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VAR模型为基础,通过建立协整方程,运用VEC模型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对安徽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进行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进口贸易、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拉动效应要远大于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逆向抑制效应;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只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一起构成了经济增长的强格兰杰原因;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冲击都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安徽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实际情况,提出扩大对外贸易与保持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增长与石油消耗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明  刘安 《甘肃科技》2009,25(21):119-120,105
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分析,对中国石油消耗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中国石油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和单向因果关系,石油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选取了1978年-2012年的中国城市化率和人均GDP指标,通过建立VAR模型、Johanson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函数等分析方法对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一致结论:中国城市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具体表现为城市化指标每增加1%,经济增长指标增加7.35%;城市化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构成了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增长对于城市化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不能构成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2011年中国金融宏观调控引入了一个新的监测分析指标——社会融资规模,并将其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在理论综述的基础上,选取2002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三季度的社会融资规模(SFS)、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建立VAR模型,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的方法对我国GDP、CPI对社会融资规模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对社会融资规模有一定的正向作用,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社会融资规模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达州市1993—200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产值的数据建立VAR模型,利用JJ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等,对达州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利用方差分解分析,实证出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结合达州市经济发展特点,最后提出优化第一产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利用各产业间的连动作用加强产业问的协调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居民最终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经济计量方法对我国GDP年最终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最终消费和GDP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居民消费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格兰杰原因,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并且居民最终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比较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是在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基础上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1978—2008年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在短时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随着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会反方向抑制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物流产业是一个迅速发展壮大的新兴产业,处于东北亚核心地带的辽宁物流产业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以辽宁物流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在对物流产业与经济增长互促发展机理分析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辽宁物流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国内生产总值和物流业增长值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的协整关系。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结果显示:物流业增长值的变化不仅取决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还取决于上一年物流增长值对均衡水平的偏离。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物流产业发展对国内生产总值的促进作用明显,而国内生产总值不是引起物流增加值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研究甘肃金融发展与第三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并建立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的方法来研究两者的长期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甘肃金融发展与第三产业发展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金融发展是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的原因,而第三产业的发展不是金融发展的原因,两者不为双向因果关系;在长期,金融发展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是逐渐增大,正向促进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1-2008年数据对中国信息化与能源效率进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并建立广义差分模型.研究结果证实二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信息化对能源效率构成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并对能源效率提升有长期稳定的推动作用.因此,大力推进中国信息化建设对提高中国能源效率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首先运用Granger因果性检验法评述了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然后以交通运输的旅客运输量、旅客周转量、货物运输量、货物周转量为特征指标。通过模拟分析,建立国内生产总值与相关特征值指标的线性计量经济模型,并对交通运输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进行了定量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利用SPSSl9.0软件对中国1990—2011年的进口、出H、净出口额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做了一元线性回归,发现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口、出口额即进出口总额之间的相关性较强;然后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利用eviews6.0软件对GDP与进出口总额两时间序列做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及脉冲函数分析、方差分解分析,得到结论:进出口总额是GDP的Granger原因,而GDP不是进出口贸易的Granger原因;接着又利用SPSSl9.0统计软件作图功能对我国2011及2010年的对外商品分类金额做了简单箱图和堆栈面积图,比较直观的分析了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最后对发展我国进出口贸易和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元秀林 《河南科学》2003,21(4):475-478
根据河南省1990-2001年国民经济与公路交通发展情况,建立了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公路通车里程、客货运输周转量的回归预测模型,并对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定量地表述了国民经济与公路交通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科学合理地制定公路交通发展规划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公路货运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90年~2005年上海经济与货运交通发展的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及其分析软件,对上海市公路货运量与经济进行协整分析.通过协整检验发现,公路货运量与经济指标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公路货运量与公路里程数、工业企业总数、国民生产总值(GDP)之间都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公路运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的能量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相关政府部门则需要调整相关的产业政策及货运政策,引导公路运输向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定量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对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采用SPSS15.0软件对1978—2007年陕西省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行相关分析,进而建立高速公路里程、低等级公里里程、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高速公路建设对陕西省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明显,产业结构在其影响下趋于合理;回归方程的建立表明高速公路里程对经济影响作用非常显著,对于带动当前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阳  靳雪  龚先洁  卢娜 《山东科学》2020,33(1):75-82
针对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发展国际旅游对民航客运的需求,以云南省为例,建立了入境旅游和民航客运之间的VAR模型,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两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探究少数民族边疆地区民航客运与国际旅游的动态相关性。结果表明,云南国际旅游与民航客运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具有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即二者相辅相成且相互促进,并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同时发现,国际旅游收入和人次对民航指标的冲击响应累计值为正值,且民航客运对国际旅游发展的贡献率基本在50%以上,说明民航客运对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国际旅游发展有着重要且持续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信息产业发展规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对信息产业的研究多为定性分析或测度水平研究。采用信息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为变量,以逻辑曲线模型与龚珀兹曲线模型对中国及天津信息产业发展规律进行定量分析,确定了信息产业发展的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与全盛期各阶段的具体年份,并对信息产业今后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15个城市作为评价单元,选取2001年的相关数据,在MATLAB平台上,通过模糊聚类分析方法,依据土地面积、年末人口、GDP、财政收入、人均GDP、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固定资产投资额、出口额、实际利用外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反应城市综合实力的主要指标对各城市进行归类,根据模糊聚类分析结果,把长江三角洲地区15城市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和南京;第二层次:常州、嘉兴、镇江和绍兴;第三层次:扬州、南通、泰州、湖州和舟山.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城市合作,提高第三层次城市的综合实力,促进一体化发展;改造传统产业,改善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以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西部11省1991-2006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INV)与GDP时间序列的协整分析,得出INV与经济增长存在稳定的正向均衡效应;短期内,INV与经济增长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但长期内,INV的增长与经济增长具有单向因果关系,即INV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从这一结论出发,给出了有关西部发展的相关建议,对西部大开发和缩小东西部差异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