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季同出生于洋务运动时期,是经历中国数学由传统到现代转变的数学家.李俨是中国数学史学科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图书馆藏有一封王季同致李俨的信,是反映王季同数学思想的重要史料,对于研究清末民初数学家对中国传统数学和清代数学的看法、李俨与王季同的学术交往均具有参考价值.文章披露和解读此信的内容,并考察其产生时间和相关背景,以期丰富关于王季同和李俨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王季同提出的电网络分析新方法,促进了该时期中国国内学者关于电网络研究工作的开展,后来这一方法被发展为"王氏代数"。王季同是国际上最早一批洞察到电网络组合特性的学者之一,在中国早期电工学领域的学术建树值得称道。王季同的新方法虽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但其学术影响是重要与广泛的,因为它不但为研究条件扩展后的电网络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王氏代数"对以拓扑方法来解决电网络问题,以及图论和哈密顿圈的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学者王季同于1895年毕业于京师同文馆算学馆,后留该馆任教习.20世纪初,王季同在英、德等国任职和学习期间,继续跟踪学习现代数学,并进行研究工作,先后发表数学、物理电机工程等方面的论文多篇,其中1911年发表在<爱尔兰皇家学会会刊>第29卷A部分第4号的<四元函数的微分法>是现知较早由中国学者撰写的现代数学论文.  相似文献   

4.
化学科学是现代科学体系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其应用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2011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国际化学年",以此为契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和政策局联合委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课题组,对2001–2010年中国与世界化学科学的发展态势进行了评估。该评估以科学论文这一科研产出最主要的形式为中心,勾勒了化学学科10年的整体发展态势及其分支学科领域布局的图谱,特别是对中国和世界主要科学发达国家的研究实力及分布进行了比较,揭示了化学科学在中国的研究成绩和趋势,评述了中国在若干重要前沿方向上的发展格局,展望了中国化学科学未来的机遇和挑战,为相关决策部门制定化学科学发展战略以及相关学科政策提供了参考。该项目已于2012年初完成并形成了《化学十年:中国与世界》研究报告。《科学观察》将以特约报告形式对该研究成果做系列刊登。  相似文献   

5.
1975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合作编写《化学简史》,北京大学把赵匡华调出来参加编写,赵匡华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接触化学史研究,入门是研究世界化学史.1985年,又开始研究中国化学史,切入口是炼丹术.这时,赵匡华既要做分析化学,又要做化学史.80年代末期,他觉得祖先文化遗产方面应该有人来做,而分析化学不缺人,于是下决心转到化学史研究.在后来的研究中,赵匡华教授先后发表论文几十篇,编著的教材《化学通史》获得了国家教委教材一等奖,还撰写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化学卷)、《中国化学史》等大书",为化学史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2011年8月1—5日中国·北京主办:维也纳医科大学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征文内容:1)生物学及医学相关领域:食品化学,遗传学和实验胚胎学,医学和药物化学,新陈代谢学,微生物学,神经生物学,营养学,药学和药物化学,生理学,氧化还原系统和自由基研究,运动医学,系统生物学,牛黄酸研究,毒理学。2)化学相关领域:氨基酸转运载体,分析化学,基础化学,  相似文献   

7.
"中国化学学科史"研讨会于2009年12月24日在承泽园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化学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化学化工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学术交流处官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处负责人、"中国化学学科史研究与编纂"项目组主要成员、有关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及研究生共31人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8.
《科学观察》2014,9(2):18-42
该报告对2001–2010年中国与世界化学科学的WoS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从学科规模、研究质量、重要成果、国际合作、学科布局等维度展开,旨在对中国和世界主要科技发达国家的研究实力进行比较,分析与揭示中国化学科学发展态势和国际竞争力,为科研管理部门制定化学科学发展战略以及相关学科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介绍:郭承基(1917年1月21日-1997年2月13日),山西清徐人,山西中科院院士、地球化学和矿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名誉理事等。参与开拓中国稀有元素矿物、地球化学研究领域,为中国稀有元素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开发及综合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郭承基长期从事地球化学研究,参与开拓中国稀有元素矿物、地球化学研究领域,为中国稀有元素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开发及综合利用作出了贡献。他建立和拟定了稀有元素矿物化学全分析系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应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2月29日,由中国自然辨证法研究会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化学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龚育之与化学哲学和化学史”学术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任定成将龚育之先生研究化学哲学及化学史的历史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年代翻译和介绍苏联批判共振论;第二个阶段是1960年代关于燃素说和热素说的历史哲学分析,  相似文献   

11.
较详细地阐述了畜禽饲养环节对动物源性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的来源,并根据分析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畜禽饲养环节动物源性产品质量安全的防控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嗅觉可视化技术是使非可见物质成像(主要是气体成像)的一种无损检测新技术,属人工嗅觉模拟技术的一个新分支.使用卟啉和pH指示剂作为嗅觉可视化传感器阵列的气敏材料,检测猪肉中的优势致腐菌和新鲜度.将3种优势致腐菌(梭状芽孢杆菌、热死环丝菌、假单胞菌)分别接种至3组猪肉样本中,在3种温度(-16℃,4℃和20℃)条件下分别贮藏不同的时间后,采用扫描仪获取可视化传感器阵列与每个样本反应前后的图像信息;将阵列反应前后的颜色差值作为样本特征值,对不同的猪肉样本经不同贮藏时间后产生的挥发性气味,可视化传感器阵列显示其特定的颜色图像与其对应.结果表明,嗅觉可视化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猪肉的优势致腐菌以及判断猪肉的新鲜度.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天然活性成分生物转化的微生物、特异酶以及其应用.中草药等植物中含有的主要天然活性成分,人体难吸收、活性低.为了得到易吸收、高活性的天然有效成分,筛选了一批新微生物,发现一批新型特异的天然成分转化酶;研究了生物转化制备高活性天然成分单体、异构体混合物组、活性中草药制备.  相似文献   

14.
J M Smith 《Nature》1965,206(981):239-240
  相似文献   

15.
LOWNDES J 《Nature》1955,176(4476):283-284
  相似文献   

16.
Dr. A.F.S. Kent     
BROCKLEHURST RJ 《Nature》1958,181(4618):1240-1241
  相似文献   

17.
BOYD JD 《Nature》1956,177(4507):505-506
  相似文献   

18.
分别在佛山市城区有代表性的季华路(主干道)、同济路(次干道)、华远西路(支路)路边,采集了PM2.5样品,并分析了样品中12种金属元素和9种水溶性离子的含量。结果表明:佛山市城区各道路环境PM2.5日均浓度的由大到小依次为:季华路(173.3μg/m3)、同济路(141.2μg/m3)、华远西路(126.0μg/m3),与车流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均高于同期城区PM2.5的日均浓度64.5μg/m3。3个采样点检出金属元素中含量较高的是Fe、Al、Ca、Mg,其次是Zn和Pb。不同道路环境中Al、Ca、Mg、Zn和Pb元素的浓度由大到小均依次为:季华路、同济路、华远西路。富集因子分析表明佛山市城区道路环境人为污染较严重的金属元素为Cd、Zn、Pb、As。采样期间SO42-、NO3-和NH4+是主要的水溶性离子。  相似文献   

19.
MELLANBY K 《Nature》1955,176(4482):582
  相似文献   

20.
Dr. A.V. Few     
OTTEWILL RH 《Nature》1958,181(4610):668-6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