbank数据库,用BLAST、DNAclub和Oligo软件设计了一个在理论上具有特异性的探针,在优化该探针的杂交条件基础上,通过与12个亲缘关系相邻和相近的菌株反复杂交来验证探针的特...  相似文献   

5.
从鲜菠菜叶中提取叶绿素,用糖柱分离得纯叶绿素 a,再用水处理制得叶绿素 a 二水多聚体.并对其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用铺展法和电沉积法制得叶绿素电极.测量了其光感电位.研究了叶绿素 a 二水多聚体对光感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 a 二水多聚体能在异辛烷溶液中用电沉积法制成叶绿素电极.  相似文献   

6.
根据朗伯-比耳定律和吸光度加和性,对RGB叶绿素仪采用透射光测量叶绿素含量方法进行分析,得到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测量方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利用RGB叶绿素仪和商用叶绿素仪SPAD502对绿色程度不同的彩纸进行测试与对比,初步证明了该测量方法的有效性.选取2组黄瓜叶片,分别利用RGB叶绿素仪、SPAD502和分光光度计测量,得到RGB频率值、SPAD值和标准叶绿素含量值.取其中一组测量数据,对RGB频率值与标准叶绿素含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测量模型的回归系数,再取另一组测量数据来验证所获得的测量模型回归系数的正确性;并将用RGB叶绿素仪和SPAD502仪测得数据做进一步的比较.结果验证:RGB叶绿素仪测量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极显著,所测叶绿素含量的重复性较SPAD502仪好.  相似文献   

7.
天然绿色植物中去镁叶绿素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植物中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是大学有机化学实验中近年来新开设的实验.然而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加热的原因,造成叶绿素降解,生成以去镁叶绿素(pheophytin)为主的降解产物.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制备去镁叶绿素,对其性质进行研究,是本课题的重点.最后得出在叶绿素提取过程中应避免加热,可以将传统的水浴浓缩改为氮气吹干.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片机8031来模拟三角波输出而产生超低频扫场电源,用四探针、六探针测量法,实现对薄膜磁阻效应的自动测试。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溶剂溶解叶绿素-a(chla)及β-胡萝卜素(β-Car)组成电极液,将电极液涂层于铂电极上形成叶绿素电极。研究了电极液中不同溶剂、不同叶绿素-a的聚集状态、不同β-胡萝卜素含量以及电解质溶液中溶解氧对叶绿素电极光感电位的影响。此外,对β-胡萝卜素影响叶绿素电极光电效应的原理也作了初步探讨。为了选择适宜的测试条件,对光照时间及涂层于电极上叶绿素的含量范围作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0.
变温磁园二色谱研究——叶绿素与镧的复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甲醇和醋酸体系中合成得到翠绿色的叶绿素镧配合物,研究了它和叶绿素a、脱镁叶绿素a的紫外可见光谱,并首次研究了它们的磁园二色性谱(MCD谱)。叶绿素镧的UV-Vis谱和MCD谱与叶绿素a的相似,但是与脱镁叶绿素a有明显的区别,从而证明了镧离子已配位到叶绿素的卟啉环上.并形成了金属叶绿索镧的配合物。三者的变温MCD谱均含有C项的贡献,对于c项的来源,初步推测为体系中产生的自由基,这有待于EPR谱和更宽温度范围的MCD研究来确认。此外,由MCD谱推断叶绿素镧与叶绿素a具有相似的单层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不同溶剂对蚕沙中叶绿素提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4种不同的提取溶剂浸泡蚕沙,提取叶绿素,通过对提取液中叶绿素含量及稳定性的研究,确定最佳叶绿素提取方案.结果以丙酮∶无水乙醇=2∶1的混合溶剂提取效果最好,提取液最稳定.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片机8031来模拟三角波输出而产生超低频扫场电源,用四探针、六探针测量法,实现对薄膜磁阻效应的自动测试。  相似文献   

