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天人相通"是其重要内涵之一。汉代空前繁荣的咏物赋深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汉代咏物赋的结构模式和内容上均有独特的体现,"天人合一"思想还造就了汉代咏物赋古朴天真的总体风貌以及恢宏壮阔、清新疏朗和郁结耿介的多元化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2.
祝尧所论赋体文学咏物之“法”不仅仅是比兴,更确切地说专指自喻——被祝尧奉为咏物赋之典范的作品皆为自喻赋,祝尧在张华《鹪鹩赋》题解中亦明确地指出所咏之物与“我”的比喻关系。祝尧推举自喻赋有三方面原因:比喻赋“以情为本”而较一般咏物赋更富情韵,取喻“切至”,“体物”多有“不粘不脱”之妙。  相似文献   

3.
建安文人山水园林之游与园林山水赏会,刺激了建安文人山水审美意识的滋生与发展。建安文人已经进入了初期山水诗创作的进程。同时,进一步关注山水景物,描写山水景物,积累了艺术描写的经验,也表现了建安文人的山水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4.
从文学年代学角度看,建安十三年、建安十七年均是建安文学发展和转变的重要年份,文人心态、文学创作的题材内容和风格前后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建安十三年文人齐集邺城,建安文学开始进入创作繁荣期,建安十七年阮瑀之死对建安文人的心灵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建安文人的心态由乐转悲;表现在文学题材上便是大量以寡妇为描写对象的哀悼之作的产生,由此拓展了建安文学的创作题材;文学风格上则是哀感之心大于雄深之气,伤生之意多于哀世之情,使建安文学展现出多元化的风格倾向,在建安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二曹辞赋论     
二曹留存下来较完整的辞赋有70余篇。按其创作动因及赋旨,可分军旅、娱游、感怀、咏物四大类。二曹辞赋有题材相同、赋旨相近、手法相似之处,但大多数篇章显现出选材、立意和艺术手法独特的异样风采。  相似文献   

6.
鲍照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亦是一位杰出的辞赋家。咏物赋是鲍照赋中数量最多的类型,最能体现鲍赋的艺术魅力;鲍照咏物赋的艺术特质:一,体物特征,包括动态的生命之美、流动的画面美、形似与神似之美、修辞之美以及险奇之美等;二,言志特征,包括言志的复杂性以及言志的方式等。体物与言志结合,真正达到了《文心雕龙.诠赋》所称赏的“符采相胜”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7.
音乐赋是一种描写音乐、舞蹈等内容的文学作品。汉晋音乐赋在描写音乐、舞蹈等内容的同时,也担负着政治教化与娱乐两大社会功用。汉晋音乐赋的政治教化功用常与"移风易俗"的伦理说教联系在一起,并试图通过音乐、舞蹈等内容的描写,来净化人心,从而有助于立身、立国。同时,汉晋音乐赋也注重追求音乐的娱乐功用,描写乐舞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在汉晋阶段,音乐赋的这两种功用常常交织在一起。到了六朝,音乐赋的娱乐功用渐渐取代了政教功用而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8.
对于建安文学的主题概括,当代论者一般都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反映汉末动乱现实和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这种看法虽然从表层上看与建安创作的实践相吻合,但实际上却没有反映出建安作家的内在心理,从而把握建安文学的本质。缺点在于,造成作家与作品的分离,主体与主题的分离,个人与时代的分离,它不仅不能解释抒情文学在建安时期空前繁荣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唐代律赋中取材于史传类典籍的一些赋作具有故事情节描写,这些描写受到律赋体制的影响和制约。为了使故事情节更生动和更富有故事性,律赋的作者运用了不同的艺术手法对原有题材进行渲染和加工,使其人物形象和情节片段更有冲击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隋代是赋史上混而未融的复杂的过渡时期。赋家队伍来自江左、山东与关陇三地。赋作大体可分为直言情志、咏物抒怀、写景纪事三大类。隋代赋作,数量不少,但体制单一而又少关世变。所以总体成就不高,这种状况,多因赋家才庸品拙,难成大器,也与文帝朝禁绝文华的政策与炀帝多忌的性格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以神女为题材的神女赋滥觞于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山鬼》,兴盛于汉末三国,曹植《洛神赋》是其巅峰之作,六朝后渐趋消亡。从笔法上看,神女赋文辞华美,对女性神情外貌的描写细致入微,颇多传神之笔;从结构和内容上看,诸多神女赋大都遵循"遇神女"——"描写神女"——"人神交接不成"这样一个既定的格式;从主题看,神女赋一方面体现了主人公遵从儒家伦理准则不为女色诱惑而动的品质(显性意义),另一方面体现了赋之作者壮志难酬、郁郁寡欢难以施展政治抱负的心理(隐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咏雪是咏物作品中分量极重的题材,而谢惠连的《雪赋》和宋代欧阳修、苏轼的"白战体"都是咏雪诗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作品。通过梳理咏雪诗的写作技巧的发展,可以发现"白战体"写作技巧的创新性正在于对《雪赋》中一些未得到发展的写作方法的继承,这也可以视为宋诗"以赋为诗"之一端。  相似文献   

