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0172017-07-01至2017017-07-15;排行依据排行依据:本刊遴选出的30家核心媒体报道频次家核心媒体报道频次)1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核心媒体报道频次:30/30]7月7日,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贯通,标志着先后经历13年论证、设计、施工的"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港珠澳大桥总长55 km,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也是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誉为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王冠",其中主体工程由6.7 km的海底沉管隧道和长达22.9 km的桥梁工程组成,隧道两端建有东、西两个人工岛。作为  相似文献   

2.
正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大桥于次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的伶仃洋海域,开始构想它的时候,人们称之为伶仃洋大桥。伶仃洋位于珠江口,呈喇叭形,水域面积约为2100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3.
该文针对港珠澳大桥抗风设计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对3座通航孔桥和深水区非通航孔桥,开展了常规节段模型、大比例尺节段模型、全桥气动弹性模型以及施工期桥塔自立状态气动弹性模型风洞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港珠澳大桥原设计方案主梁存在颤振临界风速低、涡激振动振幅超限以及桥塔驰振等抗风问题。通过采用气动措施和机械措施,有效解决了港珠澳大桥的抗风问题,为大桥的抗风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确保了大桥的抗风安全和服役性能。  相似文献   

4.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经济和城市群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港珠澳大桥是珠江口南部的重要通道,其建成后能提升珠江口西岸地区城市的区位优势,促进城市融合和经济发展,推动珠江口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港珠澳大桥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区域交通需求,改变珠三角地区的交通空间格局。本文从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判断标准出发,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及投运对珠江口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主通航孔临近香港机场,为了不影响香港机场,采用了6.7 km沉管隧道方案,在隧道两端各修建了一个人工岛实现桥隧转换.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我国第一次建设的大型跨海沉管隧道.岛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桥的控制性工程.工程位于开敞海域,水文气象地质条件复杂;珠江口是世界最繁忙的通航海域之一,安全风险很大.同时,工程需要穿越中华白海豚核心保护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很大挑战性.对港珠澳大桥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进行建设,并研发了快速筑岛和跨海沉管隧道成套技术.结果表明,在岛隧工程7 a的大规模海上工程建设中,实现了安全零伤亡,珠江口白海豚保护区的生物种群和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广东科技》2009,(19):10-10
港珠澳大桥有关人员8月10日表示,包括大桥工程推荐方案、工程可行性报告等在内的多个方案已由广东省发改委上报给中央。据大桥工程推荐方案显示,全长49.968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将超越目前世界最长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由于内地及港澳的差异,技术标准将坚持“就高不就低”原则,即采用最高标准打造“世界级跨海通道、地标式建筑”,  相似文献   

7.
6月以来,香港喜事不断,首先是从世界卫生组织中的旅游警区和疫区中除名,接着是广东居民在7月份可用个人身份赴港旅游,再加上“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和“港珠澳大桥”即将落实,香港一扫过去几个月因SARS和经济不振所带来的阴霾,一派喜气洋洋。尤其是港珠澳大桥立项,和中央政府关于《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出台更被香港视为中央给香港回归6周年的一份大礼。  相似文献   

8.
刘平 《世界博览》2011,(10):80-80
这是一条内地许多媒体都转载了的消息,不过大多数人并不关心港珠澳大桥是干什么的,被一个老太太逼停算怎么一档子事,这件事又与大家有何相干?  相似文献   

9.
冯希 《科技资讯》2012,(1):235-235
正在兴建的港珠澳大桥将成为连通整个珠三角经济区的一条大动脉.作为连接点的珠海,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会和挑战。本文重点论述它对珠海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10月23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的港珠澳大桥通车。这座大桥被誉为工程史上的奇迹,更是中国跨海大桥中的纪念碑。它全长55千米,横跨风高浪急的广东伶仃洋,需要在120年的使用寿命里抵抗台风和地震的侵袭,建造困难前无古人。大桥还有一节深埋在海底的隧道,由两座新建的人工小岛与大桥连接。整座大桥充满科技亮点和令人赞叹的智慧结晶,在便利交通的同时,也让中国桥梁又一次震惊世界。  相似文献   

