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袁跃奇 《科技资讯》2011,(15):234-234
书法是通过对汉字的书写,借助汉字而创造出形象的创作艺术,而作为书法创作手段的书写则贯穿于于整个书法创作过程,既然书写是艺术创造,不仅要讲究书写的技能功夫也同时也要讲究创造的审美效果。书法艺术到底是该讲求"工"还是该追求"拙"?在书法艺术中",工"与"拙"究竟是对立的还是有有统一元素在里面,究竟哪种可以被称作更有价值的艺术形式,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回顾书法美学研究的历史,可见书法美学研究经历了从模仿论、反映论到纯形式主义倾向的历程,把书法视为纯形式的艺术使书法作品陷入"不可知"的困境,造成书法美学在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的桎梏。对此,书法美学研究应该重新审视书法中"生命精神",从生命本体论、美感生成论、艺术表现论、审美境界论四个方面建构书法美学体系,突出书法美学生命精神的本质规定性,以引导和规范现代和后现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晋代书法与唐代书法作为我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两个高峰,在创作及审美追求上都各具特色.晋人书法呈现出平和自然、含蓄蕴藉的美的境界;强调情理统一,崇尚刚柔相济、骨肉相称、骨势与韵味和谐统一的"中和"之美,以"尚韵"著称.唐代则推崇雄强肥硕、豪放飞动的阳刚之美,以"尚法"见长.而这种创作及审美的差异性,则主要是由社会文化心理、时代风尚以及创作主体的情感好恶等主、客观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王铎书法理论主张"善师古者不泥古",在拥有传统功力的同时,又要拥有创新精神。王铎书法创新观念与释亚栖、苏轼、黄庭坚、米芾等的创新主张遥相呼应。"不规规模拟""拓而为大"与"挥斥八极之势",是王铎在自己"不泥古"观念和释亚栖、苏轼、黄庭坚、米芾等创新主张的基础上,在艺术理论中的进一步拓进。它使王铎在书法临帖与创作中拥有了非凡的实践手段,并使他获得了迥异前人的书法艺术审美个性,而且,它对当代中国的"大幅式"书法创作及日本的"明清调"书风影响至大。  相似文献   

5.
书法美新论     
对于书法这门艺术,古人论述颇多,从东汉赵壹的《非草书》、蔡邕的《笔论》、《九势》,到清末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近两千年的书法史上,出现了诸多有见解的书法理论家和数以千百计的书法理论文章。但古人论书,多从笔、墨等工具的使用和基本技法上去阐述,很少从美学上披露和阐释书法艺术美的本质。和古人不同,当代不少书法理论家  相似文献   

6.
正萧振鸣先生毕生从事鲁迅文博研究,深识鲁迅文人之趣,又多情转益于古法,其书为文人书法提供了一个正面注脚。文人书法是书法史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当代语境中甚至一度将文人书法视为书法史正统的代名词,这种看法带有极强的"身份"视角,即文人的身份对书法创作有极大的决定作用。在这种"以人论书"的观点下,种种概念褒贬错综复杂,在此暂且不论。只谈萧振鸣先生的身份为文人书法提供的注脚。  相似文献   

7.
徐振辉 《镇江高专学报》1999,12(2):23-26,43
清代文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指出:“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笋气,皆士之弃也。”书法的“气”,就是书者在作品中蕴含的韵味和个性特质。观赏者通过对特定笔画、结体、章法等的直观的理解,产生丰富的艺术想象,从而领悟个人、群体以至整个时代的审美追求、艺术情趣和时代风气。刘熙载的《艺概·书概》对书法有系统而精深的研究。他的书论富于辩证,善于概括,尤其是“书如其人”的观点更成为不刊之论。“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  相似文献   

8.
受晚明艺术"尚奇"审美观念的影响,晚明篆、隶书法创作出现隶书书写奇字、篆书草化现象和书家恣情遣性等新奇独特的书法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其代表性的书法名家有赵宧光、宋珏、黄道周、王铎、王时敏和傅山等。晚明篆、隶书法"尚奇"审美表现形式对中国书法史影响极大,它是清代碑学篆、隶书法艺术创作高峰的源头和序曲。  相似文献   

9.
文房四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舞文弄墨拥有悠久的历史,砚和书法从古至今息息相关。文章以苴却砚为切入点,从创作、审美方面分析"天人合一、和谐之美"、老子的"道"或是庄子的"坐忘""心斋"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所尊奉的构思论书法创作观并不符合书法创作实际,我们对意在笔前、成竹在胸等书画文艺理论存在误读误解的情况。书法创作是一个自动化生成过程,而不是对事先构思好的艺术形象进行简单的复制加工的过程。当代书法创作要集体摆脱做书法的尴尬境地,实现书法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对人性的张扬,就必须走出构思论的阴影,回归书法的自动化生成的汉字书写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