13.
对于瘐信在賦史上的地位有两种评价:一为“辞赋之罪人”,一为“四六宗臣”。“罪人”是以古赋为标准得出的,“宗臣”則是就庾信在骈赋中的作用而言。两种评价貌似不同,实际上却彼此联系,互为因果。骈赋从东汉咏物抒情小赋发展而来,咏物抒情小赋是在汉大賦衰落时兴起,与汉大賦分属不同的审美范畴。这是賦体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庾信作为骈賦的最高成就者,可与古賦作者司马相如分庭抗礼,在赋史上具有极其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本结合艺术鉴赏和适当考证,确定苏轼咏物词为50首,进而探讨了苏轼咏物词的艺术特色,认为苏词咏物善于略貌取神,烘托泻染,拟人映衬,与抒情叙事说理相结合,从而提高了咏物词的艺术境界。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说,苏轼在咏物词的创作上都有开拓之功。  相似文献   

15.
从口头到书面,是赋体文学在汉代发生的重大转变。这一转变,集中发生于汉武时期。无论是帝王、还是文士,在赋的欣赏上,都已明显向"看赋"偏移。造成该转变的原因,与汉武为了润色弘业的需要,而对赋体文学表现出的惊人热情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6.
论赋思维对六朝诗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朝时期赋与诗俱盛,但六朝赋禀承汉赋之丽辞,又兼遇情深怨重之时代,故而在形式内容两方面俱至于极盛。其历数百年的创作思维方式对当时的诗歌构成了强大的影响力。这主要表现在赋的空间表现方式对于诗歌中环境描写的影响,赋的条分缕析的细节描写方式对诗歌表现的影响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咏蚊赋浅论     
咏蚊赋对蚊子的描写是多方面的,但是总起来看,这些作品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从四个方面来对蚊子进行描写的:体态、声音、吮血、活动状态。赋家们还借助蚊子来抒发情感,表达人生态度或人生志向。蚊之意象类型有两种:害虫、奸邪小人。  相似文献   

18.
汉大赋在汉代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赋家们第一次将自然景物作为描绘的重心,其景物描写不再是作家感情、心志的载体,而是一种独立的自然存在,状物细腻,描摹逼真.内容上"苞括宇宙,总揽人物",描写上移步换形、穷形尽相,动静结合、错落有致,词藻华丽、文气充沛,把我国古代文学推向了一个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南宋后期词坛,和南宋前期词坛相比,出现了一个新的倾向,即咏物词的兴盛和繁荣。这个时期,不仅有许多传诵一时的咏物佳作,而且还产生了不少工于咏物的词家,象姜夔、史达祖、蒋捷、王沂孙、张炎等人。在这些词家的词集中,咏物词所占的比重都不小。特别是王沂孙,一生总共写了六十余首词,仅咏物词就占了大半(据《全宋词》统计)。大约在南宋亡后不久,还出现了一个不知何人编辑的咏物词集《乐府补题》。这些情况说明,咏物是南宋后期词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谢惠连《雪赋》是南朝咏物小赋中的名篇,受《雪赋》的体例、谢氏家族的命运、刘宋时期的文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雪赋》中的自然观复杂而多变。在典故中出现的雪,似雪,又非雪,它代表的是道德比附的自然;用大赋手法,竭力铺叙的雪,是真实的雪,它代表的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诱人悲歌,感叹易逝的雪,非雪,是人,它代表的是悲情的自然;阐述玄理,坐斋静忘的雪,是真实的雪,也是艺术虚构的雪,它代表的是超脱的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