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山西鲁能河曲发电公司完成了2×600 MW燃煤机组布袋除尘器改造为低低温电除尘器,实现了超低排放,通过协同优化三相电源低低温电除尘器和湿法脱硫同步实现SO2和颗粒物的超低排放,针对本燃煤机组工况特点以及原布袋除尘器本体大小,通过对电除尘器本体选型、流场优化、三相电源等关键技术的工程应用,完成布袋除尘器改造电除尘器。结果表明:在电除尘器比集尘面积为83.5 m2/(m3·s)、入口烟尘质量浓度为35.8 g/m3的条件下,电除尘器出口烟尘排放总质量浓度在9.93~14.69 mg/m3,其中PM2.5排放质量浓度不高于1.58 mg/m3。三相电源低低温电除尘集成湿法脱硫可满足燃煤电厂超低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电除尘细颗粒物(PM2.5)排放控制,提出利用电除尘指数指导电除尘本体和电源设计选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介绍电除尘改造的应用案例.通过优化电除尘指数、采用三相高压电源开展电除尘改造和选型.通过电除尘和脱硫塔除雾器的同步改造,可以实现烟囱出口颗粒物排放浓度低于5 mg/m3,同时,PM2.5 (直径2.5 μm 以下的颗粒物)排放浓度低于2.5 mg/m3.示范工程还表明当电除尘器出口PM10(直径10 μm 以下的颗粒物)排放在6~30 mg/m3时,PM2.5占PM10比例为6%至20%;当PM10排放在5~15 mg/m3时,PM2.5排放可低于2.5 mg/m3.  相似文献   

3.
采用乙烯废碱液作为吸收剂, 对模拟烟气进行钠碱法烟气脱硫实验. 主要考察了进口烟气温度、烟气含氧量、液气比、进口烟气SO2 浓度、烟气流速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并对采用该工艺技术的某厂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得出脱硫效率达到95% 以上的工艺参数: 进口烟气温度80~90 ℃、烟气含氧量5%~6%、液气比3.5 L/m3、烟气流速3.5~4.5 m/s 等. 以2.0% NaOH 和7.2% Na2CO3 平均浓度及以上浓度乙烯废碱液的脱硫效率较高. 此外, 乙烯废碱液在烟气速度较低时具有一定的发泡趋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比660 MW 燃煤锅炉电除尘改造前后细颗粒物(PM2.5)和颗粒物(PM10)的排放,讨论电除尘改造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四电场电除尘器在常规单相电源供电下,PM10和PM2.5的排放浓度分别在63 和23 mg/m3左右,总排放在75 mg/m3左右;采用三相高压电源时PM10和PM2.5的排放可控制在15 和2.5 mg/m3以下,总排放在18 mg/m3左右,PM10和PM2.5的排放分别减排76%和89%以上.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4 台典型电除尘改造和细颗粒物(PM2.5)排放控制,对四电场电除尘器通过本体小分区和电源改造实现了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的超低排放控制.仅对五电场电除尘器进行电源改造,即可实现PM10和PM2.5的超低排放,电除尘出口PM10和PM2.5可分别控制在15 和2 mg/m3以下.脱硫塔对PM10有较好的捕集效果,但对PM2.5的去除几乎没有效果.电除尘振打引起的二次飞扬过程及烟气温度也影响PM10和PM2.5的排放,当烟气温度从150~160℃降低到约110℃时,电除尘出口及脱硫塔出口的PM2.5均在2 mg/m3以下.  相似文献   

