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用雏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lling Parvovirus MPV)灭活疫苗对不同日龄的雏番鸭作首免,以及用MPV不同剂型的疫苗对同样日龄的雏番鸭作免疫试验,在免疫前及免疫后多次采血,用酸性o—醋酸菜酯酶(ANAE)反应标记淋巴细胞的细胞化学方法及琼脂扩散试验等分别测定其外周血液中T.B淋巴细胞百分比值和MPV沉淀抗体滴度,首次探索MPv在雏番鸭体内诱导的免疫动态,为本病的免疫防制提供了可行的免疫程序和理论依据.试验同时设立雏鸡免疫对照,探索了非易感动物对MPV免疫的应答差异和应用鸡作免疫载体制备MPV高免血清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对河北省秦皇岛地区所发生的3起不同品种及不同日龄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例,进行了发病情况、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及病原分离等方面的检验。以8只剖检病死鸡的肾脏作为病毒检验用材料,采用鸡胚尿囊腔途径接种并传代的方法,均分离到了病毒。所分得的病毒株均对鸡红细胞无血凝作用,与IB标准阳性抗血清做琼扩试验呈特异阳性反应,用18日龄健康雏鸡做回归试验,复制出了同自然病例一样的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例。同时,以8只剖检病死鸡的肝脏、肺脏、脾脏、肾脏等作为细菌检验用材料做抹片染色镜检及细菌分离,均未发现亦未分离出细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不同日龄呼肠孤病毒番鸭脾脏的动态病理变化。方法常规病理组织染色方法,对感染呼肠孤病毒3、5、7日龄的番鸭进行脾脏病理学观察,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日龄中脾脏病变严重的进行Fas凋亡基因初步检测。结果感染呼肠孤病毒的不同日龄番鸭脾脏与正常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7日龄更重且Fas基因有表达与正常组相比表达数量增多。结论随着呼肠孤病毒感染番鸭日龄的增长,脾脏淋巴细胞坏死数量越多,7日龄脾脏Fas基因表达与正常组比数量增多,显示呼肠孤病毒对番鸭细胞免疫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对已经分离的鸡西新疫病毒分离株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该新城疫病毒分离株为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为1.51,鸡胚最小致死量(MLD)为10^-8,平均死亡时间(MDT)为46.2h,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为10^-10.1,并与已知标准株进行了比较。按规定的标准判定,该分离株为毒力较强的鸡新城疫强毒株。  相似文献   

5.
1991年4月上旬,四川某鸡场对3570只13日龄依莎雏鸡作法氏囊病弱毒疫苗饮水免疫,14日龄时发病死亡9只,到23日龄9天内共死亡814只,病死率达22.8%对20只送检病死鸡的沙门氏菌分离率为1/20株(5%)。但病料人工感染小白鼠试验为阴性,证明非病原菌所致。用病料与新城疫血清作用后接种非免疫健康鸡1组的存活率为75%,直接接种未与新城疫血清作用病料的2组存活率为50%。剖检回归本动物试验自  相似文献   

6.
对首次从广东分离的雏番鸭传染性“三周病”病毒南海里水株MPLI进行理化特性的测定.试验表明本病毒株能耐热、酸、氯仿、乙醚,对紫外线敏感,将本病毒的番鸭胚液经差速离心浓缩,以Sepharose 4B柱层析纯化,用电镜观察,病毒是晶格排列,有实心和空心两种粒子,直径为20~24nm,无囊膜.经SDS—PAGE测定,病毒含有4种结构蛋白,即Vp1(85kd),Vp2(72kd),Vp3(56kd),Vp4(39kd),其中Vp3 为主要结构蛋白.病毒核酸经提取和酶切分析,证明为DNA,分子量约5.1kb.综合前期对本病毒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室诊断和本次的理化特性测定结果,确认MPLI毒株为雏番鸭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方制剂抗鸡新城疫病毒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病严重危害养殖业的发展,从传统中药筛选有效抗病毒药物是抗病毒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试验以鸡新城疫病毒(NDV)为模式病毒,评价了一种水萃取浓缩制备成的中药复方颗粒剂的抗病毒活性.通过鸡胚保护试验、人工攻毒保护试验、对自然病例的治疗试验等证实,该制剂具明显地抗鸡新城疫病毒的活性.该制剂0.13mg/胚即可保护50%鸡胚抵抗NDV强毒的致死作用;按0.5g/kg体重口服,人工感染病例的对照组存活率提高54%;对实时荧光定量PCR确诊的ND病鸡4500只进行治疗,0.5g/kg体重饮水,连续使用5天,用药后第2天症状明显减轻,3天后可基本控制死亡,治愈率为95%.  相似文献   

