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据晚二迭世沉积相展布和各相带特征分析,南盘江地区晚二迭世可分为大陆、滨海·亚浅海和浅到半深海沉积区,相应地发育了两种类型的碳酸盐台地,台地边缘生物礁和深水海槽相沉积。沉积海盆的上述特性,同区域板块构造发展史有关,并直接受区内古断裂活动的控制。从本区的构造活动性提出了石油勘探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甘肃北山地区晚二迭世陆相地层及其古植物群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最新地质资料,对甘肃北山地区的晚二迭世陆相地层作了初步总结。按沉积物性质,将北山地区的上二迭统分为南、北两个相带:北带为正常沉积岩,沿用红岩井群。南带为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沉积岩,新命名为方山口群。文中简略地分析讨论了北山地区晚二迭世古植物群特征,指出它是以安加拉区植物群为主体,并混杂有少量华夏区植物分子。根据化石组合内容及地层层序,论证了它属晚二迭世的理由,并与国内相当地层作了概略的对比。  相似文献   

3.
Gallowayinella层和palaeofusulina在西乡堰口地区晚二迭世吴家坪灰岩上部的发现,证实了长兴组的存在。同时,对长兴组与吴家坪组,长兴组与大隆组的界线,从岩性与生物组合方面也作了深入探讨。在长兴组中建立了palaeofusulina带,并提出了西乡与南郑梁山和扬子地区上二迭统之间的对比意见。长兴组与大隆组的关系问题,根据它们在龙门山—大巴山区岩相和厚度的变化,认为大隆组实为长兴组的相变产物。另外,通过对梁山和西乡晚二迭世蜓类动物群的研究,结合扬子区情况,作者建议建立Codonofusiella Lui带,来代表我国南方晚二迭世早期的海相地层,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滇黔桂三省21条剖面和82个地质点中采获了牙形刺的基础上,结合古地理和沉积学等方面的丰富资料以及其它古生物带来的大量信息,讨论了牙形刺的古生态。认为南盘江地区二迭纪牙形刺的属种组合和产出频度与沉积相的关系非常密切,并划分了三个牙形刺群落生境和一个无牙形刺的区域。为本区二迭纪沉积相的划分提供了一项新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南盘江地区二、三迭纪碳酸盐角砾岩分布广泛。据角砾灰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其与围岩地层的组合关系,该角砾岩主要属岩屑流和浊流沉积的深水碳酸盐岩。东吴运动形成了本区多方向断裂控制的断陷盆地,台地和断槽区的岩相和地貌分异十分明显,为碳酸盐重力流发育创造了地质条件。碳酸盐角砾岩的沉积模式是当时古构造地貌环境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6.
本文剖析了滇黔桂南盘江地区晚古生代一系列古碳酸盐台地中的一个小型台地—桂西北隆或台地。隆或地区石炭系沉积相可分为台地、台缘斜坡及海槽三大类型。根据沉积相的空间展布,隆或古台地在石炭纪时为一个孤立的碳酸盐台地,周围被海槽围限。古断裂活动造成了槽台相间的古地貌格局,也是碳酸盐台地演化的古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7.
前言四川盆地西北部的晚三迭世地层,为目前勘探油气的重要层位。油气的符集除与构造有关外,尚与当时的沉积环境密切相关。晚三迭世地层的岩性、岩相变化很大。为了查清盆地西北部油气聚集的特点及条件,从而扩大油气藏的远景,对上三迭统沉积时的环境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为此目的,对汉旺地区上三迭统剖面的沉积相进行了重点解剖,并且结合邻近地区有关的剖面:认为川西  相似文献   

8.
李超民  王国芝  崔璀 《科技信息》2011,(29):I0382-I0382,I0215
研究区地处泛华夏大陆晚古生代-中生代羌塘-三江构造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香格里拉地区于晚古生代已形成碳酸盐台地和深水盆地并存的古地理格局,三叠纪中-晚期处于拉张构造背景。结合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依据相序特征和相变关系,识别出甭哥附近的哈工组地层晚三叠世时沉积环境是浅海陆棚,桑那水库附近的哈工组地层晚三叠世时沉积环境是半深海。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下古生界热演化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钻井和试气资料,统计了延长探区马家沟组现今地层温度.应用地化资料,对马家沟组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进行了评价;应用多种古地温研究方法恢复该区最大古地温梯度;采用将今论古方法探讨了该区各个时期的古地温梯度.在剥蚀厚度恢复的基础上,详细配置各个地层的岩性、物性、地化参数等指标,恢复了该区埋藏沉降史和热演化史.沉降史模拟表明晚三叠世(217~207Ma)为该区沉降的主要发育时期.热演化史模拟表明:延长探区马家沟组烃源岩在晚三叠世末期进入成熟阶段,晚侏罗世进入高成熟阶段,早白垩世达到过成熟干气阶段.下古生界烃源岩主生烃期为晚侏罗—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0.
广安门地区是北京最早的城址——古蓟城所在地。对广安门内的广义大厦工程地层剖面进行的古地貌复原研究表明,当地在2.2万年前为永定河河道,全新世以来发育成河旁高地,成为古代蓟城的选址地。经历了由晚更新世晚期较冷湿的疏林草地、较干旱的草原植被景观、全新世较暖湿的疏林草地及较凉湿的草甸植被环境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采用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方法,将沾化凹陷孤岛东部斜坡下第三系划分出2个层序,又将第Ⅰ层序划分为3个准层序组和7个准层序。由于孤岛东斜坡地形较高,低水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在该区不发育,因而仅发育高水位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主要由滨浅湖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浊积扇沉积体系组成。其中,扇三角洲和浊积扇砂体构成了本区的主要储层类型。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第6段在白豹地区是最重要的勘探目的层之一,其沉积相类型及其对砂体展布和油气储层的控制等开发地质问题倍受重视.作者在岩心描述和测井分析基础上,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重矿物、微量元素和孔渗分析等大量测试资料,对该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深入研究,首次提出白豹地区长6油层组属于湖底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岩性以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均偏低的微-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具粒序层理、液化包卷层理、滑动截切和变形构造、小型同生断层、槽模、沟模和重荷模等浊积沉积相标志.在浊积扇岩相组合、沉积序列及平面演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了浊积扇的成因机制,建立了相应的沉积模式,分析了浊积扇在油气开发工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综合地震、测井、录井、岩芯、薄片及粒度等资料,对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的沉积特征、成因类型及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胜坨地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具有较低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包括上拱形、低斜两段式和低斜多段式等类型,叠覆冲刷、滑塌变形、泥岩撕裂屑、重荷模与火焰构造等反映重力流沉积特征的沉积构造十分发育。砂砾岩体的主要类型包括靠近物源的近岸水下扇、远离物源的湖底扇以及断槽中发育的沟道浊积岩;储层以近岸水下扇和湖底扇的辫状水道砂体物性最好,储集空间以次生孔缝为主,孔隙结构主要表现为中孔中细喉型。  相似文献   