6.
烧结烟气循环流化床半干法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主要采用钙基吸收剂、活性炭吸附剂,同时控制二氧化硫、氟化氢等常规污染物和二噁恶英、汞等非常规污染物,其中活性炭吸附剂主要作用吸附烟气中的二噁英。由于烧结烟气成分复杂,含有SO2、NOx等多种污染物,污染物存在会对活性炭吸附二噁英产生影响,因此,开展活性炭性质对二噁英吸附影响规律、气氛对于活性炭吸附二噁英影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氯苯模拟二噁英,在上一年度活性炭性质对吸附氯苯影响及单一气氛对氯苯吸附影响的基础上,该年度开展了多组分气体存在条件下对活性炭吸附氯苯的影响、活性炭吸附不同氯代烃气体规律等研究,为筛选出适合工业应用的活性炭提供理论指导。开展循环流化床反应器数值模拟优化研究,对不同结构、不同尺寸的反应塔内气固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进行反应器烟气进出口结构、进料返料位置等优化。完成徐州成日钢铁132 m2烧结机循环流化床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示范工程整体系统、关键设备、控制系统等设计,已完成反应器等核心设备加工,即将完成示范工程建设。在双极静电除尘技术及氨法同步脱硫脱硝技术研究方面,对拟建示范项目烧结污染物排放特征进行了测试分析;完成了络合剂筛选与再生,获得筛选与再生工艺参数;开展了络合吸收母液物性分析,获得了络合吸收母液物理化学特性参数;对硫铵及脱硫母液中杂质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杂质对硫铵结晶行为及硫;正在建设氨法同步脱硫脱硝中试试验平台;完成双极电除尘器多功能试验台建设,开展双极静电除尘的电极结构优化、阴极和阳极的振打加速度测定等工作;开展了微细粉尘的双极电凝聚技术、烧结机漏风控制研究。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焦作市PM2.5及其化学组分(水溶性离子和碳组分)数据,分析了观测期间焦作市PM2.5化学组分特征及潜在源。结果显示:1)焦作市PM2.5主要由NO3-、NH4+、SO42-、OC(Organic Carbon,有机碳)和EC(Elemental Carbon,元素碳)组成,观测期间平均浓度分别为30.26μg/m3、17.86μg/m3、16.47μg/m3、17.44μg/m3和4.27μg/m3,在PM2.5中占比75.1%;2)焦作市冬季污染天NO2和SO2的二次转化程度更高且OC和EC的来源更为相似;3)本地源是焦作市冬季PM2.5污染的主要潜在源,周...  相似文献   

8.
采用焦炉煤气和水蒸气作为氢系喷吹介质,研究了喷吹介质、喷吹方式、气体喷吹量等因素对烧结过程典型污染物释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氢系气体喷吹使烧结料层温度分布明显改善,1200~1300℃的高温区间明显拓宽;喷吹0.6%(体积分数)的焦炉煤气后,烟气中的NOx峰值质量浓度最高降低了约100mg/m3,平均质量浓度降低21.1%,这主要是由于燃气喷吹拓宽了有利于复合铁酸钙生成的温度区间,而蒸汽喷吹对CO的减排有明显效果.蒸汽喷吹后水蒸气与烧结原料中的碳发生水煤气反应,烧结烟气中的CO从11690mg/m3最低降至9918mg/m3,降幅达29.4%;烧结料表面同时喷吹焦炉煤气和水蒸气可以实现NOx和CO的综合减排.  相似文献   

9.
针对超高料层双层烧结矿强度低的问题,采用富氧方法强化双层烧结。研究富氧浓度和燃料用量对烧结矿产质量的影响,分析普通双层烧结和富氧强化双层烧结的烧结矿主要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研究两者烧结烟气中O2、CO2和CO的排放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富氧方法能明显强化超高料层双层烧结,大幅度提高烧结矿成品率和转鼓强度;二次点火后对料层进行富氧,氧气体积分数为25%,烧结矿成品率、转鼓强度、利用系数和固体燃耗分别为69.06%、66.40%、2.09 t/(m2·h)和53.79 kg/t,与普通双层烧结指标相比,成品率、转鼓强度和利用系数分别提高4.11%、7.73%、0.18 t/(m2·h),固体燃耗降低3.23 kg/t;富氧使烧结矿中磁铁矿氧化充分,铁酸钙大量生成,烧结矿结构均质、紧密;富氧增大烧结烟气O2质量分数,可有效解决下部料层缺氧问题,提高燃料燃烧效率,减少CO排放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态污染物与气溶胶在线测量装置(GAC), 于2014年夏季对保定市望都县大气PM2.5中水溶性无机盐及其相关气态污染物进行为期30余天的在线测量。结果表明: 观测期间站点为富氨环境,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68.2 μg/m3, GAC测得的SO42-, NO3-, Cl-, NH4+ 和K+分别是12.6, 8.5, 1.4, 11.7 和0.7 μg/m3, 占PM2.5总组分的51%。上述观测参数均呈现明显的日变化:SO2, SO42-, NO3-, NH4+ 和Cl-均在早晨出现峰值, HCl 和HNO3的峰值出现在下午, 而NH3主要呈现昼夜变化。硫氧化速率(SOR)和氮氧化速率(NOR)的分析结果表明站点大气存在较强烈的二次转化过程, SOR和NOR的平均值分别为0.43 和0.22。SOR与NOR的变化特征显示, 气相氧化和液相反应均对颗粒物无机盐二次转化速率有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11.
根据混合料烧结过程SO_2的吸收-放出机理,建立了烧结烟气SO_2浓度分布计算模型,以国内某360 m2烧结机为例,研究了在烧结机带长方向上料层高度、台车运行速率、混合料配碳量和含水量对烟气SO_2浓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烧结烟气SO_2浓度在带长方向上呈Cubic函数规律分布,SO_2浓度峰值点的位置随混合料配碳量的增加及料层高度、台车运行速率和混合料含水量的减少而前移,且前3种因素的变化对SO_2浓度分布影响较明显;在混合料含水率一定(7%)的情况下,控制料层高度在650~700 mm之间,台车运行速率和混合料配碳量分别约为2.3 m/min和3%,烧结机运行方向上约前1/3段的SO_2浓度低于200 mg/m~3.  相似文献   

