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角蛋白质是生物组织结构中一种重要的结构蛋白质,是天然的高分子物。其分子结构又杂不易溶解。现有研究,主要是利用废弃羊毛来制备角蛋白质溶液,希望得到的溶液角蛋白质分子不受或少受破坏,并保持长链结构。虽然已有很多溶解方法,但真正生态、无损溶解较少,溶解对角蛋白分子量影响的解释就更少。通过对已有研究和利用的回顾,以提出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垃圾溶解器     
我希望将来发明一种能够溶解垃圾的机器。当垃圾成堆时,它会根据垃圾的数量和种类,发射出相应的溶解弹,垃圾便会慢慢溶解,最后渗入地下。这种垃圾溶解器还能将垃圾中的一些铁质元素转化为自己的能量。  相似文献   

3.
溶解     
曹曼 《科学世界》2014,(8):94-99
将盐或砂糖加入水中后,它们会渐渐溶解在水中消失不见。这时,溶解在水中的盐或者砂糖其实被分解为肉眼看不见的大小了。原本成块的晶体为什么在水中会被分解呢?略加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像“溶解”这样常见的现象中其实也隐藏着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次就让我们从原子水平上考察一下溶解的原理吧。这样我们就会搞清楚,水溶液在是否会导电这个性质上的差异是如何产生的了。  相似文献   

4.
岩体裂隙中溶质运移受对流、扩散和水岩化学反应三种机制控制.分析了不同机制主导作用下,粗糙裂隙溶解过程中反应性溶质运移特征,并分析粗糙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粗糙裂隙溶解过程存在4种类型,分别是均匀、非均匀、极度非均匀和均匀-非均匀溶解.其中对流占主导作用条件下,裂隙发生均匀溶解;化学反应占主导作用条件下,流体上游溶解速率高于下游.初始粗糙度对裂隙溶解过程也具有重要影响:初始粗糙度增大会使水岩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同时随着水岩反应的进行,裂隙溶解后粗糙度增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PEW(PEW)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和溶解时间进行了测定,研究了PEW分子量、溶解温度对溶解度和溶解时间的影响。采用溶解方法对灰色PEW进行了脱色试验,通过白度、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证明,PEW中的有色杂质被有效去除,并初步认定有色杂质可能来自于聚合体系中的引发剂。  相似文献   

6.
苯并三氮唑在铁电极上的光谱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并三氮唑在硫酸溶液中吸附在铁电极上的极化曲线和表面拉曼光谱研究结果表 明:苯并三氮唑同时抑制了铁的阳极溶解反应和阴极析氢反应;当电位负于腐蚀电位时,苯并三 氮唑以分子或质子化的形式吸附于电极表面.  相似文献   

