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SD 大鼠胚胎- 胎仔发育毒性试验中,皮下给予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进行其剂量相关性的比较研究,建立阳性模型,积累实验室背景数据。方法取健康受孕SD 大鼠100 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 Veh:7. 5 mg·kg - 1 氯化钠注射液) 、环磷酰胺低( L: 7 mg·kg - 1 ) 、中( M: 10 mg·kg - 1 ) 、高( H: 15 mg·kg - 1 ) 剂量组,每孕鼠组不少于20 只,按程序皮下注射给药,观察临床表现,统计各剂量组孕鼠的体质量、摄食量、窝质量、黄体数、着床数、活胎数、死胎数和吸收胎数等指标,以及胎鼠的性别、体质量、身长、外观畸形、内脏畸形和骨骼畸形等指标。结果环磷酰胺低、中、高各剂量组对大鼠胚胎- 胎仔发育均有毒性作用且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皮下给予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对大鼠胚胎- 胎仔发育毒性均产生影响且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三种给药剂量均可建立胚胎- 胎仔发育毒性试验阳性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乙酰氨基己酸锌的一般生殖毒性。方法:采用Ⅰ段生殖毒性试验。设高剂量3.0mg?kg、中剂量1.5mg?kg、低剂量1.0mg?kg及溶剂(空白)对照组,对SD雌、雄性大鼠进行灌服给药。雄鼠交配前连续给药63天,交配过程中继续给药至剖检(约两周);雌鼠交配前连续给药14天,交配后(以孕0天开始计算)继续给药至妊娠8天,对照组灌服溶剂0.5%甲基纤维素。结果:表明乙酰氨基己酸锌各剂量对大鼠的体重和部分脏器有影响,表现为高剂组对雄性大鼠体重增长有所抑制,但未对交配率、生育率有影响,也未对生殖器脏器重量增加抑制;乙酰氨基己酸锌剂量组对雄大鼠心脏、肝脏增长有所抑制;乙酰氨己酸锌低剂组对雄大鼠肝脏增长有所抑制;但对食量、饮水量、交配率、生育率,孕鼠生育率、黄体数、着床数、活胎、死胎数及胎鼠体重、外观、内脏组织、骨骼等各指标均无影响。结论:受试剂量下,该药对雄鼠具有一般生殖毒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已上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进行非临床安全性再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单次给药毒性实验: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和40.04、138.60、295.56 g生药/kg剂量组,单次灌胃给药后连续观察大鼠14 d内的体质量、摄食量等毒性变化。28 d给药毒性实验:将120只SD大鼠分为阴性对照组和10.01、32.03、64.06 g生药/kg剂量组,连续灌胃28 d,恢复期28 d,检测动物的体质量、摄食、眼科检查、临检、大体剖检及组织病理学等。结果 单次给药毒性实验:138.60 g生药/kg剂量组出现药后活动减少、俯卧等,295.56 g生药/kg剂量组7/10例动物死亡,单次给药的最大耐受量(MTD)为138.60 g生药/kg。28 d给药毒性实验:除32.03、64.06 g生药/kg组部分动物出现肝细胞肥大外,其余剂量组均未见与药物相关的异常变化,28 d给药最大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NOAEL)为64.06 g生药/kg。结论 通过SD大鼠的单次给药毒性实验和连续28 d经口灌胃毒性实验,提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临床给药周期内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4.
