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广东清远地区地中海贫血高危人群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采用PCR反向斑点膜条杂交技术(PCR-RDB)进行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检测.结果:5 063例受检标本中,β-地贫基因检出698例(13.79%),其中杂合子696例(99.71%),双重杂合子和纯合子各1例.突变基因类型共有12种,其中突变频率最高的为CD41-42:298例(42.69%),其次依次为IVS-2-654:174例(24.93%)、-28:78例(11.17%、)、CD17:68例(9.74%)、βE:27例(3.89%)、CD43:23例(3.30%)、CD71/72:18例(2.58%)、CD14/15:5例(0.72%)、-29:3例(0.43%)、CD27/28:3例(0.43%)、CAP:2例(0.28%)、Int:1例(0.14%).698例β-地贫中,轻型696例(99.71%)、中间型和重型各1例,中间型和重型临床表现均为重度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结论:广东清远地区地贫高危人群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绝大多数为杂合子,最常见类型为CD41-42基因型;临床以轻型为主,极个别重型β-地贫.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分子杂交和基因芯片技术对百色市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孕妇进行羊水地贫基因检测,了解地贫胎儿的发病率及基因突变类型.方法:采用跨跃断裂点聚合酶链反应(gap-PCR)及膜-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中国人常见的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突变型α-地中海贫血及β-地中海贫血.结果:检出单纯性α-地中海贫血145例(47.3%),中、重型α-地中海贫血52(36.2%),重型Bart's水肿胎儿16例(11.3%),中型血红蛋白H病(Hb H)病36例(24.8%);单纯性β-地中海贫血103例(33.6%),β-地中海贫血中重型28例(27.2%);复合型αβ地中海贫血21例(6.8%);壮族人群α-地中海贫血发生率为56.6%,瑶族人群α-地中海贫血发生率为27.6%,汉族人群检出α-地中海贫血发生率为15.8%;壮族人群β-地中海贫血发生率为66.0%,瑶族人群β-地中海贫血发生率为21.4%,汉族人群β-地中海贫血发生率为12.6%.结论:百色地区胎儿羊水地贫基因检测阳性率较高,特别是中重型地中海贫血类型胎儿阳性率也很高;壮、瑶、汉各民族α-地中海贫血的发病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壮、瑶、汉各民族β-地中海贫血的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该地区孕育胎儿的夫妇应该进行产前地中海贫血基因筛查及孕育知识的长期指导.  相似文献   

3.
95例黎族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海南岛黎族学生1726人进行普查,采用红细胞脆性试验阳性和血红蛋白A_2增高两项指标,筛选出β—地中海贫血对象149人,占调查总人数8.6%。随机对其中95例采用PCR扩增技术与ASO探针杂交法,应用7对寡核苷酸探针B—地中海盆血CD41/42.CD17.—28.—29CD43.CD71/72和ⅣS—Ⅱ654)分析突变基因类型。其结果:β—地贫CD41/42(—TCTT)基因型杂合子90例,占基因分析总例数94.7%,—28(A→G)基因型杂合子1例,其余4例尚未清楚。根据上述分析结果,笔者认为海南岛纯系黎族人群中β—地中海贫血病的基因类型为β—地贫CD41/42(—TCTT)。这一研究结果能为黎族优生和开展β—地贫产前基因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β—地中海贫血人群普查和基因分析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β—地中海贫血人群普查和基因分析的方法。采一次未梢血,完成β—地中海贫血对象调查和基因类型分析:检查项目:红细胞脆性试验(0.32%Nacl溶液,一管法),Hb微量CAM电泳、目测Hb电泳图判断HbA_2是否增高,DEAE微量柱层析法测定HbA_2含量;白细胞部分供提取DNA进行PCR扩增及ASO探针杂交基因分析。红细胞脆性试验阳性及HbA_2含量超过3.5%(疟疾高发区>4%)者为β—地中海贫血对象。将这些对象的末梢血提取DNA,做PCR扩增及ASO探针杂交法基因分析。普查军田乡黎族小学生730人,筛出β—地贫对象49人。随机用PCR—ASO法检测28例β—地贫对象,检出β—地CD41/d2(—TCTT)基因型杂合子27例,未查明1例,符合率达96%以上。非β—地中海贫血6例经PCR—ASO法检测均非β—地贫基因变异。本文对β—地中海贫血普查结合PCR—ASO基因诊断的方法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云南省德宏州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的检出率、基因型及临床表现。方法:采用反向斑点杂交法(RDB)诊断为β地中海贫血173例,再进一步采用GAP-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常见三种α地中海贫血基因缺失类型;结果:在173例β地中海贫血患者标本中检出30例α地中海贫血缺失型,即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检出率为17.34%;结论:云南省德宏州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检出率高于广东地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 克隆人地中海贫血基因β41/42及调控系列LCR,构建该致病基因的体外真核表达体系,为该病基因治疗的研究提供理想模型.方法:抽提β41/42纯合子患者的DNA,PCR扩增出人β珠蛋白基因座控制区(LCR)和β41/42基因,将其串连克隆至真核稳定表达质粒pcDNA3.1-中,脂质体转染至小鼠红白血病细胞(MEL),DMSO诱导MEL细胞表达,逆转录PCR检测人β41/42基因在MEL中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人β41/42突变基因的真核表达系统.结论:β41/42基因在MEL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与设计的表达完全一致,为该病的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7.
β-地中海贫血是在我国南方各省高发,并显现出低hepcidin水平和铁负荷现象的一类基因缺陷型疾病。以hepcidin为研究靶点,传统的中药单体提取化合物土大黄苷和胡黄连苷Ⅱ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hepcidin表达的调节效应。通过外源性Hamp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及内源性mRNA的双重验证,土大黄苷、胡黄连苷Ⅱ均表现出对hepcidin表达的刺激效应。土大黄苷和胡黄连苷Ⅱ有望成为有效缓解β-地中海贫血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是老年人口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CD40受体在抗原呈递和T细胞二次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评估了中国汉族人群中CD40-1C/T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及其两种亚型的关联性.研究样本996例,其中包括498例健康对照样本和498例病人样本(338例缺血性脑卒中样本和160例出血性脑卒中样本).对所有样本进行了CD40-1C/T多态性位点分型并统计分析,同时将本研究得出的缺血性脑卒中分析结果跟以往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研究发现CD40-1C/T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性脑卒中均显著关联,同时荟萃分析也表明缺血性脑卒中与CD40-1C/T基因多态性的关联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的发现表明CD40-1C/T基因多态性是脑卒中及其两种亚型的遗传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基因诊断技术对400例病人进行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检测,了解其基因突变的类型,旨在为临床预防地贫重症患儿的出生提供指导.方法:400个样本分别检测α-地贫及β-地贫基因型,α-地贫采用gap - PCR技术检测东南亚型缺失(--SEA)、右侧缺失(-a3.7)和左侧缺失(-a4.2),β-地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膜反向点杂交技术(RDB)检测β-珠蛋白基因上的17个位点突变.结果:在进行地贫基因检查的400例病人中,检出α-珠蛋白基因缺失的有118例,检出β-珠蛋白基因突变者共78例,均为杂合子,检出αβ复合型地贫者6例,检出Barts水肿胎儿1例.结论:基因诊断技术能确诊地贫缺失或突变,检测绒毛、羊水或脐带血时须避免母体血污染.  相似文献   

