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股内侧肌斜束肌力训练结合三色散外敷治疗运动员髌股外侧高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我科自2006年6月到2009年6月对25例运动员髌股外侧高压综合征的病人进行股内侧肌斜束肌力训练结合中药三色散外敷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观察髌股关节下蹲痛(100mm VAS)、Ly-sholm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进行肌力训练,中药外敷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对比,运动员髌股外侧高压综合征的疼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Lysholm功能评分也有相应的提高。结论:股内侧肌斜束肌力训练结合三色散外敷能够有效缓解运动员髌股外侧高压综合征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且操作简便、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探讨分别采用自体髌韧带和自体腘绳肌腱作为移植物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的康复训练对患者产生的康复疗效的对比.由回顾自2007年6月至2008年10月因前交叉韧带(ACL)断裂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的患者20例;移植物分别采用自体髌韧带和自体腘绳肌腱;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术前和术时检查数据表明两组患者间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术后这些患者全部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训练,康复时间均为三个月以上,术后三个月进行康复评定,主要检查关节稳定性、活动度、日常活动和运动能力恢复情况.膝关节功能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评定,术后康复三个月后髌韧带组和腘绳肌腱组Lysholm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关节活动度的恢复两组也无明显差异(P>0.05),恢复均良好.但是髌韧带的膝前疼痛比例(60%)比腘绳肌腱的膝前疼痛比例(10%)高.说明关节镜下采用自体髌韧带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康复疗效无明显差异,但采用髌韧带重建的术后并发症较多,所以对于两者不同移植物,在康复过程中要有着重点.  相似文献   

3.
探讨用Pie-crusting技术松解内侧副韧带术后制动与否对内侧韧带愈合的影响。自2016年11月—2018年10月,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Pie-crusting技术(由外向内)松解内侧副韧带患者53例,其中病历号尾数为单数的患者(A组)术后给以膝关节可调支具固定制动;尾数为双数的患者(B组)术后未进行支具固定制动。术后6周做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检查两组病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愈合情况;膝关节外翻应力X片测量膝关节内侧间隙;比较患者随访时的主观症状,评估Lysholm主观功能评分。平均随访时间为(28.75±4.028)个月(24~36个月)。术中通过松解内侧副韧带,两组病例均达到内侧理想操作空间,术后6周时组间比较术前术后膝关节内侧间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随访末次Lysholm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6周时MRI显示内侧副韧带均已愈合。应用关节镜处理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损伤时,针对膝关节内侧间室狭窄的病例可选择Pie-crusting技术(由外向内)松解内侧副韧带,以其达到扩大操...  相似文献   

