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以青稞粉为原料,采用双螺杆挤压改性方法加工速食营养粉,研究挤压温度、螺杆转速和物料水分对物料品质的影响规律,并通过二次旋转正交组合实验(响应面实验),优化营养粉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物料水分、螺杆转速和挤压温度对于青稞营养粉产品品质影响显著(P0.05).响应面试验得出速食营养粉的较优加工条件:螺杆转速290 r/min,温度165℃和水分含量16.5%.在此优化条件获得青稞预糊化粉的各项指标为:膨化度3.14,吸水指数5.92,容重0.53,碘呈色度5.44.  相似文献   

2.
紫色马铃薯冲调营养粉配方研制与主要功能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然干燥、冷冻干燥和热风干燥3种方式对紫色马铃薯片进行干燥,探讨不同干燥方式对紫色马铃薯 色泽的影响.以紫色马铃薯粉、豆奶粉和白砂糖三因素设计3水平正交试验,探索紫色马铃薯营养粉的优质配方. 结果表明:冷冻干燥的马铃薯色泽最好,呈淡紫色,有光泽,花青素含量为0.05mg/g;当紫色马铃薯粉、豆奶粉和 白砂糖的比例为7∶4∶3时,制得的马铃薯营养粉成品中,水分含量平均为3.8%,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3.5%,感 官优良、冲调性好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结果认为鸡腿蘑(Coprinus comatus)最佳原种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10g,燕麦粉10g,琼脂20g,水1000ml;最佳出菇培养料配方为棉籽皮90%,燕麦粉8%,蔗糖1%,过磷酸钙0.5%,石膏0.5%;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5℃,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为18~22℃;培养基的最适pH值为6.5~7.5。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铅膏脱硫后用碳还原回收铅的新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反应温度、时间、配比、固液比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最后确定:用碳酸钠脱铅膏中硫的最佳工艺为温度95℃、时间8 h、配比1∶0.7、固液比1∶4,脱硫率为93%;火法还原铅膏粉与炭粉的最佳质量比为10∶0.6、最佳温度为850℃、时间为1 h,还原产品铅的纯度为99.59%.  相似文献   

5.
以废弃猪油为原料采用两步催化工艺制备生物柴油.首先,在40 kHz的超声波辐射下,以浓硫酸为催化剂进行猪油和甲醇的预酯化反应:然后,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固体CaO/NaA催化剂;最后,在40 kHz的超声场中,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固体碱催化剂催化预酯化后的猪油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结果表明:对于初始酸值为13.82mg KOH/g的猪油,最佳预酯化条件为超声功率150W、醇油摩尔比8∶1、反应温度50℃、浓硫酸用量2.5%;在最佳预酯化条件下反应30 min,即可把猪油的酸值降到1.91 mgKOH/g;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的固体CaO/NaA催化剂最佳制备条件为CaO负载量15%、焙烧温度700℃、焙烧时间6h;在超声功率150W、醇油摩尔比9∶1、55℃、固体碱催化剂用量4%的最佳生物柴油制备条件下反应120 min,甲酯转化率达到了约95.8%;固体碱催化剂重复使用3次后仍保持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参芪胶囊剂成型工艺条件.方法:以休止角、堆密度、吸湿性、临界相对湿度为考察指标,筛选出处方中辅料的品种、配比及最佳成型工艺,确定胶囊型号及装药量.结果: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浸膏与辅料(预胶化淀粉、三七粉)按100∶70.59的比例混匀;所制颗粒流动性适中,临界相对湿度为60%,堆密度为0.9092g·mL-1,选用0号胶囊,每粒装0.6g.结论:该成型工艺合理、可行,为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木屑制备羧甲基纤维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以木屑为原料制备羧甲基纤维素.最佳条件为:纤维素(g)∶NaOH(g)∶氯乙酸(g)=1.0∶1.1∶1.2;以85%乙醇为溶剂,碱化温度为30~35℃,时间为60~90min;醚化温度为70℃,时间为150~180min;产品的粘度大于550mPa·s,取代度大于0.65,有效成分大于85%,氯化物小于3%.  相似文献   

8.
陈文明  石翠芳  刘标 《科技资讯》2007,(22):212-213
对米糠花生保健型酸奶的加工工艺和最佳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发酵工艺为接种量为3%,培养温度为42℃-43℃,发酵时间为4h;最佳配方为花生∶脱脂奶粉=1∶1,蔗糖添加量6%,米糠膳食纤维添加量为10%.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铅膏脱硫后用碳还原回收铅的新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反应温度、时间、配比、固液比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最后确定:用碳酸钠脱铅膏中硫的最佳工艺为温度95℃、时间8 h、配比1∶0.7、固液比1∶4,脱硫率为93%;火法还原铅膏粉与炭粉的最佳质量比为10∶0.6、最佳温度为850℃、时间为1 h,还原产品铅的纯度为99.59%.  相似文献   

