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邵丽的小说《刘万福案件》、《第四十圈》直接针对当下社会矛盾发言,引发了极大的反响。邵丽这些小说具有复调小说的特质。通过这些小说,邵丽指出,一些社会恶性案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和事件当事人的个人品质无关,而是社会整体矛盾影响的结果。通过这些小说,邵丽表达了自己对这个时代的忧思。  相似文献   

2.
邵丽以小说创作驰名当代文坛。其小说对新世纪文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执着于"阳光文学"的创作诉求、对"底层文学"创作"病象"的超越、"新官场小说"的重大突破,以及对女性心灵与情感的关注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刘庆邦的长篇小说《平原上的歌谣》通过歌谣与文本的互文呈现其意义,此外,豫东方言和时代政治话语随心所欲的运用,对于地方性、时代性场景的细腻、真切地渲染,都使文本彰显出鲜明的地域感、深沉的历史感和独特的关学向度。这一切来自于作者对于文本内容的亲历性,但小说在结构设置、含蓄蕴藉等方面也确实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4.
官场是邵丽小说创作的聚焦点之一。她的官场小说具有祛魅官场、还原人性、追寻身份的等鲜明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源于作家对现实生活的丰富体验,更受益于多重视点、多元意识的交汇融合,相互辩诘。由此,邵丽的创作超越官场直抵中国经验的深处。她的成功为如何观察并书写复杂的中国经验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5.
邵丽从1999年开始创作,在到目前为止的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她的写作已经出现了一次转型。在最初的写作中,邵丽的笔触主要集中于夫妻之间的微妙的情感关系。之后,以中篇小说《王跃进的生活质量》为转折,她的写作开始转向更加宽阔的社会生活内容,社会问题、文化问题、人性问题等诸多问题都成为她在小说中思考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邵丽从1999年开始创作,在到目前为止的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她的写作已经出现了一次转型。在最初的写作中,邵丽的笔触主要集中于夫妻之间的微妙的情感关系。之后,以中篇小说《王跃进的生活质量》为转折,她的写作开始转向更加宽阔的社会生活内容,社会问题、文化问题、人性问题等诸多问题都成为她在小说中思考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刘庆邦的两部煤矿题材小说《断层》和《红煤》故事发生时间接近,但写作时间却相差20年,两个文本在主题、思想和艺术成就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比照两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到《红煤》在主题思想、价值取向、人物塑造等方面相对于《断层》所作的改变,也能感受到刘庆邦创作走向成功的过程:他逐渐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的言说方式,一种切合自己生命观的主题阐发,一套与自己性情相匹配的人物塑造、环境描写等技巧手段。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的乡村小说叙事全面转向当下,刘庆邦的乡村小说却是朝向童年和过去,这种诗意浪漫的格调与他煤矿题材作品的现实主义作风形成鲜明对比,探寻其背后的创作心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作家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思索乡村小说叙事在当前的境遇里如何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以来的乡村小说叙事全面转向当下,刘庆邦的乡村小说却是朝向童年和过去,这种诗意浪漫的格调与他煤矿题材作品的现实主义作风形成鲜明对比,探寻其背后的创作心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作家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思索乡村小说叙事在当前的境遇里如何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刘庆邦的矿井小说中的人物悲剧原因,凸显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缺失,并从人性角度对安全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因为对诗歌的共同热爱,伍尔芙与福克纳的小说都自然地呈现出诗化倾向,又由于作家的个人风格不同,他们的诗化小说各具特色,但两位作家在诗化小说的探索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只是简单刻画人物和叙述故事的模式,将诗歌的象征意象与浪漫的激情融入小说中,从而赋予小说新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2.
明清长篇家庭小说“家庭矛盾”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矛盾在明清长篇家庭小说中是一种普遍性存在。从小说情节来看,"家庭矛盾"是建筑长篇家庭小说叙事大厦的重要框架;从矛盾内容本身来看,这些家庭冲突及斗争除具有普遍性的特点之外,还表现得极为激烈和难以调和,极大地彰显出中国古代家族纷争和纠葛的残酷性。家庭小说作家在家庭矛盾的思考中似乎寄托着深层的隐喻意义,因而家庭矛盾亦是明清长篇家庭小说重要的类型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现代文学的名篇为参照,结合云南的长篇小说创作实际,从结构、叙事和思想三个方面入手剖析云南长篇小说创作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云南的长篇小说作者应更深入地理解长篇小说的结构艺术,应在小说的叙事艺术上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同时突出作品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14.
东西、鬼子的小说叙述鲜明地呈现出"嬉笑如花,肝肠似火"和"苦难悲悯,奇崛鬼异"的特征,通过解读他们的小说,可以发现,其实在他们这种现代和后现代的叙述特点背后,被遮蔽着的应该是隐含在其小说中的地域审美文化色彩,以及历经数千年发展形成和积淀下来的民间审美价值和意义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为市井细民写心--论宋元小说话本的写实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小说话本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以市民阶层为主人公,描绘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意识;风格清淡朴实;在市民阶层的生活细节和思想意识方面都达到了高度的真实,具有写实精神.宋元小说话本的写实精神促进了中国世情小说叙事艺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苏童小说以其叙述的优美、精致,想象的奇特和舒卷的美学气韵而引人注目,他的小说开阔了当代学的视野。从苏童小说女性形象塑造的角度,思考其创作中人的注入和女性意识的凸现,不仅能洞悉苏童小说的女性世界,而且能了解其独特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7.
明代白话长篇小说大量运用骈体文,其间经历了骈体的偶尔使用、骈体的大量运用、骈体谨慎而又创造性地采用三个阶段。而骈文雅文学的身份,提升了古代小说的地位,增强了通俗文学的小说运用骈体的动力,同时又扩大了小说的表现力、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另外小说作者的文人素养和背景,也使他们借骈文来推动小说创作的精致化、典范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小说的产生、发展与史传有着深刻而直接的血缘关系,史传是孕育中国古典小说的母体。史传因其本身所含有的丰富的与小说创作息息相通的文学素质,而理所当然地规束着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演变乃至成熟。这种影响与规束体现在古典小说观念方面,即补史之阙的目的、以"史"为宗的评判标准、在事实与虚构间徘徊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分别产生于中国和美国的两部作品——《紫颜色》与《黑氏》,都描写了受压迫的女性摆脱束缚,寻找自我的过程。但她们的成长道路又迥然不同,黑氏依靠异性之爱,西丽亚则依靠姐妹情谊。这种不同源自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反映了不同国家女性解放的特点,但它们的最终目标仍是两性的和谐,文学在其最高意义上仍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20.
从小说类型研究的角度考察,以<哈利·波特>、金庸小说和<指环王>等为代表的历史幻想小说力图通过历史性与幻想性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生活、否定现代文明和回归传统文化.这是人们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重新发掘,对现有生存环境的不甘和对未来期望的一种反映与宣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