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底吹氧气炼钢供氧的特点,用理论分析和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描述底吹氧气流股的决定性准数和流股穿透长度的实验公式。与某些实际上来自顶吹模型计算顶吹流服穿透深度而用于计算底吹流股对熔池穿透长度的公式相比,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描述复吹转炉熔池内流体流动的数学模型,采用PHOENICS(Parabolic Hyperbolic or Elliptic Numerical Integration Codes Series)商用软件模拟计算.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分析了底吹、顶吹、顶底复吹等不同工况下熔池内不同截面流体的流动状况和速度分布,得出各喷枪正常工作情况下,熔池内的流动是以转炉中心轴对称的三维流动,底吹、顶吹搅拌流动的动力主区和流动迟缓的旋涡区,提出在实际生产中应设法减少或消除的流动“死区”,转炉采取顶底复吹工艺时,底吹喷枪的合理布置位置应在熔池直径的(0.5~0.7)倍圆周上.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模型实验研究了复吹转炉中顶吹、底吹及熔池产生的CO气流对熔池的搅拌作用。按正交实验设计法,由实验得出吹炼中期和后期影响熔池内传质的主要因素及合适的顶吹和底吹气量。在高速脱碳期,顶吹和底吹气流的搅拌作用与CO气流的相比可忽略不计;在脱碳后期,底吹气流对熔池的搅拌起主要作用。在吹炼后期,底吹气量为5Nm~3/h时可达到最佳的搅拌效果。根据水模型实验结果,回归整理出混匀时间和容量传质系数的准数方程。  相似文献   

4.
顶底复吹转炉底吹CO2—N2的冶金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60kg顶底复吹转炉上进行了底吹CO_2、N_2、CO_2+N_2、CO_2+Ar_4种气体的实验,通过比较不同底吹气体的实验结果,对复吹转炉底吹不同性质气体的冶金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讨论了底吹不同性质气体对熔池氧化性、脱碳反应和钢中氮的行为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顶吹、中心底吹及复合吹三种工艺,在不同的气体流量条件下,用铝粉示踪法研究了熔池内的流谱,用频闪光照象法测定了涡环中的速度分布。流谱试验指出:熔池内形成一个封闭的涡环,三者都可当作轴对称二维流场。由测定结果计算出涡环中心的位置为(Z_0)/H=0.57,(2R_0)/D=0.83。还计算出不同的顶吹沈量和不同的底吹流量条件下的循环流量,回归出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武为:Q_c=0.659Q_r 5.175Q_B-0.051Q_T~2-4.975Q_B~2-0.22Q_TQ_B。依此对熔池内的搅拌规律进行了分析。在试验的参数值范围内,循环流量与顶吹气体流量之间的关系为具有一极大值的曲线,循环流量和底吹气体流量之间的关系为一条逐渐变缓的上升曲线。复合吹炼的循环流量小于单纯顶吹和单纯底吹时间两者循环流量的代数和。附加底吹所增加的循环流量随顶吹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以底吹电弧炉熔池水模型测定底吹5种布置方式下熔池均匀混合时间,指出内3孔布置是混合效果最佳布置方式,并得出其τ∝mε^-n(n≈0.6)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RH内流场,结合冶金反应热力学及动力学,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了侧底复吹RH真空脱碳过程.数值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在总吹气量相同条件下,侧底复吹RH前20 min的脱碳速率高于传统RH的脱碳速率.对于传统RH脱碳,前3 s以熔池内CO本体脱碳为主,3~1 000 s以氩气泡表面脱碳为主;对于侧底复吹RH脱碳,前1 000s以氩气泡表面脱碳为主,并且氩气泡表面脱碳速率约为熔池内CO本体脱碳速率的两倍;提高RH处理后期的脱碳速率可提高超低碳钢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渣钢间传质速度决定了熔池元素的反应速度(尤其是脱碳和脱磷反应速度),并直接影响元素在渣钢间分配.本文以邯钢250 t转炉为研究对象,利用相似比1﹕9建立水模型,考虑供气流量、枪位和底吹位置因素研究转炉内传质能力.结果表明:加大顶吹供气强度和底吹供气强度能够大大提高熔池元素在渣钢间的分配;渣钢间传质系数随底吹气体流量降低而明显降低,建议底吹气体流量不低于0.06 m3·t-1·min-1;底吹孔数越多,渣钢间传质系数越大;底吹流量分配方案优于流量平均分配方案,建议采用.  相似文献   