7.
针对致密油藏水平井产量递减快,衰竭开发采收率低等问题,提出了衰竭开发后期回注溶解气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基于新疆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地质油藏特征,建立了致密油藏多级压裂双水平井机理模型,系统研究了上述方法在致密油藏中的生产特征及敏感性。结果表明,溶解气回注可以有效提高致密油藏采收率,缓解水平井产量递减的速度。采出程度随注入量、注入速度及吞吐轮次逐渐增加;气体分子的扩散作用可增加基质的受效范围,扩大气体的作用半径;弱非均质性储层(变异系数0.2)采用溶解气吞吐提高采收率效果最佳。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吞吐轮次对注溶解气提高采收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注入时间、注入速度、扩散系数、焖井时间。另外,建立的代理模型可准确预测和优化致密油藏注溶解气提高采收率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镁橄榄石(Mg2SiO4)表面的吸附特性和溶解过程.计算了H2O、CO2在Mg2SiO4(O10)表面的吸附能、径向分布函数、解吸附能量壁垒,探讨了Mg2SiO4(010)表面上Mg2+、Si4+在纯水和离子浓度为1 mol/L 的NaCl、KCl、CaCl2、H3OCl、Na2CO3溶液中的溶解活化能,分析了盐离子对Mg2SiO4表面溶解的影响.结果表明:H2O分子在Mg2SiO4(010)表面的吸附能绝对值和解吸附能量壁垒均高于CO2分子,H2O和CO2分子在Mg2SiO4(010)表面分别为双层吸附和单层吸附;NaCl、KC1溶液对Mg2 SiO4表面溶解的影响较小,CaCl2溶液中的Ca2+能够与该表面的Mg2+发生离子交换,H3OCl溶液中较多的H3O+出现在该表面附近,加速了表面溶解,Na2CO3溶液中的CO32-与该表面的Mg2+形成离子对,显著促进了Mg2SiO4表面的溶解.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基于胆碱骨架的几种离子液体[N1,1,nC2OH]Tf2N(n=4,6,8,10),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非那西汀、布洛芬和吲哚美辛在纯离子液体中的溶解性能,之后用这些离子液体作萃取剂,讨论了药物分子在离子液体-水两相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几种药物分子可以有效地被离子液体所萃取,而且随着离子液体烷基链的增加其萃取效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0.
动力学蒙特卡洛方法(KMC)常被用来对化学反应、材料变化等进行仿真,基于该方法对溶解扩散问题进行模拟与核废物的处理和环境安全密切相关。分子模拟软件在对溶解扩散模拟时存在建立反应规则耗费时间成本过大、参数选择不合适而导致作业盲计算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力学蒙卡动态标记语言(KMCDL)和动力学蒙卡模拟可视化系统(KMCViewer)。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可以有效简化基于KMC方法溶解扩散模拟的实现,提高分析效率,降低分析难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作者近年的研究工作。内容包括液晶固定液选择性规律的探讨,液晶色谱柱制备方法的探索,及应用液晶柱分离各种二元取代苯异构体、二甲酚和三甲酚异构体、煤焦油各馏分。所获得的令人满意的分离结果,说明了液晶固定液的独特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黄浩斌 《科技资讯》2012,(24):95-97
介绍了两种离子液体(HHBIM-NTF2和PVBIm-NTf2)作气相色谱固定相。这两种液体从不同方向尝试解决普通咪唑类离子液体热稳定性差的缺陷。通过使用Grob试剂、二甲氧基苯混合物等物质证明了其有效性。本结果为进一步扩大咪唑类离子液体固定相的色谱适用范围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用OV—225短毛细管柱(9.2m或5.8m)能很好地分离二硝基苯、硝基氯苯的异构体。因而用一支很短的OV—225玻璃毛细管色谱柱可对工业二硝基苯或硝基氯苯中的异构体杂质进行快速分析,结果重复可靠。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最一般的人口动力系统出发,讨论其稳态解的适定性。采用了把非线性问题线性化的的方法推出一个判断稳态解渐进稳定的一个特殊方程——习惯上称为对应稳态解的特征方程,并由特征方程讨论解的适定性。最后给出几种特殊的人口方程的稳态解的适定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变截面悬臂梁在一侧受有液体作用时自由振动的问题提出一种求解方法.即通过能量取驻值的条件,用方块脉冲函数(block-pulse functions),求得变截面情况的振型函数和频率的近似计算公式;经简化,获得等截面情况的近似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以4-胆甾烯氧羰基苯并-15-冠-5(CH-B-15-C-5)涂渍于硅烷化102白色担体上作为一种新型的GC固定相,对几种丁醇碳链异构体的气固色谱(GSC)、普通气液色谱(GLC)和冠醚液晶气液色谱(CL-GLC)的分离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探讨了分离机理。经对CH-B-15-C-5柱的麦克雷诺相常数的测定可知,该柱的极性中等偏弱。在CL-GLC体系中,CH-B-15-C-5是排列有序的冠醚液晶状态,因此在相同条件下,CL- GLC的分离度高于GLC的分离度,所得色谱峰形亦很好。我们认为体系中固定相分子是否排列有序对有机化合物的保留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实验表明,在柱温为70-150℃的范围内,对丁醇碳链异构体的分离均能获得满意效果。如果采用CL-GLC法分离较高沸点的有机化合物,则柱温度还可升高。一般认为GSC的分离属吸附机理,用吸附等温线来描述固定相表面的吸附状况,GSC的吸附等温线往往是非线性关系,故常得到非对称峰。该柱所得GSC图均为对称色谱峰,这一实验结果提示人们,在GSC的分离机制中,除吸附机理之外还应考虑其它因素。我们认为CH-B-15-C-5经高温处理后在125℃以下为排列整齐有序的固态晶体,是GSC法获得对称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盐类矿床水溶开采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盐类矿床的水溶开采机理,岩盐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机理与规律,岩盐溶解之后的盐溶液运移传输规律,以及水力压裂双井对流系统溶腔形状的变化分析,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岩盐溶解机理的数学表达式,盐溶液密度分布规律;运用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水溶开彩盐溶液的运移传输规律,并最终建立了水溶开彩的数学模型,及水溶开朋中岩盐溶解、盐溶液运移及溶腔变形的控制方程,为水溶开彩理论的建立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两种β-环糊精衍生物混合GC固定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两种β-环糊精衍生物-β-混合GC固定相的分离性能。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研究苯的位置异构体在两种环糊精混合固定相上的分离情况,从柱效,固定相的结构及其与溶质的作用方式讨论两种环糊精混合固定相的分离机制。  相似文献   

19.
考虑下面带有齐次Dirichlet边界条件的非局部抛物方程的稳态解及其稳定性,ut=△u+λf(u)/(∫Ωf(u)dx)p,x∈Ω,t>0,这里λ>0,0相似文献   

20.
The production of defects in flow-aligning nematic liquid crystals under simple shear flow is analyzed by linear stability analysis based on Leslie-Ericksen theor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equation of motion of the nematic director under simple shear flow conforms to the driven over-damped sine-Gordon equation and has a soliton solution of amplitude π. It has also been shown that the stationary state with the director uniformly oriented at a Leslie angle is only a metastable state and that the potential, which governs the motion of the director, has infinite numbers of stable stationary states. Therefore, the defects, appearing as a stable solitary solution, can be nucleated from a uniformly aligned flow-aligning type of nematic liquid crystal by shear flow. On the other hand, the bands with long axis parallel to the vorticity axis, appearing as an unstable solution, can be observed as transient patterns at low shear rate and low shear strain value.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are compared with previous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