8.
试验对具有母源抗体的雏鸡采用新城疫Ⅱ系苗滴鼻首免,20日龄Ⅰ系苗饮水二免,通过对1000羽试验雏鸡血清HI抗体效价的连续检测和攻击强毒试验结果,证明雏鸡首免和二免后,HI抗体效价维持在较高水平,对强毒攻击具有坚强的保护力,至100日龄时保护率仍可达80%,而对照鸡在30日龄时保护率即降至0。Ⅰ系苗饮水二免后,经80天观察,未见鸡群出现任何明显不良反应,二免后3天采取免疫鸡和同日龄同群感染鸡的脑,肺脏、脾脏,腔上囊和血液分别作成匀浆接种9日龄鸡胚,未能分离到Ⅰ系病毒。关于新城疫苗免疫应答的形态学变化,国内外尚乏报道,本试验作了比较系统的观察,注意到雏鸡首免和二免后各个时期的免疫器官:胸腺,腔上囊,脾脏,盲肠扁桃体,肠道淋巴组织和气管,肺脏,肝脏及肾腔等器官的免疫应答表现,特别在Ⅰ系苗二免后,更为明显,免疫后淋巴母细胞和浆细胞的增多反应了HI抗体效价提高的相关免疫状态,气管和肺脏次级支气管上皮下淋巴细胞的大量集聚和形成淋巴小结是另一突出特点,提示采用滴鼻和饮水免疫途径可以诱导呼吸道的局部免疫应答和增强呼吸道的局部抵抗力。试验表明:1日龄雏鸡Ⅱ系苗滴鼻首免,20日龄Ⅰ系苗饮水二免,效力可靠,安全,方法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并在形态上对免疫效力予以佐证,结合文献论证了呼吸道局部免疫力在抵抗新城疫强毒感染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991年4月上旬,四川某鸡场对3570只13日龄依莎雏鸡作法氏囊病弱毒疫苗饮水免疫,14日龄时发病死亡9只,到23日龄9天内共死亡814只,病死率达22.8%。对20只送检病死鸡的沙门氏菌分离率为1/20株(5%).但病料人工感染小白鼠试验为阴性,证明非病原菌所致,用病料与新城疫血清(抑制价1:640)作用后接种非免疫健康鸡1组的存活率为75%,直接接种未与新城疫血清作用病料的2组存活率为50%,剖检回归本动物试验自然死亡和人为处死的病鸡发现了较为典型的法氏囊病变,由此认为:法氏囊弱毒疫苗饮水免疫是引起鸡群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球虫感染对雏鸡若干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混合球虫感染对雏鸡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选择78只14日龄雏鸡随机分为6组,进行人工感染球虫试验。其中组为对照组,不感染球虫, ~组分别人工感染0.6×105,1.2×105,1.8×105,2.4×105,3.0×105个孢子化球虫卵囊,观察雏鸡临床症状及测定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雏鸡随感染强度增加临床症状加重, 组、组死亡率均为23.08%,其余各组未见死亡。各感染组雏鸡血液从第4天起Hb显著下降,第6天降至最低,且各期的Hb随感染球虫数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感染后第6天,红细胞总数均有所下降, 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白细胞总数均有所上升, 组、组、组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增加,嗜中性白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而嗜酸性、嗜碱性及单核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对雏鸡肾脏病理损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4日龄海兰褐雏鸡80只,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每只鸡口服接种8.0×104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分别于接种后第0,3,6,9,12天,每组随机取鸡5只,心脏采血,测定血清尿酸和肌酐含量,同时取感染后第6天鸡的肾脏,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感染组鸡的血清尿酸含量于感染后第3,6,9天显著升高了267.41%(p<0.01),81.41%(p<0.01)和52.09%(p<0.05),肌酐含量在感染后第3,6天也显著增加了63.61%(p<0.05)和81.80%(p<0.05);肾脏的实质细胞呈轻度的颗粒变性或水泡变性。提示:球虫感染导致雏鸡肾脏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2.
在37℃条件下,用0.1%和1%胰蛋白酶消化新城疫病毒(NDV)LaSota毒株12和24h后,接种15日龄NDV非免疫雏鸡,接种15d内雏鸡健活,采取血清测定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用0.1%和1%胰蛋白酶分别作用LaSota毒株2、4、12和24h后,接种10日龄NDV非免疫鸡胚,鸡胚平均致死时间及尿囊液中病毒血凝(HA)效价与对照差异不显著;LaSota、Clone-30  相似文献   

