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江三峡南岸入蜀古道,是除三峡水道外又一入蜀的重要陆路通道。此道东起湖北宜昌市江南点军区姜诗溪口,西至利川市谋道苏拉口,全长500公里,东连着丰饶的荆楚大地,西可通往“天府之国”的川西平原,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318国道路线大致上走的就是三峡南岸的西行人蜀古道。古道始筑于商周时期,沿用于秦汉以后一直到现在。历史上每到朝代更替之际,它都被用作军事通道,而太平盛世之时,它又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交通生命线。在古道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遗址、墓葬、窖藏、桥梁、石碑、石板路等各类古文化遗迹向我们叙述着昔日商旅、驿差、军队、部族人群等在古道上往来奔波的繁忙图景。  相似文献   

2.
古代秦巴先民克服秦岭、大巴山阻隔,开通了数条古道,史称秦巴古道。开县位于秦巴古道重要路段,据有巴夔之喉衿、襄峡之唇齿的战略要地。三峡秦巴古道早在西晋就已经开通,唐代拓展成洋万涪道、洋渠道和荔枝道,传统上又称洋巴道。宋蒙战争时期,秦巴古道开县段是双方必争之地,几易其手,成为影响全局的军事通道。明清时期,开县秦巴古道降为商道,商贸日盛;小川北道、东西向通道、南北向“三纵一横”的小道,构成了以秦巴古道为主伸向四方的开县交通网。历史上,三峡开县秦巴古道不仅是一条经济动脉,一条军事通衢,还是一条文化走廊。  相似文献   

3.
古道沧桑     
在独特的大理历史文化形成过程中,大理处于古代交通枢纽地位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力图透过大理的古道.就古道对大理历史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形成等问题,作粗略的描述和探求。归纳出大理古道的特点为地理的古道,历史的隧道和文化的通道。  相似文献   

4.
"百越古道"是连接中国西南至南亚"茶马古道",是通往中国东南出海口和东南亚的古老通道。这条古道不仅是经贸之路,也是民族迁徙和交流往来之路。历史上,中国南方民族通过这一古道向东南亚扩散。我国南方与东南亚有20多个民族是"同根生的民族",还有很多民族是"跨境民族",这一民族关系格局的形成与这一古道密切相关。百越古道源远流长,先秦时期,西南、华南与东南亚和大洋洲交往频繁,为古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秦汉时期,百越古道初成格局。三国至唐宋,是百越古道大发展和鼎盛的时期。元至民国时期,百越古道继续发展与变革。解放后,百越古道获得了新生和繁荣。百越古道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中国走向东南亚、走向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通过追溯历史,考察百越古道在上述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峡南岸入蜀古道,是除三峡水道外又一入蜀的重要陆路通道.此道东起湖北宜昌市江南点军区姜诗溪口,西至利川市谋道苏拉口,全长500公里,东连着丰饶的荆楚大地,西可通往“天府之国”的川西平原,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318国道路线大致上走的就是三峡南岸的西行入蜀古道.古道始筑于商周时期,沿用于秦汉以后一直到现在.历史上每到朝代更替之际,它都被用作军事通道,而太平盛世之时,它又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交通生命线.在古道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遗址、墓葬、窖藏、桥梁、石碑、石板路等各类古文化遗迹向我们叙述着昔日商旅、驿差、军队、部族人群等在古道上往来奔波的繁忙图景.  相似文献   

6.
乌迳古道位于南岭之大庾岭东部,是沟通岭南与中原、江南及对接海陆丝路的重要通道。乌迳古道文化圈是广东南雄东部以乌迳古道文化为内容的文化区域。乌迳古道文化具有自身的语言、风俗、民居建筑特征,是兼具移民文化、农耕文化和商贸文化于一体的区域文化,是以珠玑文化为代表的南雄古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韶关古道文化、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乌迳古道文化圈的探析,可以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对韶关古道文化及南雄其他几个文化区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昌都是茶马古道上的枢纽,是川藏道与滇藏道的交汇地。本通过敦煌藏写卷和考古资料对昌都的古代化及茶马古道的早期历史面貌进行了探讨。认为,早在唐宋汉藏茶马贸易兴起前,这条以昌都为枢纽分别通往今川、滇地区的道路就已经存在和繁荣,它不仅是一个卫藏与川滇地区古代先民们迁移流动的通道,同时也是川、滇、藏三地问古代明交流传播的重要孔道。从考古化遗迹和有关史实线索看,这条道路被开通和利用的历史至少可上溯到距今约4—5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抑或更早。昌都一带则是这一明传播孔道上最重要的枢纽地区。  相似文献   