10.
对太白贝母粗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水浴、超声波和煎煮提取,经蒽酮比色法进行含量的确定,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水浴法:提取温度70℃,时间1 h,料液比1∶15,采用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贝母多糖提取含量为0.65 mg/g;超声波法:提取温度80℃,时间15 min,料液比1∶15,采用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贝母多糖提取含量为0.99 mg/g;煎煮法:提取温度90℃,时间3 h,料液比1∶20,采用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贝母多糖含量为0.38mg/g。  相似文献   

11.
研究水红花子总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工艺,并对水红花子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水红花子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泡16h、乙醇浓度55%(v/v)、料液比1∶18(g·mL-1)、超声波功率100W、提取时间40min、提取温度70℃、提取次数2,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量为6.14g/100g;抗氧化实验证明水红花子总黄酮具有清除羟自由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非均相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和聚丙烯 (PP)的接枝物 (PP—g—MMA) .对合成产物进行了IR表征 ,考察了引发剂PBO、甲苯、反应时间和单体等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BPO引发下 ,MMA能被接枝到PP链上 ;甲苯的加入对提高接枝率不利 ,单体用量的改变对接枝率的影响较大 ;反应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 :86℃ ,时间 :2 .5h ,配方 :PP/g∶MMA/mL∶BPO/g=2 0∶1 0∶0 .3.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血三七叶中挥发油进行提取和饱和水溶液进行包合,以挥发油提取量和挥发油的包合率作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筛选,考察了药材的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对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挥发油和β-环糊精β-CYD比例,包合温度,搅拌时间,环糊精和水的比例对挥发油包合效果的影响.优选出了血三七胶囊中血三七叶中挥发油最佳的提取和包合工艺.优选的提取工艺为:将药材粉碎成粗粉,加6倍量的水,浸泡1h后,再提取6h为最佳提取工艺;优选的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为1∶5(mL∶g),β-环糊精与水的比例为1∶12(g∶mL);在40℃下,包合2h.优选的提取工艺提油率高;包合工艺可制得稳定的分子间包合物,且挥发油包合率高.  相似文献   

14.
浸取环境对电解锰废渣中锰浸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电解锰废渣中掺入锰矿粉,以提高锰废渣品位,探讨锰废渣中锰的硫酸法浸取回收效果.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矿渣比、液固比、浸取pH值、浸取温度和浸取时间等因素对锰浸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浸取条件为:矿渣质量比3∶1、液固比3∶1(g/mL)、浸取液pH值2.0、浸取温度60 ℃和浸取时间3 h.最佳浸取条件下,锰浸取率达42.38%,与不加锰矿粉的浸取方法比较,锰浸取率提高了1.01倍.  相似文献   

15.
为获得枯草芽孢杆菌产β-甘露聚糖酶的最佳发酵条件,分别对碳源、氮源、碳氮质量比、发酵时间和培养温度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对发酵温度、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值和发酵时间四因素进行了L9(34)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分泌β-甘露聚糖酶的最佳碳源为40 g/L魔芋精粉,最佳氮源为5 g/L酵母抽提物,两者最佳质量比为5∶1,最佳发酵条件为30℃的条件下摇瓶培养28 h;最佳发酵参数组合为发酵温度30℃、接种量5%、培养基初始pH6.5、发酵时间28 h;各因素对枯草芽孢杆菌产β-甘露聚糖酶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其中发酵时间对产酶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超声法提取萹蓄总黄酮的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篇蓄总黄酮的超声波提取工艺,系统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对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篇蓄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如下:料液比为1∶25,超声温度为45℃,超声萃取时间为25 min,乙醇体积分数为90%.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12.012 mg/g.  相似文献   

17.
以环氧值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对环氧蓖麻油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影响环氧蓖麻油合成的因素依次为温度、乙酸的量、时间、磷酸(催化剂)的量、双氧水的量.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时间2.5 h,温度60℃,蓖麻油∶磷酸∶乙酸∶双氧水(质量比)为1∶0.021∶0.25∶0.7.在此条件下,蓖麻油的环氧值为2.50(g/g).最后,采用FI-IR和TG/DTG方法对产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以三氯乙烯做溶剂,以三聚氯氰、异丙胺与乙胺为原料,经过2次取代合成莠去津.通过探索和单因素实验得到最佳合成条件:三聚氯氰和三氯乙烯物料比为1∶6.25(g/mL);分2次加入三聚氯氰,一取代反应过程控温为(25±1)℃,保温反应为30 min;二取代反应过程控温为(45±1)℃,保温反应为90 min.产品纯度达94%以上,收率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主要研究了速食豆花粉的制备和冲调条件。将鲜制豆浆在13 MPa-23 MPa的压力下进行均质,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100℃-110℃,排风温度为60℃-65℃;豆花粉与水之比为1∶15,冲调水温为90℃,豆花粉与葡萄糖酸-δ-内酯之比为16∶1,所得方便豆花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麸皮、秸杆粉、豆饼等碳氮源及含水量对产酶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黑曲霉产酸性α-淀粉酶的培养基进一步优化,实验结果运用SAS(8.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最佳的产α-淀粉酶的培养条件为:76%麸皮、12%玉米淀粉、10.5%豆饼、1.5%NH4Cl、料水比为1∶1.在最佳的培养基上于30℃发酵72 h,产酶达198.4 U/g,α-淀粉酶的最佳作用pH为4~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