13.
水飞蓟素对雏鸭人工感染鸭肝炎病毒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索水飞蓟素对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100只雏鸭分为5组,于11日龄接种鸭肝炎病毒。第1、2、3组腿肌接种5×104倍稀释的病毒尿囊液,并分别每天口服0、30、10 mg·kg^-1的水飞蓟素;第4组仅每天口服10 mg·kg^-1的水飞蓟素;第5组为空白对照组。试验期内正常喂食及饮水,于攻毒后的第5天足背静脉采血,分离血浆,比色法测定血浆谷-草转氨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水平。结果雏鸭人工感染病毒后,在96 h内死亡严重,适当剂量的水飞蓟素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雏鸭感染病毒后血浆GOT活性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下降,口服水飞蓟素可明显改善这些效应。结论适当剂量的水飞蓟素可有效防止人工感染型鸭肝炎病毒导致的死亡,其机制可能与水飞蓟素的护肝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120只12日龄的健康樱桃谷肉鸭平均分成两组,第一组接种H9N2禽流感病毒,第二组为健康对照组.接种后15 d采集免疫器官进行组织学观察;同时采集临床疑似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病鸭进行对比检查.结果表明:①脾脏淋巴滤泡减少,脾实质内淋巴细胞大量坏死、崩解.②胸腺小叶发育不良,淋巴细胞减少,网状内皮细胞增生.③法氏囊淋巴滤泡减少,组织中淋巴细胞坏死、崩解.④骨髓出血、水肿,髓系细胞坏死、崩解.对照组没有相应的病理变化.自然感染病例与人工接种感染病例组织学变化相同,表明樱桃谷肉鸭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后,可造成严重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5.
陆永久  廖玉英  韦炳忠  黄丽霞 《广西科学》2011,18(3):314-316,320
选用1日龄银香肉仔鸡100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500只,设2个重复,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和0.1%的益生素,研究益生素对0~7周龄银香雏鸡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共饲养7周,每周统计耗料量、腹泻率、抽样测体重,并对49日龄雏鸡取样测定肠道微生物浓度.结果表明,试验组各周平均体重分别比对照组增加3.40%00,3...  相似文献   

16.
采用鸡白痢油乳灭活疫苗分另别对7日龄雏鸡进行1次、2次或3次免疫,获得鸡白痢抗体水平分别为0、1:2、1,4、1:8、1;16、1:32的雏鸡群,对各抗体水平雏鸡群人工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每天通过观察雏鸡的精神、食欲、饮欲、粪便等症状情况和发病死亡鸡只的病理变化衡量,雏鸡不同鸡白痢免疫抗体水平与抵抗能力的关系.结果 表...  相似文献   

17.
人工饲料育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猪瘟病毒囊膜糖蛋白E2基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重组病毒Bm-BacPAK6-E2接种全龄人工饲料育及5龄桑叶育家蚕皓月×菁松幼虫、蛹,观察重组病毒的感染发病情况,调查病蚕、蛹的采血量并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全龄人工饲料育家蚕接种重组病毒的成功率、采血量等指标均与5龄桑叶育相近,SDS-PAGE蛋白质电泳在家蚕幼虫、蛹血淋巴中均检测到1条与目的蛋白理论分子量(63 kD)相符的特异性蛋白条带,初步认为是重组病毒Bm-BacPAK6-E2的融合表达产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微生态发酵物对雏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泌多健、富乐美微生态发酵物混饲雏鸭,至5日龄用鸭疫里默氏杆菌(RA)人工诱病,同时设5~6日龄投喂抗菌素对照组,试验至15日龄结束。观察各实验组鸭的发病与死亡情况,对死亡鸭进行细菌的复分离与鉴定,并在1、5、10、15日龄对各组随机抽取7只鸭血清检测SOD(U/mL)活性和MDA(nmol/mL)含量。结果饲喂微生态发酵物及抗菌素实验鸭的RA人工发病率为30%~36.6%,死亡率为13.3%、16.6%,人工感染对照组发病率达63.3%,死亡率50%。感染后5天饲喂抗菌素组和攻毒对照组SOD活性下降明显,其余各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组鸭的致病过程较为明显,"泌多健"与"富乐美"对鸭疫里默氏杆菌具有一定程度抵御效果。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囊胚(胚龄、处理方法)、传代方法(机械法和酶法)及培养液对绵羊类胚胎干细胞生长的影响,建立了绵羊类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体系.结果表明,实验获得的体外受精胚用于类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具有较好的增殖及传代能力;囊胚的质量和胚龄影响绵羊类胚胎干细胞的贴壁及增殖;机械切割(半胚法)处理囊胚,可获得跟免疫法相近的内细胞团贴壁率(半胚法46%,免疫法53.6%);添加了一定浓度的胎牛血清、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及维生素C的DMEM高糖培养液可一定程度地促进类胚胎干细胞的增殖,适于绵羊类胚胎干细胞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为了找出乙型流感病毒毒株在不同胚龄鸡胚中适宜孵育条件,提升血凝滴度,从而为产业化生产人用3价流感疫苗提高产能,主要采用血凝法检定收获尿囊液,分析试验血凝滴度数据,得出结论:乙型流感病毒毒株接种于10 d胚龄鸡胚,其孵育温度为35℃,孵育时间72 h最理想;孵育温度和时间对乙型流感病毒的血凝滴度有影响,同时鸡胚胚龄与其的血凝滴度和收获尿囊液量也有明显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