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电化学家把他们的技艺应用到微型工艺上已经制造出一种微小的电池,它小到在一个人类红细胞里可以装上100个这样的电池。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雷金纳德·彭纳(Regin-ald M.Penner)说,这种破纪录的小电池由铜、银和石墨构成,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在一石墨的表面安上铜柱和银堆。彭纳计算出,电池的寿命是45分钟,产生的电压为1/50伏。虽然有些科学家已用STM在一物质的表面上排列或堆积过一种原子,但欧文组却是首次在很小的范围内成功地放上了2种不同的金属原子。  相似文献   

2.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经久耐用、便捷轻巧的新型电池:一种完全采用塑料制成的新型电池,而在几年前人们还普遍认为这种新奇的供电装置若想突破技术障碍实为不易。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西奥多·O·波勒尔(TheodoreO.Poehler)和彼得·C·西尔森(PeterC.Searson)合作研制出可多次充电的薄膜夹层电池,这些可产生高达3瓦电能的夹层电池已符合实用标准。他们将一种称为氟苯酚嘤吩的塑料和掺杂物有机地港合用作电极;再以一种含有棚化物的聚合胶粘连电极。虽然新型薄膜夹层电池不及拥电池效能高,坦以克论计,却比…  相似文献   

3.
苏忠民 《科学通报》1992,37(17):1568-1568
聚甲亚胺(PAM)作为一类新的有机导电聚合物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其在航天技术中、能量储存和转换器件、电池正负极、半导体材料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最近,人们选择有效的合成方法,得到多种不同结构的聚甲亚胺高聚物:+R—HC=N—R~1—N=CH为其中典型的一类,它的实验电导率已超过10~(-2)Q~(-1)·cm~(-1).杂原子在主共轭链上的引入,不仅增加了高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同时也将改变原高聚物的部分性能(如可溶性、空气稳定性等),  相似文献   

4.
阿尔弗莱德·吉尔曼(A.Gilman)等四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获得了1989年度腊斯克基础医学奖,另外三位获奖者是英国剑桥大学迈克尔·贝里奇(M.Borridge)教授,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医科大学霍尔德休斯医学院的埃德温·克雷布斯(E.Krebs)教授和日本神户大学医学院亚萨托米·尼兹朱克(Y.Nishizuka)教授。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使细胞对激素、生长因子和其他环境因素作出反应的生化途径。据腊斯克基金会称:“它将帮助科学家们了解  相似文献   

5.
有几种聚合物能够导电。其中之一,被称为聚氮化硫[poly(sulphur nitride)],当把它制成膜或线条时,可替代电子元件中的金。但已经证实,这种物质是很难制造的。可是现在,化学家们发现了制造聚氮化硫的新的安全方法。达拉漠大学的阿瑟·巴尼斯特(Arthur Banister)  相似文献   

6.
自然信息     
法国科学家发现一维导体液晶最近,一个法国科学家研究组鉴别了他们认为是一维导体液晶的第一个样品.法国施特拉斯堡大分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在雅克·西蒙(Jaques Simon)带领下合成出的这一新型液晶相样品.我们知道液晶分子有“长形的”和“盘状的”两种.长形分子可以形成盘状分子所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型的准固态电解质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梳状的熔盐型聚合物固化含有机溶剂(如: 乙烯碳酸酯与丙烯碳酸酯混合物、三甲氧基丙腈、N-甲基 烷二酮)的液态电解质, 制备出一种新型的准固态电解质, 并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 通过调节电解质中聚合物的含量, 优化了电解质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及组装电池的光电化学参数, 获得了这种新型准固态电解质的最佳组成配方, 准固态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6.58%(光强100 mW·cm-2, AM 1.5). 聚合物的加入使电解质由液态转变为准固态, 抑制了有机溶剂的挥发, 提高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美国科学家研制的一种薄膜光伏电池,在模拟太空环境下工作时几乎把四分之一的太阳能转换成电能.虽然有一些其它类型的太阳电池通过把阳光聚集后入射提高了转换效率,但是这种电池的效率记录是它工作在太阳光的一般光强下产生的.光伏电池把太阳能直接转变成电能.发明这种电池是马萨诸塞州Kopin公司的罗纳德·盖尔和波音航空宇航电子设备公司联合研制,它是由两层很薄的不同材料的半导体组成.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教科书说美味可口的美洲黑红色蝴蝶模仿不好吃的王斑蝴蝶是为了防止被鸟类所捕食。而现代一项味觉品尝试验表明:一个多世纪古老的信念是错误的。亨利·瓦尔特·贝茨(Henry Walter Bates)这位科学家在1862年提出一种理论学说为什么两种毫  相似文献   

10.
三位显微镜设计的开拓者昨天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从而大大扩大了人类深入窥测微观世界的能力。获奖者是1931(原文如此)年发明电子显微镜的德国科学家恩斯特·鲁斯卡博士和1981年发明一种能够勘测个别原子表面的装置的在瑞士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实验室成员瑞士科学家海因里希·罗赫尔和联邦德国科学家格尔德·宾尼格。  相似文献   

11.
苏联科学院主席团鉴于苏联科学院院士 M.A.萨多夫斯基(МихаилАлесандровичСадовский)在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学领域取得杰出的成绩,墨西哥天文学家Г.阿罗(ГильермоАро)教授在天体物理学领域作出卓越的贡献,授给这两位科学家1985年度М·В·罗蒙诺索夫金质奖章。М·В·罗蒙诺索夫金质奖章是苏联科学院的最高奖赏。苏联科学院主席团每年评选两位在自然科学领域作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一位苏联的、一位外国的。  相似文献   

