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奇 《科学大观园》2013,(14):62-62
英国曼彻斯特博物馆一尊古埃及雕像在展示柜中"自转",引起多名研究人员关注。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这尊在英国曼彻斯特博物馆收藏了80年之久的,高约25.4厘米古埃及雕像,最近被发现会在展示柜中自己转动。英国《每日电讯报》媒体网站上传的一段视频显示,这尊深褐色站立雕像人会缓缓转动。录制这段视频的博物馆埃及古物学者坎贝尔·普赖斯介绍,这种雕像通常与木乃伊一同放在陵寝中。"有一天我发现,这尊雕像转变了方向。我觉得奇怪,因为这一展柜只有我有钥匙……第二天我把它放回原样,它又动了。  相似文献   

2.
<正>纵然这些展品不足以勾勒亚洲历史文化的全貌,但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雕像,一件件家用物什,正召唤人们去追寻亚洲文明的足迹。5月13日,"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汇集了亚洲47国及希腊、埃及两个文明古国的展品共约450件(套),展示地缘相近、文化相亲、和而不同、和平相处的亚洲文明,  相似文献   

3.
晓尤 《科学大观园》2012,(21):72-73
当人们经过英国南部的威尔特郡平原,都不禁要被一片巨大的石柱群——斯托肯立石圈所吸引。"斯托肯"一词在古代英语里是高高竖起的石头的意思。威尔特郡平原上的这些"高高竖起的石头"一根接一根地排列成残缺的圆形,直径达70余米。大石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07,(19):68
上个世纪30年代初,苏联已基本形成高度集权的统制型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政治权力也趋向于高度集中,对领导人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及斯大林对权力的专断也成为政治领域的主导倾向。1934年12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基洛夫被杀,斯大林以此为导火索很快在全国范围点燃了"大清洗"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牵连,惶惶度日。  相似文献   

5.
当代反激进怀疑主义方案主要在面对知识封闭性原则时遇到困难,邓肯·普理查德认为激进怀疑主义问题产生于两个相互独立的哲学论题,即理性评价的普遍性论题和理性的偏狭性论题。对此,普理查德提出了针对知识封闭原则为基础的激进怀疑论证的维特根斯坦式方案,和针对不完全决定原则为基础的激进怀疑论证的知识论析取主义方案。两个方案既相容又相互支持,构成所谓"双视融合方案"的减弱型反激进怀疑主义策略。在考察了学界相关批评与回应之后,笔者认为该策略并未完全解决激进怀疑主义问题,关键在于维氏方案对理性评价的普遍性论题的拒绝是不完全的。一种可能的进路是,在逻辑上重新阐述理性的局限性,从而构成对两种方案及其融合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6.
斯大林为何会被指为谋害列宁的嫌凶?一些学者认为,从他们的种种嫌隙入手,或许能找到头绪。不过,因为没有直接证据,列宁遭斯大林毒杀的论调,在学术界还属于非主流观点,俄罗斯国内对此的质疑尤为强烈。2012年5月上句,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一次病理学研讨会上,列宁的死因再度成为热门话题。与会者各抒己见,多数人赞同将列宁之死归结于家族病史、身心压力甚至中毒,而前些年一度盛传的"性病"之说基本被否定。但来自俄罗斯的历史学家列夫·卢里却是语惊四座——他声称,斯大林有毒  相似文献   

7.
<正>二战结束后不久,苏联功勋卓著的朱可夫元帅便遭到迫害,其主要原因是1945年"胜利大阅兵"中发生的一些事件,导致斯大林下定决心清理这位功臣。1945年6月22日是卫国战争爆发4周年,苏联红军要在莫斯科红场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出人意料的是,斯大林没有出现在阅兵场上,是让他的副手朱可夫元帅来担任阅兵首长,而且朱可夫是阅兵前5天才被紧急从前线召回莫斯科的。斯大林为什么不自己参加阅兵式?事后,朱可夫  相似文献   

8.
两尊雕像     
费城的纳尔逊中学,是美国最古老的一所中学,它是第一批登上美洲大陆的73名清教徒集资创办的。在这所中学的门口,有两尊用苏格尔基布尔黑色大理石砌成的雕塑,左边的是一只苍鹰,右边的是一匹奔马。300多年来,这两尊雕塑成了纳尔逊中学的标志。它们被刻在校徽上,被印在明信片上,被缩成微  相似文献   

9.
斯大林被列宁授予特别的权力到北高加索征粮,但是列宁并没有授予他军事方面的特别权力。也就是说,斯大林到北高加索去,没有军职,没有干预战线事务的特别权力。然而,在察里津的征粮却使斯大林得出了不享有特别的军权,不干预战线的事务就不行的结论。斯大林得出的这个结论瞬间使北高加索的局势复杂化起来。  相似文献   

10.
1.自杀的高卢人(作者:佚名)在公元前241-197年间击退了高卢人的猛烈进攻,为此,柏加马王国建立了卫城,并在广场上建立了胜利纪念碑雕塑群像。《自杀的高卢人》是其中的作品。作品表现被打败的高卢人首领,为了不作敌方阶下囚而受辱,勇敢而坚定地杀死爱妻之后自杀。这是一座震撼人心的悲剧性雕像。雕刻家着意刻画自杀时的紧张瞬间,群雕采用各种对比的手法塑造形象,立与垂、生与死、动与静、形体的仰与俯、正与侧转,构成了一座三度空问四面观赏的组合雕塑形式,成为后来广场雕塑像的范本。2.阿波罗像(作者:佚名)希腊早期雕像有模仿埃及雕刻造型的痕迹,古风时期尚残存,但雕刻家已开始不满足于模仿,力求用自己的眼光探索人体结构和人体比例,创作出写实、自然、富有生气的艺术形象来。古风时期的男子雕像大多是墓前雕刻品,有的是死者本人,有的为死者而立,一般称之为阿渡罗像,这是因为古希腊神人同形同性所致。青年男子立像为裸体,多取站立姿势。这尊被称为阿渡罗的青年立像仍存有埃及造型程式,但他低头和手势姿式已趋生活化,他向下视,两臂向前仲,似有接物之意,看得出人物形态巳从直立僵化向生活化活动迈前一步。  相似文献   

