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平面连杆系统动力分析中,需对平面连杆机构系统建立等效动力学模型,其中等效转动惯量是一个很重要的量;目前对它的算法少,且存在理解困难=、形式复杂的特点,而作为基础的机构运动分析较少见.以机构运动分析为重点,分别以行程位置和曲柄转角为变量,借用等效运动机构,建立了单自由度曲柄滑块机构等效转动惯量模型;最终以Matlab工具加以分析计算,得出机构等效转动惯量曲线.  相似文献   

2.
平面连杆系统动力分析中,等效转动惯量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目前对它的算法不多,且现有算法存在理解困难,形式复杂的特点,而作为基础的机构运动分析较少见。本文借用等效运动机构,以机构运动分析为重点,分别以行程位置和曲柄转角为变量,建立了单自由度曲柄滑块机构等效转动惯量模型;最终加以分析计算,得出机构等效转动惯量曲线。  相似文献   

3.
球式自动平衡装置用于在线自动平衡转子的不平衡,并对振动进行控制。目前相关研究集中在平面运动的单盘球式自动平衡装置,然而实际高速运动的转轴大多产生非平面运动。考虑转子系统动不平衡,建立双盘球式自动平衡装置的数学模型,采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运动微分方程。通过平均法对稳定性和主共振进行理论分析论证,进行数值模拟仿真,分析不同转速转子的运动特性和滚球运动规律。研究表明,该装置在过临界转速时发生稳态振动,有良好的平衡制振性能。研究结果可为自动平衡装置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获取伺服系统机械传动部分的谐振特性,在分析二质量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于参数辨识的粒子群算法.该方法首先利用二质量系统的运动方程对负载侧的摩擦转矩进行了估算,然后设计了特定信号激励系统,获取电机转矩电流和转速,最后采用粒子群算法对二质量系统中的等效电机转动惯量、等效负载转动惯量、系统谐振频率以及阻尼比进行了辨识.实验结果证明辨识得到的系统参数能够准确描述系统的特性,有助于控制器的精确设计.  相似文献   

5.
静液压变速器(HST)的操控性是农用车辆性能提升的关键,采用一种基于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的新型控制策略,对HST马达输出转速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基于变量泵—定量马达静液压传动系统的数学模型,首先对比研究了传统PID控制、模糊控制以及BP神经网络控制3种方法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相比,BP神经网络控制能有效抑制系统超调量并降低马达转速波动,减小系统达到稳态的调节时间,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基于此,提出采用BP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对具有更大马达转速变化范围的变量泵—变量马达传动系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变量泵、变量马达分段控制中,该方法能实现较稳定的切换效果;在不同的负载等效转动惯量下,马达转速均能达到稳定状态,且由负载引起的转速波动也得到降低.研究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对变量泵—变量马达传动系统具有潜在的控制优势.  相似文献   

6.
双转子多盘转子系统的动态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双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计算分析了轴承支承刚度和内外转子的转速比对系统临界转速的影响,并对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各支承位置支承刚度的增大将使系统临界转速逐渐增大,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对临界转速的影响并不大,各支承刚度对各阶临界转速的影响程度并不一致;另外,中介轴承对系统临界转速的影响并不大;以内转子为主激励的同步反进动时,系统临界转速随着转速比的升高而降低,正进动临界转速随着转速比的升高而增大;而以外转子为主激励的同步反进动时的临界转速表现出相反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二次调节伺服加载系统动态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二次调节伺服加载系统,建立了动态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对系统参数变化和耦合干扰情况下的系统动态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加载对象的等效转动惯量和等效阻尼系数等参数的变化,主要影响系统的瞬态性能;负载压力波动、加载转矩和转速的波动,主要影响系统的稳态性能。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相似文献   

8.
机构的动力分析,即计算机构在已知力系作用下的真实运动,通常都较为繁难,其关键是如何建立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即计算机构在已知力系作用下的加速度。本文介绍机构的类速度和类加速度及其计算方法,并运用其推导出了机构等效转动惯量J及其关于φ的偏导数J_φ和等效力矩M的计算公式,避免了用差分法近似计算J_φ,可计算出机构在已知力系作用下加速度的精确值,从而得到机构动力分析的运动微分方程。  相似文献   

9.
针对存在不确定摆杆质量、长度和外加干扰的倒立摆系统的稳定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动平衡状态理论的鲁棒自适应控制策略.首先对台车位置和摆杆摆角规划了理想的动平衡状态参考轨迹,然后应用分段滑模和模糊逻辑系统设计了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器实现对动平衡状态的实时跟踪.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证明了不确定倒立摆系统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并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机构运动参数测定和机构动平衡传统实验方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广义质量法求解机构动平衡问题的思想,介绍了基于“随机信号与振动分析系统CRASV5.1”的信号采集和处理方法,建立了机构动平衡方程,提出了一种新的采用“随机信号与振动分析系统CRASV5.1”进行机构运动参数测定和机构动平衡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