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介绍了英国节能减排的国家政策,从家庭、企业和政府等公共部门、运输部门的角度介绍了英国政府节能减排的主要行业政策,并以零售业巨头TESCO和电力和电网公司E.ON UK为案例,介绍了英国的节能做法。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综合应用经济分析模型,评估中国实现电力行业“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成本和效益。结果发现脱硫措施对GDP的负面影响较小,脱硫措施的成本与其所带来的综合效益的比例大约在1:5左右,特别是环境效益和由此带来的健康效益明显。“上大压小”措施不仅调整了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也有帮助。为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研究提出,需要进一步加强决策支持系统和监管措施,充分发挥市场激励机制,加强对重大环境战略与政策的经济分析,鼓励应用更加环境友好的技术等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延迟退休日渐临近,关于该政策对年轻人就业影响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尤其是职场上日渐显著的“35岁困境”,加剧了人们对该政策挤压年轻人就业的担忧. 假如社会经济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社会总需求不变,就业市场完全饱和,那么延迟退休意味着老年人的工作岗位不能空出,新成长的劳动力不能获得工作岗位,从而处于失业状态.显然,就中国的社会现实来说,这一逻辑假设的前提条件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4.
节能自愿协议是近年来发达国家为推动节能和温室气体减排而广泛采用的、效果较好的一种介于行政命令和市场调控之间的重要政策手段. 自愿协议(Voluntary Agreement-VA)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多的一种非强制性节能措施,它可以有效地弥补行政手段的不足.全球10余个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荷兰、挪威等都采用了这种政策措施来激励企业自觉节能.  相似文献   

5.
健全的福利制度一直是英国人的骄傲,但也"造就"了一批吃救济的懒汉。而是英国不久前新出台了帮助就业计划,其中暗含"惩罚"机制,"逼"失业者激发潜能,早日自食其力。每周无薪工作30小时正值壮年的33岁艾瑞克,自2011年失业后一直处在待业状态。尽管如此,但艾瑞克的生活并不拮据,靠着政府福利和出租母亲大房子中的房间,他过得颇为逍遥。  相似文献   

6.
正科技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基石,2017年,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都出台了哪些科技政策?——多项政策引发不满人才措施招致批评2017年,特朗普一上任即签署移民禁令,遭到各大科技公司反对;9月宣布废除奥巴马执政期间推出的"追梦人计划"(DACA),同样令多家科技公司不满。科技公司认为,这些政策会极大削弱美国吸引世界科技人才的能力,造成赴美科技人才大量流失。相比于移民政策,特朗普政府  相似文献   

7.
德国科学家夫琅和费(Joseph Fraunhofer,1787—1826)的一生成就了德国光学事业的第一个巅峰,他的光学玻璃和光学仪器制造技术令当时的世界各国惊叹,并被认为是精密光学的开山祖师。19世纪早期,在工业革命降低技工社会地位的同时,英国还对他们的玻璃制造者施加苛刻政策,对技工的漠视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英国光学工业霸权的丧失,而在德意志,特别是在巴伐利亚,夫琅和费的技工技术与积极进取、锐意改革的巴伐利亚政府相结合制造出了使世界引以为傲的精密光学设备。  相似文献   

8.
自由思想和研究的热情——卡尔·皮尔逊社会哲学一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尔·皮尔逊(Karl Pearson,1857—1936)是英国著名的哲人科学家,是19和20世纪之交罕见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也是一位身体力行的社会改革家。他就各种社会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提出了一整套诱人的解决方案。他关于“自由思想”的论述,至今仍值得每一个知识人深思;他关于“市场的热情和研究的热情”的论述,值得混迹于学术界的“市场人”猛省,值得“研究人”警惕。这些论述的思想意义是永存的,其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9.
正1558年伊丽莎白即位时国库完全空虚,1600年英国却因其强大的工业、商业和农业,跻身于欧洲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国家之列。尽管导致英国由衰及兴的因素很多,但伊丽莎白一世的用人政策,无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对伊丽莎白一世而言,有关英国兴衰的一个基本问题是:通过任人唯贤和德治,包括摆脱奢侈腐败的贵族政治,从而获得解放。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1558~1603)是英国历史上最不寻常和最为重要的时期。1535年,整个英国  相似文献   