13.
HPLC测定饮用水中藻类叶绿素含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叶绿素以及超声波法提取叶绿素的方法.用超声波破碎藻类20min达到了叶绿素的完全提取.用V(甲醇)∶V(丙酮)=80∶20的混合流动相,并且加入质量分数为0.1%的甲酸,得到了良好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液相色谱图,用标准曲线法测定了密云水库不同地点的叶绿素浓度.HPLC作为叶绿素的快速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水中叶绿素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与荧光分析法相比,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水分胁迫对绿豆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10%、15%、20%、25%)PEG-6000对绿豆幼苗进行水分胁迫处理,研究了不同胁迫水平下,绿豆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研究表明:在10%PEG胁迫时叶绿素含量较对照上升,脯氨酸、丙二醛、蛋白质小幅度下降;在15%、20%、25%时,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表现出叶绿素含量不断下降,渗透调节物质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由此说明,绿豆在水分胁迫下主要是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降低水势,加强保水力,提高其抗旱能力的。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旨在研究野生型与stn7突变体在光合性能上的差异.实验包括检测种子萌发状况、用脉冲幅度调制成像荧光计IMAG-MINI测量叶绿素含量、用SPAD-502叶绿素仪测量SPAD值以及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量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并用photosynthesis软件拟合光响应曲线及相关参数.结果显示,WT和stn7植株的种子萌发情况和SPAD值几乎无差异,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显示WT的光合性能比stn7植株高,叶绿素a/b和光响应曲线的结果得出WT利用弱光的能力较强,光响应曲线结果还显示高光强下,stn7植株光合速率较高.本文研究发现STN7激酶在调节水稻的光合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四探针法测量了220纳米厚的银薄膜的电阻率,研究了探针压力对银薄膜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探针压力从1.47牛顿增大到4.41牛顿,银薄膜的电阻率略微增大,最大探针压力时的电阻率比最小探针压力时的电阻率大约增加了7%。  相似文献   

17.
旋风分离器内流场的测试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热线风速仪和五孔球探针测定旋风分离器三维流场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表明,用五孔球探针可以测定旋风分离器的切向与轴向平均速度,但径向平均速度的测量精度不高。用单斜丝探针旋转法可以精确地测定旋风分离器内三维平均速度分布,而用普通平探针能较准确地测定出切向与轴向平均速度,并可定性地测出流度及脉动速度沿径向的分布。文中还介绍了热线探针的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二十年来,关于叶绿素光电效应及其光电池的研究报道很多。这些文章大都着重于光能转化率和电池的整流特性,本文则从另一个方面研究夹层叶绿素电池的性质,测量了该电池的作用光谱,并首次报道了叶绿素电池的光谱灵敏度。  相似文献   

19.
潘梅娥  杨昆  洪亮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5):4228-4233
叶绿素α是反映内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通过遥感定量反演模型提取叶绿素α浓度是内陆水体富营养化监测的重要途径。以典型的内陆水体——太湖为实验区,基于环境一号CCD多光谱数据和同步地面实测叶绿素α浓度数据,建立了以CCD4/CCD2为自变量的叶绿素α浓度反演经验模型。基于环境一号HSI高光谱数据,结合内陆水体中叶绿素α、悬浮物、黄色物质和纯水的固有光学特性以及三波段模型理论,选取了反演叶绿素α浓度的三个最优波段:HSI73、HSI74、HSI87,并建立三波段模型。最后通过两种定量反演模型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HSI高光谱数据的三波段模型反演精度更高,可以有效的用于内陆水体的叶绿素α浓度反演。研究为内陆水体叶绿素α浓度定量反演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甲苯胺蓝荧光探针法测定核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酸的定量测定在生物分析化学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1].利用核酸对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荧光增强或猝灭作用来研究小分子探针和DNA的相互作用或进行核酸的定量分析,方法比较简单,应用较广[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