14.
利用钻井、测井以及二维地震资料探讨了铁木里克组的分布、厚度和沉积相变化等,识别出了该组半深湖一深湖相、浊积扇、浊积水道等沉积相类型.通过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揭示了铁木里克组暗色泥岩主要分布于凹陷北东部伊宁县-回民庄-坎北-伊2井所围的区域,其次为宁3井-伊参1井连线以北,以及宁4井附近.利用Ro-生烃率模型计算铁木里克组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惠民凹陷沙三段三角洲和浊积扇砂体的475块样品,用福克公式计算了它们的粒度参数,并用计算机绘制了概率图、C-M图以及其它图件。综合岩性、沉积构造等资料,总结了三角洲和深水浊积扇亚环境的概率图特征,指出概率图的垂向变化也能反映沉积环境的变迁。根据岩芯观察,解释了三角洲和深水浊积扇 C-M图不同段的沉积环境意义,同时也研究了成岩作用对粒度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研究区内成岩作用并不显著,粒度资料基本反映了沉积物沉积时的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环境。强调指出了使用粒度资料时应综合岩性、电性、沉积构造等多种信息,才能对沉积环境进行正确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三叠系长8-长6油层组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15口钻井岩心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生物化石等特征的综合研究,结合测井资料的详细分析,对环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结果表明:长8油层组为前三角洲沉积,长7油层组为半深湖—深湖沉积,并发育浊积扇,长6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在研究区西南部,浊积扇主要发育在研究区的东部。  相似文献   

17.
东营凹陷北部永 92 1地区沙三段和沙四段广泛发育扇三角洲沉积 ,从中可以识别出砾岩相、砂岩相、粉砂岩泥岩相和泥岩相等 4种岩相类型。根据本区的沉积特征 ,扇三角洲沉积是一个典型的退积型层序 ,沉积边界和扇三角洲砂砾岩体的分布主要受湖平面变化的影响。该区湖相暗色泥岩为主要的烃源岩和盖层 ,扇三角洲前缘的砂砾岩体是较好的储集层。本区生、储、盖发育齐全 ,有着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辽河油田西部凹陷沙河街组远岸浊积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钻井岩芯、测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 ,分析了辽河油田西部凹陷西斜坡沙河街组远岸浊积扇的沉积相、测井相和地震相特征 ,认为中扇辫状水道沉积区以其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储集性最好等特征而成为远岸浊积扇最重要的骨架砂体和油气储集单元。总结远岸浊积扇的时空分布规律与构造沉降的关系 ,确定沙三上、中、下各亚段中的远岸浊积扇虽具不同的沉积演化特征 ,但总体上具有从沙三下亚段到上亚段中扇辫状水道沉积区面积逐渐增大、并向洼陷方向迁移加厚的趋势。通过上述分析 ,为进一步确定该区远岸浊积扇生储盖组合规律和进行有利储集相带的预测及评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中段浊积扇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牛庄洼陷牛 30、牛 4 3等钻井沙三中段的岩芯观察以及对大量的测井、分析测试、构造背景等资料的综合研究 ,认为此时该区存在两种类型的浊积扇深水浊积扇和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 ,并对它们的微相类型、沉积特征作了总结 ,探讨了此两类浊积扇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它们的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20.
塔南凹陷南屯组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及有利含油相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对塔南凹陷南屯组近岸水下扇的沉积特征、展布、演化及有利含油相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区近岸水下扇可识别出3种亚相、4种微相,不同相带间沉积特征差异显著;近岸水下扇集中发育于凹陷东部控盆断裂的下降盘,在多期扇体叠置连片下,形成了东南、东北两套扇裙,其展布、演化具有南北各自连片,扇裙先盛后衰的特点,但受控盆断裂幕式活动和东南、东北物源供给差异的影响,东南扇群的发展和消亡均略早于东北扇群;中扇辫状沟道储层物性及含油气性最好,主要发育中低孔储层,但不同位置及埋深储层渗透率差异较大,很难形成大面积连片的优质储层,因此本区近岸水下扇沉积主要发育个体规模相对较小却数量众多的岩性油气藏和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