10.
<正>不久前,卡塔尔王室成员希望将自己在伦敦的3栋大宅打通成一座"超级豪宅"。尽管这一申请未能获批,但还是让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到英国的豪宅市场。世界富豪扎堆,令伦敦的豪宅不愁买家。但不少专家认为,由于政府打击、英镑升值以及受其他国家经济政策的波及,伦敦的豪宅市场恐怕持久不了。  相似文献   

11.
过去400年,世界5个科学中心分别在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形成并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史的发展轨迹表明文化振荡、社会变革、经济的快速增长、新型学科群的崛起和科学家的集体流动是科学中心形成的基本成因。在我国目前面临的许多社会发展问题中,科技创新政策、策略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优化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如何利用世界科学中心形成的契机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我们应该认真对待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论述和分析了关于亚当·斯密的哲学、伦理学和经济政策思想的几个问题,指出斯密不仅仅是一位经济学家,其著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带有跨学科性。亚当·斯密是技术社会学的先驱者之一。本文对于斯密关于经济人、伦理人的不同立论及所谓斯密难题进行了一些分析。最后,着重讨论了斯密关于看不见的手、市场制度自行调节的思想及其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思想。本文首次提出可以把看不见的手同看得见的手、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同国家干涉主义经济政策的张力和矛盾关系称为斯密一凯恩斯难题,指出研究这个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由思想和研究的热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尔·皮尔逊(Karl Pearson,1857—1936)是英国著名的哲人科学家,是19和20世纪之交罕见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也是一位身体力行的社会改革家。他就各种社会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提出了一整套诱人的解决方案。他关于“自由思想”的论述,至今仍值得每一个知识人深思;他关于“市场的热情和研究的热情”的论述,值得混迹于学术界的“市场人”猛省,值得“研究人”警惕。这些论述的思想意义是永存的,其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10,(1):11-11
美同《财富》杂志中文网近日排出了美国近年来十久破产公司。从雷曼到通用,从安然到德士古,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巨头由于种种原因倒下了,留下的是教百万计的失业员工和大量的不良资产,也损耗了不计其数的财富。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上半叶的英国优生运动是中上层阶级以优生学名义解决人口、经济与社会问题的一种尝试。优生学者试图通过宣传优生知识,推动优生立法,提高中上层阶级生育率,降低社会"不适者"生育率,进而增强英吉利民族的国民效率。虽然优生运动在英国最终失败,但它对英国中上层阶级的思维方式、社会政策以及福利国家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与科技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美国科学政策的三个纪元和英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经验,阐述了当今科学管理的战略转折点,诸如优先领域选择,组织合作研究,驱动交叉学科研究以及开展绩效评生和可行性。结果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先资助领域战略研究的实践,提出开展战略研究尚需深入认识几个关系;国家目标和自由探索,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科学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有数万名不愿在自己祖国坐以待毙的德国人离乡来到英国,成为英国最为忠诚的外籍士兵,并付出巨大牺牲。他们大部分人是受种族迫害的犹太人,少数人是政治难民——被希特勒仇视的共产党人和“堕落的艺术家”。实际上,这些人在英国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人身自由,丘吉尔政府那警惕的眼睛时刻盯着这群来自敌对国家的人。他们先是被集体安置在英国肯特郡海岸的一个营地,大多数人在营地接受了军事训练。之后,他们被分配到英国各个地方从事工程活动。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处在世界科学领袖地位的美国,在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方面,从五十年代开始到六十年代的时候却落后于当时的苏联,其原因在于两国在导弹和卫星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技术措施。本文回顾和分析了这一段历史,并得出一些对发展高新技术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前半叶,欧洲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时的英国在世界工业中一马当先;同时资本的高速聚集和运作,也让英国成为当时欧洲金融的中心。这些因素触发了英国要在世界舞台上演绎自己是主角的欲望。  相似文献   

20.
杨捷 《科学大观园》2009,(24):40-41
“绿色”是英国农村的最大特色。乘火车在英伦旅行,满眼所见都是绿色;而走进乡村,才发现绿色不只是眼光所及,英国的农村的绿色经济已经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