4.
张常盛 《甘肃科技》2016,(23):128-129
探究中药内服联合温针灸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影响。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月甘肃省永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温针灸疗法,观察组给予中药内服及温针灸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指数(VAS)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内服联合温针灸能够有效减轻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疼痛,促进关节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研究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疗效及Lysholm评分。以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间在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为例,用信封法将病例分成对照组(常规石膏固定治疗)与观察组(关节镜手术治疗),评估Lysholm评分,记录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恢复活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分析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恢复活动时间及Lysholm评分显著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临床实施关节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可有效提高膝关节功能,促进关节活动,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活血祛湿中药联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患64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中药组(对照组)与中药联合温针灸组(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中药治疗,治疗组在中药组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LKSS)评估患者治疗后改善情况。结果:3个疗程后,对照组的总治愈率为78.12%,而治疗组的总治愈率为93.75%,有显著差异(P0.05);VAS、LKSS量表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对疼痛、肿胀、跛行的症状改善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祛湿中药联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治疗效果更好,提高了患者的总有效率,与单纯中药治疗相比,对其疼痛、肿胀、跛行的改善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探讨双钢板固定结合植骨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的不同植骨材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双钢板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观察组给予双钢板固定结合奥邦骨修复材料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胫骨平台内侧后倾角(PSA)和膝关节活动度,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Rasmussen影像学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统计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TPA、PSA和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asmussen膝关节评分中关节面塌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成角畸形、髁部变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双钢板固定结合奥邦骨修复材料植骨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和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7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A组)与腘绳肌腱(B组)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稳定性,分析腓骨长肌腱组足弓的静力学变化.结果术后随访时,A组大腿周长减小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IKDC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胫骨前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足弓情况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术后1 a足弓的静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与自体腘绳肌腱取得的临床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9.
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PCLAF)的术后康复期易发生膝关节不稳定、活动受限等并发症,预后不佳,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桥固定术是治疗PCLAF的新型技术。以PCLAF患者为对象,旨在明确急性期行双排锚钉缝合桥PCLAF固定术的安全性、疗效及功能预后。利用后抽屉试验(PDT)、后移距离评估膝关节后向稳定性,检测膝关节活动度(ROM),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重返运动率评价患者的预后。康复评定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CT示骨质愈合良好,术后1年与1.5年的PDT阳性率、后移程度、ROM、Lysholm、IKDC评分较术前均恢复良好,且未见差异,但术后1.5年的重返运动率显著高于术后1年。说明PCLAF患者在急性期行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桥手术的骨质愈合好,康复进展顺利,术后1年即可恢复膝关节功能,预后佳,术后1.5年时76.5%的患者已重返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疗效.方法选取74例膝关节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远期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的耗时、出血量、切口直径及骨愈合周期等方面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疗效评估的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为83.78%(P0.05);观察组患者Lysholm、NRS评分的升高及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可显著提高手术质量,且在患者的预后和远期康复效果方面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直切口入路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疗效及影像学评价.方法选取60例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收集患者术后1 a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末次随访的膝关节活动度(ROM)、术后即刻、3个月、1 a的胫股角(FTA)、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和外侧胫骨后倾角(PA).结果随访12~16个月,60例患者均达到骨折愈合标准,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3.82±0.75)周.随访中无感染、骨折移位、内固定失效、螺钉断裂、骨不连或畸形等并发症.末次随访HSS评分(94.01±1.30)分;术后即刻FTA,TPA,PA分别为(175.48±6.96)°,(83.44±4.29)°,(8.55±0.22)°;术后3个月FTA,TPA,PA分别为(175.68±7.22)°,(83.62±4.09)°,(8.58±0.19)°;术后1 a FTA,TPA,PA分别为(175.27±6.91)°,(83.34±4.65)°,(8.53±0.18)°.结论改良后外侧直切口入路在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过程中可充分显露术野,同时能很好地保护腘动脉、腓总神经及周围软组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经除痹汤电渗液离子导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阳虚寒凝型)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阳虚寒凝型)患者分别用中药电渗组和中频对照组治疗,治疗2个疗程20d。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治疗组临床控制2例,显效8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临床控制0例,显效3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7.33%。结论温经除痹汤电渗液离子导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阳虚寒凝型)优于中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关节腔内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武汉体育学院校医院收治的8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按照随机均等原则分为研究组(关节腔内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与对照组(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疼痛情况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疗程结束时,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就诊时,WOMAC评分均低于就诊时(P <0. 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疗程结束时,两组疼痛评分均较就诊时降低(P <0. 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关节腔内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能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疼痛,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对于退变引起的膝骨关节病的疗效目前仍存在争议,探讨了关节镜下清理术对不同程度膝骨关节病的治疗效果。分析了北京天坛医院骨科2011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接受关节镜清理术的膝关节病患者,根据Kellgren-Lawrence(K-L)分级进行分组,并进行术后随访。发现与术前相比,4组患者在术后6月、1年的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xford Knee Score,OKS)、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nee Injury and OsteoarthritisOutcome Score,KOOS)及数字疼痛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3年,K-L分级I-II级患者术上述评分仍比术前有所改善,但K-L分级III级患者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K-L分级Ⅳ级患者的评分比术前差。提示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病K-L分级I-II级,症状明显且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有良好的术后早期及中期疗效;对III-IV级患者,术后早期疗效较好,但中期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5.
腕管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与腕关节过度屈伸和劳损有关,为探究用超声辅助内镜技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1例单侧腕管综合征患者,在超声辅助行内镜下腕横韧带松解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进行波士顿腕管量表的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及功能状态评分(...  相似文献   

16.
 退役运动员膝关节炎(KOA)的治疗具有特殊性。为比较膝关节镜手术与保守治疗对退役运动员中-重度KOA的疗效及预后,采用了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比较了关节镜组与保守治疗组2年随访时的各项指标。结果显示,关节镜组伸膝受限角度、再次手术率显著低于保守组,而其关节活动度、Lysholm功能评分显著高于保守组,两组对疼痛改善程度未见差异。对于不适于行关节置换的退役运动员而言,关节镜手术的治疗中-重度KOA的中期疗效和预后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研究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采用加味血府逐瘀汤的临床效果。选取2017年4月~2019年8月在庆阳市人民医院行TKA的12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取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不同时间的膝关节评分(HSS)、VA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以及、患者下肢周径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DVT发生率。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1d的下肢周径差相比,P0.05;术后14d观察组的下肢周径差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低于对照组的24.19%,P0.05。对行TKA患者术后预防KVT的治疗中,采用加味血府逐瘀汤联合利伐沙班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缩短下肢周径差,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观察关节镜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具体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共32例,给予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肌腱单束四股移植和重建术.然后通过随访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2个月~2 a的随访和Lysholm评分,患者由术前平均55分提高到手术以后的96分,手术后4周关节活动度均达到90度以上,较手术前有显著的改善,手术优良率达90.6%.全部患者均没有关节僵直、血管神经损伤和感染等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关节镜下进行交叉韧带断裂的重建术创伤小、稳定性好、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非甾体抗炎药联合氨基葡萄糖治疗)及观察组(温针灸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关节活动度、坐立行走3 m往返时间、上下20级台阶时间、Lysholm膝关节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二者相比较,观察组更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口服身痛逐淤汤配合腓骨沉降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将38例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口服中药配合腓骨沉降术组)19例和对照组(单纯腓骨沉降术组)19例,比较两组在治疗1周、2周、3周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变化(VAS)、膝关节活动度(ROM)。实验组在治疗1周、2周、3周后的VAS评分和RO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身痛逐淤汤配合腓骨沉降术组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行腓骨沉降术组,具有较广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