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传统造物的意境即"道以器载"。中国传统造物艺术通过形态语言传达出一定的趣味和境界,体现出一种审美愉悦和审美功能。从中国传统家具角度论证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与传统家具这一物态化产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清代家具文化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清代的广式家具就是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发展出的最具代表性的一例。通过对广式家具的品种、造型、结构、装饰等方面的介绍,分析了中国传统家具风格对西方文化的逐步借鉴与吸收,对于我们今天在艺术设计领域中倡导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家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中国古代家具的设计和制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尤其是"明式家具",明式家具在实用与审美、生活与艺术的结合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中国乃至世界家具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当今的家具设计乃至其他工艺美术设计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先导,突出其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全球文化的格式中,作为东方文化形态的中国现代家具设计,在西方强势文化的肆虐下和以西方艺术为评判标准的状态下,东西方文化已很难构筑出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这使得当代中国家具设计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中。当下的家具设计师应寻求自己的文化生长点,只有跳出照搬西方模式的樊篱,跳出抱残守缺、食古而不化的泥潭,从当代文化问题入手,摆脱家具设计文化上的自卑、认识上的迷惑,摆脱古典的、西式的符号化与概念化的堆砌,重新寻找适合我们这个时代文化精神的家具设计,这样,我们设计出的家具才具有当代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室内空间与空具形态是室内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由于生产技术水平、地理环境、文化特质、审美兴趣等的差异,显现出室内空间与家具形态的千姿百态,折射出不同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内涵。本文从历史的角度纵观中国传统室内空间与家具形态的发展,论证形成这些形态特征的原因所在,探究室内空间与家具形态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该文针对中国传统家具中的卯榫结构及中国汉字进行分析,提取精髓,从而设计出适合现代人审美、行为方式的一款组合拼接式家具。全文旨在改良现有卯榫结构的传统运用技术,扩大卯榫结构的应用范围。该设计以重组竹为材料,卯榫结构直接外露,拼合成象征中华文化的汉字,造型多变,以此进行中国传统家具及中华优良文化的推广。  相似文献   

7.
家具是人类社会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现代家具是传统文化的回归与现代科技创新融合的结果。中国拥有博大的传统文化,我们迫切需要对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吸收和创新,并在现代科技的辅佐下实现传统文化的回归来发展现代中式家具。  相似文献   

8.
明式家具     
家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直接联系,在各国各民族的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不同式样的家具。大致说来,世界上的家具可以分为两大系统:东方系统以中国家具造型为主,而西方系统则以英国家具为主。在中国的古代家具中,明代的家具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沈晋 《科技信息》2012,(5):352-353
采用文献资料法、理论研究法、专家访问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北欧设计风格对中国现代家具文化发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现代家具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应对我国传统家具文化与现代家具设计进行有效融合,包括造型文化的融合、技术文化的融合和民族文化上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王春霞 《甘肃科技纵横》2008,37(1):21-21,95
中国家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中国家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中国的传统家具固然留给我们丰富的遗产,但是不能简单地认为它就可以作为现代风格的民族形式载体。中国现代风格的家具的民族形式载体应该是传统与现代中国文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山西民间传统家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田野调查材料为基础 ,对三个消费群体在山西传统家具消费过程中的不同文化实践进行分析。在当代传统家具热背后 ,反映出不同消费者对传统家具这一文化载体认同的差异 ,表现出对同一文化产品具有的不同文化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2.
"草龙"与"草凤"是大理白族地区传统建筑与家具木雕装饰图案中的一对特殊纹样,是装饰艺术中典型的中华纹样,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它们源自于大理剑川木匠的审美创造,也是中原地区"龙凤"文化信仰在大理白族地区"龙变"与"凤变"的结果。"草龙"与"草凤"纹样不仅丰富了中华龙凤图案的造型样式,亦是一份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人的文化感知深刻地规定着人对自身的体验和对整个世界的理解。任何一种视觉艺术表现离开特定的文化情境,都不可能被充分地理解和阐释。同样是对自然的描绘,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代表着不同民族、不同人群在各自文化系统中培养出来的不同的视觉表现体系以及艺术背后人的情感态度和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14.
从中西方建筑理论的根源处解释了中国古建筑和西方建筑在情与理的处理方面的差别,再从建筑形式、建筑空间、建筑材料、建筑价值四个方面出发,分别阐述了东西方建筑的审美特征的不同。最后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出发,解释了外环境和中国传统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说明中国人最早而且最坚定、最始终如一地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互相照应,共同体会的。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文化不同,彼此间文化语义也存在巨大差异。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对文化语义的忽视严重制约了大学生的英语阅读与理解能力。鉴于中西方语言文化的本体性差异与不可通约性,强调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导入应该成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外语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秉承了我国传统的和谐统一的审美追求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巨大影响,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交融的产物,形成了如下的美学特征:“词情、曲情、声情相触合”的情感美学特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相交融”的创造性美学特征;“传统风格、时代气息相共存”的现代性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人生活在文化之中。因此,本文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分析其中蕴涵的丰富的酒神文化精神。目的是:一则通过对这种文化精神的渊源及历史形态的梳理。证明中国文化是“非酒神型的”这种观点的偏颇;二则试将酒神精神超脱、沉思、直觉、主观亢进等四大特征置入中国酒神文化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历史形态中进行分析,反思当代审美精神发展与古典审美精神发展的内在关系:三则剖析魏晋士风哲学基础、行为方式、理想人格中所包孕的真、善、美,所潜藏的丰富的想象力、巧妙的构想力、大胆的创造力,评古论今,阐释真正的艺术创作及审美与它们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8.
民间家具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那其中徽州民间家具的文化价值就是关注的焦点之一。徽州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历史悠久的建筑、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以及雄厚发达的商人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思维模式的不同。"心"与"脑"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不同的用语差别。文化表现为一定的语言模式,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心理学,文中的psychology翻译成"心理学"是最恰当的"转述"和"再现"。汉语的"心"与英语的heart和mind都不相同,但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交融的关系。在文化交际中,"心"与"脑"的结合是文化心理学内涵最高层次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