11.
港珠澳大桥采用的大挑臂钢箱梁外形较钝,在常遇风速下易发生涡激振动。该文通过一系列节段模型和全桥气动弹性模型风洞试验,详细研究了各种气动措施和阻尼措施对此类断面涡激振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挑臂钢箱梁截面存在2个竖向涡振区和1个扭转涡振区;依据涡振振幅和发振风速区间,通航孔斜拉桥需关注第2个竖向涡振区,非通航孔连续梁桥需关注第1个竖向涡振区;在栏杆上安装弧形扰流板的气动措施可有效改善其涡激振动性能;增加结构阻尼可显著降低其涡振振幅,阻尼比达到1.0%时,涡激振动基本消失,该阻尼限值可作为港珠澳大桥的调谐质量阻尼器的依据;最后,利用三维非线性涡振分析方法对节段模型和全桥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结果的一致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雨过天睛,爸爸带着我来到重庆长江大桥。雨水冲干净了一切,刚"洗完澡"的长江大桥显得十分壮观。波浪滚滚的江水中,7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大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桥面上是公路,一辆辆大小不同的汽车繁忙地行驶着,公路的左右两边是人行道。大桥上的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我在爸爸的带领之下,来到了正桥。几  相似文献   

13.
正小档案姓名:港珠澳大桥原名:伶仃洋大桥开工时间:2009年12月15日通车时间:2018年10月24日公路编号:国家高速G94全长:55千米寿命:120年用途: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跨海通道,将香港至珠海、澳门的陆路交通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约45分钟所获荣誉称号: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世界之最最长跨海大桥施工综合难度最大跨海大桥最长、最深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最大难度深水无人对接的公路沉管隧道最大尺寸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最先应用海底隧道"半钢性"沉管结构最先应用深插钢圆筒快速筑岛技术  相似文献   

14.
珠澳两地历来在各方面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近年来,珠澳合作体现在经贸、物流、金融、科技等各个方面,尤其在科技方面,合作力度和空间非常巨大,合作前景十分广阔.本文分析了珠澳科技合作的背景,论述珠澳科技合作的优势,并就如何推进珠澳科技合作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5月14日,由我校何川教授主持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特殊复杂地区高速铁路隧道修建及结构安全保障技术研究》验收会在镜湖宾馆召开。本次验收会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赖远明院士牵头,验收委员会包括中国科学院寒旱所、中国铁路总公司、中铁二局、中铁大桥局、中国铁科院、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西南交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同济大学等相关高校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6.
重大工程组织模式的变革是工程战略执行的重要问题.首先回顾60年来我国重大工程组织管理模式的发展和演变,并结合港珠澳大桥工程、三峡工程、鸟巢工程和上海"世博轴"工程等典型案例研究重大工程建设组织管理模式,识别出重大工程的组织管理模式.然后,采用三方博弈模型对重大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探讨.通过博弈理论分析博弈三方的选择和行为,研究博弈三方间的选择行为,并找到博弈的均衡解.最后提出建立、健全我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下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了解沉管隧道火灾过程中烟气的蔓延规律,通过理论推导与足尺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烟气流动的数学模型,推导出烟气层温度及流速沿隧道纵向衰减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港珠澳沉管隧道为研究对象,建立1∶1足尺沉管试验隧道,配备完善的机电系统与测量系统,开展隧道火灾试验,对不同火灾热释放速率和纵向风条件下的烟气层平均温度与平均流速的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忽略烟气层对下层冷空气的卷吸作用时,烟气温度沿隧道纵向呈指数衰减;同时,烟气蔓延速度的衰减与温度衰减成正比,沿隧道纵向也呈指数衰减。最终给出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火灾工况下烟气运动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8.
珠海拱北隧道饱和砂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GDS双向振动三轴系统,对港珠澳大桥茂盛围段饱和粗砂动力特性进行了固结不排水动三轴液化实验研究。基于实验结果,分析了动剪应力比对其动孔压发展的影响,拟合出动孔压发展曲线模型;对其动应变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临界应力强度和极限应力强度的分界点;在不同围压下,饱和粗砂的动强度曲线可近似地归一,给出了其归一公式。  相似文献   

19.
港珠澳大桥非通航孔桥采用110m跨钢箱连续梁形式,施工采用大节段整体制造和整体架设的工艺,其构造及施工方法为国内跨海大桥首次使用。基于全过程几何控制理念,重点对桥梁线形进行控制分析,计算分析钢箱梁的制造线形和制造工艺,并模拟分析得到其制造及架设过程中线形的变化规律,得出相应的线形调整措施。对日后同类型桥梁线形控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考虑到桥梁大节段在桥位现场架设时,温度对组合梁的线形及组合梁纵向长度有影响.为了提前对温度影响效应进行判断,现取港珠澳大桥九洲航道桥钢混组合梁大节段进行温度效应计算分析;同时,开展温度-挠度变化的24h连续监测工作.结果表明:组合梁在整体升、降温的状态下,竖向变形所受到的影响较小,主要影响轴向的梁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