9.
底吹电弧炉熔池流动状态的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测量底吹电弧炉熔池在中心底吹和内三孔底吹两种布置方式下,气体搅拌熔池水模型的速度场,利用SIMPLEC算法计算两种底吹布置方式下水模型流场,结果表明:内三孔布置方式下的流场分布优于中心布置方式下的流场分布。  相似文献   

10.
120t顶底复吹转炉水模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水力学模型试验,通过测定熔池均匀混合时间长短,确定复吹转炉底部供气元件最佳位置和供气量。结果是单支底部供气元件偏心布置在炉底耳轴方向0.4D位置,供气量在0.557 ̄0.928m^3/h的复吹熔池均匀混合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11.
以牙根分层生物组织为例,采用近似模型,导出了单振子辐射器在圆柱状分层生物介质中的近场公式。通过数值计算,作出了电场分布的曲线,进一步分析比较了各层组织中场强的相对大小,从理论上探讨了微波治疗牙根尖周病的原理,理论分析结果与临床实践相符。  相似文献   

12.
干湿循环法制备抗菌性 5A 沸石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探索了制备抗菌性沸石的新方法———干湿循环处理法,采用5A沸石分别与抗菌性离子Zn2+、Ag+、Cu2+的溶液进行干湿循环处理,制备抗菌性5A沸石。研究了反应条件,如温度、浓度、循环次数对沸石中抗菌性离子含量的影响,找出了最佳反应条件。测试了抗菌性5A沸石的耐洗涤性能和抗菌性5A沸石对黑曲霉菌、大肠杆菌及嗜热脂肪芽胞杆菌的抗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干湿循环法制备抗菌性沸石,具有抗菌性离子含量多,抗菌性能好,方法简便,反应时间短,节约原料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多元件腔的衍射积分方程及光学ABCD定律,得出了多程环形腔小孔耦合输出模式的相关计算公式,理论分析和失代法数值计算表明,低阶贝塞尔光束是适合多程环形腔的稳定模式,数值计算给出了低阶贝塞尔光束的抽耗特性和输出特性随腔参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作者针对常规 Fuzzy 控制方式的局限性,将 Fuzzy 控制技术、常规控制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相结合,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模糊专家控制器——FEC 控制器。我们着重探讨了以 Fuzzy 控制为主导的四种控制方式知识库的建立;提出应用 Fuzzy 控制技术实现系统推理、搜索的设想,设计了一种基于 Fuzzy 逻辑的推理机;运用 Fuzzy集理论解决了 FEC 控制器的参数自调整问题;对 FEC 控制器的品质和搜索算法进行了大量的数字仿真比较实验,并在 STD BUS 工业控制机上用该控制器实现了电阻炉温度控制。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实现了系统动态、静态品质的综合优化,为改进Fuzzy 控制系统的性能,完善不确定过程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热力学原理和结构分析对整合物的稳定性及整合效应进行了理论研究,对改革无机化学教学内容和方法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带有预算费用约束的报童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带有预算费用约束的报童问题. 建立了带有一般费用约束、 缺货预算费用约束、 商品处理预算费用约束的3种模型, 分别求出了最优解, 并进行了模型的灵敏度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VB5.0为例介绍了封面的设计方法,以实际的例子说明了定时器的使用方法、拉幕技巧及检测键盘和鼠标事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PLC步进式伺服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在步进式伺服系统中的应用。提出采用EX100PLC主机,辅以32点DC输出模块(DO32)或轴向定位模块(MC11)来控制步进电机,并用于精密磨床的进给控制的两种方案,分别进行了硬软件设计、完成实验室试验,并对两种控制方案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遗传学实验课改革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了将遗传学实验课改为一门学分课程,改革了课程结构体系,调整了课程内容.根据针对性、实践性、先进性原则确定了五个大实验和若干个实验课题,以强化培养学生的技能及独立操作能力.并且制订了实行量化考核的指标体系,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改革尝试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文章定义了n个李群的L-积,并证明了其存在性和唯一性,得到相关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