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汉语趋向动词是一个特殊的类,其特殊性在于它可以放在谓语动词后做补语,文章对趋向动词进行了考察,把它们分为两大类,三小类。认为,补语位置为趋向动词的语法化提供了一个优选位置,在这一位置上不同类型的趋向动词表现出不同的语法化进程。这一进程与谓语动词后体词性成分做为趋向动词论元载体有关。A类单音节趋向动词保存了较多的动词功能;双音节趋向动词的语法化进程因论元载体身份角色不同而有变化,表现出一定的条件性;B类双音节趋向动词在语法化进程中走得最快,与此相联系,我们根据动词与体词性成分语义联系的特点建立了体词性成分前移测试框架,使上述结论可以在形式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更具可操作性,从而建立了趋向动词语的语法化系列。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趋向动词是一个特殊的类 ,其特殊性在于它可以放在谓语动词后做补语 ,文章对趋向动词进行了考察 ,把它们分为两大类 ,三小类。认为 ,补语位置为趋向动词的语法化提供了一个优选位置 ,在这一位置上不同类型的趋向动词表现出不同的语法化进程。这一进程与谓语动词后体词性成分做为趋向动词论元载体有关。A类单音节趋向动词保存了较多的动词功能 ;双音节趋向动词的语法化进程因论元载体身份角色不同而有变化 ,表现出一定的条件性 ;B类双音节趋向动词在语法化进程中走得最快 ,与此相联系 ,我们根据动词与体词性成分语义联系的特点建立了体词性成分前移测试框架 ,使上述结论可以在形式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 ,更具可操作性 ,从而建立了趋向动词语的语法化系列。  相似文献   

3.
趋向补语“起来”的语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的趋向动词起来常用于谓语后做补语,不仅可以表示空间上的位移,即具体的趋向意义;也可表示时间上的位移,一般认为是汉语语法范畴中的表体标记,用以表示动作状态的起始、持续以及完成的结果。分析起来分别加在动词、形容词、个别典型名词以及拟声词后的情况,并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对于更深刻理解起来的用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现象使壮语在漫长的发展变化中产生了一批举足轻重的虚词,“j■~(33)”就是其中一个,它由一个表示“在、居住”意义的动词虚化为两个语言成分一是介词;二是进行体的标记。  相似文献   

5.
汉语“和”与英语and的语法化过程都可以归纳为:动词→介词→连词。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对比分析它们语法化的过程、原因和理据,发现不同的人类语言的结构类型,在语法化的演变途径上具有一些共性,其机制是人类对语言的相同认知。同时认为,“和”与and的语法化过程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促使研究者在语法化领域具有不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汉字“得”在普通话里有三个读者“de”、“de”、“dei”。其性质用法十分复杂.语法学界也时有争议。达成共识的只有下列用法。一、得de助词1)洗得干干净净的22)树木绿得可人心意Z3)你看你愁得。例1)是动词带补语,例力是形容词带补语。“得”作为补语的标志,连接谓语和补语,是最具普遍性的用法。对中“得”后的补语没有出现。“动词(形容词)十得”这种格式有“无法形容”的意味,相当于“动词(形容词)十得十这个(那个)样子。”H、得就i助动词1)完成这幅画,得多少时间。对这事还不得商量商量。这种“得”多用于口语,表意…  相似文献   

7.
客家方言的"倒"和"到"语义功能繁多,有的地方语音完全相同。分析和比较闽粤赣三地客家方言助词"倒/到"作持续体标记和补语标记的用法,并通过与周边其他方言的比较,考察"倒"、"到"在语义上的使用情形,探讨"倒/到"的本字和来源问题,得出:永定、丰顺等客家方言持续体标记应写作"倒",补语标记则应写作"到",但两者都来源于动词"到"的语法化。  相似文献   

8.
韩翠霞 《科技信息》2010,(15):212-212,276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非谓语动词的用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英语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但是,有些介词看上去貌似动词,这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将动词及非谓语动词和这些介词混淆,  相似文献   

9.
在时量补语句中,当谓语动词具有持续性特征时,句末的“了_2”表述了动词的未完成体意义;当谓语动词具有瞬间性特征时,句末的“了_2”表述的则是动词的完成体意义。就时量补语句言,其谓语动词必须是动作动词,时量补语必须表时段,否则,就不是本文所论述的时量补语句,“了_2”的两种体意义也无从表述。  相似文献   