<正> 1985年9月我们从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临床医学研究中心(C.R.C.)引进Lewis种鼠6只(1雄5雌),至3月龄交配时采用雄鼠与雌鼠轮流交配法交配,但无雌鼠受孕。我们试将该5只Lewis雌鼠与DA大鼠雄鼠交配全部受孕,但从交配至受孕所需要的时间明显地比DA鼠雌雄交配要长。该结果说明我们引进的Lewis种鼠的雄鼠无致孕能力、雌鼠亦生育能力低下。为了使引进的Lewis大鼠能在我国引种繁殖成功,我们试用维生素E及麦芽对Lewis大鼠进行治疗,具体的给药方法如下: 维生素E: 剂量:50mg/日/只给药途径及方法:口服,将大鼠颈背部用左手握紧,右手将药丸送入口中。麦芽: 剂量:30g/日/只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鹿茸对孕鼠和胎鼠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组,A组:早48只,6 24只以6:9 =1:2的比例合笼,孕第5天一第14天连续对雌鼠经口灌胃给3 mg·kg。1d~、6 mg·kg“d“和12 mg·kg。d’1剂量 的鹿茸;B组:早96只,6 48只,雄鼠连续给鹿茸(剂量同A组雌鼠)60 d后,以6:辛=l:2的比例合笼,从受孕率、 孕鼠体重、死胎率、吸收胎率、胎盘重、子宫和胎鼠重以及胎鼠的外观、内脏和骨骼等方面进行检查。结果A组: 在第18天时,高剂量组体质量、死胎率、吸收胎率、胎鼠外观、内脏和骨骼畸形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剂量的升高,胎盘重、子宫和胎鼠重有所降低.但没有统计学意义。B组:中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 受孕率显著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剂量的增加各组死胎率、吸收胎率、胎盘重、子宫和胎鼠重无显 著差异(P>0.05);各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对胎鼠畸形没有造成影响。结论在本实验剂量范围内,高剂量组鹿 茸在雌鼠妊娠期间可导致孕鼠体质量下降,死胎率、吸收胎率增加;胎鼠外观、内脏和骨骼畸形增加;中剂量鹿茸在 交配前对雄鼠灌胃可提高受孕率,对胎鼠不造成畸形。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察不同饲养周期和不同性别的 SPF 级 SD 大鼠与 Wistar 大鼠的部分生理及生化指标的生物学差异,建立不同品系及不同饲养周期大鼠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方法 5 ~ 6 周龄 SPF 级 SD 大鼠与Wistar 大鼠各 300 只,雌雄各半,饲养于屏障环境中,随机分为饲养 4 周组、12 周组及 24 周组,并饲养相应的周数。用全自动血细胞和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检测。 结果 SD 大鼠在 12 周组雌鼠和 24 周组雌、雄鼠的白细胞计数( WBC)总数显著高于 4 周组大鼠( P<0. 01) ,12 周组雄鼠的 WBC 总数高于 4 周组大鼠(P<0. 05),4 周组和 12 周组的雌鼠 WBC总数低于雄鼠( P < 0. 05)。 不同饲养周期和性别的 Wistar 大鼠血液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 05)。 SD 大鼠 4 周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显著高于 12 周组及 24 周组(P<0. 01),且 4 周组雌鼠 ALP 低于雄鼠(P<0. 05),12 周组和 24 周组雌鼠 ALP 显著低于雄鼠(P<0. 01);12 周组和 24 周组 SD 大鼠的甘油三酯( TG)均高于 4 周组(P<0. 05)。 Wistar 雌性大鼠 12 周组和 24 周组雌、雄鼠的 ALP 均显著高于 4 周组( P< 0. 01),12 周组雄鼠ALP 高于 4 周组(P<0. 05)。 4 周组和 24 周组 Wistar 雌鼠 ALP 显著高于雄鼠( P<0. 01),12 周组雌鼠 ALP 高于雄鼠(P<0. 05)。 结论 不同饲养周期、不同性别及不同品系的 SPF 级大鼠,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具有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青蒿浸膏的亚慢性毒性反应及其靶器官.设3.0、 3.9、 5.1、 6.8 g/kg 4个给药剂量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空白组为大豆油;经口给Sprague-Dawley大鼠灌服1次/d,连续给药28 d;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对大鼠行为、组织病理学变化、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等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给药5 d后, 5.1和6.8 g/kg组雄性大鼠均出现听力减弱的现象. 3.9、5.1和6.8 g/kg组雄性大鼠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 3.0、 3.9、 5.1和6.8 g/kg组雄性大鼠红细胞少于对照组; 4个剂量组雌、雄大鼠血清肌酐水平均少于对照组. 5.1、 6.8 g/kg组雌、雄大鼠肝脏脏器系数均明显增大.解剖和病理学结果表明,高剂量组的肝脏、中央静脉周围结构和小肠的结构有病变.高剂量青蒿浸膏连续用药28 d对大鼠神经系统、血细胞和肝脏造成毒性损伤, 3.0 g/kg为安全剂量.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大豆甙元磺酸钠对ICR小鼠抑郁性行为的影响,采用不同剂量大豆甙元磺酸盐(50、75、100、1251、50 mg/kg)每天腹腔给药(i.p.),对照组为同体积的生理盐水(i.p.),阳性对照组为同体积的盐酸氟西汀(10 mg/kg).