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年来主题公园在中国长三角地区发展迅速,作为经济及社会文化地理现象,其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指导主题公园产业合理布局、发展及区域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法探究1985-2021年36年间长三角地区主题公园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应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1985—2021年,长三角主题公园数量逐年上升且阶段性分布明显,其发展过程经历了“初步探索期”“缓慢增长期”“快速增长期”三个发展阶段。(2)主题公园空间分布经历了从离散到不断集聚的演化过程。主题公园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出中东部密集,四周多组团的分布格局,并呈现以所在的核心区不断向周围扩散的趋势。等级规模越大的主题公园在空间分布上越为均衡。不同主题内容的主题公园,以游乐休闲类分布最广,其余主题公园分布较为集中。(3)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是影响长三角主题公园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最后根据所得结论提出相关建议,对长三角主题公园的空间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是中国极不均衡的地区之一,人口空间化为了解精细人口分布特征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并为区域发展提供指导.基于1993、2003年和2013年贵州省夜间灯光数据及常住人口统计数据建模反演得到人口分布格网图,先以常住人口统计数据为真实数据,对人口空间化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再以2013年贵州省人口分布图分别与土地利用、海拔、坡度等因子进行叠加分析,进一步探究人口分布的特征.结果表明:①20年间,人口集中于以贵阳市为中心形成集中区域,并且此区域逐年增大.②各县级区划人口集中分布在城镇,人口密度增大,集中面积增大.③贵州省46.05%的人口分布在草地区域,其次是林地和耕地,城镇用地面积较少,且人口密度大,分布集中.④按海拔梯度可将贵州省划分为三大阶梯,东部低海拔地区和西部高海拔地区的人口分布较少,中部中高海拔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总数最多.⑤贵州省大部分人口集中分布于坡度15°的区域,随坡度的增加,人口分布减少.  相似文献   

3.
采用2000年第五次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以全国区县为基本分析单元,从人口密度、人口流动性和城镇化等角度分析了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和城镇化的空间分布变化.研究认为我国人口空间分布具有格局相对稳定和分布极不均衡等特征,人口净迁入呈现"中部低、四周高"的鲜明特色,人口迁移已成为影响区域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已经进入快速城市化轨道,但受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区域间工资差异的缩小和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影响,未来中国城镇化增速将会减缓,这种趋势在外来劳动力依赖性较强的沿海地区已有所体现.在全国3大城市群中,珠三角仍具有最强的人口集聚能力,而人口密度、人口流动性和城镇化等空间集聚结构上珠三角呈典型的核心-边缘模式,长三角和京津唐地区则呈典型的多核心模式.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地区快速城镇化进程深刻影响着农村居民点用地转型。基于2009—2016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异系数、相对变化率、人地增减变化弹性系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了长三角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在总体上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逐渐减缓,建设用地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空间差异不断缩小,且空间差异时序变化呈现缓慢缩小与急速缩小阶段特征;(2)长三角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变化的空间差异显著,用地扩张与收缩的空间关联性与集聚性明显,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的城市数量在增加,区域扩张的态势在不断增强;(3)长三角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与农村人口关系失调,农村居民点用地失衡的城市不断增多,空间关联性增强;(4)农业发展水平与人口因素是长三角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条件对长三角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影响显著,人口因素对长三角农村居民点用地收缩影响力强。  相似文献   

5.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其总体差异及年际变化趋势,利用首位度方法分析城市旅游规模结构演化,揭示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分异演化规律,并围绕旅游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解析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时空分异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呈现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减小态势.上海旅游的中心性是导致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主因,初现以上海为中心,杭州、南京、苏州为次级旅游发展中心的主-副中心旅游圈层结构;(2)长三角地区各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初现空间分异性,即错位型和匹配型;(3)长三角地区入境游客日趋分散,逐渐由中心城市向外扩散.  相似文献   

6.
运用ESDA和自相关指数方法,结合山东省十七城市2004-2013年人口和GDP数据,探索山东人口和经济空间分布特征动态演化规律,分析人口、经济空间集聚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山东省十七地市人口和经济空间集聚特征显著,人口空间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差异性,说明山东各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加剧,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关联度减弱,山东沿海区域与内陆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内陆区域人口和经济发展不同步.山东省应该采取适当措施,缩小经济空间分布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口分布是人口发展在空间上的综合体现,也是区域发展格局和协调性的重要表征。本文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选取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人口、人均GDP、河流和道路数据,运用人口收缩指数、核密度、空间相关性分析、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了2013—2019年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收缩格局的特征,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从整体来看,黄土高原人口收缩趋势明显,且空间的关联性较强,其格局基本稳定;2)从局部来看,人口集聚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河谷平原地区和省会城市是人口集聚的主要区域;3)黄土高原人口在不同高程与坡度上的分布差异明显,尤其在海拔0~1 500 m、坡度0°~15°的地势低平区域,人口密度较高,空间集聚趋势明显;4)人口分布受到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地理因素的综合影响,且一般会朝着社会经济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地区流动。  相似文献   