8.
乌迳古道是先于梅关古道开发的粤赣水陆联运通道。它依昌水而行,历史上是粤盐赣粮及其他商品流通的主要通道,对粤、赣、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南雄东部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条条大道通罗马”这句家喻户晓的成语在意大利更有深刻的体会。驱车出罗马城观光,免不了要走上罗马古道。2000多年来,这些占道依然散发出青春的活力、简直难以置信。阿比亚古道从罗马市中心直通南方海港布林的西。古道两旁,千姿百态的浅垣断柱,壁垒森严的古城堡,高耸挺拔的地中海松树,半掩半现于绿林之中的雅致别墅,一一从眼前闪过。意大利外交部礼宾喜欢安排正式访意的外国元首的车队走阿比亚古道,故意避开高速公路.好让外宾一踏上意大利国上首先观赏多彩的古罗马文明。阿乌雷里亚古道从罗马北  相似文献   

10.
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历史与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由于唐宋以后在这条古道上贸易的代表性商品是茶和马,故称之为茶马古道。这条古道上的茶马贸易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衰于清。它把西南地区的许多民族紧紧地系在了一起,加强了彼此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彼此的团结和友谊,巩固了祖国西南边疆,文章试图从多角度去把握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发展历程,挖掘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所具有的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茶马古道历史线路与旅游开发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内地农业地区和边疆游牧业地区之间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它作为内地汉族地区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往来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沟通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方面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本文试图在认识茶马古道历史的基础上,探讨这条古代驿道的历史线路,并由此讨论对古道的旅游开发在旅游经济和旅游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茶马古道历史线路与旅游开发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内地农业地区和边疆游牧业地区之间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它作为内地汉族地区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往来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沟通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方面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本文试图在认识茶马古道历史的基础上,探讨这条古代驿道的历史线路,并由此讨论对古道的旅游开发在旅游经济和旅游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曾兴盛于史的川藏茶马古道,作为潜在的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与多样性、古老性和民族性、集中性与组合性等独特优势.文章提出开发利用川藏茶马古道的旅游资源,需整体规划、分段打造,突出重点、树立精品、发掘亮点、酿造绝品;凸显川藏茶马古道旅游资源特色,实现专线旅游和专题旅游良性互动;针对区位资源现状,打好“组合拳”,充分实现川藏茶马古道沿线旅游与周边风景名胜区旅游的有机结合;建立并逐渐完善古道沿线交通、食宿等配套服务设施;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域外影响,不断拓展国内、国际“两个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述了茶马古道的由来和研究现状,论述了茶马古道和百越古道的区别,对百越古道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前瞻。  相似文献   

15.
2013年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已引起我国最高决策层的重视,即将成为我国和中亚各国共同推进的跨洲区域合作。西藏从唐代起就通过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等古商道、驿道或贡道与古丝绸之路相连接。改革开放以后,西藏经济北向、东向发展步伐加快,通过青藏经济一体化,融入“大西南经济圈”,可以说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融入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文章通过阐述西藏和丝绸之路的关系,试图说明西藏加入或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意义及可能性,并对西藏借助该经济带促进自身外向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茶马古道文化如同费孝通先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一样,它是和而不同的。清代咏藏诗证明:北、中、南茶马古道文化丛是涵化了的唐、蜀和藏文化丛。循文化地理学阐释,形成三种文化丛的缘由大致可归纳为民族类聚、区域方位、主地标、区域政治文化主阵地四大因子。清代咏藏诗的纪行游踪特征与茶马古道文化线性特征趋于一致,说明两者之间渊源颇深,这为着力打造“茶马古道文化长廊”提供了除地理学、考古学等传统方法之外的另一种视角,即文学路径。底蕴丰厚的清代咏藏诗,无疑会令茶马古道陡增几分书香气息,为茶马古道文化赋予诗书气质。  相似文献   

17.
右江河谷是古代重要的经贸、文化通道,它对桂西壮族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东南沿海和云贵高原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田东位处右江河谷中心地带,自古为交通要冲,挖掘古道文化、重塑现代精神,有助于田东社会经济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七十三岁高龄的布根先生是一位生活在康区察瓦龙乡的老人,他自十九岁以来,就跟随当时的几位藏族富商往返于茶马古道,过着传统意义上的马帮生活,达七年之久。在此期间,老人以一个马夫的身份跟随商队先后去过内地五次,印度一次,拉萨两次,昌都四次等。老人家既熟悉茶马古道上过去的道路状况,又对行走于茶马古道上的马帮生活有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体验,是目前健在的茶马古道的历史见证人之一。作者受《西藏大学学报》编辑部的委托,对布根先生进行了专题采访。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月9日,四川迎来了第一场春雨, 兰花胜地雅安市天全县也在阵阵礼炮声中迎来了天全县兰协成立暨首届春季兰展。天全处于四川地理位置的中心区域,是成都平原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是距离雅安最近的山区县,也是茶马古道向西延伸必经的第一个县城。如今,古道已被川藏公路取代,但在山间被川藏公路所截断的古道仍一段段残留在山间。荒草掩埋的古道延续着千年的历史,深深的拐子窝诉说着背夫的血泪。古道上的一个个驿站(村寨)仍保留着古朴的面貌,村寨里仍可以寻访到年迈的背夫。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论述了百越古道的文化资源,对百越古道定名的缘由及其文化线路进行了阐述,对打造百越古道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