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维的“境界说”美学实际上是一种艺术哲学。作为一种广义审美文化形态的“有意味的形式”,“境界”范畴是本体和现象的统一,即美本身与美的显现和表现的统一。本文从艺术本体论和审美辩证法两个方面,说明了王国维艺术哲学的基本特征;从现象本体化和本体现象化的双向反馈中,逻辑地考察了这种艺术哲学的合理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2.
亨利·詹姆斯被称作心理分析小说的鼻祖,他的代表作之一《螺丝在拧紧》是一部描写人物心理的哥特式中篇小说。整部小说风格奇特,充满神秘感,呈现了叙事艺术的全新格局。詹姆斯通过层层悬念的设置,逐步展现人物性格的发展轨迹,实现对人物心理的独创性描写,并通过揭示人物深奥隐晦的心理活动,呈现人性的堕落以及善恶冲突,反映人物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相碰撞而产生的微妙感受。本文以小说悬念设置为基点,深入分析詹姆斯独特的叙事手法以及其写作技巧背后所隐藏的复杂的人物心理,从而更深入地阐述这部小说的艺术价值与魅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哲学的诗性本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诗性智慧"不仅表现于诗的现象世界中,而且还直接表现在中国哲学的源头和深层结构中。中国境界形而上学的最后完成,并不在哲学学说中,而是在艺术———审美学说中。大凡中国的伟大诗人、词人,在其诗词背后,均可发见深邃、厚重的哲学意识与形上的哲学境界。"中国哲学诗性本体论"是一种"象征性的思维方式(一种体验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艺术博大精深。其体现出的艺术精神更是流传久远,影响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创作。庄子给中国人开辟了一条精神的道路即艺术的道路,他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艺术所体现的精神便是精神上的完全自由,内心世界的超尘脱俗,澄怀味象,方能显现艺术真谛。作为艺术活动的重要元素——创作主体和审美主体,更是集中体现了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5.
植物与植物生理的教学法应是由植物学与植物生理科学、教育科学、心理学、哲学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科学。我们试图结合植物与植物生理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在教材的领会、巩固和应用这几个紧密相联的环节中的心理活动作一分析,以提高按心理规律搞好教学工作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6.
音乐与情感     
音乐是一种借助乐音来表达情感的艺术.人们称它为听觉艺术,它是人心理活动的产物。无论是创作作品,演奏乐曲或是欣赏乐曲,所有的音乐活动都服从于心理活动.作曲家根据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心理感受创作出感人的乐曲。经过演奏家的再创造,听众便能够对这种有规律的乐音和节奏产生情绪反应,使情感发生激荡,从而使审美体验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7.
装饰艺术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形式,它与建筑在空间结构中相拥,与观者在公共场合交流。是相容还是对立?是沟通还是冲撞?装饰在这无休止的融合与对立、沟通与冲撞的沉浮中获得的生命与魅力远远高于它仅作为自身形与色而存在时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艺术创作历来以“自然”作为美的最高境界。这一思想的渊源一般认为是道家哲学。从真正把“自然”建立为一个哲学范畴,并在美学、艺术领域发生影响来说,情况确实如此。但最根本的思想基础乃是中国人“一气运化”、万物一体的宇宙生成意识。这种宇宙生成意识使艺术的产生从“师法造化”而最终走向上“得造化之理”;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在艺术中追求直接呈现生活的本然状态,揭示人与世界的原初交融,以“忘我”的、“不自知其然而然”的自然境界为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以湘西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贵生》,是用平静的口吻自觉不自觉地结合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手法缓缓道出湘西男子贵生的心理变化。其心理描写方法有:利用细腻的心理活动或借用别人的话语暗示人物心理活动;捕捉小说人物内心细腻的复杂多变心理展现人物感情的复杂性;以行动披露心理,尤其是用反常的行动来揭露微妙的心理。  相似文献   