8.
在都市圈、现代化新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农业地区的人口不断外溢,形成了局部乡村人口流失的典型区和加剧区.以省际交汇经济强市永城市为研究区,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和重心转移法等方法来分析人口密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1)从空间演化上来看,2000、2010和2020年部分乡镇等级人口密度值有很大变化,特别是在市中心变化尤为明显.虽然市中心城镇人口不断上升,但城关镇近10 a人口却有所减少,附近演集镇人口却急速增加,而其他大部分乡镇人口在近20 a中都大幅度减少,只有个别乡镇的人口得到了回流.(2)从空间分异上看,随着研究的细化,虽然村级尺度人口密度和变化单元的分布形态和镇域尺度相比呈现出明显的破碎化特征,但表现出的低值、高值区域分布形态基本相同,只有个别村庄有些许差异.(3)从空间关联上来看,人口密度在空间上均表现出集聚现象,且随着尺度细化其集聚程度进一步加强.从重心变化看,人口密度重心有明显的空间转移且逐渐向城关镇附近靠近.(4)通过地理加权回归和其他因素分析发现,城镇化水平、人口老龄化程度和人均耕地面积对人口密度时空分异有着较大的影响,但其中单一...  相似文献   

9.
聊城市人口密度空间化方法探讨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的空间分布是指一定时点上人口在各地区的分布状况,是人口过程在空间的表现形式.在考虑人口分布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因子影响的情况下,文章采用相关分析法,得出聊城市人口密度分布与道路密度分布关系密切的结论,其相关系数为0.829 5;在此基础上采用属性数据栅格化、数字人口模型(DPM)、数据内插,尤其是点内插与面内插相结合的方法对聊城地区人口密度空间分布进行模拟,进而得出区域内部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的连续变化规律并对该分布规律进行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等统计分析方法,以长三角地区11个沿海旅游城市为基本研究单元,探讨2002~2012年长三角地区滨海旅游经济的空间总体差异、差异构成及其差异演变态势,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其滨海旅游经济差异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拟合分析,从时空视角揭示长三角地区滨海旅游经济差异的形成机制与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长三角滨海旅游经济差异演变呈现波动变化特征,绝对差异逐渐扩大、相对差异缓慢下降的趋势,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2)泰尔指数分解显示,长三角地区滨海旅游经济总体差异呈现逐渐缩小态势,且变化幅度逐渐趋于平缓;地带间差异大于地带内差异,地带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南部、中部、北部地带内沿海城市之间的差异呈现不同的变化态势,南部和中部地带内差异呈现逐渐缩小且趋于平缓的态势,北部地带内差异则呈现先缩小后增大的特点.(3)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能力、基础设施条件、旅游规模与长三角滨海旅游经济发展之间关系显著,是其滨海旅游经济空间分异与动态变化规律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一定的经济结构形成一定的经济增长空间,从而制约着经济的增长;一定的经济增长又产生一定的结果,从而影响着经济结构的形成。了解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内在的制约关系,可以使国家更好地确定计划与市场的结合方式和经济增长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纳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导致各国对外经济的比重逐渐加大,各主权国家不得不加入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条约,采取共同行动以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传统意义上的国家经济主权遭到削弱,国家经济主权的重心由维护国内经济事务的决定权逐步转移到争取国际经济交往平等参与权与决策权上来。主权让渡与共享成为国家经济主权变化的重要形态,选择性合作方式成为各国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准经济信息"与经济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经济信息作为经济信息的前形态具有极大的价值。论述了准经济信息与经济信息的区别,探讨了准经济信息向经济信息转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争取自由的斗争史。自由是值得每个人毕生追求的崇高信念和理想,追求自由也是任何一个法律部门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将自由置于经济法的视野下,它体现为"经济自由"。经济自由并非放任自流,市场因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使得资源配置无法达到最优,而经济法作为国家适度干预经济的法律,为国家介入市场经济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在经济法的视野下,国家适度干预是经济自由的内在需要,经济法虽然是限制经济自由的强制性法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对经济自由的限制,但是法律是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和实现经济自由。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是<共产党宣言>所讲的世界性生产和交往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曾多次谈到"经济全球化"的现象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世界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形成的,主要表现在全世界范围的经济联系.全球化产生的原因有内外两个方面,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的推动.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各国经济的联系与相互依赖,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会对各国经济,尤其是弱小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造成挑战和威胁.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效益与公平的原则,才能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实现世界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线性多部门经济系统的投入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来研究宏观经济系统的经济周期问题,指出了合理有效地利用经济周期规律来发展经济是最优的且合乎实际,并提出了经济周期的长度与系统开放程度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学国际化的物质基础。面向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潮,应加快我国经济学教学体系创新;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对传统经济学课程结构进行调整;以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为龙头,加快课程内容改革;加强现代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8.
桂南沿海经济区在区域经济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其发展相对落后.通过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增强中心城市——南宁市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区域政策一体化、改善投资环境等策略,将该区建成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地域经济综合体,提高其在不同等级区域系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要求,也是提升广西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经济执法与经济司法是经济法实施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尽管两者有很多区别,但两者联系更为紧密。根据现有的法律规定,很多违法的经济执法行为得不到追究,有经济执法而无相应的经济司法的情况普遍存在。为了更好地维护经济执法与经济司法的关系,应当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以最大限度地监督经济执法,从而发挥经济司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经济执法与经济司法是经济法实施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尽管两者有很多区别,但两者联系更为紧密。根据现有的法律规定,很多违法的经济执法行为得不到追究,有经济执法而无相应的经济司法的情况普遍存在。为了更好地维护经济执法与经济司法的关系,应当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以最大限度地监督经济执法,从而发挥经济司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