10.
平均血红蛋白量在地中海贫血筛查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外周血平均血红蛋白量(MCH)以及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在筛查地中海贫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基因检测为地中海贫血患者或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的外周AMCV、MCH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0例α地中海贫血患者中单一MCV<80fl者265例,吻合率为63.10%;单一MCH<27pg者417例,吻合率为99.29%;384例p地中海贫血患者中单一McV<80fl者360例,吻合率为93.75%,单--MCH<27Pg者380例,吻合率为98.96%.结论:在地中海贫血高发人群中,MCH、MCV低于正常时应高度怀疑为地中海贫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进行一例国内较少见的HbE家系的遗传研究。提出中国人的HbE基因可能来源于东南亚地区;β~A(人类正常血红蛋白E基因)是一对等位排斥基因,即β~A和β~E相互排斥对方的表达,虽然β~A的表达总是占优势地位。由于HbE——β—地中海贫血双重杂合子的β~A基因是有缺陷的,从而导致β~E基因的表达相对地增强。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了一个特异性针对β-地中海贫血基因mRNA前体的异常剪接位点的反义RNA表达载体的异常剪接位点的反义它能在外非细胞转录和剪接系统、HeLaβ^654细胞和培养的β^654红细胞中,有效地降低β^654突变mRNA异常剪接产物。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穆斯堡尔谱学方法研究了β—地中海贫血和α—地中海贫血的血红蛋白与正常血红蛋白的差异,发现在几种地中海贫血样品的谱线上均出现一种或两种附加组分。  相似文献   