12.
以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带的3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MSWIPPs)为研究对象,利用大气扩散模型(AERMOD)模拟烟气特征污染物的扩散特性,研究了3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的大气污染现状,并应用美国环境保护署健康风险评价方法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3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烟气中颗粒物(PM10、PM2.5)、HCl、NOx、SO2、Pb、Cd、Cr和PCDD/Fs(二噁英)等的年平均排放质量浓度范围为1.98×10-9~93.87 mg/m3,预测周边环境大气中各污染物的全时段平均质量浓度范围为5.00×10-14~1.49×10-3 mg/m3,均远低于评价标准限值.呼吸暴露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HCl、NOx、SO2和Pb对人群产生的非致癌风险范围为2.71×10-7~1.38×10-2,Cd、Cr和PCDD/Fs的致癌风险范围为7.12×10-10~2.04×10-5,均处于可接受范围.在成人群体中,所有烟气特征污染物对男性造成的健康风险普遍高于女性,在儿童群体中则相反;儿童的非致癌和致癌风险均明显高于成人.在3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下风向均分布有小学、幼儿园等,建议根据人群分布、风向变化、春夏季节更替等特点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最大程度地保障项目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和敏感人群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选择火山渣、 骨炭、 粉煤灰和锰砂为吸附材料, 考察其去除水体中F-和SO2-4的性能, 并将火山渣和骨炭进行改性, 研究其改性后的动力学规律. 结果表明: 火山渣和骨炭对F-的吸附量分别为0.092,0.041 mg/g, 对SO2-4的吸附量分别为5.72,3.99 mg/g; 粉煤灰和锰砂对F-的吸附量均低于0.020 mg/g, 均未吸附SO2-4;Al2(SO4)3可作为改性剂; 经质量分数为10%的Al2(SO4)3联合热改性后火山渣对F-的最大吸附量为0.099 mg/g; 经质量分数为10%的Al2(SO4)3化学改性后火山渣对SO2-4的最大吸附量为5.93 mg/g; 二者动力学吸附规律均符合准二级方程.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浸渍法制备质量分数为1.0%、2.5%的硫酸铁溶液改性活性氧化铝(1.0% Fe2(SO43-MGAA、2.5% Fe2(SO43-MGAA),根据吸附等温实验和吸附动力学实验研究其对氟的吸附性能,从BET表征、零质子电荷点(pHzpc)和pH缓冲强度等角度探讨吸附剂除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活性氧化铝GAA、1.0% Fe2(SO43-MGAA、2.5% Fe2(SO43-MGAA 3种吸附剂除氟的吸附等温线均更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8.78、14.08、16.78 mg/g,对20 mg/L高氟水去除率分别为34.5%、54.5%、66.5%;3种吸附剂对水中氟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改性活性氧化铝表面存在的SO42-和OH-与F-发生离子交换作用,SOFe2+与F-产生配位作用,并存在一定的静电作用。改性后活性氧化铝pH缓冲强度均显著增强,数据分析发现pH缓冲强度与吸附性能呈正相关,因此可以从pH缓冲强度的角度初步预测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