给药期间或结束后用强迫游泳抑郁行为测试方法(Forcedswimming test,FST),观察并记录各组游泳不动时间(s),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雄性ICR小鼠第7 d测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游泳不动时间(P<0.05);第14天测试75 mg/kg组和125 mg/kg组与对照组相比能够显著缩短不动时间(P<0.05);连续给药18 d后75 mg/kg组和100 mg/kg组与对照组相比分为显著(P<0.05)和极显著缩短不动时间(P<0.01);阳性对照(10 mg/kg)氟西汀组只有在给药18 d后显著降低雄鼠的不动时间(P<0.05).同时,各种给药剂量对于正常雌鼠或摘除卵巢雌鼠的游泳不动时间均没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甙元磺酸盐可以降低小鼠的游泳不动时间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而且该作用与药品的剂量、给药持续时间以及小鼠的性别密切相关,在雌、雄鼠之间的作用差异可能与大豆甙元磺酸盐的雌激素样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江香薷各剂量对幼龄SD大鼠生理、生化等指标的影响,并应用损益指数-总积分(BDI-GS)体系进行安全性评估,为柴胡疏肝散加味江香薷的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准备SPF级SD幼龄大鼠80只,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4组,即柴胡疏肝散加味江香薷低(0.2 g/kg)、中(2 g/kg)、高(20 g/kg)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水,0 mg/kg),每组20只,雌雄各半。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28 d,实验期间,每天对大鼠进行一般状态观察,每周记录一次体重,于第29天对大鼠进行麻醉采血及各脏器解剖取材。对大鼠体重、血液常规、血清生化、尿常规、主要脏器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实验期间给药组大鼠的行为、活动、毛发颜色、对外反应、粪便性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体重结果表明柴胡疏肝散加味江香薷各剂量组大鼠体重增长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血清生化结果显示雌性中剂量组大鼠AST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结合肝脏病理学观察,该指标下降无毒理学意义;血常规指标中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尿常规结果和肾脏病理学观察中未见变化,且血清生化中与肾功能相关的指标均未见异常;雌性...  相似文献   

10.
考察香叶木苷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影响.SD大鼠1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与香叶木苷给药组(300 mg/kg),连续灌胃7 d,于给药结束后次日制备肝微粒体,采用CO还原差示光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的质量浓度.香叶木苷给药组肝微粒体酶质量浓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差异显著.香叶木苷对大鼠肝微粒体P450酶具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黄精多糖( PSP) 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AMI) 大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精多糖高、中、低剂量组( 900 mg /kg、450 mg /kg、225 mg /kg) 及阳性组( 麝香保心丸, 12. 2 mg /kg·d) ,每组10 只,每日灌胃1 次,连续4 周。分别记录造模前、造模即刻及给药1、3、7、10、14、21、28 d 心电图S-T 段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白介素6( IL-6)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及丙二醛( MDA) 含量; 显微镜下观察受损心肌病理学的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精多糖能明显抑制心肌梗死模型大鼠S-T 段的升高; 各给药组大鼠血清IL-6、TNF-α 水平均显著降低( P < 0. 05 或0. 01) ,GSH-Px 活性升高( P < 0. 05或0. 01) ,并降低MDA 含量( P < 0. 05 或0. 01) ,心肌损伤程度明显改善。结论PSP 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观察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毒性。方法( 1) 急性毒性试验: 选用昆明种小鼠20 只,雌雄各半,实验前禁食16 h, 24 h 内灌胃3 次,剂量为15 g /kg BW。灌胃后,连续观察7 d,记录中毒表现及死亡情况。( 2) 30 d 喂养试验: 断乳大鼠,体质量60 g 左右, 80 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 组,即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实验组( 1. 