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城市各子系统中最复杂的系统之一,应用可拓学理论构造基于可拓综合评价方法的评价模型.从可用性、便捷性、感知度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将定性指标转化为定量指标,从而较准确地反映公交服务质量.最后举例表明可拓学理论方法能较真实地反映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情况.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公交车服务质量评价方法的局限性,提出基于乘客感知的普适性因素权值分析方法.首先以相关乘客作为专家并分组,建立基于乘客感知视角的专家权重确定方法,得到专家权重及指标综合权重.然后以上述多组数据作为先验样本进行 BP 神经网络的训练、测试与验证,从而获得可供推广的城市公交线路服务质量评价AHP-BP神经网络模型.最后以沈阳市某条公交线路为例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充分反映乘客感知服务质量因素的同时,降低了主观评价的随意性,给出了特定公交线路服务质量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确定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要素与内容.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数学评价模型,给出了一种评价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模糊评定法,用它对佛山市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实际调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获得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模糊评定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确定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要素与内容。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数学评价模型,给出了一种评价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模糊评定法,用它对佛山市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实际调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获得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文章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可达性研究的基础,界定了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的概念.根据西藏拉萨市公共交通的类别进行了现状分析,建立了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该体系应用于拉萨市公共交通做出各项指标的定量评估,其中对服务质量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评价.文章还针对拉萨市未来城市和人口规模,提出了拉萨市的公共交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可达性研究的基础,界定了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的概念.根据西藏拉萨市公共交通的类别进行了现状分析,建立了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该体系应用于拉萨市公共交通做出各项指标的定量评估,其中对服务质量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评价.文章还针对拉萨市未来城市和人口规模,提出了拉萨市的公共交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了科学分析和评价城市公共交通走廊的客流流动规律,研究了走廊内乘客对于出发时刻及交通方式选择的问题,提出了城市公共交通走廊动态客流分析模型.模型主要由乘客出发时刻和交通方式选择组合动态均衡分配模型,以及乘客出行负效用模型两部分构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启发式算法求解该模型;并以上海市的跨江公共交通走廊为案例,验证所提出的模型和求解算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真实反映城市公共交通走廊内客流的时空分布情况,以及行程时间、拥挤度及出行费用等因素对乘客出行选择的影响.所提出的模型可为城市公交走廊内各公共交通方式的合理搭配、运输组织模式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曹振国  贡凡 《甘肃科技》2007,23(11):14-16
在解决城市交通的问题方面,公交优先发展成为公认的有效对策之一。在分析兰州市城市公共交通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兰州市城市特点,提出有利于未来兰州市公交优先发展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房德威  王雪  孙珊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2):13454-13459
目前IPA-Kano模型在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方面应用较少,为进一步完善IPA-Kano模型在公交服务质量评价方面的应用,且改善城市地面公交服务质量,提高城市地面公交吸引力。本文以哈尔滨市为例,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并运用IPA-Kano模型对哈尔滨市地面公交进行服务质量评价,以提升公交整体服务水平。文章通过构建哈尔滨市地面公交服务要素的“隐性重要性—显性重要性”矩阵,对哈尔滨市公交服务要素进行归类,确定了哈尔滨市地面公交亟需改善的服务要素,并提出了哈尔滨市公交服务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公交车首末车发车时间、公交车运行准点率、行驶速度和车内安全应优先改善。本文进一步完善了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方法,为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结构方程的公共交通换乘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者对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换乘公交出行的关键环节,对公交服务水平的提升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出行者的安全和舒适性公交~公交和公交~地铁两类典型换乘接驳形式为对象,结合社会心理学等理论并通过实地问卷调査,分析出行者特征。并从计划行为理论和服务质量、顾客满意等方面别用AMOS21.0软件构建基于结构方程的公共交通接驳换乘影响理论模型,把得到的模型采用拟合优度指数等指标进行评价检验。并利用Modification indices结果,应用最大原则进行修正得到最终模型。最终,从规划设计、运营管理和乘客感知三个层面确定了影响公交換乘服务水平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权重。论文成果可为公共交通接驳换乘优化提供决策支持,对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及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在充分考虑乘客实际需求及感知的基础上,提出将粗糙集理论应用于层次分析法,得到乘客需求层次表并转化为评价指标.将质量功能展开法应用于福州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结合专家打分法、独立配点法,构建二阶段质量功能展开模型,得到各级指标的相对权重,从而判断出服务改进程度的...  相似文献   

12.
1 兰州市交通概况目前从兰州市的交通现状来看车多路窄公共交通混乱的问题较为突出近年来兰州市的道路经过逐步改造和新建仍难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需要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 车辆数量的高速增长远远超过了道路的发展2兰州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道路上车辆分布的不平衡性3 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没有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升级2 建立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2.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可分为有轨电车轻轨和地铁因为轨道交通系统使用专用的道路可以保证快速准点安全和没有污染载客量大这一点在中国及亚洲的大城市体会更深但是轨道交通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信息服务的公交枢纽换乘时间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伟 《佳木斯大学学报》2007,25(2):175-177,195
把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两者换乘时间结合起来建立在信息服务条件下的换乘时间模型.通过运行时间的协调和对乘客动态信息的提供,以达到乘客综合换乘时间最少,使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改进与提高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公共交通服务,本研就采用BEI方法访谈了223名外国游客,抽样调查了游客感知西安国际化城市公共交通语言服务的情况.发现双语言服务不足之因素是一个五大范畴体系,旨在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层指明改善国际化语言服务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5.
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措施.通勤群体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参与者,其行为模式一直以来是学界的研究重点与难点.本研究以全样本出行数据为基础,采用人类行为动力学方法,通过分析通勤乘客的出行时间间隔分布特征,从群体层面实证了人类行为"幂律呈现"的普适性,但同时也在部分个体样本上观察到了"幂律消散"现象.深入研究发现,这些偏离幂律拟合特征的个体,一般具有更为规则的出行规律.进一步提出了基于曲线拟合参数及出行间隔谱函数的通勤乘客聚类方法,直观、有效地解决了通勤乘客的细分问题.珠海市的案例显示,对于深入研究城市公共交通出行规律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地铁作为一个服务性的行业,甚至是城市的对外窗口,由于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服务水平和质量逐渐引起了乘客们的关注,对地铁的服务能力也越来越高要求、高标准。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地铁服务质量指标的确定及指标权重分析,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地铁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并得出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7.
出租车交通是城市客运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直接反映城市客运交通水平的高低与出行方式选择的多样性,在建立城市形象、满足高层次的出行需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兰州市为例,分析出租车现状问题,从出租车发展模式、出租车保有量、出租车发展战略三个方面研究城市出租车的发展状况,说明出租车的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发展相关,是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公共交通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探究重大疫情条件下不同乘客公共交通依赖性的影响与层级转移策略,基于多源公共交通出行数据进行乘客公共交通出行链提取与出行知识图谱构建,利用K-means聚类算法识别乘客公共交通依赖性的层次等级,利用改进的Apriori算法挖掘不同依赖性层级的强关联规则,并提出依赖性层级转移激励政策.结果表明:重大疫情条件下乘客公共...  相似文献   

19.
兰州市公共交通线路特征及其大气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据2003年调查资料,对兰州市公共交通线路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公交线路和交通量的分级统计,确定了兰州市主要公交站点和线路,在此基础上对公共交通造成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功效系数法定量评价了兰州市1999-2006年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情况.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呈上升趋势;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逐年上升的发展态势得益于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提升.完善城市土地管理体制,引导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加强旧城区土地改造,是提高兰州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