10.
古汉语处所词语作补语并不一定要通过介词的引导。在判断动词之后的处所词语是否为补语时,不能仅仅从介词的角度考虑,关键是要根据动词本身的语义特点和该处所词语在句中的语法地位和作用来确定。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带结果补语的述补结构在蒙古语中主要以四种形式表达。用状述结构表达,有中心语转移与不转移两种;用动词谓语表达,与整体性述补结构的词化有关;用分析形式表达,与补语的虚化有关;用并列谓语形式表达,取决于补语的语义指向。因此,运用语法、语义、语用三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才能合理揭示它们之间的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描写了宾阳话的述补结构和体标记的分布特点和语序特征,并通过与近代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成果相比较,指出宾阳话的述补结构仍使用"动词+宾语+补语"的"VOC"为基本语序是近代汉语语法特征在宾阳话中存留的结果。同时,进一步指出宾阳话体标记使用"动词+宾语+体标记"的"VOA"语序是宾阳话述补结构仍以"动词+宾语+补语"的"VOC"结构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表示静止状态方位的介词“在”是由静态类动词“在”虚化而来。介词“在”表停点或终到点的语法意义取决于它所依附的动词的语义特征。南北朝时期,表示停点题元标记的“在”字短语开始前移,句子的中心成分变得相对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语法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我们一向认为“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是“用来补充动词或形容词,回答‘怎么办’、‘多少’或者‘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等问题的动词或形容词的后置成分”。这里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从语法结构上看,补语是置于动词和形容词之后的成分;第二,从语义上看,补语是从不同角度对其前面的动词加以补充说明的。由于补充的角度不同,补语从语义上可以分为结果补语、程度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时间补语、处所补语、可能补语等等。  相似文献   

15.
"合"字不仅具备动词的语法功能,而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产生了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用法。"合"的语法化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由不及物动词转变为及物动词,再由及物动词向副词和形容词演变,介词的用法当衍生于副词性的"合",连词的"合"当是由介词性质的"合"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6.
利用“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系统”中动词和趋向补语的搭配数据,分析现代汉语动词和趋向补语的结合情况和结合方式等。研究发现:简单趋向补语和复合趋向补语均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具体使用情况不尽相同;能够带趋向补语的动词数量并不多,这些动词带趋向补语的能力也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7.
藏语的古今演变十分复杂,其中包括动词语法化。语法化只有具备语义相宜性和合适的句法环境才能发生。敦煌藏文里的语法化包括三个静态动词和一个动作动词的语法化。三个静态动词语法化为施动持续体标记和状态持续体标记,一个动作动词语法化为受动持续体标记和结果体标记。  相似文献   

18.
动词与状语、补语语序的历时演变及其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状语、补语语序的历时演变,包括部分介词短语和副词由动词后演变为动词前,以及状语后移为补语、补语由原来的距离动词较远演变为紧邻谓语动词等几种情况.其演变动因有四个方面的内容:补语的产生是状语语序演变的动力;状语位置的改变是语言发展演变的结果;状语、补语语序演变是汉语内部结构的自动调节;补语语序演变是语义表达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9.
叶启春 《科技资讯》2006,(32):239-240
非谓语动词是英语语法中十分重要且较难的一项语法知识。本文从非谓语动词的定义入手,针对非谓语动词相同功能不同形式进行分析比较。运用典型的例句进行对比使学习者易于区分、掌握其用法,提高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出版的汉语课本和工具书里把“到”看作动词,而在日本出版的汉语课本和工具书里则把“到”分为动词和介词。本文把“到”的用法分为以下九种,根据其词汇意义和语言事实探讨其语法规则。从词法的角度把“到”分为动词(1,20,12,3,35,33)和介词(7,17,8);从句法的角度把“到”分为谓语(1,20,12)、补语(3,35,33)、状语(7,17,8),以此来考察“到”的用法。(1)列车到了一站。(7—5—24)(20)你在儿子的年纪时,不是报名去了黄海边的建设兵团,你爹妈送你到海边了吗?(5—10—75)那一天,他到邮局里取汇款。(7—5—117)(3)抒情诗人被一激,像箭被放到了弦上。(4—10—87)(35)他夹上一块油渍渍的炒鸡蛋送到嘴里,大口地嚼起来。(7—4—97)(33)昨天她翻出这封信,把它放进背包的夹层,打算带到单位锁进抽屉里。(4一1—87)(7)我拉开门,要到阳台上去——(7—3—107)(17)老程,公司决定调你到仓库去,那里很需要你。(4—4—86)(8)朋友们聚头的日子还多着哩,往后尽管到我这儿来开胃口,八折优惠。(3—3-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