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分析了我国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提出高职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从互联网技术的视角,撷取了微课、微信平台、慕课等互联网媒介,探索了互联网技术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郅季炘 《科技信息》2014,(1):132-133
我国高校网球运动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国内的大部分高校已经开展了网球运动,以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目的和河南省高校体育招生制度为切入点,针对河南省高校网球教学的情况,总结河南省高校体育招生制度对网球运动的影响,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促进网球运动的发展以及贯彻学校教育"健康教育、终身体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体育院(系)网球专选课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现状以及多媒体在网球专选课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在网球专选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是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新事物,“互联网+”是一种新技术,也是一种新平台。“互联网+”时代下的微课、慕课和反转课堂就是当前和未来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以商丘师范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为例,介绍了“互联网+”时代下微课、慕课及翻转课堂在高校散打专选教学中的应用,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邓康怡 《科技信息》2012,(7):442-442,459
本文通过研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在中等专业学校网球教学中的一些感悟,对中等职业学校网球课教师在教学方面和学生学习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影响教与学的相关因素,并且对网球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同时希望此研究对体育同行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互联网理念得到广泛的普及与应用,为此人们的生活工作理念发生了一定的改变.高校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受到了互联网+模式的影响.因此其教学方式应该做出相应的创新和改进,以此来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基于此点,本文将高校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首先探究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互联网+"的意义,进而阐述了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开展体育教学的途径,包括多媒体辅助教学、旋转课堂教学、微课教学等,以期为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育水平,给予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微课和翻转课堂有效地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中,对国内外的教育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对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局限性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优势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从学生、教师、教学资源与环境对基于微课的体育翻转课堂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剖析。分析结果表明,能够在体育教学中有效的实施翻转课堂,需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体育教师需要创新教学理念,强化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意识;营造自主-互助的学习环境;对体育视频资源要进行及时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探讨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微课教学对大学生健美操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健美操微课教学能提高大学生体育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水平;健美操微课教学可促进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有助于提高其健美操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微课已经成为了教育改革的热点。微课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微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SWOT分析法,对微课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路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校网球课中人数多,学生网球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的实际情况,运用分层教学可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对于发展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思想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分层设计与实施,充分发挥了分层教学在高校网球课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校网球课中人数多,学生网球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的实际情况,运用分层教学可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对于发展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思想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分层设计与实施,充分发挥了分层教学在高校网球课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微课理念的不断推广,微课被广泛应用到各院校中,将微课和情境教学结合起来,让"情境微课"能够发挥出两者的双重优势。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中职色彩教学中"情境微课"的价值和要义,从课前的微课:唤醒知觉、课中的微课:融合个性、课后的微课:延展素养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能够加强"情境微课"的应用,提高中职学校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微课在高校计算机公共课Blending Learning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首先分析Blending Learning和微课在高校计算机公共课中的特点,然后总结高校计算机公共课Blending Learning中微课的设计和应用方法。基于认知负荷理论设计了"微课学习任务单"并且结合动机模型(ARCS)设计了调查问卷,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初步在教学班级实践了3种类型微课的应用。实践调查分析了微课在高校计算机公共课Blending Learning中的学习效果,总结了学生对于微课类型和运用的教学环节的偏向,为在高校计算机公共课中使用微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快乐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网球选项课的必要性和设计组织方法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发现,在高校网球选项课中实施快乐教学模式不仅是"阳光体育"战略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的内心诉求。应当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快乐网球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快乐的体育教学逐渐使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高校公共体育网球课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探索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及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公共体育网球课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教学中采取先学习双手反手击球技术再学习正手击球技术有利于此2项技术的均衡发展;采取先学习截击球技术再学习削球技术有利于同时提高截击球技术和削球技术;先学习高压球技术对学习发球技术有较大的帮助.认为高校公共体育网球课创新性教学内容顺序为反手击球、正手击球、高压球、发球、截击球、削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深入改革与发展,微博、微信等网络工具渐渐出现在高校英语课堂中。微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方式,大大提高了高校教学的整体质量。该文主要分析微课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并根据微课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一些实践性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早在1989年,江西财经大学就已经开始开展网球选项课。时至今日,在全国很多普通高校都已经开设了网球选项课。经过了那么多年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普通高校的学生喜欢网球这项体育运动,成为比较热门的体育运动之一。普通高校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更新教材内容,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既要学生得到锻炼,也要提高其娱乐性,使得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更接近社会体育,现如今网球课在普通高校中非常普及,对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举足轻重。本文的着重点,不但但是探究快易网球在普通高校体育课中的应用,而同时探究快易网球怎样才能在普通高校的体育课堂上发挥其作用。通过本选题的研究,相信对于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教学方法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结合高校公共体育课全学期教学实验,辩证地吸收前人已有的体育微课的研究成果,对高校不同专业公共体育课使用体育微课教学的教学效果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体育微课模式教学,学生更容易掌握技术动作要求;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运用体育微课教学能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体育技术成绩;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运用体育微课教学能培养学生学习体育锻炼基本知识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采用体育微课模式进行教学,相比较传统体育课来说,课堂气氛更加积极活跃,在体育课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加深对动作的意识记忆。  相似文献   

19.
该文研究的是在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教学中设立体育辅导员的相关问题,文章从有助于课外体育教学的推进、能够为高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体育兴趣、有助于良好的高校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四个方面分析了高校课外体育教学设立辅导员的意义,然后又在此基础上,简要概括了目前我国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教学设立辅导员的现状,并据此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对策与建议,即:注意规范和完善学校的《体育辅导员考核办法》;重视体育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完善,重视科学的体育辅导员团队的构建;注意课外体育教学计划和课内体育教学计划的合理安排,希望对我国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教学的科学化发展能够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直是教学的主流模式,以教师为中心,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力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体育教育的实效,值得业界予以关注.借助移动终端的便携性、移动网络的便捷性和移动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将高校体育教学的室外性和实践性融入到高校体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中,探讨了高校体育教育的微课化、社交化、翻转化和混合化,并将情境、场景等纳入研究之中,期望增强教学的匹配化和愉悦化.结果证明: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高校体育教育,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植入新的功能,促进了高校体育教育的生态化演进,实现了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