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 72槽 4 / 32极绕组为例提出了利用双层绕组设计远极比变极交流电机的方法 .结果表明 ,双层绕组结构不仅设计方案数量比单层绕组的多 ,而且质量也要比单层绕组的高 .  相似文献   

2.
以72槽4/32极绕组为例提出了利用双层绕组设计远极比变极交流电机的方法。结果表明,双层绕组结构不仅设计方案数量比单层绕组的多,而且质量也要比单层绕组的高。  相似文献   

3.
文章提出设计交流电机变极绕组的新方法--反向-换相法,以72槽24/6极变极绕组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反向-换相法设计的变极绕组,在相带宽度上劣于利用换相法设计的变极绕组,而优于利用反向法设计的变极绕组;在出线根数上优于利用换相法设计的变极绕组,而劣于利用反向法设计的变极绕组.  相似文献   

4.
变极调速异步电动机是在电源频率保持不变时,利用改变定子绕组的接法,在一套绕组中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转速,这些转速既可以是倍极比,也可以是非倍极比.本文利用极幅调制与槽电势星形矢量的原理,设计出性能优良,结构简单的单绕组多速异步电动机.  相似文献   

5.
基于变极绕组设计的双极对数槽号相位图和对称块图法,讨论了变极绕组设计的数学模型.将遗传算法引入变极绕组的自动设计中,以常用的反向法变极为例,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数学模型,从而为变极绕组设计的全自动化、全计算机化和全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于遗传算法反向法变极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变极绕组设计的双极对数槽号相位图和对称块图法,讨论了变极绕组设计的数学模型。将遗传算法引入变极绕组的自动设计中,以常用的反向法变极为例,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数学模型,从而为变极绕组设计的全自动化,全计算机化和全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一个称为“对称轴线法”的单绕组变极的新方法.该方法通用于“反向法变极”和“换相法变极”,适用于各种极比,能被广泛应用.当原绕组三相槽号已给出,采用对称轴线法能简便、准确地一次求得变极方案,不需要任何试探和调整.并且,移动对称轴线能获得许多不同的变极方案,便于优选.当基本极和变后极都采用非正规分布绕组时,用对称轴线法进行设计,在大多数情况下,也能直接求得一个变后极分布系数最大而基本极分布系数降低不多,且都是三相对称的变极方案.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交流电机变极绕组设计理论中的一种新工具──双极对数槽号相位图的概念、原理、画法及基本特点。应用双极对数槽号相位图设计变极绕组时,可同时直观地观察同一绕组方案在两种不同极对数下的分布情况,兼顾两种极对数下的绕织性能,直接得出对两种极对数均具有优良性能的绕组方案,并可定性分析在各种变极绕组连接方式下方案的可行性。通过一个设计实例简要说明了此种相位图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电机绕组的槽号相位图出发,充分利用槽号相位图的基本特点,结合反向法变极绕组的设计思想,同时考虑到BASIC的可行性及普遍性,探讨了用BASIC实现反向法变极绕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该设计一目了然,简单、直观、可靠、具有一定BASC基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人员均可看懂.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交流电机变极绕组设计理论中的一种新工具--双极对数槽号相位图的概念、原理、画法及基本特点。应用双极对数槽号相位图设计变极绕组时,可同时直观地观察同一绕组方案在两种不同极对数下的分布情况,兼顾两处对数下的绕组性能,直接得出对两种极对数均具有优良性能的绕组方案,并可定性分析在各种变极绕组连接方式下方案的可行性。通过一个设计实例简要说明了此种相位图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日前国内对单相异步电动机变极调速尚缺乏研究,本文试图在这一方面作些尝试.其主要内 容有四个方面:1.利用计算机寻找双层绕组的最佳反向变极方案.2.计算机辅助单相变极电机 的电磁设计.3.对几种非正规的变极方案的探讨。4.用两相综合矢量法研究 单相变极电机的起 动和重合闸的暂态过程。  相似文献   

12.
论述如何利用槽号相位矩阵来排列交流电机绕组反向法变极p2为3倍数时6根出线的非正规方案,提出切割反向法。  相似文献   

13.
首次提出了交流电机绕组△/带尾△接法的换相变极的对称条件,并利用双极对槽号相位图对之进行了严密的论证。  相似文献   

14.
将感应电动机笼型转子绕组端部采用分段连接的方法 ,在笼型感应电动机转子采用普通导电材料的情况下 ,提高转子折算至定子边的电阻或阻抗 ,对于变极感应电动机 ,则可以做到每种极数对应不同的转子折算电阻或阻抗 ,从而能够减小启动或变极切换电流及增大启动转矩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电动汽车用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surface mount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SPMSM)的相间互感,提高其容错性能,提出一种可模块化设计的采用改进不等齿宽定子的扇区集中式分数槽集中绕组(fractional slot concentrated winding,FSCW)定子拓扑结构。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这种新拓扑结构仅由定子绕组产生的气隙磁密频谱的可行极槽组合,并对其可选的极槽组合方案进行分析。有限元分析(FEA)证明了这种新型拓扑结构可以有效地减小相间互感,提高输出转矩。通过建立采用这种新型拓扑结构的每相2线圈、每相3线圈、每相4线圈的六相SPMSM模型,比较反电动势(electromotive force,EMF)、转矩脉动、损耗和隔磁性能,得出了每相2、3、4组线圈的扇区集中式改进型不等齿FSCW电机的特性。结果表明,每相偶数组线圈和极数较少的极槽配合方案的转矩波动更低,隔磁性能更好,另外,每相线圈数越多电机的永磁体涡流损耗越低,但定子铁芯损耗越高。  相似文献   

16.
对具有三滑环的绕线型变极感应电动机,分析比较了常规的反向法和共轭法的特点和设计方法,指出在既要求所有极数均保持可串电阻调速性质不变又要求有好的性能条件下,可在转子电路中采用交-直变换的方法,将原来的交流输出变为直流输出,以8/16极转子绕组实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18脉冲自耦变压器输出电压难以调节的问题,在保持现有18脉冲自耦变压器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降压式18脉冲自耦变压器拓扑结构并对其进行优化.变压器通过每相原边延长绕组与副边移相绕组的连接实现对输出电压的宽范围降压调节.考虑到延长绕组与副边移相绕组连接抽头的位置变化对变压器性能的影响,以变压器降压比及延长绕组连接抽头的位置系数为变量,理论推导不同情况下变压器的通用设计公式,并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相同降压比条件下降压式自耦变压器等效容量最小的最优连接抽头位置.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两相被动补偿脉冲发电机计及转速变化时的电枢电流耦合电路仿真模型,提出了通过改变两相正交电枢绕组间的匝数分配以调节电流脉冲波形的方法,对驱动常规电热化学炮的脉冲电流波形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与两相等匝正交电枢绕组被动补偿脉冲发电机相比,输出脉冲电流波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适合作为电热化学炮的脉冲电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