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探讨周扬的政治文艺本质观 ,以及这种本质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用及其局限性。给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一个历史参照  相似文献   

2.
《收租院》是诞生于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不寻常艺术作品 ,是带有浓厚政治功利主义色彩的遵命之作 ,是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完成的。在动乱年代里曾“遵命”进行了失败的增改 ,但在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历史氛围中曾是美术园地里一枝独秀的奇葩 ,《收租院》有历史局限性 ,但不因为其具有特定的政治因素而丧失其在中国现代雕塑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阴谋文艺与阴谋政治的密切相关的角度,对“四人帮”炮制的阴谋文艺作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在文为“帮”用上,阴谋文艺是“文艺空白”论、“文艺新纪元”论的必然升级;阴谋文艺这一文艺怪胎,经历了初露端倪的出台期、进一步恶性膨胀期和覆灭前的猖狂一跳期;“四人帮”离了阴谋诡计寸步难行,因此阴谋文艺与阴谋政治结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阴谋文艺与阴谋政治的密切相关的角度,对“四人帮”炮制的阴谋文艺作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在文为“帮”用上,阴谋文艺是“文艺空白”论、“文艺新纪元”论的必然升级;阴谋文艺这一文艺怪胎,经历了初露端倪的出台期、进一步恶性膨胀期和覆灭前的猖狂——跳期;“四人帮”离了阴谋诡计寸步难行,因此阴谋文艺与阴谋政治结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中说:“今后不继续提文艺从属于政治这样的口号”,“这当然不是说文艺可以脱离政治。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邓小平同志在此极为明确地指出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既不从属又不脱离。这是就我国长期的文艺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而得出的结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新时期的运用和发展。它是制订党的文艺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促进文艺事业健康发展的指针。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讨论中,争论得最热闹的莫过于“文艺要不要为政治服务”这个问题。有的同志认为,这个提法不科学,不能够解释文艺的全部现象,马克思恩格斯也没这样说过,历史上凡是为政治服务的都没出过好作品等等。据此全盘否定“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提法。对这个问题,我赞成今后不再提“文艺为政治服务”,但不同意对它全盘否定。“文艺为政治服务”之提出是有其背景和特定涵义的。对它的评价也应放到一定的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国统区的政治斗争、政治统治、政治文化心理影响和制约了国统区的抗战文艺运动 ;同时 ,国统区抗战文艺运动又反作用于政治 ,推动了民族独立的进程 ,动摇了国民党的政治统治 ,促进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  相似文献   

8.
川东地区在1919-1949这一国民党统治时期,由共产党人或进步知识分子倡导、组织、直接参与的红色戏剧活动异常活跃.他们把戏剧这一民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样式,作为传播思想、组织社会、改善人生的重要工具,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淋漓尽致地发挥了文艺为特定时期政治服务的强大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探讨思想政治工作信息资源的传播过程及其优化,可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克服在获取、掌握相 关信息资源方面的局限性,为他们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前一段时间,我国的文艺界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非常活跃。后来,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对文艺工作的要求,《人民日报》专门发表了题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论,明确指出不再重提过去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而以“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今后文艺工作总的口号。这样看来,《人民日报》的社论,在给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的同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及资源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思想政治工作信息资源的传播过程及其优化,可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克服在获取、掌握相关信息资源方面的局限性,为他们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苏珊·朗格的符号学美学与中国传统意境理论在文艺的本质、审美特征方面有着相似的认识。两者都强调文艺是人类情感的表现 ,并认识到由于语言本身的局限性 ,文艺应通过感性经验的形式唤起欣赏者的联想 ,从而尽可能丰富地表现人类的情感。在艺术欣赏中强调通过直觉、妙悟来体味艺术作品的意蕴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文艺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文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文艺与政治、文艺与人民、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与创作自由等几个重大理论问题上,邓小平同志都作出了重大的建树。  相似文献   

14.
60年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系统的关于文艺方针政策及基本理论的文献。它第一次全面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总结了新文学的历史经验教训,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文艺事业的基本性质、发展方向,阐述了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社会生活、作家、艺术家的世界观与作品思想倾向的关系,文艺创作中借鉴与继承的关系,文艺工作的普及与提高的关系等一系列根本的理论问题。它开创了一个文艺的新时代———“工农兵文艺”的时代,它不仅改变了中国文学史的形象体系的基本格局———将文艺形象的中心从社…  相似文献   

15.
“文艺从属于政治”是一个策略性口号,是对抗战时期文艺作品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生动概括,有着独特的理论渊源。而和平时期的毛泽东更看重的却是文艺作品的艺术性,反映了他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辩证观。  相似文献   

16.
在与润州士人的交往中,苏轼与柳瑾(字子玉)、柳仲远(字子文)、柳闳(字展如)三代交往时间最长——从熙宁二年(1069年)一直延续到苏轼去世的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历时30多年;交往也最深——苏轼留下与柳家三代有关的诗文共计27篇。这与他们是亲戚有关,也与他们日常生活交往密切、文艺爱好相同、政治境遇相似有关。  相似文献   

17.
对半个世纪的中国当代文学 ,从政治运动与文艺领导、文艺方向与文艺创作、反右与反“左”等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总结其中经验教训。认为中国当代文学也已大致经历了“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的成长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早期的文艺思想是一个很少触及的领域。文章从考古发现、古籍记载、文字起源、早期文学作品几方面分析,阐述了我国文艺思想产生初期的三个阶段及其重要特点:文艺与获得生活资料的功用目的相结合;文艺与达到宗教迷信的功用目的相结合;文艺和突出社会政治方面的功用目的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由于时代的特点和战国策派学人认识的局限性,战国策派学人的政治选择与他们的政治理念有其不一致的地方,因此,世人大多认为战国策派的政治理念是主张集权政治,认为战国策派学人是典型的权威主义者。文章以史为据,解读了其政治理念,认为传统的观点是不尽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20.
原始社会,尚无专门的文艺人才,因为那时艺术的欣赏者和创作者是不可区别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富的增加,社会上出现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剥削阶级除了追求物质享受,还追求精神享受,他们在酒足饭饱之余,还要听听音乐,看看舞蹈,此时,他们开始搜罗和蓄养、培训文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