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在湿陷性黄土场地里采用灰土挤密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二元复合地基对高层建筑地基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长洪  党冬玲 《甘肃科技》2012,28(21):118-121,31
西平铁路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灰土挤密桩地基处理,根据工程设计方案确定布桩方式、施工准则和技术要求。通过现场取样,对灰土挤密桩地基处理前后黄土的工程性质进行了研究,得到地基处理前后的物理力学性质。通过单桩复合地基的现场静载荷试验,根据室内、现场试验及有限元计算结果,验证采用灰土挤密桩地基处理技术的可行性,对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总结,为今后类似条件下的地基处理工程提供借鉴和经验,为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处理提供一种适宜的处理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针对新疆湿陷性黄土的特征,对建于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各类建(构)筑物的地基处理常用方法提出了一些探讨性的见解,并阐述了地基处理方法在具有新疆湿陷性黄土的特征场地的工程中的应用,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4.
赵赞华  崔涛 《科技信息》2010,(24):325-325,327
黄土按其形成的年代可分为,形成于下更新世Q1的午城黄土和中更新世Q2的离石黄土,称为老黄土。普遍覆盖在上述黄土上部及河谷阶地地带上更新世Q3的马兰黄土及全新世Q4下部的次生黄土,称之为新黄土。全新世Q4黄土形成于距今5千年内。CFG桩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和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研究的比较充分,然而关于  相似文献   

5.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研究严重滞后,制约了复合地基技术在广大黄土地区的推广应用。本文从复合地基整体性出发,研究了复合地基处理黄土湿陷性的机理问题,对复合地基技术在黄土地区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验证劈裂注浆加固法在处理西北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并指导安全施工,首先在加固建筑物所在场地进行劈裂注浆现场试验,56 d后分别对天然地基与注浆后复合地基进行静载荷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30 d浸水试验,采集注浆微观图、承载力及湿陷量等原始数据.利用试验结果,并结合现场待加固建筑,用同种材料及试验方法等对其进行纠倾加固.结果表明:在一次注浆最大压力为0.3 MPa、二次注浆最大压力为0.6 MPa的条件下,采用1:1(质量比)水泥浆液的钢花管两次、分层劈裂注浆法表现出了良好的劈裂效果;劈裂注浆法加固处理后的黄土地基承载力较原有地基提高了近3倍,极大地改善了黄土的工程性质;注浆后能够有效消除黄土超过67%的湿陷性;建筑物发生均匀沉降,稳定性较好.同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桩径较小的基于桩土应力比计算的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在一定的压力下,下沉稳定后,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故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建设,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青藏高原地质情况,结合工程实际,对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建筑物,考虑结构类型、使用功能和荷载等影响因素下,探讨了如何合理进行地基处理和设计.  相似文献   

9.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研究严重滞后,制约了复合地基技术在广大黄土地区的推广应用。本文从复合地基整体性出发,研究了复合地基处理黄土湿陷性的机理问题,对复合地基技术在黄土地区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结合土挤密桩与CFG桩组成的多桩型复合地基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工程实例,讨论多桩型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分析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并通过原位试验对复合地基处理黄土湿陷性的效果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工程设计,土挤密桩与CFG桩组成的多桩型复合地基能充分发挥桩和桩间土的优势,不仅可以消除黄土的湿陷性,而且能大幅度地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很好地控制地基沉降。  相似文献   

11.
在进行路基施工时,需要合理进行施工设计,采用多种地基处理方法,以消除黄土湿陷性。本文总结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区不同复合地基处理方法,并依托宝兰客运专线天水南站工程采用的不同地基处理措施及参数对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和沉降变形的影响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结合湿陷性黄土场地填方区地基处理的具体工程实例,对各方案进行了经济比较和分析,并为甲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晓红 《甘肃科技》2011,(1):135-136
强夯法是大厚度黄土场地上采用的主要地基处理方法之一,在确定高能级强夯法处理地基之前,了解和掌握强夯振动的影响范围以及强夯振动随距离的衰减规律是进行地基处理方案选型的基础。通过大厚度黄土场地上15000kN能级距夯点300m范围的震动测试,得出了回归曲线。并参照《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对各类建筑物的安全防护距离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兰州市城关区青白石片区推山造地进行工程开发建设项目为例,对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挖填改造后地基处理与基础选型的主要技术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强夯法是大厚度黄土场地上采用的主要地基处理方法之一,在确定高能级强夯法处理地基之前,了解和掌握强夯振动的影响范围以及强夯振动随距离的衰减规律是进行地基处理方案选型的基础.通过大厚度黄土场地上15000kN能级距夯点300m范围的震动测试,得出了回归曲线.并参照<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对各类建筑物的安全防护距离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湿陷性黄土区某住宅楼工程为例,通过竖向加载模式下非均质地基的破坏模式分析,对其地基承载力进行载荷试验,研究了非均质地层中地基的承载力特性,得出卵石层-细砂层地基不能满足建筑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提出了该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方案;通过对该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表明,其处理后地基满足承载力特性和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设计与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特点,结合多层建筑的工程实际情况,介绍了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和检测工作,阐述了土挤密桩在多层建筑中处理厚度较大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苗宁涛 《甘肃科技》2008,24(6):119-120
在干旱环境形成的强烈自重湿陷性黄土,在近期的增湿作用下能显著改变其工程性质。浅层土增湿后,具有和新近堆积黄土近似的性质。它不同于一般湿陷性黄土。在某些黄土场地的勘察中,往往发现浅层黄土和深层黄土工程性质差别较大。浅层黄土较之深层黄土湿陷性及压缩性偏高,其界线深度往往在地面下5、6米左右。新近堆积黄土与下部黄土的界线也以5、6米为多,给人形成新近堆积黄土的分布厚度多数不超过6米印象。在预浸水处理后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往往也是5米或6米以上保留湿陷性。因此这一深度界限及其内在规律值得注意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杜健 《甘肃科技》2013,(24):111-113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灰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设计方法与检测方案。试验数据表明,经过灰土挤密桩处理的复合地基桩间土湿陷性完全消除,地基承载力显著提高,对兰州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土地基的勘察工作应着重查明地层时代、成因、湿陷性土层的厚度,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和湿陷起始压力随深度变化,场地湿陷类型和地基湿陷级别的平面分布,变形参数和承载力,地下水等环境水的变化趋势和其他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合建筑物的特点和设计要求,对场地、地基作出评价,对地基处理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