5、0. 75、0. 375 g /kg BW) ,各剂量组在基础粉料中分别掺入1. 5%、0. 75%、0. 375% 的受试物,单笼喂养,自由饮食,记录大鼠进食量、体质量,连续喂养并观察30 d。观察动物的一般表现、体质量、食物利用率,血常规及生化指标: 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总蛋白、白蛋白。结果各剂量组动物体质量、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 0. 05) 。其血液指标: 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 生化指标: 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胆固醇、甘油三脂、血糖、总蛋白、白蛋白均在正常值范围; 病理学检查未见有意义的病理变化。该受试物对两种性别小鼠的急性毒性LD50均大于15 g /kg BW。结论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属无毒级。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研究氯胺酮和速眠新Ⅱ复合麻醉方法用于巴马小型猪实验的麻醉效果,初步观察复合麻药对动物机能指标的影响。方法使用氯胺酮和速眠新Ⅱ按2∶ 1. 5( mL) 的体积制成混合麻醉剂,在0. 3-0. 5 mL/kg 的剂量范围内,给予动物一定剂量的麻药进行麻醉,记录麻药剂量、麻醉效果和生理指标。结果随着麻醉剂量的增加,麻药起效时间、肌松时间和眼睑反射消失时间均降低; 动物心率和呼吸频率增加,对血压影响不大。结论0. 3-0. 4 mL/kg 可以作为安全剂量用于小型猪的麻醉,不但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对生理指标影响也不大。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构建syncytinA( 合胞素A) 条件敲除小鼠,为进一步研究syncytinA 在胎盘形成过程中发挥的融合及非融合作用及研究子痫前期病理模型提供基础。方法在用ES 细胞打靶完成syncytinA 外显子上游loxp 同源重组基础上,利用CRISPR-Cas9 得到syncytinA-loxp 小鼠。构建syncytinA-loxp 转基因载体及sgRNA,通过原核显微注射方法将构建好的doner、Cas9 及sgRNA 一并注射到C57 小鼠受精卵中,并移植入同期受孕代孕受体ICR 输卵管中获得子代小鼠。用PCR 方法检测子代鼠尾基因型, loxp 阳性小鼠与WT 交配获得syncytinA-loxp 小鼠。为了检测syncytinA-loxp 能否被敲除,通过与prime1cre 及zp3cre 交配获得syncytinA - / - ,PCR 及q-PCR 检测syncytinA 是否被敲掉。结果经PCR 及q-PCR 方法检测,我们成功得到syncytinA - / - 胚胎。结论syncytinA 条件敲除小鼠构建成功,为更好的研究它在胎盘及子痫前期中的功能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通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研究鱼油中二十碳五烯酸( EPA) 与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 的不同配比在降血脂方面的变化。方法给予70 只雄性SD 大鼠采用高脂高糖乳剂灌胃10 d,按总胆固醇( TC) 水平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非诺贝特胶囊组( 28 mg /kg) 、海豹油组( 333 mg /kg) 、鱼油A( 167 mg /kg) 、鱼油C( 150 mg /kg) 、鱼油D( 183 mg /kg) 、鱼油E( 167 mg /kg) , 10 只/组,每天给予高脂高糖乳脂及治疗,连续30d。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动物大鼠血清( TC) 、甘油三酯( TG) 、高密度脂蛋白( HDLC) 、低密度脂蛋白( LDLC) 、白介素-2( IL-2) 、白介素-6( IL-6)及肝脏系数,并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 0. 028 g /kg 非诺贝特胶囊可以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TC、TG、HDLC、LDLC 含量,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但可增大肝脏系数( P < 0. 05 或P < 0. 01) ; 海豹油可以降低TC、TG、HDLC、LDLC 含量( P < 0. 01) ,鱼油A、鱼油E 可以降低TC、HDLC、LDLC 含量( P < 0. 01) ,鱼油D 可以降低TC、TG、HDLC、LDLC 含量( P < 0. 01) ,但海豹油、鱼油A、鱼油C、鱼油D、鱼油E 均未见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 P > 0. 05) 。结论对于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鱼油A、鱼油E 均具有降低TC、HDLC 和LDLC 的作用,鱼油D具有降低TC、TG、HDLC、LDLC 的作用,鱼油C 不具有降低TC、TG、HDLC、LDLC 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压力负荷型慢性心衰大鼠心电图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30 只雄性SD 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 S 组) 、心衰组( HF 组) 、红景天苷组( SAL 组) ,每组10 只大鼠。HF 组、SAL 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模型,S 组只穿线不缩窄。