14.
 探讨MODY1-6(HNF4α,GCK,HNF1α,IPF1,HNF1β,NEUROD1)基因是否为一个疑为MODY的维吾尔族早发糖尿病家系的主要致病基因。研究收集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4代健在的MODY家系一个,抽提两个家系成员的基因组DNA,PCR扩增HNF4α,GCK,HNF1α,IPF1,HNF1β,NEUROD1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外显子与内含子拼接区,将PCR产物纯化直接双向测序。结果表明,未发现MODY1-6基因致病突变,但发现了17种多态性变异。HNF1α基因的同义突变Gln497GlnNEUROD1基因的c.164G>A国内外未见报道,其他都是已报道的MODY基因常见多态性。由此得出,MODY1-6基因的变异不是该维吾尔族MODY家系的主要致病基因。MODY基因突变存在种族异质性,为进一步研究维吾尔族MODY家系分子基础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所筛查到MODY基因多态性可能增加了家系内成员糖尿病的易感性,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1989年以来,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等位基因特异寡核苷酸斑点杂交(ASO-dot-blotting)技术对60例β地中海贫血高危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查出β地中海贫血纯合子6例、双重杂合子8例、杂合子27例.其余19例为正常胎儿。PCR-dot-blotting方法准确可靠,尤其适合于β地中海贫血的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6.
地中海贫血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珠蛋白链合成障碍而引起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重型地中海贫血是流行区域出生缺陷的主要病因,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产前诊断是避免重型地中海贫血胎儿出生的唯一有效途径,通过筛查流行区域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对可能生育重型患儿的高危夫妇实施基因诊断和胎儿产前基因诊断,可达到干预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对地中海贫血主要采用有创产前诊断技术,但取材不可避免会对母体或胎儿造成伤害,因此安全有效的无创产前诊断方法和技术一直是遗传性疾病产前诊断的方向和目标.本文综述基于孕妇外周血游离胎儿DNA的无创产前诊断应用和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无创产前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展望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采取饱和溶液法制备了虫草素(COR)与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的包合物(COR/DMβCD),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计算了包合物的稳定常数,运用核磁共振(NMR)、红外吸收光谱(IR)、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热分析(TG)等分析手段对COR/DMβCD包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测定了包合物的水溶性,通过模拟人体胃液和肠液环境考察了包合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COR与DMβCD的包合比为1∶1,COR形成包合后,其溶解度从4.3 mg/mL提高到10.5 mg/mL,稳定性也得到提高;核磁共振分析的结果表明,COR从DMβCD的大口端进入并与之形成包合物.采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包合机制,模拟出的结合能最低的对接构象与核磁共振分析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国人群β珠蛋白基因簇上八个RFLP所构成的单倍型的分布频率,应用群体遗传学方法和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各种组合的RFLP之间的连锁不平衡情况,发现中国人群β~A和β~T珠蛋白基因簇上RFLP都存在不均一的连锁不平衡,把整个β蛋白基因簇分成5′—基因簇和3′—基因簇两部分。根据连锁不平衡对遗传标记的诊断意义的影响规律,结合可诊断率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在产前诊断β地中海贫血时,选择3′—基因簇的RFLP较选择5′—基因簇内的RFLP为佳,但在排除基因重组的情况下,则同时选择两个基因簇的RFLP可大大提高可以进行准确产前诊断的β地中海贫血家庭。  相似文献   

19.
陈剑锋  龙桂芳 《广西科学》2004,11(2):127-130,133
分别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和PCR-限制性内切酶XmnⅠ酶切法分析17例广西地区β地中海贫血杂合子的34条染色单体上β-LCR-HS2核心区AT重复序列(AT)xNy(AT)z多态性类型及8580、8598、9114位点碱基改变、Gγ珠蛋白基因启动子-158位点(Gγ-158)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观察它们与高HbF β地中海贫血杂合子的关系.结果共检出9种(AT)xNy(AT)z类型(AT)9N12(AT)11、(AT)8N12(AT)11、(AT)9N12(AT)10、(AT)10N12(AT)11、(AT)9N13(AT)11、(AT)9 N14(AT)9、(AT)10N12(AT)10、(AT)8N12(AT)14和(AT)9N14(AT)10,其中前3种类型检出最多(73.5%).β-LCR-HS2的8580、8598、9114位点均未发现突变.HbF>3%的12例受检者有6例Gγ-158基因型为C/T,6例为C/C;作为对照的5例HbF正常(<2%)者均为Gγ-158(C/C).(AT)9N12(AT)10主要在6例HbF>3%且Gγ-158(C/T)的个体中检出(5/6).提示(AT)9N12(AT)10与HbF升高有一定关系,而且与Gγ-158(C→T)突变存在不平衡连锁倾向.  相似文献   

20.
根据番茄基因组DNA序列信息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了Micro-Tom中番茄红素-环化酶(Lycopene -cyclase, LcyB)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1 534 bp启动子区域序列(LcyBp),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启动子序列中存在TATA-盒、CAAT-盒、昼夜节律响应元件Circadian、光响应元件Box I、真菌激发子响应元件Box-W1、低温响应元件LTR、响应赤霉素的作用元件P-box、乙烯响应元件ERE、响应生长素的作用元件TGA-element等顺式作用元件. 依据番茄LcyB基因序列,设计2对含有不同酶切位点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LcyB基因3端特异的276 bp DNA片段,利用RNAi载体pKANNIBAL构建了LcyB启动子-LcyB基因正义片段(Sense)-PDK内含子-LcyB基因反义片段(Antisense)-OCS终止子的RNAi表达框,并将这一RNAi表达框插入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ART27的Not I位点,构建成本研究的LcyB启动子驱动的LcyB基因RNAi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ART-LcyBp-RNAi-LcyB. 为利用RNAi技术特异性敲除LcyB基因进而提高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