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秋凌 《科学大观园》2011,(11):64-65
乍听起来,"哈姆"(Ham)似乎是漫画《大胆阿丹》中的形象,实际上,它是美国的黑猩猩宇航员,干的是一份非常严肃的工作。50年前,为了在太空竞赛中打败前苏联,美国特意培训了40位黑猩猩宇航员,"哈姆"便是其中之一。此外,它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只被送入太空的黑猩猩。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11,(19):34-35
据美国《连线》杂志报道,美国宇航局"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7月8日发射升空,最后一次执行航天飞机任务。此行中,"亚特兰蒂斯"号将搭载两位怪异乘客——iPhone和变异沙门氏菌。实际上,航天飞机史上的一些乘客要比这两位怪异的多。过年30年来,航天飞机共执行了134项任务,曾将哈勃太空望远镜、康普顿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和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以及超过350名宇航员送入太空,同时执行金星、木星和太阳研究任务。除了运送设备和宇航员外,航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美国宇航员尤金·塞尔南去世,享年82岁。1972年12月,作为阿波罗17号飞船的指令长,塞尔南成为“最后一个在月球上留下脚印的人”。自1969年7月起,美国共将12名宇航员送上太空,带回大量月岩标本,加深了人类对宇宙的了解。然而,当年美国不惜巨资,实行登月计划,首要目的却并非科研,而是同苏联进行“太空争霸”。  相似文献   

4.
提到43年前美国宇航局的"阿波罗11号"任务,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尼尔·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说的"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这句名言,他与另一位宇航员插美国国旗时的画面以及月球上的荒凉景色,很少有人会想到负责将宇航员安全送回家的4名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员。1969年7月24日,"阿波罗11号"太空舱从太空返航,最后在距离夏威夷海岸大约1600公里的太平  相似文献   

5.
<正>在"阿波罗"首次登月45年后,美国国内对月球在未来人类太空探索中的地位仍存在争议。从1969年7月20日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首次登月到1972年"阿波罗"计划被取消,又有10位美国宇航员跟随他们的脚步登上了月球。此后就再无人类登月。最近一次重返月球的计划因缺少经费于2010  相似文献   

6.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14,(14):70-71
<正>美国SpaceX公司2014年5月30日发布了第二代龙飞船,这艘由私营公司首驾推出的载人飞船,计划在2017年正式开始执行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任务,在运输过程中可同运送7名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根据SpaceX合作创始人伊隆·马斯克介绍,第二代龙飞船不但可以快速重复返回地球与国际空间站之间,还能"像直升机一样精确地降落在任何地面。只需要重新注入推进剂就可以再次使用……想象一下,如果每次任务结束之后,航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06,(19):35-36
美宇航局“发现”号航天飞机执行STS-121任务的7名宇航员已经平安归来,可你了解每位宇航员都随身携带了哪些物品吗?“发现”号是美宇航局第115次发射的航天飞机,也是自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以来第二次航天飞机飞行。这次飞行,除了将7名宇航员送入太空,还向国际空间站提供了5100吨补给和设备,同时还测试了航天飞机的安全技术,对国际空间站进行了修复。另外,与“发现”号太空英雄们同行的还有数千只果蝇,它们被用于从事了解人类免疫系统的实验。在航天飞机一个角落处放着一个柜子,被称为“正式飞行用具箱”,里面装着美宇航局及其合作伙…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太空政策指令,宣布美国宇航员将重返月球,并最终前往火星。但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能否最终实现,美国媒体打出了问号,其中的最大挑战是:资金从何处来。2017年12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1号太空政策指令",宣布美国宇航员将重返月球并最终前往火星。特朗普当天在白宫举行的签署仪式上表示,美国不仅要在月球上插旗并留下脚印,还要为将来的载人火星任务奠定基础,也许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13,(9):50-51
美国科学家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太空飞行中,60.6%的宇航员会出现头痛、失眠、恶心、情绪低落等症状。经心理学家分析,这是因为宇宙飞船上都是清一色的男性。之后,有关部门采纳了心理学家的建议,在执行太空任务时挑选一位女性加入,结果,宇航员先前的不适症状消失了,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便是典型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异性效应"在起作  相似文献   

10.
尤里·加加林是第一个太空人吗? 40多年来,欧美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 法:在加加林上天之前,前苏联就已经 把11名宇航员送入了太空,但他们中 的大部分人在试验中牺牲,而事实真 相被苏联政府掩盖了。果真如此吗?俄 罗斯《共青团真理报》刊登文章,揭开 了加加林之前11名“宇航员”的生死 之谜。  相似文献   