SAL 组术后12 周给予红景天苷皮下注射, 60 mg /kg·d,共30 d。假手术组和心衰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给药30 d 后,Ⅱ导联心电图检测肢体导联并统计分析数据。将大鼠麻醉后,腹主动脉抽血离心后取血清,按试剂盒方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B 型钠尿肽( BNP) 、丙二醛( MDA) 。结果术后12 周,心电图检测显示几个特点: SAL 组和HF 组比较: 1) 心率和P 波振幅有明显降低( P < 0. 05) ; 2) R 波振幅明显减小( P < 0. 05) ; 3) 心电图的J 点位移明显降低( P < 0. 05) ,而ST 高度则明显抬高( P < 0. 05) 。血清酶的检测结果发现,和心衰组相比,SAL 组大鼠血清中的SOD 值明显增加( P < 0. 05) ,BNP 值则明显降低( P < 0. 05) 。结论 红景天苷可以改善心衰大鼠的心功能,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沙漠干热环境中暑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200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5 组:盐水对照组、溶剂组、姜黄素预处理低剂量组、姜黄素预处理中剂量组、姜黄素预处理高剂量组。各组连续7 d 等体积灌胃,同时置于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设定沙漠干热环境气候模式温度( 41 ± 1) ℃,湿度10% RH。分别在0 min、50 min、100 min、150 min 各组随机取10 只动物检测脑组织丙二醛( MDA) 及谷胱甘肽( GSH) 的含量。结果 ( 1) 0 min 时间点各组大鼠脑组织MDA 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P > 0. 05) ,随着干热环境持续时间延长MDA 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姜黄素预处理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溶剂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 < 0. 05) 。( 2) 0 min 时间点各组大鼠脑组织GSH 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P > 0. 05) ,随着干热环境持续时间延长GSH 含量逐渐下降,姜黄素预处理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溶剂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 < 0. 05) 。结论姜黄素对沙漠干热环境中暑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具有抑制作用,对神经系统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研究桃核承气汤对肝性脑病大鼠肠道菌群是否存在相关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对40 只SD 大鼠采用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 TAA) 和口腔灌胃该中药方剂汤的方法,观察大鼠的神经HE 分级和血氨的作用,以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各剂量组不同程度地可降低大鼠HE 级别和血氨的浓度,空肠和回肠的细菌计数与模型组相比呈下降趋势且P < 0. 05,对空回肠菌群具有显著的回调作用。同时各剂量组的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也出现回调和B/E 值增高的现象。结论该方剂汤对肝性脑病大鼠的肠道菌群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可增加胃肠道的定植抗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研究大黄牡丹汤组方( RPDP) 对急性胰腺炎( AP) 模型大鼠胰腺早期胰腺微循环的改变,探讨微循环改变在AP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观察RPDP 对胰腺微循环的影响。方法60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药物作用4 h 假手术( SO) 组、模型组和RPDP 组; 药物作用8 h SO 组、模型组和RPDP 组,每组各10 只。模型组和RPDP 组在距离胆胰管开口0. 3 mm 处的胆管,经十二指肠壁浆肌层针刺,用3. 5%牛磺胆酸钠0. 1 mL/100 g 缓慢注射,建立SD 大鼠AP 模型,治疗组用RPDP 40 g /kg 灌胃1 次。分别与给药后4 h 和8 h,麻醉相应组大鼠抽取血液及腹水,检测各组血清和腹水淀粉酶含量。用荧光显微流速测试方法,观察胰腺微血管在造模后4 h 和8 h 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胰腺微循环血流速度存在差异,RPDP 治疗组血流速度则比较一致。与SO 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淀粉酶及腹水淀粉酶均显著升高; 与模型组比较,RPDP 组大鼠血清淀粉酶及腹水淀粉酶均显著降低( P < 0. 01) 。结论AP发病与胰腺微循环障碍有关,AP 向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发展也与其有关,AP 时胰腺水肿与坏死同时存在。RPDP 有改善AP 模型大鼠胰腺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