11.
<正>成为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后的斯大林,选择了位于克里姆林宫总统楼二层的一号办公室。这里十分宽敞,有150平方米,5个窗户,召开一个小型会议不成问题,隔壁就是他的休息室。1933年,斯大林用自己喜爱的橡木装修了办公室,墙上加装了橡木墙裙,门也换成橡木的。在一楼还有个属于斯大林的家庭办公室。1932年,其妻纳杰日达·阿利卢耶娃开枪自杀后,斯大林就搬到了这里,这里还住过他的两个孩子。斯大林的贴身  相似文献   

12.
少华 《科学大观园》2009,(18):54-55
1922年5月列宁中风,由于担心致残失语,无法继续工作,要求提供毒药,以备不时之需。列宁不止一次地向斯大林、克鲁普斯卡娅、乌里扬诺娃、秘书福季耶娃等人提出过索取毒药的要求,被直接要求执行这一任务的是斯大林。政治局委员们都反对这样做,要求未被执行。  相似文献   

13.
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生前使用替身一事早已不是什么秘密,然而印很少有人知道,替身究竟帮"替"他做过些什么.近来,俄罗斯历史学家多布留哈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斯大林早于1937年去世,但由于苏联政府府担心这一消息招致时局动荡,于是加以隐瞒,直到1953年才公布了斯大林的死讯.在这16年间,有一个或几个替身在扮演着斯大林,并领导苏联人民战胜了德国法西斯,完成了战后的经济复苏.尽管这只是多布留哈的一家之言,但这种说法还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1922年5月列宁中风,由于担心致残失语,无法继续工作,要求提供毒药,以备不时之需.列宁不止一次地向斯大林、克鲁普斯卡娅、乌里扬诺娃、秘书福季耶娃等人提出过索取毒药的要求,被直接要求执行这一任务的是斯大林.政治局委员们都反对这样做,要求未被执行.  相似文献   

15.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12,(18):53-54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警卫工作,一直是人们感兴趣但又不甚了解的一个话题,但俄罗斯《绝密报》刊发的一篇文章披露了一些相关内幕。这些内幕是由曾做过斯大林8年贴身警卫的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在多年时间里零星地、断断续续地透露给他的儿子的,尽管显得零散和不连贯,但提供了了解斯大林私人生活的更多和新鲜的线索。"九人小组"长期守护领袖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19岁应征入伍,先后经历过芬兰战争、苏联卫国战争,参加过1943年德黑  相似文献   

16.
1911年管理着今外蒙古地区的藏传佛教事务哲布尊丹巴八世在沙俄怂恿支持下聚会于库伦,决定脱离中国,派遣代表团到圣彼得堡请求沙俄庇护。该年10月10日,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皇权统治。1912年2月15日,在沙俄策动下,哲布尊丹巴乘机宣布成立了独立于中国之外的所谓"大蒙古国",自封"大蒙古国"皇帝,建国号为"共戴"。分裂活动激怒了全中国人民。图盟墨尔根王因反对分裂分子的倒行逆施,竟然被分裂分子拘捕刑讯于库伦。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1  相似文献   

17.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12,(20):57-5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不少民众都在暗中收听"敌台",其中犹太人就是之一。那他们为何喜欢收听外国电台?要准确地回答这一问题,就不得不对二战中和战后初期苏联犹太人的实际状况作一简要介绍。其实自从1939年8月斯大林与希特勒签定"苏德互不侵犯协定"到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政府就对其境内的犹太人实施了压制政策。在斯大林执政时党内领导人的更替已经体现出对犹太人的压制  相似文献   

18.
正斯大林有浓厚的文学情结,在其心中文学很高贵,他非常喜欢文学也非常热爱那些文学大师,他年轻时很喜欢读诗,更喜欢写诗,他的诗歌创作持续了四年。后来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斯大林放弃了诗歌写作,从事革命斗争,后来取得了空前胜利,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有一次,斯大林对帕斯捷尔纳克说:"我的一位朋友在写诗,想听听你对这些诗的看法,提提意见。"话说得很谦虚,几天后诗送给了帕斯捷尔纳克。帕斯捷尔纳克读了好几遍,觉得初看还行,可是  相似文献   

19.
正曾任前苏联外长的莫洛托夫被称为斯大林最忠实的追随者,从他位_于莫斯科的故居中,可以一窥斯大林时代苏联精英阶层的生活。莫洛托夫故居的前半部分,有一间会客厅、一间餐厅和一间书房。会客厅的墙壁,从三分之二高处直到镶嵌着木皮的天花板上,雕刻着精美的纹路,并装点  相似文献   

20.
岳明 《科学大观园》2012,(19):41-41
在残酷的卫国战争中,苏联军队曾经做出过许多引起争议的举动,其中之一便是将罪犯以及犯错误的官兵编入专设的"惩戒军",指派他们执行最危险的任务。苏联空军惩戒军的历史最早缘自斯大林1942年9月9日签署的第0685号命令:那些在战场上表现极差的飞行员必须被送交军事法庭审判,然后将他们下放至陆军部队以示惩罚。但高层出于爱惜人才的考虑允许他们继续服役,大多数飞行员被判处"缓刑",这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