11.
木子 《科学大观园》2012,(23):62-65
在太空中被"冻成冰棍"?被其他宇航员谋杀而死?在其他星体上"抛锚"饿死?还是被黑洞扯成"意大利细面条"?……在好莱坞科幻影片中,那些探索外太空的宇航员们面临的最可怕死法,或是被外星细菌感染,或是死于可怕的外星"异形"之口。然而,好莱坞电影中的"太空死法"往往太过于戏剧性,缺少真实的科学基础,英国太空生物学家刘易斯·达特奈尔博士以真实的太空科学为依据,盘点了10种最离奇也最可怕的"太空死法",其中包括"被其他宇航员谋杀"、"被零重力下的奇特火焰活活烧死"、"在其  相似文献   

12.
美国神经学家研究发现,长时间执行太空任务的宇航员会因宇宙射线遭受脑损伤.研究指出长时间暴露在星际辐射环境下,会导致大脑内的神经细胞结构发生变化.神经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暴露在高能粒子环境下的老鼠更容易出现精神错乱以及好奇心降低,因而警告称如果人类的大脑遭受类似影响,将降低宇航员对新情况的反应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在执行危险的太空任务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07,(19):34-35
前往太空的漫漫长路22年前,美国宇航局推出了一个"教师在太空"计划,芭芭拉·摩根就是在那个时候加入美国宇航局宇航员队伍的。  相似文献   

14.
文文 《科学大观园》2014,(20):74-74
<正>很多人都很好奇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在失重环境下如何使用抽水马桶呢?美国蒙大拿州的科学家汉克一格林解释说,宇航员用一个吸入系统进行小解和大解,国际空间站上的一些排泄物经过处理后,会被生活所必需的系统重新利用。格林在视频里说:"地球上我们使用的是直径30—45厘米的马桶座圈,但太空中宇航员在  相似文献   

15.
台文 《科学大观园》2010,(17):62-63
科学家梦想打造“太空电梯”,乘电梯遨游太空 对于普通人来说,上太空旅游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自1961年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第一个登上太空后,50年来,到太空“旅游”过的人类不超过1000人.而在月球上行走过的人类不超过20人。  相似文献   

16.
正1972年12月11日,美国的"阿波罗17号"在月球着陆,这是我们人类最后一次载人登月,40多年过去了,为何没人再登陆月球?1969年,"阿波罗11号"载着3位美国宇航员首次成功登陆月球,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之后,美国还进行了6次载人登月发射,其中5次成功,1次失败(失败的是"阿波罗13号",但3名宇航员成功返回地球)前后一共有12名美国宇航员登上过月球。但随着"阿波罗17号"的归来,"阿波罗计划"也随之宣布终止(原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07,(15):10
2007年6月29日,由美国旅馆业大亨罗伯特·比奇洛投资建造的"太空旅馆"2号试验舱——"创始2号"由俄罗斯"第聂伯"重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前,俄罗斯曾于2006年7月用同种火箭将"创始1号"试验舱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8.
爱尔 《科学大观园》2012,(13):64-65
荷兰公司公布惊人计划:2023年发送4名宇航员殖民火星,此后每两年增派4人到火星"定居",并将火星殖民生活拍成电视真人秀——据美国《纽约每日新闻》、英国《每日邮报》6月5日报道,根据美国政府的载人登陆火星计划,美国NASA宇航员或许最迟要到2029年才能登陆火星。不过日前,一家荷兰独立太空发  相似文献   

19.
正在太空中利用人类排泄物的方案并不是新鲜事,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已将他们的汗水、洗澡水和尿液转变成饮用水。如今,科学家利用特殊的酵母菌株,使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和尿液中的尿素制造成聚酯化合物,并用3D打印机加工成新的塑料部件。同时,其他酵母菌株可以制造基本的欧米加-3脂肪酸,为宇航员提供营养物质。这项研究能够确保长时间太空旅行,使未来实现火星旅行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圆石 《科学大观园》2013,(14):63-63
2013年8月,日本科学家研制的聊天机器人Kirobo将入主太空,首次实现机器人与宇航员之间的太空对话。Kirobo的研制人员在东京举行了演示会,向记者们演示Kirobo的语言能力,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演示过程中,丰田公司的项目经理片冈文纪问Kirobo它的梦想是什么。Kirobo回答说:"我希望打造一个人类与机器人共同生活相处的未来。""Kirobo"这个名字来自于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