12.
陈志达 《科学通报》1990,35(4):269-269
对{Mo_3(μ_3-S_c)(μ-S_b)_3(x-dtp)_3(μ-dtp)(OH_2)}(dtp=(S_2P(OE_t)_2)~-(S_c,S_b,x分别指硫帽、桥硫、双硫螯合)簇合物Ⅰ(图1)进行晶体结构分析和化学反应性能的系统探讨发现,[Mo_3s_3]簇环具有类苯性.结构上,[Mo_3S_3]簇环的Mo—S_b键长(2.281±0.017(?))介于Mo—S单键(2.44(?))和Mo=S双键(2.08(?))键长之间,与苯环的C—C键平均化很相  相似文献   

13.
原子开关     
IBM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已经研究出如何使一个氙原子来回跳跃穿过仅比原子本身略宽的间隙的方法一项可能对未来的计算机及其它电子器件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成就。设在加州圣路斯(San Jose)的IBM阿姆登(Almaden)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唐纳德·M·艾格拉(Donald M.Eigler),克里斯托弗·P·路兹(ChristopberP·Lutz)和威廉·E·罗杰(William E.Rudge)将这个运动的原子称为一个开关。因为当原子从一侧向另  相似文献   

14.
经过10多年的筛选,现在普遍看好的动力电池有氢镍电池、铁电池、锂离子和锂聚合物电池.氢镍电池单位重量储存能量比铅酸电池多一倍,其他性能也都优于铅酸电池,但目前价格为铅酸电池的4~5倍,正在大力攻关使其降下来.铁电池采用的是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铁元素材料,成本得到了大幅度降低,已有厂家采用.锂是最轻、化学特性十分活泼的金属,锂离子电池单位重量储能为铅酸电池的3倍,锂聚合物电池单位重量储能为铅酸电池的4倍,而且锂资源较丰富,价格也不很贵,是很有希望的电池.  相似文献   

15.
今年2月6日去世的萨尔瓦多·E·卢里亚(Salvado E.Luria)是将细菌、细菌病毒及噬菌体引入到对基因本质的研究前沿的科学家.生于意大利都灵的卢里亚一开始接受的是作为一个物理学家的教育并选择放射学作为自己的研究专业.几年的军队服役期后,他前往罗马,并先后在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和E.阿玛第(E.Amaldi)  相似文献   

16.
周伟   《科学通报》1996,41(3):219-225
具有高离子电导率的固体电解质是全固态电池、电化学器件和传感器的关键材料.但是,由锂盐和长链聚合物基体构成的一类常规 Li~+传导聚合物电解质,其室温离子电导率却非常低(10~(-9)~10~(-5)S/cm).例如,最常见的(PEO)_8.·LiClO-4.在298K时离子电导率只有10~(-7)S/cm.因此,利用这类材料的全固态锂电池只有工作在323~373K时,才能提供高能量、大功率和长寿命.显然,这是不利于实际应用的.从实用的角度看,若使全固态锂电池在室温条件下有效地工作,则要求固体电解质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必须达到10~(-3)S/cm.目前,提高聚合物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的方法有:改进现有的PEO-LiX体系、研制复  相似文献   

17.
生理医学奖“断裂主因”(Splitgene)的两位发现者成了本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得主,这两位科学家分别是现在新英格兰生物实验室的理查德·罗伯茨(Richard Roberts)和麻省理工学院的菲力浦·夏普(Philip A.Sharp). 早在1977年6月的一次冷泉港会议上,这两位科学家就独立报告了单一的腺病毒信使RNA分子对应  相似文献   

18.
连志睿 《科学通报》1993,38(10):910-910
由于在酶反应动力学上的重要性,二硫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得到了广泛研究。水合电子与二硫化合物(RSSR)的反应产物RSSR~(·-)被证明是导致二硫键断裂从而进一步造成酶失去活性的重要中间体。类似地,可以推测胱氨酸的辐射直接电离产物胱氨酸阳离子CySSCy~(·+),CySS~·也是引起酶失活的中间体。许多人用SO_4~(·-),Br_2~(·-),OH,Ag~(2+),Ag(OH)~+  相似文献   

19.
由咔唑衍生物基团与不同芳撑二烯基团交替共聚合成了系列发光共轭聚合物, 探讨了此类聚合物的光诱导电荷转移性质. 以荧光光谱为主要手段考察了此类聚合物与C60在苯溶液中的相互作用, 发现其荧光猝灭行为符合所谓“作用球”模型. 此猝灭过程与激发态能量在聚合物中的扩散过程有关, 激发态能量扩散的有效范围即“作用球”范围. 在此意义上求出的各聚合物“作用球”半径的大小顺序与聚合物激发态寿命有关. 为了进一步研究聚合物激发态构型对其双分子猝灭行为的影响, 我们还考察了对二氰基苯(DCB)对其中的两种聚合物荧光猝灭过程的温度效应, 结果表明: 聚合物激发态分子呈平面构型时有利于其与猝灭剂分子的有效碰撞, 从而有利于进行能量(电荷)转移.  相似文献   

20.
新型高分于材料的研究是化学科学与材料科学两大学科交叉渗透形成的前沿热点研究领域。芳香族聚合物材料由于具有特异的多功能如导电性、液晶性、电色性、生物传感性和分离性等,因而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在导电高分子材料研究方面做出开创性研究的美国艾伦·马克迪尔米德、艾伦·黑格和日本白川英树三位高分子材料科学家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