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判别不同绿茶的类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茶叶中儿茶素和咖啡因等内部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根据其质量分数利用模式识别方法进行分类.试验以5种中国绿茶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高效液相法分析茶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咖啡因等6种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线性判别分析(LDA)、K最邻近(KNN)和人工神经网络(ANN)等模式识别方法建立相关模型对5种绿茶进行判别分析,试验结果表明ANN判别模型效果最好,模型训练和预测时的判别率分别达到98%和92%.研究结果表明,利用HPLC分析茶叶中的儿茶素和咖啡因等质量分数,再结合ANN模式识别的方法可以对不同类别的绿茶进行定性判别.  相似文献   

2.
用HPLC方法对中国茶叶中茶多酚等成分含量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中用HPLC方法对6种中国茶叶的茶多酚和生物碱类等成分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6种中国茶叶中总儿茶素含量按照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的顺序有降低的趋势.生物碱类的咖啡因和茶黄素的含有量与茶叶种类的不同而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S-8、X-5、XAD-200等树脂对绿茶水提液中儿茶素EGCG和咖啡因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弱极性吸附树脂XAD-200对EGCG和咖啡因的吸附差异较大,动态吸附过程中发生层析分离,儿茶素EGCG在1.5 BV后即开始泄漏,而咖啡因在6 BV后才开始泄漏.收集1.5~6 BV处的流出液可得w(咖啡因)<0.30%的儿茶素,EGCG的质量分数由48.65%提高至66.37%.在最佳上样量下,EGCG的收率可达65.21%.  相似文献   

4.
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微波法,以95%乙醇为溶剂,NaAc为沉淀剂代替传统的石灰石,将萃取、升华、重结晶等方法结合在一起来提取、纯化茶叶中的咖啡碱。结果表明,产物经红外光谱鉴定分析为咖啡因,测出在茶叶中咖啡因含量为3.25%。说明微波技术辅助提取是值得推广普及的绿色萃取新方法,可以弥补有机溶剂提取成本高与时间长的不足,提高咖啡因产率。  相似文献   

5.
生物碱和咖啡因都是从茶叶中提取的精细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药、食品和饮料工业.目前,国内生物碱销价每千克约550元,咖啡因每千克600—1000元.每千克粗茶叶可提取0.01—0.05千克生物碱,年产500千克生物碱一般可获利10万元.而日产10千克咖啡因,一般年获毛利100万元.我国是产茶大国,茶叶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有些市场销路不好,甚至不宜饮用的粗茶、陈茶、茶末、老茶等,都可提取生物碱和咖啡因.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的消费趋于高档化,低档茶的积压和废茶的遗弃逐年增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本研究利用高新科学技术,从低档茶和废茶中综合提取茶多酚和咖啡因,并综合开发利用,变废为宝,能增加农业收入,活跃农村市场。 茶多酚是茶叶中生物类黄酮类物质和酚酸类物质的总称,由30多种有酚性羟基的化合物组成,约占茶叶浸出物的65%~70%,其中以儿茶素含量为最高,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以上。现代科学证明,茶多酚具有抗自由基、抗衰老、抗氧化、抗突变和降血压、降血脂的功能,对当今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心血管疾病有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五峰春茶、夏茶和秋茶的主要呈味成分和品质的差异, 以五峰春茶、夏茶和秋茶为样品,利用重量法对五峰春茶、夏茶和秋茶的水分、水浸出物进行测定和比较;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样品的主要呈味成分,包括茶多酚、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咖啡因和氨基酸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五峰春茶、夏茶和秋茶的主要呈味成分存在差异.茶多酚、儿茶素、EGCG含量:春茶 < 夏茶 < 秋茶;咖啡因、茶氨酸、总氨基酸含量:春茶 > 夏茶 > 秋茶.不同季节的茶叶呈味成分成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可能是导致五峰夏秋茶苦涩味偏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特征基理论,对茶叶主要组分与茶叶发酵度的联系进行了研究.采集茶叶的主要内含组分的中红外光谱图,建立茶叶单质光谱特征基.通过改变建基的单质种类,根据不同发酵程度茶叶的分布情况,并对比分析得出4种儿茶素和3种氧化物是影响重度发酵茶发酵程度的主要因素,叶绿素是中度发酵茶和轻度发酵茶发酵程度不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茶叶中8种有效成分(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茶氨酸、咖啡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用体积分数70%的甲醇水浴提取,采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色谱柱分离,串联四级杆质谱多反应离子监测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8种有效成分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1,平均回收率(n=5)在94.7%±5.2%~104.7%±6.1%之间。方法的检出限在3.0~60.0 ng/m L之间,定量限在6.0~200.0 ng/m L之间。  相似文献   

10.
沉淀-吸附法制备高纯酯型儿茶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ZnCl2作沉淀剂,当溶液pH值为5.6~6.5时,将茶叶浸提液中的儿茶素以金属盐的形式沉淀,沉淀物经洗涤后,用质量分数为40%的硫酸溶解,然后将溶液直接加入聚酰胺树脂柱上,先用蒸馏水将Zn2+,Na+等无机离子除去,再用乙醇将茶多酚洗脱,洗脱液经浓缩、干燥,得到纯度高于99%的高纯酯型儿茶素,提取率达10.2%,其中EGCG,GCG,ECG含量分别为64%,16%和19%,金属离子含量小于1×10-3%,未检出咖啡因.  相似文献   

