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抢劫罪不仅侵犯他人的财产权利,而且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是司法实践中常见多发的严重犯罪之一。本文对抢劫罪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年龄,及其是否仅限于一般主体进行了探讨,并对刑法第289条的首要分子构成抢劫罪的理解问题作了研析。文中就刑法的有关规定及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情况予以分析。认为刑法第17条第2款关于主体刑事责任年龄最低规定,适用于刑法第263条、刑法第267条第2款部分规定及刑法第289条的规定。而不适用刑法第269条转化抢劫罪。  相似文献   

2.
根据刑法第14条和第15条规定,存在主观罪过的行为人实施了刑法所规定的危害行为,就可构成犯罪。刑法第17条是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不是犯罪构成年龄的规定,年龄不是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刑法在规定犯罪主体条件时,只强调行为人存在主观罪过,没有规定行为人要达到多大年龄。犯罪,就是存在主观罪过的行为人实施刑法所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刑法》第196条第3款规定的"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264条规定定罪处罚"属于想象竞合犯。《刑法》第171条第3款属于吸收犯的情况,不属于牵连关系。行为人自己伪造、变造国库券或者国家发行的其他有价证券,然后用自己伪造的有价证券进行诈骗活动的,应成立牵连犯,属于目的行为和手段行为的牵连。《刑法》第197条的规定实质上是一个牵连关系和一个法条竞合关系,而不是结合犯。另外,将从重情节也理解为结合犯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4.
日本刑法一直是大陆法系国家刑法领域的一个重要代表,其在许多方面的规定都值得各国刑法的借鉴。日本刑法初订于明治四十年(1907年),时至今日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关于贿赂罪的相关规定则是分则中变化最大、最为复杂的部分。当今在全世界范围内反腐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对日本刑法中的受贿罪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对于打击贿赂型的犯罪、完善我国的刑法典,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起初日本刑法规定的贿赂罪,仅包括刑法第197条的单纯受贿罪、加重受贿罪和第198条的行贿罪。  相似文献   

5.
刑法修正案(六)第七条将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受贿主体由原来的"公司、企业人员"扩展至"公司、企业及其他单位工作人员".最高司法解释根据该修正案的内容将本条规定的罪名确立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结合刑法修正案(六)第七条所规定的内容对"两高"所确定的罪名进行分析,对修正内容与新立罪名之间在衔接和协调上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初步的探讨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刑法第77条第2款规定:"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但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把握"情节严重",从确立缓刑制度的意义和实质条件分析适用刑法第77条第2款应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刑法理论界普遍认为,刑法第17条、18条、19条是刑事责任能力的法律依据。本文指出,刑法没有对刑事责任能力做出具体规定,刑事责任能力是一个没有法律依据的理论问题。刑法第17条、18条、19条分别是关于人的受刑能力、主观罪过、生理缺陷与刑事责任的关系问题,不是刑事责任能力与刑事责任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关于数罪并罚的两点思考叶昌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数罪与数罪并罚的规定有五条,即第六十四、六十五、六十六、七十和七十五条。其中第六十四、六十五、六十六条规定如何适用数罪并罚,第七十条规定缓刑考验期限内再犯新罪,依照第六十四条适用数罪并罚,第七十...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将斡旋受贿犯罪的主体从"国家工作人员"延伸至五类非国家工作人员。因此,将《刑法》第388条之规定从受贿罪中独立出来单立罪名十分必要,成为独立的罪名不但有助于消除立法目标与刑法基本理论的冲突,而且有利于打击和预防犯罪。为了使立法简约,不会使司法实践中陷于被动,应将《刑法》第388条统一为斡旋受贿罪。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第383条关于贪污罪刑罚的规定有一些不足之处,其相关司法解释也存在不少争议。笔者针对该法条定罪数额的立法模式、定罪数额的合理性以及定罪情节的规定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1.
《大明律》中规定的“盗”罪包括有盗窃、抢夺、抢劫、敲诈勒索、诈骗等,这些规定既继承了《唐律》的有关规定,也有细微的变化。通过分析这些规定,一方面可以了解我国古代法典中对这些犯罪的立法规定,同时也可以将其与今天的刑法做一些比较,得出有关刑法的立法技术及模式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帮助型犯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把部分为实现实行行为而存在的帮助行为规定为单独的犯罪,是帮助型犯罪.帮助型犯罪因与共同犯罪存在交叉,因而在刑法理论上比较特殊.帮助行为既构成单独犯罪,又与实行行为成立共同犯罪的情形,不属于想象竞合犯也不是法规竞合,应属于总则与分则条文之间的关系,应按分则所定罪名处理.刑法把部分帮助行为规定为帮助型犯罪的作法与法理不符.  相似文献   

13.
刘桢作为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和"建安七子"的重要成员,其所写诗文被魏文帝曹丕赞为"妙绝时人"。然而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现状来看,人们对刘桢的研究似乎还略显薄弱,其中还存在一些不甚合理的地方。文章基于刘桢仅存的15首诗歌,对刘桢诗气格高峻、情高以会采、仗气爱奇等艺术特色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南方周末》与中国影响性诉讼研究中心将“许霆案”评为“2007年度十大影响性诉讼”。“许霆案”的一审到重审,引起了众多学者、律师以及网友的广泛专注和热烈讨论,各种观点层出不穷,见仁见智。对“许霆案”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刑罚裁量等方面进行思辨,期与大家共榷。  相似文献   

15.
不能犯问题由于在我国刑事立法中没有明确规定,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很多争议,侵犯人权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我国刑法理论关于不能未遂犯的含义、本质及存在的不完善之处等几个问题的研究,得出我国不能未遂犯的应有含义,即不能犯并非均构成犯罪,而可分为不能犯未遂与不可罚之不能犯。  相似文献   

16.
由于网络诽谤犯罪具有隐秘性的特点,加上我国刑事立法将诽谤罪规定为"告诉才处理"的自诉案件,导致被害人追究网络诽谤者的刑事责任面临严重困难。作为对策,在刑事司法方面,人民法院应当对被害人难以获得的证据予以调取,公安机关应当对"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诽谤案件依法启动公诉程序。在刑事立法方面,应当赋予"告诉才处理"案件的被害人选择向人民法院或者公安机关告诉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侵权行为属于社会生活中陌生人之间发生的不可避免的侵害行为,故侵权行为法以事实行为的法定主义方式调整之,这与合同法采取法律行为的方式进行调整不同,但是也与刑法的法定主义调整方式之间存在着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基于此,侵权行为法在调整方式上要坚持解释论的理念,并为法律原则的适用留有空间。  相似文献   

18.
实践中存在着行政执法与司法程序各自独立与彼此间相互联系同时并存的情况,由于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欠明确具体,使得税收工作中往往会碰到如涉税犯罪移送、罪与非罪的界定,以及税务机关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所扮演的角色等问题。实践中税务机关进行的鉴定主要有偷税鉴定和发票真伪鉴定,要保证偷税认定的中立性,发票真伪鉴定具有两面性。对《税收征管法》规定的税收违法行为与《刑法》规定的税收犯罪行为在某些方面可进行统一,尽量做到衔接和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9.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修改了现行刑法中交通肇事罪的成立要件,存在着诸多可商榷的地方.笔者从交通肇事罪犯罪构成出发对其进行分析,以求进一步完善以避免理论认识上的分歧,并对争议问题做出恰当的理解和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