10.
这篇文章主要是结合邹长海教授的《声乐艺术心理学》从心理活动的各种表现入手,心理感觉、联想与想象、意志调控等几方面来分析心理活动对歌唱的作用。心理活动对歌唱者的歌唱表现是情感、想象、意志相结合的产物,心理活动对歌唱者的正常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体育审美活动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和哲学问题,而且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只有深入揭示审美心理活动的规律,才能深刻地理解审美活动的奥秘.本文通过对审美心理各要素的探讨,来揭示体育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的各种心理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心理综合活动,这对体育审美和体育美学的研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体育审美活动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和哲学问题,而且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只有深入揭示审美心理活动的规律,才能深刻地理解审美活动的奥秘,本文通过对审美心理各要素的探讨,来揭示体育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的各种心理因素及它们之问的心理综合活动,这对体育审美和体育美学的研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雨 《科技信息》2011,(36):I0077-I0077
心理表征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信息或知识在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载的方式,它一方面反映客观事物,代表客观事物,另一方面又是心理活动进一步加工的对象。模糊数词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经常被使用,体现其朦胧的美感或意境。汉语中的模糊数词有其独特的心理表征,在古典诗歌翻译过程中,应注意心理表征体现传达出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上,为了达到不确定的、无限的东西,必须从确定的、有限的东西出发,所以一切数学的序列,正的或负的,都必须从一开始,否则无法计算。——恩格斯确实,作为展示人物内心活动轨迹与范围的心理时间,是和现实生活中的物理时间相对而言,又是形象化的艺术时间,还是当代西方文论中的一个美学概念。处于歌德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就预言的“世界文学已快来临了”的,又业已到来的年月,这一强化艺术时间内部结构的心理时间,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也逐渐被当代中国小说、电影、戏剧运用了。这一由人物心理活动决定文学作品的艺术时间特性,改变物理时间序  相似文献   

15.
庄子的语言在中国哲学上是独具特色的,它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而且风格飘逸洒脱、汪洋恣肆,这固然是庄子哲学的外在体现,而这些语言又为庄子哲学找到了最佳的表述方式。庄子哲学与其语言是内在融合的,这是庄子哲学的特有魅力,也因此对于后世的哲学、艺术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庄子的语言及哲学包含3种境界,即寓言之言、道境之言、梦境之言。  相似文献   

16.
概括《孙子兵法》中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具体内容,深刻分析孙子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实现完美结合的途径:在历史的境界中实现;在科学与艺术有机结合的境界中实现;在哲学的境界中实现。  相似文献   

17.
从十五世纪下半叶起到十九世纪中叶,人类建成了经典物理学的科学大厦,大体上完成了对宏观世界物质运动规律的认识;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人类认识进入微观世界,本世纪二十年代量子力学诞生,人类揭示了不同于宏观世界的微观世界物质运动的新规律。这是人类认识的巨大飞跃。同时,也带来了新物理学和旧物理学、新的哲学结论和旧有  相似文献   

18.
生态学一词最初是由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于1966年提出来的,指研究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100多年来,生态学在联结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联结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结人与自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当代生态学既是一门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又是一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法学或哲学。从这些意义上说,生态学既深奥又浅显、既复杂又简单,它联结过去,现在与未来,跨  相似文献   

19.
随着陶渊明一生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变化,其哲学思想主要展露出由儒至道的嬗变脉相,反映在创作上,则是其作品的哲学境界的发展变化以及由此而表达的审美倾向的转变。铁渊明诗表现了三各哲学境界:物质主义生命境界、伦理价值生命境界和自足自由的生命境界,追求自足自由的生命境界代表陶渊明诗歌创作的主要审美倾向,影响到他的诗歌创作趣旨、平和自然的艺术风貌,题材内容的选取,并深刻体现了人的本质内容。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彻底的经验主义者,杜威思想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提出了一套与传统认识论不同的经验观。这种经验观是他不同于传统形而上学的独特的哲学方法,也是他的思想的出发点。他强调经验的连续性,以及个体的心理反应,由此杜威得出了一系列与传统美学观不同的艺术理论,认为艺术就是经验,而且是经验体现的最完满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