1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茶氨酸、槲皮素、黄嘌呤和次黄嘌呤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发现在发酵过程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茶氨酸和槲皮素的含量下降,黄嘌呤和次黄嘌呤的含量上升。对这6种成分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多酚类与氨基酸类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用没食子酸酯萃取分离酯型儿茶素单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疏水性没食子酸酯为萃取剂研究天然酯型儿荼素单体在水-有机醇两相体系中的分配行为,考察没食子酸酯烷基链长度、没食子酸酯浓度、萃取温度和振荡时间等因素对分配系数和分离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没食子酸酯与表儿萘素没食子酸酯形成复合物的稳定性比与其他2种单体(表没食子儿萘素没食子酸酯和没食子儿萘素没食子酸酯)形成的复合物的稳定性强,且当没食子酸正十二酯浓度为0.15mol/L,温度为20℃,振荡时间为30min时,表没食子儿荼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没食子儿萘素没食子酸酯的分配系数KEGCG,KECG和KGCG分别为13.32,6.04和1.65;分离因子α1和α2分别为3.7和2.2。  相似文献   

13.
对傣药决明属植物神黄豆(Cassia agnes Brenan)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硅胶、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傣药神黄豆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化合物1~9为黄酮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将其分别鉴定为: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1),桑色素-3-O-α-鼠李糖苷(2),山奈酚(3), 5, 7, 3′, 4′-四羟基黄酮(4), 3-甲氧基槲皮素(5), 3, 5, 7, 3′, 4′-五羟基黄酮(6),表阿夫儿茶精(7),表儿茶素(8),表儿茶素-(4β→8′)-表儿茶素(9),原儿茶酸(10).其中,1~6、8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The contents of total phenolics and extractable condensed tannins in the leaves, twigs and stem bark of Canarium album were determined. The structural heterogeneity of condensed tannins from stem bark was characterized by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analyses The results show the predominance of signals representative of procyanidins and prodelphinidins. In addition, epicatechin and epigallocatechin polymers with galloylated procyanidin or prodelphinidin were also observed. The tannins were screened for their potential antioxidant activities using l,l-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and 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 (FRAP) model systems. Tannins extracted from leaves, twigs and stem bark all showed a very good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and ferric reducing power.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白介素-4(IL-4)刺激的巨噬细胞精氨酸酶1(Arg-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表达的影响.将6~8周龄Balb/c小鼠经无血清DMEM培养基刺激后,收集腹腔巨噬细胞用于体外培养.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经20ng/mL IL-4和不同浓度EGCG处理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Arg-1和iNOS的mRNA表达水平和含量.结果显示IL-4和EGCG单独处理均可显著刺激Arg-1的表达和抑制iNOS的表达,而EGCG(12.5~50μM)增强IL-4刺激的Arg-1表达和IL-4对iNOS表达的抑制作用,且存在剂量依赖效应.上述结果提示EGCG以剂量依赖方式促进IL-4刺激的Arg-1表达、抑制iN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对(2,4-),(3,5-),(4,6-),(5,7-),(6,8-),(7,9-),(8,10-),(9,ll-),(10,12-),(1l,13-),十个十四碳共轭二烯型鳞翅目类昆虫性信息素及类似物进行了系统地合成研究。其中(2E,4E)及(9E,llE)的合成较为成功,几何异构体纯度分别可达100%和98%。  相似文献   

17.
不定方程x(x+1)(x+2)(x+3)=11y(y+1)(y+2)(y+3)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了一种初等的证明方法,对一个不定方程x(x 1)(x 2)(x 3)=11y(y 1)(y 2)(y 3)的正整数解进行了研究。证明过程中仅涉及到了初等的数论知识,就是采用了递归序列的方法,证明了不定方程x(x 1)(x 2)(x 3)=11y(y 1)(y 2)(y 3)无正整数解,同时这个证明过程也给出了这个不定方程组的全部整数解,它们是(x,y)=(-3,0),(-3,-1),(-3,-2),(-3,-3),(-2,0),(-2,-1),(-2,-2),(-2,-3),(-1,0),(-1,-1),(-1,-2),(-1,-3),(0,0),(0,-1),(0,-2),(0,-3)。  相似文献   

18.
孪生素数椭圆曲线在p=5时的整数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初等数论方法证明了:孪生素数椭圆曲线E_:y<'2>=x(x-5)(x-7)仅有整数点(0,0),(5,0)和(7,0);E+:y<'2>=x(x+5)(x+7)仅有整数点(0,0),(-5,0),(-7,0).  相似文献   

19.
设(,Ω,Δ)是一个左三角范畴,(■,■,■)与(■,■,■)分别是(,Ω,Δ)的先幂等完备化再余稳定化(三角化)和先余稳定化(三角化)再幂等完备化后得到的三角范畴,则这两个范畴是三角等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